起点作文网

德育常规管理(整理2篇)

时间: 2024-07-28 栏目:办公范文

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篇1

内容简介:论述了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各项考核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课题,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而在德育课的考核中也重在考察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掌握。这种将德育学科化、知识化、课程化的做法虽然在某些方面说明了我们对德育工作的重视,但从德育本身的特点看,这一形式却很难达到实现德育的目标,达到知与行的统一。长此以往,在某些学生的意识里,道德似乎仅仅成为了一门知识,靠死记硬背便可以得到高分数,而在实际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认识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

一个人的良好道德品质最终必然显示到外在行为上,改善道德行为是德育追求的最终效果。测量德育效果的标准,最终看教育对象是否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探索如何使道德课程的评价考核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紧密相结合,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德育课教学和考核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因此,笔者在探索中初步形成了以下工作思路,敬请同行予以指正。

1.德育成绩的基本构成

德育成绩由理论考核、日常行为考核、社会实践考核三部分构成,理论考核由德育课任课教师负责完成,考试内容应根据德育大纲和学校德育课教学计划而定,采取闭卷考试并结合平时测验的百分制考核形式;日常行为考核由班主任负责依据“学生量化管理细则”,根据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量化计分;社会实践活动考核由班主任协同学生科,根据学生每学期完成学校认可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量化赋分、汇总统计完成。

上述三项考核成绩在每学期末,由德育课教师负责收集,按相应比例汇总为德育课总成绩,按成绩上报格式和要求,报学校成绩管理部门备案。

2.德育成绩赋值标准

2.1德育总成绩为100分,其中理论知识考核占50%,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占30%,社会实践活动考核占20%。

2.2德育理论知识考核和日常行为规范考核,班主任应在期终考试期间与德育任课教师共同完成。社会实践活动考核由班主任负责为本班每位学生具体打分,上报学生科审核后,于期终考试期间报给相应德育课任课教师。

3.德育成绩管理

3.1德育总成绩由德育课教师负责汇总和核实。并按成绩管理有关规定上报学校成绩管理部门。德育课总成绩不合格者将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作如下处理。

3.1.1德育课理论知识不合格者,应按学校有关规定组织补考,具体办法参见学校学籍管理规定。

3.1.2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和社会实践活动考核不合格者,将由学生科组织安排义务劳动、公益活动和参加各种自身素质提高学习班等形式,补足相应分值。

3.1.3德育总成绩经补考仍不合格者,将按学校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具体处理。

4.德育课考核的管理体制

4.1建立以学生科、团委、教务科、德育教研组、班主任等相关人员组成的机构负责学校德育工作,定期对《大纲》及考核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

4.2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德育管理体制,学校党组织要发挥德育的监督保证作用。党政工团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

4.3全体教职工都要做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要建立贯彻实施本考核的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奖励办法,明确各部门的育人责任,并落实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面、全程、全员育人的局面。

4.4学校要加强对德育课教学质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及教职工育人质量的考核评比,把德育工作业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好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学校各部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学校在充分发挥德育课教学在进行职业指导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注意将德育工作全面渗透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入学和毕业教育、班主任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实训、实习、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等形式,实现德育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

参考文献:

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德育;农村;建设;教育

德育工作建设是国家教育事业体系中的重点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我国德育事业建设所取得的成果颇丰。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学工作不能只看过去的努力成果,还应不断总结过去发展建设中遗留下的不足之处,以此才能不断在德育建设工作中屡获硕果。而农村教育事业,与城市施教显然有着一定差距。为此,这就需要德育建设工作能够扭转当前农村中学学生的不正确观念与意识,让其认识到德育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与指导价值,进而使得学生积极向上、正确认知人生观与价值观等,防范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的扭曲思想形成。文章中,主要结合当前农村中学德育建设工作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与之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当前农村德育建设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德育工作的观念认知不正确。德育建设工作的实施主要载体是教务人员。这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农村与城市相比,整体去看待其交通水平、生活物质基础、素质等方面较之城市都有着一定差距。所以,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人们对德育建设工作的认知观念也是如此,不是一知半解就是观念价值被扭曲。而这显然与农村地处教育环境、当地生活氛围有着直接关系。甚至对于农村施教的教务工作人员来说,也有着不少群体出现观念扭曲、价值观不正确的现象,从而使他们认为德育施教只是一个工作,为生存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个教师职业。也就是说,他们的思想严重腐蚀、人生观与价值观定位不正确,对于工作中发挥出爱岗敬业、工作进取、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而言,早已逐步丧失。而在观念逐渐扭曲下,所衍生出来的新观念则是盲目攀比与唯利是图。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这种现象的存在势必会影响着德育建设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成果,对学生将来的先进思想意识建设很是不利。

(二)德育工作的示范职能弱化。农村德育工作建设的师资规模与城市相比有着不小差距。同样,在法制基础观念、师资人品道德、理论知识基础方面,两者之间也有着高低之分。整体来说,城市德育工作与农村德育工作在人员素质差异这一面存在的问题都是一致的,即或多或少存在师风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工作不积极、思想迂腐的一些教务人员。并在实际德育课程施教过程中,必然会存与“德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认真观相违背。如,对后进生排斥、对犯错学生实行体罚或喝斥、自身举止过激等师表较差的行为。另外,德育工作讲究的也是一个“德”与一个“育”的有机结合,即为人师表就要始终贯彻表里如一,时刻以教育学生为己任,充分发挥出当代教师的德育风采才行。但由于部分老师的师风存在问题,就会常常出现师表形象荡然无存的现象。如,在升旗仪式上,不少老师依然谈笑风生,未展现出一丝敬畏之态。因此,不得不说,德育工作如果不能以身作则,杜绝个人主义,势必会逐渐导致教师自身示范职能走向弱化态势发展。

(三)德育地位走向边缘化。客观来说,农村德育建设工作整体上的施教成果较之以往已经有着较大突破,如重男轻女、闭塞思想等问题的认知已经有着一定程度扭转。并且多数教务人员对德育工作的基础认知方向还是正确的,只是观念、层次仍然需要提高。也就是说,有不少农村部分学校已经认知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实际上的行为落实与实行举措贯彻上还是收效甚微。另外,当前学生考试仍然最终看重的还是教师业绩,即使农村地方教育局对学校例行视察也是看重的德育课程方案、制度、记录等,即形式始终重于内容。

二、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恶化,教师有力难施。市场经济的意识在改变了这个社会的经济制度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每一个角落。利益分配制度的不公和价值评判标准的扭曲一定程度上使部分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失衡,功利主义的强大力量冲击了教师基本的职业操守,教师信仰走向支离破碎。在社会期望高、经济收入不高和工作压力大的矛盾面前,一部分教师的观念不可避免地出现扭曲,教师本身的道德自律高度和教师职业的道德感召力变弱。以前教师被迫登上神位,虽然物质生活凑合,但精神上的自足性一直尚为圆满;如今,当整个社会的精神领域都发生信仰危机后,仅仅要求教师这一特定行业继续保持道德高调性显然是只许州官放火的专横,部分教师本身决不会甘愿继续戴着虚伪的高帽做纯洁的傻子。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学校德育的质量,也给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带来隐患。

(二)德育施教广受关注,教师压力较大。近年来,在信息技术产业下的互联网、媒体新闻等行业的迅速发展,教师的工作职责、业绩被受到广泛关注,稍不注意,就会曝光到各大媒体论坛中,甚至会遭受到某些记者的大肆口诛笔伐。可以说,这本来是件好事,即教育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样,在社会压力与舆论压力下,教师的工作责任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同时,学生的校内安全、在学校内屡屡犯下的错误都与教师有着直接关系。所以,一旦出现问题或事故,个别校内主要负责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继续保全自身的官帽,首先解决的方式不是查清事实,而是以牺牲教师利益来成全自己。所以,不少教师为了自身饭碗能够抱住,不惜牺牲了自身权益与尊严,陷入了进退两难的被动局面。总的来说,如果只把一切责任归咎于教师,问题不但得不到有效解决,还逐步毁了学生。即问题应该查明是非,不论是德育建设工作也好,还是其他学科课程学习也罢,教学的成果做出突破,应针对的应是教务人员与学生两方主体,否者只会只会导致矛盾激化,即“学生学来了不该学的”与“教师仍然进退维艰”。

三、实行对策

(一)巩固德育工作基础建设。人的主观意识先进、正确必然会促进事情奔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同样,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建设要取得良好成果,也同样在于教师的思想意识能否先进、正确与积极,即取决于基础德育施教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这就需要德育工作建设应当把握基础改进路线,搞好德育工作人才的培养,塑造一批先进思想观念、从业观念的教员队伍。所以,首先要做的是改进德育工作编制,即全面优化人才选拔机制,从能够胜任德育教学工作的人员中选拔出素质更高、从业经验更足、思想观念更为积极、道德人品更为崇高的优秀老师。其次,储备好人员。即此刻的工作是改进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拟定出的符合自身中学德育课程基础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不断培养出竞争意识较高的人员,并辅佐德育工作特有的培训活动展开进修,以保证德育工作人员储备充足。最后,增加并确实保障学校德育工作经费,努力改善德育工作队伍的待遇、地位,优化德育工作环境,形成有利于德育工作者主动愉快工作的氛围,让他们为党的德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正确思想定位。现代德育工作建设所需要的是一些德才兼备、素质均衡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学校领导首先要看清这一点,扭转自身不正确的观念或意识,亲自抓起德育工作的整风问题,扎扎实实做好德育基础建设工作,坚持实事求是,杜绝好高骛远与重智轻德。与此同时,还要落实农村德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待遇,要让德育工作者认为自身的付出就应有回报;除此之外,还要在德育建设工作中树立出“教好书、育好人、教书必先育人”的思想观念,从而才能指导教务工作人员认清自身行为、观念、意识等是否积极正确,达到准确思想定位的效果。

结语:总之,农村德育工作建设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责任,涉及到的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为此,这就需要学校老师与社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探索出行之有效、适合农村学校德育工作发展建设的教育、疏导、以及管理方法,真正使德育工作深入学生内心。

参考文献:

[1]谢章裕.对加强农村中学德育建设的思考[J]

[2]曲静.学校德育建设的几点思考[J]

[3]李春英.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4]戴亚平.学校德育工作如何面对社会的负面影响[J]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校本课程资源建设(收集3篇)
  • 下一篇:基层医院病案管理(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