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感制度(收集5篇)

时间: 2024-08-06 栏目:办公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感制度篇1

一、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围绕着贯彻落实全市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做了以下工作:

(一)请市领导视察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张效廉市长大年初一(2月7日),深入南岗区大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慰问了坚守工作岗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向社区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对中心建立全科医生团队,慢性病患者实施签约服务,赢得社区居民信赖的做法给予高度赞扬。张显友副市长端午节前夕(6月6日),来到松北区松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哈医大四院托管和领办松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其人才、技术、设备、管理和资金的优势,迅速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深入发展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二)主管市长与各区政府签订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任务责任书。依据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的现状,我局确定了XX年八项重点工作,并以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印发XX年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任务责任分解表的通知》(哈社卫发〔XX〕1号)。6月12日,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领导小组(扩大)会议。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卫生局局长慕莹通报了前段工作情况并安排部署下部工作任务;领导小组组长、副市长张显友代表市政府与各区(市)政府签订了XX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责任书。张显友副市长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区(市)政府,要充分认清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形势,切实加快发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举全市之力,全力推进八项重点工作的组织实施;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实施跟踪问效,狠抓落实。

(三)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工作督查。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印发了《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对XX年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行督查的通知》(哈社卫发〔XX〕2号)。按照《通知》要求,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分3个组深入到各区(市),对XX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

二、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力争机构建设三年达标

按照全市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的部署和《哈尔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的要求,从XX年起连续3年,市政府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此项工作任务已经列入市委、市政府“惠民行动”项目,强力推进。

为落实好市委、市政府XX年“惠民行动项目”提出的年内完成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新建、改扩建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维修任务,完成7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设备装备任务,局长慕莹和副局长李若奇多次深入到各区(市)卫生局进行调研论证和实地考察。在坚持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的前提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采取能转型的转型、能整合的整合与新建、改建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社区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各区已经拟定了XX年及XX-XX年建设计划,并通过了初审。为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我处配合计财处制定了《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方案》(哈卫基发[XX]79号)、《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项目管理指导意见》(哈卫计发[XX]91号)和《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建设项目投资补助及工程投标有关事宜的通知》(哈卫联发[XX]29号)等配套文件,使建设项目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三、强力推进内涵建设,实行“十统一”规范化管理

为加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加强内涵建设,着重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以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印发了《关于对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十统一”管理(试行)的通知》(哈社卫发[XX]3号),要求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以布点规划、建设标准、标识标牌、基础装备、制度规范、信息管理、公示内容、医学文书、慢病防治模式和考核评估办法为主要内容的“十统一”管理。二是研究设计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牌匾、灯箱、科室标牌、形象板和各种展板的样式,并印发了《哈尔滨市卫生局关于统一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标牌的通知》(哈卫基发[XX]116号),要求各地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标识标牌更换工作。三是印发了《关于转发道里区社区卫生工作管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的通知》(哈卫基发[XX]99号),要求各区(市)卫生局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学习借鉴,并结合各自的实际工作情况需要,建立健全社区卫生工作管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使全市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启动大医院支援社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为充分发挥全市大中型医疗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支援与指导作用,迅速提升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促进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按照哈尔滨市卫生局《关于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哈卫发[XX]390号)、《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的实施意见(试行)》(哈卫发[XX]389号)和《关于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哈卫医发[XX]33号)要求,我局适时启动了“大医院支援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子”活动。

一是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推进会上重点部署了大医院支援社区工作。4月11日,道里区等8个城区卫生局局长、主管局长和市第一医院等部分市直医疗机构负责同志参加了推进会。李若奇副局长要求大医院要确定支援社区的专家人选、出诊时间,并进行公示,方便社区居民选择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大医院选派的专家开展服务提供条件。慕莹局长传达了张显友副市长的指示。张市长要求市直大医院在支援社区方面要带个好头,根据社区居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需要,选派优秀专家到社区工作,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专家级的服务。

二是召开了全市城市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启动会议。5月9日,各区卫生局主管局长、防保科科长、医政科科长,部分城市二级以上医院主管院长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参加了会议。省医院、市一院和南岗区大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同志分别做了表态发言。李若奇副局长做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要提高对“支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克服临时思想,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全面做好“支社”工作。要建立“支社”工作机制,建全“六位一体”的工作制度。

三是39所公立医院与8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结成对口支援“对子”。坚持以区为单位,遵循属地化管理和就近支援的原则,采取自愿双向选择与指令性安排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驻区公立医院与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对口支援“对子”。我局印发了《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城市公立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名单的通知》(哈卫基发〔XX〕78号),要求各区卫生局组织有关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认真按照市卫生局有关文件要求,共同研究确定对口支援工作任务,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书,全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推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省级中心示范点,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XX年,我市有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列入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点。经过一年的努力,5个示范点在房屋建设、内外环境改、设备装备、人员培训和服务功能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起到了表率作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今年年初,顺利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验收。XX年,按照省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市又有1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确定为XX年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点。目前,已完成申报立项工作,创建工作正式启动实施。

五、核定机构和人员编制,提供组织人员保证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市编委文件印发了《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哈编字[XX]141号),明确了全市各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编制设置与核定工作的有关政策要求。我市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各区统一成立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的政策要求,并将指导中心确定为公益性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区卫生局管理,核定事业编制4-6人,经费渠道为财政补助。目前,我市阿城区、松北区等已经编办批准,成立了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指导中心,人员和经费均已落实到位,并已开展工作。同时,各区(市)也都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编制核定前的调研工作,制定了有关政策和原则,为正式开展机构和人员编制核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六、各区(市)进行绩效考核,补助经费落实到位

我局组织各区(市)卫生局按照《哈尔滨市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哈卫联发[XX]398号)要求,对XX年度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公共卫生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核,并将根据考核结果兑现补助经费。目前,XX年国家、省、市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均下拨到位,各区(市)财政也积极采取措施落实配套经费。呼兰、香坊区等区(市)已经将考核结果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落实情况上报到我处。

七、积极创新运行机制,创建特色服务示范区

为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深入发展,各区(市)政府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积极创新运行机制,开展创建特色服务示范区活动。

道里区:一是组织部分中心主任赴成都、上海和南京等地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收获很大。二是抽调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组成健康教育讲师团,在全区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巡回讲座。三是把防保“关口”前移。从区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机构各抽调18人,按办事处划片,开展公共卫生指导工作。四是进行机构人员编制核定与经费测算工作。五是投资79万元在共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心打造了240平方米的中医特色服务区。六是制定了97项《社区卫生工作管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完善了绩效考核标准、制度和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南岗区:一是召开了全区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区政府提出年内完成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新建、改扩建和维修任务。二是召开了“中医进社区”、“精神卫生进社区”启动会议。三是开展了“社区卫生主题宣传月”活动。四是加强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考核与监管工作,做到了“月有小查、季有大查、年有终查”。

道外区:积极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年”活动,探索实行了责任医生包片负责制,组成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深入居民家中开展登门服务,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感制度篇2

今年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精神,按照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的部署,总结过去一年的卫生工作,进一步明确卫生工作目标和任务,布置*年卫生工作,团结和动员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努力推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年卫生工作回顾

*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把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构建和谐*的大局之中。全市卫生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市委九届二次全会关于卫生工作的重要部署,认真贯彻落实66条惠民措施,扎实推进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公共卫生、中医药强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严格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㈠加强宏观管理,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步伐加快。

制定实施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积极引导卫生资源向基层卫生转移,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全面建立大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口帮扶关系,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构建步伐加快。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努力推进市疾控中心、市第八人民医院、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等重点建设项目。研究制定《“*”期间*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初步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成立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有计划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组建应对重大群体性伤亡与核、化、生物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完善应急队伍装备。设立*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加强街(镇)精神病专科和精神卫生队伍建设。大力推进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和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市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及其相关6个配套文件,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召开了全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社区卫生服务呈现出加快发展、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市政府决定从*年起用两年时间,市、区两级政府筹资7.62亿元,对6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建设和改造;筹资3346万元,落实区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设备更新。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核拨社区公共卫生补助经费,*年补助标准达到社区每服务人口每年20元,市、区两级共投入1.6亿元,比*年增加176%。建立并逐步完善政府对社区基本医疗的补偿机制,34间大型医院与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市统筹区内95.5%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范围。目前全市已经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6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06个,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了全市96%以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诊疗服务1,029万人次,建立家庭病床5623人次,出诊服务84,590人次,“小病在社区、防病在社区、健康在社区”的格局逐步形成。

推进大型医疗机构新建和扩、改建项目,医院诊疗环境进一步改善。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的项目有市中医医院门诊楼、市红会医院外科大楼等项目。正施工建设的南沙中心医院、市血液中心业务大楼、市皮防所业务楼扩建、番禺区中心医院、广附一医院病房大楼、广附二医院临床教学楼、广附三医院门急诊楼改造等项目进展顺利。

㈡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

落实市委、市政府66条惠民措施,制定了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与合作医疗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市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实施方案》,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进一步落实公共财政职能,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及保障水平。

加强镇、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安排农村卫生专项经费1.06亿元,完成20所镇卫生院共2.5万多平方米的业务用房改造任务,完成433个村卫生站的新建改建,培训镇、村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5074人,落实农村公共卫生补偿经费和村卫生站医生补贴。南沙区、萝岗区将村卫生站建设作为新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每个卫生站投入建设资金15万元,率先全面完成村卫生站建设任务。大力推进中心镇医院建设,白云区江高镇、番禺区沙湾镇、花都区狮岭镇已完成中心镇医院建设。制定《*市农村卫生站考核要求》和《*市农村卫生站基本药品目录》等,进一步规范农村卫生站管理。组织29所城市医院定点帮扶镇卫生院。积极推进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到*年底全市有6个镇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达到新一轮规划目标。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筹资机制、补偿制度、资金运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规范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对*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评估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年全市农民参合率达到94.7﹪,有14.2万人次的参合农民得到共2.3亿元合作医疗报销补偿,住院补偿金额占住院总费用的34.2﹪,每人次平均报销1726元,与*年相比增加265元,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均有所提高。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发动和筹资工作,*年全市农民参合率达到99.4﹪,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以区(县级市)为单位全部达到每个参合农民100元以上的目标,番禺区、南沙区分别达到160元和150元,提前实现市委、市政府66条惠民措施*的工作目标。

㈢重大疾病防控、卫生应急和妇幼卫生取得新成绩。

鼠疫、脊髓灰质炎等疾病连续多年保持零病例状态。严密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SARS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革热防控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在周边国家普遍暴发大规模疫情、死亡数千例病例的严峻形势下,我市发生36例病例,其中本地病例20例,没有发生死亡病例。认真落实艾滋病防治政策,开展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免费抗病毒和抗机会感染治疗,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等行为干预覆盖面逐步扩大,艾滋病疫情快速增长势头得到遏制。建立了敏感的流感监测体系,迅速处置了大学城部份高校流感疫情,全年报告流感样病例数较去年下降73%。及时有效处置了局部地区发生的7例霍乱疫情。继续推进结核病防治工作,组织完成对全市基层医生的结核病防治培训工作,承担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进展顺利。开展大规模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和应急接种行动,全市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儿童计划免疫6种疫苗接种率均高于98%,有效控制了与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的发生。

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积极探索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社区干预防治经验,逐步开展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工作。组织了全市基层精神病防治医生进行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与团市委联合开展“*青少年心理阳光行动”,设立了12355等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扎实推进*市“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组织开展了人禽流感、食物中毒、核放射和自然灾害等应急培训。组织参与全市反恐、重大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等应急演练。及时处置91起公共卫生相关事件。

妇幼卫生工作稳步发展。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规范服务行为、推广适宜技术、加强人员培训,强化行业管理,贯彻“一法两纲”,我局被评为*-**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先进集体。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全年共筛查新生儿13.6万名,筛查率96%。孕产妇死亡率为14.27/10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76‰和6.48‰。

(四)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和行业作风建设,努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医疗核心制度、技术规范及临床路径等进一步健全,逐步建立起医院管理综合评价与专科医疗质量控制相结合的医院巡查评价长效机制。规范医疗机构品、第一类购用管理程序,推进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生素。开展了采供血工作专项检查,确保用血安全。

研究制定各项措施,努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突出问题。在全市范围内试行门急诊普通病历互通。积极推进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和单病种总费用承诺工作,进一步完善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全力推进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工作,*年7月1日起,全市178家医疗机构完成网上交易产品库的建立并实施采购,参加率100%,半年采购量达16.5亿元。组织对市属医院以及区、县级市医院进行了医疗服务收费专项督导检查,积极推进医疗单位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组织流动医院深入贫困农村地区开展义诊活动,接受检查、治疗的群众达16000多人次。

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机关作风建设年、机关效能建设试点等活动,行业作风和医德医风建设得到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大提高,便民、利民、为民措施进一步落实,人民群众议论较多的卫生行风问题明显,对政风行风满意度提高。前不久,市城调队问卷调查表明,公众对市卫生系统政风行风等五个方面评价综合满意度达95.3%;市行评团对市卫生系统政风行风总体评价为满意。

由市委维稳领导小组牵头,成立了*市处置群体性医患纠纷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处置群体性医患纠纷应急预案,逐步建立起多部门协作处理医患纠纷的良好工作机制。院务公开进一步深化,平安医院建设有力推进,医患关系有所缓解。

㈤中医药强市建设稳步推进,中医药服务基层能力不断增强。

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中医名院、名科、名医和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加强中医药强市建设。大力推进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中医工作。黄埔区通过全国有中医药特色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复核评估。番禺区、从化市、增城市成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县级市)建设单位。花都区中医医院成为*省首批中医名院,*市中医医院等4间中医医院成为*省首批中医名院创建单位。有3个全国“*”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单位,14个中医专科(专病)被定为省中医名科建设项目。在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启动了中医药基本知识和适宜技术培训项目,培训基层人员达1300多人。番禺石楼卫生院、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河区冼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省中医药特色示范单位,全市36个行政镇卫生院已实现了镇镇都有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目标。配合做好“中医中药*行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活动。

㈥举全系统之力参与创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创卫工作全市有10大项任务,涉及卫生部门有7项,牵头的有3项。工作任务重、难度大,为做好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举全系统之力全力创卫。全市各区卫生局、各医疗卫生机构全部成立了创卫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抽调专门力量专职从事创卫工作。组织检查组、督导组深入全市10个区120条街进行无缝隙、拉网式督导检查。各区加强与街道、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整治情况通报、联合执法、信息交流等制度,通过多部门联合行动,协同作战,有力地打击无证经营食品等违法行为。有的区通过招募义务卫生监督员、卫生协管员、卫生检查员,借助社会力量加强卫生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和督促整改。有的区根据区内实际,采取现场受理、提前介入、集中审查等便民措施,提高了卫生许可办证效率,缩短发证时间。组织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在街道设立现场办公点,为各店档提供办证咨询、受理办证申请、卫生审查、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等一条龙服务。有的区采取“一店一策”的方法指导整改,规范经营行为。经过全系统的不懈努力,创卫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健康教育、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病媒生物防制等指标全部达标,中小餐饮单位、“五小”公共场所卫生状况有明显改观,卫生许可证亮证率、量化分级亮牌率、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卫生状况满意率均明显提高,为我市顺利通过国家创卫暗访、全国爱卫会技术评估作出了贡献。

㈦加强卫生监督,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成立了*市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以卫生许可证清理整顿、餐饮卫生整治、肉品卫生监管为整治重点,组织开展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完成了国家和省政府部署的整治任务。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上,我局介绍了整治餐饮业无证经营的工作经验,卫生部对我市出台《关于整治无证照生产经营场所若干问题的意见》,发放临时卫生许可证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全市已有235间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达到A级食品卫生等级。组织开展餐饮业餐具集中洗消卫生状况调研,拟订餐具集中洗消卫生规范。探索推行*市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从业人员体检工作的管理和规范。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工作,组织了打击医疗美容机构非法行医、无证行医、违法医疗广告专项行动,共监督检查各类医疗机构1864间次,依法吊销了7间医疗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取缔无证医疗场所1689间次,罚没53.54万元,医疗服务秩序进一步规范。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全年完成包括广交会、省第十次党代会、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47项大型活动卫生保障工作。组织对现行卫生行政法规、规章进行核查,及时*了2项废止建议。修订和完善了卫生许可办理程序,制定卫生许可申请、医疗机构设置申请等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程序。

㈧卫生科研等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重点专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新进展,*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专科被评为*省医学重点专科,11个专科被评为*省医学特色专科。印发了《*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申报和评审程序,积极做好科技成果奖申报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全市卫生系统获得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立项288项,资助金额1399.7万元;获得*年度*省科技进步奖8项,市科技进步奖18项。市妇婴医院和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申报的《*脐血造血干细胞库及临床移植应用系列研究》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与香港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共同完成的“*生物库的建立及环境因素与某些慢性重大疾病的研究”在国际权威杂志《Lancet》(柳叶刀)上,目前已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生物库的建立及被动吸烟与COPD关系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继续医学教育和全科医学培训工作得到加强,共获得30项部级项目、43项省级项目,评审批准144项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累计已有7187人取得《*省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证书》。

卫生事业单位全面实施人员聘用制,不断完善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工作,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了市卫生局机关内设机构,增强卫生政策法规工作力度,进一步理顺和规范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

卫生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卫生信息数据中心管理系统项目取得新进展,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开始试运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完成相关程序模块更新,电子政务办公系统逐步完善。

同志们,*年我市卫生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心支持、热心帮助的结果,是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卫生局向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向广大人民群众、全市卫生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医疗卫生工作距离党和政府的要求,距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稳定的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城市社区卫生和农村卫生仍然薄弱,基本设施设备、人才队伍、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重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繁重,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有待提高。公立医疗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未能适应公益性目标要求。卫生队伍能力建设有待加强,重点学科层次不高、发展不平衡。卫生监督管理能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二、认真学习贯彻*大精神,明确卫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党的*大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通过的报告是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总书记在*大报告中,科学阐述了医疗卫生工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任务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为我国卫生工作及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大精神新高潮,我们卫生部门和全市医疗卫生工作者要把学习贯彻*大精神与*卫生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坚持用*大精神指导全市各级卫生改革与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

党的*大报告*“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这一观点揭示了健康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阐明了健康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目标,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将促进健康为已任的卫生事业提高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空前高度。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条件,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卫生系统和卫生工作者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必须积极改善服务,加强管理,促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党的*大报告对卫生事业发展*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病有所医”的新任务。现阶段,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核心工作是努力建设和完善“四大体系”,即: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疾病预防控制放在卫生工作的首位,把发展社区和农村卫生工作作为长期的战略重点,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卫生工作机制,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党的*大报告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卫生工作的奋斗目标。“人人享有”的本质含义是任何公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支付能力等都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指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家、社会、个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投入低、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既包括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急救、采供血服务以及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和安全饮用水等公共卫生服务,也包括采用基本药物,使用适宜技术,按照规范诊疗程序提供的急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医疗服务。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从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对人民群众期盼的郑重承诺。

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健康权益,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作为卫生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必须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促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实现卫生事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坚持解放思想,从我国国情和卫生发展规律出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立足中国国情。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通过增加政府投入,转变卫生体制机制,加强卫生监管,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同志们:党的*大对卫生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出了战略部署,*了新的任务。最近召开的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对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又进行了具体布置。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为民生重点摆上重要位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将加快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和谐*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以部署,*了新要求。我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持续增加,为加大投入创造了物质条件。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农村卫生三级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进,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人民群众公平享有医疗卫生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全市卫生系统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明确目标和任务,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年卫生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一年。根据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今年我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大精神,加大力度实施66条惠民措施,着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中医工作,强化医疗卫生监管,积极主动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努力推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㈠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做好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准备。

国家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方案即将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今后各级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的精神上来,深刻领会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和政策措施,做好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充分准备。

组织实施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科学配置和高效使用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制定《*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合理布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区域卫生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市疾控中心迁建、市公共卫生综合大楼、市妇女儿童中心、市第八人民医院新建和市中医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各区(县级市)政府要依据区域卫生规划,结合辖区实际制订实施细则,确保区域卫生规划的任务指标得到落实。

进一步加强对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宏观管理,加快完成我市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促进卫生信息化健康发展。加强卫生政策调研,及时发现和解决卫生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紧开展*市卫生总费用研究,全面掌握我市的卫生总费用实际情况,为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制定落实医疗机构属地化管理政策措施,配合有关部门推进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

㈡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社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集中力量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重要任务着力推进。通过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力促社区卫生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机构标准化建设。各区要努力协调、逐步落实纳入方案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新建改建任务。同时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标准到每社区居民每年25元,严格按照《*市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考核办法》(试行)进行考评,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落实社区基本医疗补助政策,对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补助10%诊疗费和对医务人员上门服务进行补助;切实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开展高血压标准化防治,促进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考核与评价,着力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和满意度,全面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任务指标。

继续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和相关政策研究。以“结构合理、精干高效”为原则,研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配置标准和财政补助政策;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统一配送工作,力求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药品价格。研究完善大医院定点帮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内容和方式,会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探索研究参保人员的社区首诊制度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

㈢加快镇、村卫生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推进镇卫生院的运行机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制定我市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方案。总结各地开展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全市推进镇村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

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心镇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重点推进白云区太和镇、番禺区石楼镇、花都区炭步镇、从化市太平镇和鳌头镇、增城市中新镇和石滩镇中心镇医院建设。加快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造,力争在*年底全部完成村卫生站的新建和改建任务,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实施农村卫生站基本药品目录,规范村卫生站药品的使用。各区(县级市)落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计划,力争今年全部镇实现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达标。以城市医院定点帮扶镇卫生院为主线,继续加强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

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好钱、管好钱、用好钱”的要求,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实现全市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提高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条件的区(县级市)积极探索保大病、保住院为主,兼顾门诊费用定额报销的合作医疗保障机制,逐步扩大受益面。认真做好新一轮合作医疗的宣传发动和筹资工作,使农村居民人人享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各区(县级市)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

㈣坚持预防为主,继续加强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突出重点,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着力加强非典、人禽流感、鼠疫、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登革热、乙肝等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实传染病监测方案,全面掌握传染病的疫情动态。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落实扩大免疫规划,加强常规免疫规划,强化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提高疫苗可预防疾病防控水平。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技术指导,完善慢性病防控综合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和心理保健咨询,继续实施“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推进学校、医院和社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全市基层预防保健专业技术人员疾病防控知识培训。

继续推进卫生应急机构和应急机制建设。实施《“*”期间*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贯彻《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加强应急工作网络和制度建设,开展预案编制演练、技术队伍培训、物资储备,逐步完善卫生应急机制。推进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健全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及时组织救灾防病、冬春季节突发急性传染病形势评估,落实防控措施,及时了解国际新发传染病相关信息。

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妇幼保健进社区,将早孕建卡、健康宣教、产后访视和追踪随访等基本保健工作下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加强指导。进一步强化对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监管,加大力度整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与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等违法行为。加强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管理。研究制定早产儿视网膜疾病筛查工作规范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继续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快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将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向镇、街延伸。加强监测和检验机构建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落实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加强中小餐饮单位和学校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监督检查。进一步健全职业病防治监督体系,抓好重点行业职业卫生监督。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以及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深入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和采供血秩序。切实做好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完成《*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修订工作,落实《*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提高卫生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

㈤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监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完善医院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周期性医院巡查评价制度。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规范收支行为,改进药品采购管理,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审计制度,严格控制成本,重大投资项目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加大医院院长管理责任,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

制定《*地区急救医疗网络建设规划》,逐步建立急救医疗网络机构、人员、设备准入制度。分步实施建设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市、从化市4个急救医疗指挥分中心,逐步完善*地区医疗急救网络。制定白云机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预案,加强白云机场周边地区医院院前急救能力建设。制定《*市急危重症监护病床设置规划》,加强危重症救治体系建设。推动成立市医师协会、民营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加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

探索建立医疗用品集中消毒供应机制和医疗责任险工作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单病种总费用承诺制、门(急)诊普通病历互通和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制定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在有条件的医院开展试点工作。

继续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加强采供血机构布局建设,狠抓质量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和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加强护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继续安排市流动医院定期深入基层和农村地区义诊,为困难群众送医送药。

㈥继续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市的实施意见,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医药强市步伐。继续实施“三名、三进”战略,开展市级中医名院、名科建设工作。以中医名院建设带动全市中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的提高,以中医名科建设带动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发挥,以名中医培养带动中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广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积极推广中医药诊疗技术在基本医疗服务的应用,努力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加强中医药重点专科和特色建设,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能力。积极探索发展中医“治未病”保健服务体系。

㈦实施科教兴医,大力推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加强重点专科和专项的科研支撑条件建设。制定相关的配套管理规定和制度,强化对重点专科和专项科研项目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申报程序,提高项目质量,加强对科研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管理。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应用。进一步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工作,继续开展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系的学术交流和培训项目。

实施卫生人才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的高素质卫生人才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加快适宜卫生人才培养,特别要根据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培养适用的合格人才。落实国家、省、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落实大学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相关政策。开展对镇卫生院工作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职称以上人员补助的政策调研,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镇卫生院工作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卫生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和聘后管理相关制度。积极探索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符合卫生事业单位特点的内部分配机制。

㈧继续巩固创卫成效,确保落实创建文明城市各项工作任务。

经过努力,我市创卫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的技术评估,但这只是我市创卫工作取得的阶段性胜利,还必须经过国家“考核鉴定”这个十分关键的评审程序。要继续保持高昂的斗志,保证工作队伍不松,工作标准不降,工作效果不滑坡。全面整改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巩固和拓展创卫工作成效,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国家考核鉴定。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把它当成一项推进经济发展、优化城市环境、造福人民群众的龙头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志在必得。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全市卫生系统一定要全面领会创建文明城市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完善工作机构,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任务。各区(县级市)卫生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本年度的重要工作。按照《*~*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规划》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测评达标责任分解表》的要求,抓紧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分工,将项目责任落实到人。重点做好食品卫生安全、经营性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和“窗口”行业规范化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健康教育和无偿献血工作,努力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坚决取缔无证照生产经营行为,确保按质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㈨继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大力推行政务公开。

推进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卫生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建立医德考评制度,弘扬行业新风。不断巩固和扩大治理商业贿赂和行评工作的成果,健全和完善防治腐败的长效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感制度篇3

社区卫生服务是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卫生服务。近年来,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改善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维护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保障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赞誉。本文结合我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践体会,提出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因素及若干建议如下。

1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客观因素

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应是做好系统服务、上门服务、家庭病床服务和双向转诊等方面的工作,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但在实践过程中,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受到以下几个客观因素的制约:第一,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当前我院的社区卫生工作人员5人,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层次及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他们仅为中专、大专学历,初、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尚缺,学历、职称层次较低,均是临床医疗人员转岗而来,缺乏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的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六位一体”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工作需要,这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人才现状大体一致。第二。缺乏政策制度的倾斜支持。包括政府投入少、补偿政策乏力、社区卫生服务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全科教育培训体制不完备、未完善切实可行的双向转诊制度等。第三,社区卫生服务匮乏特色。我院的社区卫生服务单一。没有走出医院的模式,仍局限于“坐堂行医”、“医疗为主”、“被动医疗”的服务模式,缺乏创新的特色服务,未能形成“以人为本”的新型医患关系,居民没有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得到更多的“健康照顾”,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居民缺乏吸引力。

2发展社区卫生事业、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

2.1合理配置社区卫生人力资源人才匮乏是制约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由于全科医学教育的滞后,我国目前缺乏经过正规全科医学教育的全科医师,现有卫生技术人员不能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因此。要建立并完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各级政府应该拨出培养专款,联合高校承担起全科医学教育和师资培养的责任,尽快培养出以全科医师为主体的包括公共卫生医师、护士以及其他人员在内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当前,要以在职教育为主,加强专科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双向交流培训机制,采取集中脱产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以培训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为重点,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专业队伍的综合素质、服务能力和岗位技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配备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使其取长补短,发挥整体服务优势。在卫生资源的结构调整中,积极引导卫生富余人员中的高素质人才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岗分流,可以选拔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骨干或鼓励离退休医务人员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或允许在职医务人员兼职,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素质低、难以取得居民信任等问题。

2.2积极探索特色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尽管在规模、资源上均无法与综合性大医院媲美,但如果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社区居民的需求,发展具有特色、专业水平较高、针对性较强的医疗服务,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积极强化“以人为本”。创新服务机制。形成新型的医患关系,推行以全科医学为主的家庭卫生保健制度,实行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综合管理体制,将内、外、妇、儿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陪送患者住院和转诊,进行个体健康教育,指导防病保健和康复锻炼,设立社区责任医生,定时上门,主动服务,开设24h服务热线,随叫随到,推广家庭病床、家庭护理、电话咨询、生活指导、心理健康宣教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突出社区卫生以健康为宗旨的服务。

2.2.1积极开展老年保健服务我国现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医疗需求不断增加。随着单身、独居的老人不断增加,如何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时下人们关注的焦点。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管辖区内老年人提供低廉优质的预防保健和疾病治疗服务,让老人在家中安享晚年的“居家养老”新理念,正逐步取代过去收费昂贵的养老院养老的形式。因此,今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积极开展老年保健、老年护理、家庭病床、临终关怀等服务。大力推行老年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发展。

2.2.2推行家庭卫生服务家庭卫生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家庭卫生服务使传统卫生服务由被动式的“坐堂行医”变为主动式的“上门服务”。它包括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教育、家庭慢性疾病管理、家庭出诊、家庭治疗、家庭康复、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多项内容。家庭卫生服务通过家庭治疗及上门随访等方式,针对具体家庭不同的疾病情况、个人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家庭经济情况等进行健康教育及保健知识咨询,对各种危害居民健康的问题进行干预和指导,效果更显著,也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因此,家庭卫生服务可以使健康教育实现由“面”向“点”的转换,极大地增强了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是实施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慢性疾病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人力物力支出大,其持续、规范的长周期治疗和护理特点,迫切需要更贴心的“上门”服务。如果说社区卫生服务使慢性疾病治疗与管理从大医院转移到社区,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及精神负担,那么,家庭卫生服务面向特殊病情或需要定期持续治疗患者,使慢性疾病治疗与管理进一步转移到家庭,是为患者治病、减负的继续深化,尤其对残疾、瘫痪患者等更具必要性。家庭卫生服务是社区慢性疾病治疗与管理服务必不可少的补充形式,是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延伸和深化。

2.3争取政策制度的支持

2.3.1全科医师功能定位的政策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合理的人才机制,人才流失问题不可忽视,由于基层卫生机构与公立大型医院相比工资待遇低,在社区很难找到高层次人才。要解决好全科医师的社会、学术地位,全科医师要有明确的功能定位,政府应完善配套的人才政策,提高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在编制、经费、培训等方面给以相应的政策保证。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理念,使大学毕业生充分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义,同时,对于志愿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人才,在职称和福利等方面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社区工作。还要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切合各地实际的全科医师技术职称评定系列制度,对从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职称评定,应该与二、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同等对待,全科医学的学术地位也应同其他学科一样受到尊重和评价,努力维护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待遇和社会地

位。

2.3.2完善相关医疗保险配套措施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完善相关医疗保险配套措施和报销制度。首先,扩大医保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付范围。医保部门要把合格的社区卫生机构纳入支付范围,将社区首诊费用、急诊服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家庭病床、预防保健费用、社区康复等纳入参保范围。其次,完善收费和报销制度。为体现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公益性,政府要制定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性收费项目和标准,放宽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保险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起付线和封顶线进行适当倾斜,并适当拉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型医院就诊费用标准和自付比例差距,使价格发挥弹性作用,引导病人合理分流。

2.3.3实行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援制度三级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可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及管理能力,缓解看病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完善三级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能有效地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匮乏的问题。三级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是扶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是非常好的切入点。

2.3.4设立家庭医生首诊制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功能较为完备的国家,尽管卫生体制差别很大,但均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家庭医生首诊制,以致大多数医院不开设门诊服务,只有急诊病人和家庭医生转诊的病人才能获得医院服务。

2.3.5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双向转诊制度,已经成为连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的重要环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制定双向转诊的标准、制度和管理办法,完善规范的运作机制和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双向转诊工作,完善双向转诊的登记制,理顺转入、转出的运作程序,加强双向转诊信息沟通,确保转诊渠道的通畅。加强考核监督,做好转诊的效益分析,保证质量和效果,解决好转诊病人的后续治疗。

2.4推进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的目的是掌握本区居民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社区健康调查为根本,建立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健康档案,确定社区的医疗卫生问题。开展人群健康分类管理,以健康促进和行为干预为主要手段,开展重点疾病的预防,为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六大功能奠定基础。社区卫生机构还应积极开发应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软件,建立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电子健康档案、诊疗管理系统、饮食和运动处方、膳食结构分析管理系统等,提升传统社区卫生服务效率,扩展传统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2.5发挥社区地理优势,缩短居民卫生服务时间成本要想增加某些人口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可以通过降低他们的时间成本来增加他们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比如减少就诊往返时间,候诊时间等。社区医疗应该是最方便广大患者就医的场所,社区卫生应发挥其地理优势,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减少就诊往返时间。区域卫生规划对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所覆盖的居民人数有一定的标准,各地区应严格按标准审批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感制度篇4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履行区卫生局的法定监管职责,全面加强全区基层医疗机构监管体系和制度建设,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基层医疗机构科学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活动范围及主要内容

对全区基层医疗机(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围绕依法执业、规范医疗行为,狠抓传染病防控、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等重点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逐一清查不留死角,全面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法律意识和依法执业意识,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出租承包科室、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超范围执业、违法医疗广告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一)全面清理整顿,摸清机构底数(6月15日前完成)

1.对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医院、专科医院注册、审批、校验管理开展全面复核清理工作,并将相关信息在“医疗机构注册联网管理系统”进行更新,确保联网管理系统数据与医疗机构实际信息、数量的一致性。“国家基层医疗机构电子信息档案系统”的填报,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下一步的部署和要求办理。

2.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以及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设备和技术水平,重新严格核定诊疗科目,明确执业范围。达不到基本标准的,依法暂停执业,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达标的,注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许可审批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填写,登记号码与本级卫生统计部门共同确定,规范使用22位分类代码。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规范化诊所建设,区卫生局结合清理整顿工作,严把评审标准,加快工作进度,确保今年11月底前规范化诊所建设率达到100%。并且及时将规范化诊所的名单向社会进行公示,并报市卫生局备案。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业行为

1.加强对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和一级医院执业行为的监管,指导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基础规章制度建设,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严格抓好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及考核。区基层医疗机构以及一级综合医院要建立依法执业档案,规范日常管理,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按时限和要求向区卫生局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健全医疗质量安全责任制。禁止只登记一级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复杂、风险大、难度大、配套设备设施条件要求高的医疗服务项目。

2.医务人员(含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规定开展执业活动。

3.区基层各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参照病历管理规定,健全完善门诊记录制度,确保门诊病人和诊疗情况的可追溯性。加强处方管理和使用,规范处方书写及保存。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处方点评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级医院设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或者指定2名以上专(兼)职人员,开展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处方点评工作。区卫生局指定部分点评工作小组,明确责任范围,负责对辖区内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处方点评,及时干预无适应证用药或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超越权限开具抗菌药物等行为。处方点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

4.遵照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严格把握药品适应症、禁忌症等。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保证今年工作指标顺利完成。重点规范抗生素、激素等药品的使用。严禁使用过期药品和医疗器械。严格落实抗菌药物静脉输注管理制度,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活动,应当经区卫生局核准。基层医疗机构和一级医院、专科医院依法享有处方权的医师、乡村医生和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的药师,经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的,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5.认真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纳入制度实施范围的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全部配备使用、网上采购及零差率销售等政策。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只能选用基本药物(包括省增补品种)中的抗菌药物品种。

6.规范开展预防接种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和人员必须取得区卫生局的资质认证后方可开展预防接种服务。具备接种资质的医疗机构要认真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严格执行第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严禁强行推广第二类疫苗,及时处置和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三)严抓消毒隔离,杜绝感染事故

1.加强区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医院、专科医院手术室、透析室、口腔科、产房、消毒供应室及注射室等重点部门的管理。严格执行注射操作规程,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杜绝一次性医疗用品复用。

2.加强和规范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医院、专科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重点环节管理,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并建立记录。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医院、专科医院要建立健全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消毒器械等进货验收登记制度和使用管理制度,索取、审核相关许可证明等文件,建立健全相关档案。防范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3.口腔诊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任制,切实履行职责,确保消毒工作质量。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消毒。

4.严格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医院、专科医院感染和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等现象。

5.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存放、标识,做好医疗废物处置交接时间、种类、重量等登记工作。医疗废物交送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集中处置。确定本单位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方式,确保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规范、安全。

(四)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1.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查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执业活动的机构、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假医、游医。查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超范围执业等违法行为。

2.重点查处公立医疗机构将科室或房屋出租给非本机构人员或其他机构,打着医疗机构的幌子,利用欺诈手段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或销售药品、保健品及医疗器械的行为。

3.严肃查处违法医疗广告行为。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等13个部门下发的《医疗广告专项整治》要求,落实医疗广告监测制度,对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擅自医疗广告、篡改《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内容医疗广告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以违法医疗广告为线索,加大综合执法检查力度,对违法严重的医疗机构依法吊销其有关诊疗科目,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省卫生厅网站及时公示《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及广告样本,每月公布撤销《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机构名单以及违规医疗机构的监测及处理情况,落实违法医疗广告黑名单制度,建立违法行为医疗机构法人告诫谈话、约谈和重点监管制度,进一步规范医疗广告市场秩序。

三、活动阶段

集中整顿工作分为工作部署、组织实施、总结评估三个阶段。各阶段时间安排和工作重点如下:

(一)工作部署阶段(2013年4月下旬)。召开启动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集中整顿工作实施方案,部署集中整顿具体工作。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医院、专科医院要按照活动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单位的集中整顿和整改计划,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分工和活动安排,抓好各项工作内容的落实。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4月下旬-10月)

1.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医院、专科医院按照集中整顿方案要求,结合2010年省厅印发的“全省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工作方案”,对临床科室、辅助科室、药房、实验室等部门全面梳理排查,查找医疗服务和质量管理方面的漏洞、薄弱环节,认真开展自查整改,不断加强管理,重点做好依法执业、制度建设、病历书写与处方点评、规范诊疗、服务环境、收费管理、院感控制和临床输血管理、医疗纠纷处理、安全管理、重点传染病防控、医护队伍建设、重点科室建设等十二项重点工作,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规范医疗行为,提升依法执业意识和服务能力。(附件1)

2.医疗机构复核清理。在医疗机构自查整改的基础上,区卫生局将会下大力查找基层医疗机构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夯实医疗机构监管工作基础,切实提升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区卫生局将对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和一级医院逐一复核清理,复核清理结果应及时与“医疗机构注册联网管理系统”同步进行更新,信息更新做到及时、准确、齐全、不漏项,并与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数量一致。

3.监督执法检查。区卫生局和区卫生监督所将按照本方案,组织基层医疗机构和一级医院开展自查自纠,各单位按要求上报自查报告。5月份,区卫生局和区卫生监督所将组成检查组集中开展一次监督执法检查,每个检查组至少3人,由医政管理、监督执法、临床和疾控专家等人员组成,对本局复核清理的医疗机构全部检查,覆盖率要达到100%。将采取明查暗访,突击检查等有效方式,对重点片区、重点单位,重点环节进行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监督检查扎实有效,不走过场。检查人员要填写《医疗机构监督(督导)检查表》留存备查。建立监管档案,一户一档,确保每次监督执法的记录规范、齐全。

4.区卫生局结合集中整顿工作,加大规范化诊所创建的工作力度,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审批挂牌,建立和完善“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档案、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发牌”的管理制度,确保今年11月底前规范化诊所建设率达到100%。区卫生局每月采取一定形式向社会公示规范化诊所的名单。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3年11月-11月30日)。区卫生局于2013年11月对集中整顿工作进行总结评估,研究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整顿情况。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卫生所、医务室、诊所及门诊部)以及一级医院、专科医院要高度重视此次集中整顿工作,严格按照区卫生局集中整顿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自查整改工作。区卫生局将按照集中整顿方案部署,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落实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区卫生监督所及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员要积极配合此次开展的医疗卫生机构集中整顿活动,认真搞好辖区医疗卫生单位的清理整顿、摸底排查和日常监管工作,及时准确的上报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和数据,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确保集中整顿工作取得实效。

(二)科学设置规划,充实监督力量。区卫生局将根据市卫生行政部门的医疗机构设置整体规划,科学设置基层医疗机构,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许可审批程序,规范许可审批行为,建立健全许可档案。疏堵结合,对符合设置规划及标准的,严格按程序审批;对符合规划但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坚决不予审批,杜绝“不审批、乱审批”的现象。按照“谁许可、谁清理”的原则,逐一复核,该整改的整改,该撤销的撤销。区卫生监督所要加强医疗服务监管队伍建设,充实力量,配齐专业技术和执法工作人员,安排专人负责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和集中整顿工作。

(三)探索长效机制,强化常态监管。区卫生局和区卫生监督所将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公立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积极参与,进行业务指导。充分依托区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协管力量,建立基层医疗机构日常巡查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巡查每年不得少于2次。积极借鉴诊所规范化建设的经验,探索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和一级医院、专科医院管理模式,建立常态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监管长效机制。强化与工商、宣传、公安、药监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联合工作机制。通过热线电话、满意度调查及第三方评价等方式,及时受理和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感制度篇5

一、上半年工作

(一)加快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顺利完成国务院在*召开的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吴仪副总理参观了*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会代表300多人参观了五城区(*区)的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出台了支撑社区卫生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经过近一年的时间起草、征求意见、修改,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成府发[*]38号);二是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综合配套的政策支撑:劳动保障、财政、人事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20多个配套文件,如财政对社区公共卫生经费按服务人口进行补助,中心城区的补助标准已从年人均5元提高到20元,其余区(市)县不低于年人均10元。

3.统筹规划、加强标准化建设。合理布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八统一”要求,加快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目前已完成70%的建设任务。

4.扎实推进双向转诊制度建设。作为*省对口支援的试点城市,在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16家驻蓉部、省、市三甲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中心城区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目前有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64家对口指导全市8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对口支援的全覆盖。

5.启动了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工作。一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武侯区、*区已启动收支两条线的试点工作,*区、金牛区正在论证中;二是武侯区实行了药品零差率等工作。

6.加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一是开始了全市710名社区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二是举办短期短缺专业班4期487人。

(二)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全面实施建制公立乡(镇)卫生院(站)标准化建设。一是以“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风貌、统一标识、统一配置)为核心,对公立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设备进行标准化改造和完善,以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美化院容院貌、改善基础设施,进而提高公立卫生院的整体服务水平;标准化建设,截止6月底,全市224个(其中彭州新兴镇因建水库该镇卫生院暂不建,即全市实际应建223个)标准化建设项目,已开工222个,占总数的99.5%;已完工190个,占开工总数的85.6%。二是按照《*市村卫生站建设标准(试行)》、《*市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对村卫生站的管理体制、人员、设备、设施等方面制订了统一的标准。对全市2230个行政村、471个涉农社区按项目建设规划设置,共需建设村卫生站2336个,现已完成1072个,余下的1264个村卫生站,将在*年底全面完成。

2.大力推进规范化建设。在定编、定岗、定责、定员的基础上,以“三分开一委派”(管办分开、医药分开、收支分开、会计委派)为切入点,再造公立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本着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新都区、彭州市、都江堰市等分别在3个、4个、5个公立卫生院进行了试点工作,在成立了医院管理中心,药品集中配送,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方面作了很好的尝试工作。新津县遵循“先调查、后商讨、再定案”的原则,制定了一套完善、可行的乡(镇)公立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一是乡(镇)公立卫生院在编人员的基本工资纳入财政预算,财政为全县乡(镇)公立卫生院交纳养老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并财政按照原经费补助渠道拨付公共卫生经费,通过强有力的监管,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余区(市)县也正在规范化建设工作中进行积极稳步探索和推行。

今年3月市委书记李春城在作客央视《小崔会客》节目时,将农村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作为*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进行了介绍。

经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后的公立卫生院,其就医环境、功能布局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整体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门诊人次、住院人次与同期相比相应增加,而每门诊人次费用、住院人均费用下降了15%以上,不仅为农民提供了一个舒适、优美、方便、实效的就医场所,也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构建了一个优质、高效的服务载体。可以坚信,这项工作全面完成后,必将对提高我市农村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机构能力,更好地发挥公立卫生院的枢纽作用,从而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战略规划,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医疗卫生应急救治体系、信息网络体系、应急指挥体系。

重点建设六个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市紧急救援中心、*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血液中心。

1.不断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一是制定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送审稿)、《*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送审稿)上报市政府。指导各区(市)县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乡镇)应急预案;二是加强卫生信息体系建设的步伐,在全市20个区(市)县分别举办了该系统使用培训学习班;三是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举办全市急救技能大赛,参加省市“*天府”生化反恐演练、市大面积停电事故演练;四是加强卫生应急信息报送。进一步统一规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和要求,提高信息报送、分析质量;五是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市、区(市)县、乡三级联动机制。

1—5月,*市急救指挥中心受理呼救电话289217个,救治伤病员数38263人。上半年,共接警处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25起,均得到及时处理

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完善了传染病、地方病、食物与职业中毒等的监测、报告和处理应急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加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霍乱等疾病的监测工作,着力控制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肝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认真做好中央补助经费艾滋病、结核病、计免等项目工作,强化慢性病防治工作,注重疾控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全面贯彻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积极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使艾滋病在我市得到有效遏制。*年我市人均期望寿命为74.78岁。

3.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强。举办了食品、学校、医疗执法、公共场所、职业卫生、依法行政培训;对农民工进行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全面推行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继续推行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推广到游泳池、美容美发和洗浴等场所;加大食品卫生执法力度;开展部门联动,与整规办、工商局、公安局、监察局、计生委、科技局等联合重拳打击非法行医;做好大型活动(会议)的卫生保障工作。

4.信息网络体系。在现有卫生防疫信息系统基础上,实施了向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延伸,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实现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在线报告。

5.医疗救治体系。制定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方案》。重点建立多维子体系,即传染病救治体系、紧急医疗救援体系、职业中毒和核辐射应急救治体系、传统医学诊疗体系。

6.强化妇幼保健的公共卫生职能。一是重点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积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实施母婴安康项目;二是在对贫困孕产妇实施500元一次性救助的基础上,要求区(市)县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当地民政、财政部门建立“贫困孕产妇急救专项经费”。龙泉驿区拨付100万元专款建立“贫困孕产妇生育救助专项资金”,对辖区内贫困孕产妇孕期检查、住院分娩、新生儿疾病筛查、母子系统保健及高危孕产妇抢救等一系列费用实施救助,救助金额最高可达5万元。

今年上半年我市孕产妇死亡率为25.75/10万(36.17/10万,含流动人口)。

(四)加强中医药体系建设

1.上报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事业和中药产业发展的决定》(代拟稿)。正式下发了《*市中医药发展“*”规划》。

2.进一步加强城乡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为启动我市14家县级中医医院的房屋改造及设备配置项目进行了基础调查;二是将乡镇公立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截止6月底,全市乡镇公立卫生院中医科设置已达97.9%,村卫生站75.1%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设置已达100%,中医药人员配置比例达到16.21%,社区中医药服务量达到29.25%,社区卫生服务站90%以上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区已建成为我市第一家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三是5月19日,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视察了*中医名医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都江堰市中医医院,对*市在抓“三名”建设和城乡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3.组织开展了“*市首届十大名中医评选”,评选结果已通过政府常务会审议。对*市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工作进行了结业考核。

4.积极组织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继续做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工作,目前我市已有14个艾滋病人正在接受中医药治疗。

5.加强县级中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和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新都区中医医院、金堂县中医医院已被列入了国家中西部地区县级中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单位;郫县中医医院、龙泉驿区中医医院已被确定为国家中西部地区县级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项目单位。

6.继续举办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培训班,有52人报名参加今年的培训。继续开展乡村医生中医学中专学历教育,已印发相关报名通知,招生工作正在进行。我市上述两项工作的成功经验在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全国农村中医人才培训项目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五)继续推进学科教育工作

一是规范经费使用范围、程序,积极推荐3项市重点学科申报省重点学科;二是83个项目申报省卫生厅科研项目;三是对1项适宜技术进行推广,覆盖12个区(市)县;四是继续开展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五是实施与蒙比利埃市医学院签定的医疗卫生合作项目;六是深化卫生信息化建设。完善《*市卫生执法监督信息管理-执法办证系统》、《*市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及处理分析系统》、《*市卫生系统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市卫生信息数据中心》的建设。建立*市卫生信息数据中心机房,实现全市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

(六)加强队伍建设

1.严格规范医疗秩序。一是着力加强对医疗机构监管,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坚决打击和取缔非法行医,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二是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依法执业,严格制度,规范行为。制定下发了《*市医学检查结果互认暂行规定(试行)》、《*市卫生局关于实施市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的通知》、《医院医师考核实施方案》、《*市卫生局关于大力开展“惠民行动”的实施意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的紧急通知》、《*市卫生局关于对医院储备点血液安全监督检查的情况通报》、《*市特殊优惠医疗服务补贴办法》等文件;三是切实抓好“医疗质量评价”工作,建立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监控体系,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定期医院医疗质量信息,完善住院费用清单制,实行医疗收费及药品价格查询制度;四是建立了医德医风考核制;五是巩固无偿献血成果,确保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保证临床急救用血需要与安全,维护人民健康。

2.深化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了纪检监察举报和违纪案件的查处工作。卫生系统各单位都公开了投诉电话,并在单位显著位置设立举报箱,确定机构和专人受理群众投诉,健全投诉记录;二是加大对行政审批、卫生执法、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的监督力度;三是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采购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医用试剂等物资监督管理制度,完善治理收受“红包”、“回扣”、开“大处方”等管理和内控机制,扎实抓好卫生行业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四是规范医疗服务收费行为,在全市医院实行收费项目公示制,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监督。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卫生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社会关注,我们将在管理社会大卫生工作、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秩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继续落实省委二号文件要求

积极开发领导,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逐年加大。一是着力抓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继续抓好公共卫生“四个体系,一支队伍”建设,开展食品放心工程,提高对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二是着力抓好农村卫生工作。年底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任务;三是着力抓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抓好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八统一”工作,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四是着力抓好卫生重点工作。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加强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提高惠民医疗服务质量;五是着力抓好卫生项目建设。确保6个卫生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六是着力抓好行业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规范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行为

(二)开展综合配套改革。

根据国务院将*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要求,在医疗卫生领域开展创新性实验,以“四个建立”探索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为卫生改革趟路子。

1.建立人人享有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建立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和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卫生体系,重点构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应急救治、信息网络和应急指挥等五大公共卫生体系。市级重点建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紧急救援中心、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和血液中心等六大中心,县级重点建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机构,乡镇(街道)建好公立卫生院。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重点规划建设综合医院+专料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五大医学中心。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建设,通过分级分类的医疗收费政策、医疗保险补偿政策,建立“小病在社区,重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制度。

建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县级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的资源,抓好1所县级综合医院建设,推进建制乡镇公立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筹城乡卫生发展服务模式,借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成功经验,将乡镇公立卫生院(村卫生站)的发展定位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抓好农村群众的卫生保健工作,尽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卫生保健制度。

2.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少儿住院互助金制度,逐年稳步增加财政补助资金,提高健康保障水平和群众抗医疗风险的能力。建立多种形式、混合型的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3.建立安全有效的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制订全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药物目录,规范合理用药。基本药物实行定点生产,简易包装,降低药品成本。政府举办医疗机构的药品由政府实行统一招标,集中统一配送,保证用药质量,降低药品价格。

4.建立科学规范的医院管理制度。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管理自,单位资金筹措渠道,债权债务主体,单位经济责任”等“五权”不变基础上,以医院管理局(中心)为平台,按照公益性原则,推进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收支分开制度。实行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医院管理局为平台,将医院的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及其他收入全部上缴专户管理,实行成本核算,预算划拨,独立核算。

建立医药分开制度。在农村药品集中统一配送的基础上,将政府举办的县级和市级医疗机构纳入统一招标、集中配送的范围,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将医院的业务和药品实行分开核算,改变“以药养医”的生存模式。

建立委派会计制度。以医院管理局为平台,下设财务结算中心,实行会计集中办公,委派专业会计人员到政府举办医疗机构从事会计工作,推进医院合理支出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村居工作思路(收集3篇)
  • 下一篇:能源安全论文(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