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21―0033―01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为落实学校特色,发展学生特长和教师特点而自主确定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农村地区推进和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是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但是受到农村小学办学规模、资源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课程开发负担比较重,校本课程开发进度缓慢,因此,需要加强探索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建设,依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订切实有效的课程目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困境中不断探索,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提供全新的发展思路。
一、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减退。与城市学生相比较,由于农村教学环境的落后,资源的缺乏,课程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逐渐在课程实施中丧失主动权,形成厌学情绪。
2.校本课程建设负担过大。通常情况下,农村小学需要从全局出发考虑,需要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导致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负担比较大。比如,大部分农村地区缺少美术、音乐等专业教师,教师身兼数职,这些教师不仅缺乏专业的知识,并且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如此一来则无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另外,还有部分农村教师教学负担比较重,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显得力不从心,甚至会从网络上下载资料应付了事,缺乏自己的观点与思路,导致课程内容平淡。
二、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1.积极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校本课程建设的意识。首先,需要提高校长校本课程建设的意识。校长是课程改革的第一负责人,是整个小学的灵魂,只有校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才能提高小学教师校本课程建设的意识。另外,上级领导部门还需要加强对小学校长的考核,并在培训与教育中让小学校长能够形成正确的理念,或者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对校本改革出谋划策,加强开发与交流,在取长补短中得到创新发展。其次,要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一是要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小学教师对校本课程建设的认识,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将新课程理念贯穿其中,并在工作重点上将校本课程建设工作反复强调。二是以点带面,学校可以事先做一个校本课程建设开发的案例,并且通过培训的方式让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建设之中,让教师获得理性上的认识。三是同步培训,小学需要对典型校本课程开发进行跟踪与调研,并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或者召开相关的经验交流会,针对每一个阶段的校本课程建设进行再培训。
【关键词】小课题探究;校本课程;实践
面对校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我们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特色,提出了基于小课题探究的校本课程实践策略。即以校本资源为基础、以学生小课题探究活动为载体,实施校本课程学本化。经过近十年的大胆尝试、精心培育,在城市远郊小学平凡的土地上,初步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校本课程实践路径。
一、以小课题探究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建设
远祖桥小学是一所坐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北部远郊的小学校,地处井口镇城乡结合部。学校周围树木、农田、池塘及各种野生动植物等资源丰富。上世纪90年代初,学校就开始坚持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持续开展劳动技术教育。1998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为“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随着井口工业园区的建设,各种企业纷纷入驻,新建社区如雨后春笋般萌生和发展,校本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多彩。长期以来,学校以“亲近生活激扬生命”为校训,崇尚“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想,秉承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后,结合学校实际,对校本课程建设做了大量探索。在深化课程改革,扎实稳妥地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分析学校课程资源,继承学校文化传统,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革,统筹校内外教育资源,整合学校课程,推进校本课程建设,确立了依托学生小课题探究活动的课程建设校本化实践,努力构建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序列化、特色化校本课程体系。初步开发出生活技能、职业体验、科学创意三项校本课程,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以小课题探究为载体的具体策略。
二、以小课题探究为载体的实践策略
为提高校本课程实施的实效性、创新性,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我们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聚焦小课题探究,形成了以学生小课题探究活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实践策略。
(一)组织全校教师,开展校本培训。
学生小课题探究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活动,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新产物,它必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支撑。为此,我们首先开展了全员参与理论学习的培训。采用集中学习、自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全校师生一起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小学学生小课题探究荟萃》、《小课题探究的设计与实施》等,通过学习,大家了解了学生小课题探究活动的本质,明确了基本理念和实施方法、途径,提高了教师对学生小课题探究活动的认识,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克服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展的畏难情绪,为开展学生小课题探究活动校本化作好了思想准备。
(二)开展调查研究,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
我们将全校教师分为三组,分别调查学校环境及校园周边环境中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校本资源。第一组教师调查校园内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校本资源;第二组教师调查校园周边可服务于校本课程的社会资源(含社区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家长资源等);第三组教师调查校园周边可服务于校本课程的自然资源(含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地理资源等)。我们通过走访、问卷、咨询等形式,采用笔记、拍照、摄像、录音等手段,采集了我校内外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校本资源一百余项,并进行了分类整理,形成了校本课程资源数据库。
(三)建设小课题探究活动基地。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积累经验、扩大成果、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学校拨出专项资金,平整了校园内的一大块荒地,建立了远祖桥小学第一个学生小课题探究活动基地――“五彩路”学生小课题探究活动基地。该基地由小荷塘、百花园、百蔬园、百瓜园、百果园等五部分组成,其间一条小路横亘贯穿,故名“五彩路”。该学生活动基地一共分为十六块,分属我校的每个班级负责管理,由各班的班主任和学校聘请的校外辅导员落实日常维护和指导工作,由担任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四)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小课题探究活动管理。
针对小课题探究活动基地,学校在广泛征求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意见的基础上,陆续完善了《远祖桥小学“五彩路”实践活动基地管理制度》和《远祖桥小学校本课程日常管理制度》。在制度里面,我们明确提到“全校教师应当依托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到‘五彩路’活动基地开展小课题探究活动、实践活动和劳技活动,并作好活动记载。探究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倡导自主性原则,让学生合作自己发现问题、合作分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合作搜集材料、合作设计方案、合作动手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小课题探究活动常态化、趣味化、科学化。
学生小课题探究活动基地建成后,为了切实推进我校学生小课题探究活动向课程化、常态化、规范化、趣味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我们先后制定了《远祖桥小学校本课程学生活动记载表》、《远祖桥小学学生小课题探究活动记载表》(学生探究活动使用)。五年多来,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活动记载已多达500余次。开展了如:“睡莲开花的奥秘”、“鲫鱼喜欢哪些食物?”、“金鱼生了白点病怎么办?”、“红和白嫁接后开什么花?”等几十个依托于校本资源的小课题探究系列活动。
(六)推进小课题探究活动评价模式创新。
关键词:美国;校本课程开发;经验;启示
一、美国的文化传统与校本课程开发
1.美国的文化传统
《美国联邦宪法》第10条修正案明确指出,“凡是宪法未授予合众国政府行使,而又不禁止各州行使的各种权利,均保留给各州政府或人民行使之。”美国建国初始在《美国联邦宪法》中并未对教育权利作明确规定,因此美国联邦政府并不直接管理教育,教育的管理权归各个州以及各个学区所有,即美国在教育的管理权上属于地方分权制的国家,学区具有极大的自。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下,美国的课程管理有极大的灵活性,如美国地方学区,一直大力倡导学校参与课程开发活动;社区参与学校的课程选择与管理;教师对课程的决策权表现在对教科书的选择上等等。
2.美国的校本课程开发
美国的学校历来就有参与课程开发的文化传统,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各级各类学校掀起了“学校完善运动”和“学校有效运动”,在此基础上美国的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兴起,学校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地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兴起了一股强劲的学校改进运动,后来发展为校本管理的思潮,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校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美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
1.国家、地方和学校各尽其责
联邦政府和州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和指导方针;各学区依据相关的法律政策和指导方针,开发具有本学区特点的课程,并指导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学校的课程委员会参与本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国家、地方和学校这三个级别各尽其责,依据法律行使自己的权利,是美国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鲜明特征。学校负责开发校本课程,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主要参与人员。
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美国在教育的管理权上是地方分权制,课程的管理权归各个州及各个学区所有,但这种课程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美国联邦政府逐渐加强了对课程的管理,如20世纪9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全国课程标准,21世纪又颁布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法案,既加强了联邦政府对各个州的管理,又给了学校极大的自。采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方式,美国的校本课程开发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3.课程专家与中小学教师合作
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课程专家由指导者转变为合作者,他们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专家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以及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中小学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他们可以提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课程专家与中小学教师建立新的合作关系,二者共同努力以开发出优良的校本课程。
4.评价的多角度性
校本课程是学校针对学生的需求与兴趣而开发的课程,所以在开发之前应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兴趣,除此之外校本课程还要兼顾社会与学科发展的需要。美国的校本课程开发,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评价的多角度性,既注重评价学生的需要,又注重评价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考虑学科自身完善的需求,三者当中学生的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评价过程中既注重评价的多角度性,又考虑到需要的主次之分,使校本课程开发得以顺利实施。
三、美国校本课程开发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的校本课程开发才刚刚起步,对于美国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借鉴,分析这些经验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以促进我国的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
1.依法明确各级职责
美国的联邦政府和州、学区、学校采用三级管理的模式,各尽其责、职责明确。我国也应在法律上明确国家、地方和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面的职责,使各级依法行事。我国2001年实行三级课程,即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指导方针来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特色选择校本课程的开发,鼓励学校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学校根据上级的指导方针以及当地的资源特色开发出合适的校本课程。
2.协调中央与地方课程管理的关系
国家课程在社会发展比较缓慢、计划经济条件下是比较适合的,但对于多元化的时代,单一的国家课程已不能满足学生、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相应地应该开发多元化的课程。我国已从计划经济时展到多元化时代,单一的国家课程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应同时开发出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我国的教育管理权归国家所有,我们应以中央集权为主,将课程权利适当下放,采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我国处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初始阶段,因此不能照搬美国的课程管理模式,我们应采用以中央集权为主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
3.加强课程专家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
我国课程专家主要从事教育理论研究,他们在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过程中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的,课程专家首先应转变自身的理念由指导者转变为合作者。我国应加大课程专家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力度,使课程专家深入实践,在合作过程中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课程开发能力,并且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这样开发出的校本课程才具有更高的水平。
4.提高校本课程评价的全面性
我国的校本课程评价不够全面,有的评价只注重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而忽略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学科自我完善的需要,有的评价只注重学校特色的形成而忽略了学生的需求,这样的评价是不全面的,不能兼顾学生、学科与社会这三者的需求。校本课程要健康发展,全面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注重评价的多角度性。我们的校本课程评价应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主,同时兼顾学科与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朝群,《美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王斌华,《美国的校本课程开发》[J],《教育·科研》,2005.44-45
3.金红,《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