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疾病预防的意义(收集5篇)

时间: 2024-08-09 栏目:办公范文

疾病预防的意义篇1

(中南海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摘要】根据心身疾病的发生环节即应激源、认知评价、情绪调节和病理生理反应和发病原因采用三级预防。具体措施是:个体预防、社会防御、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等方法以有效预防心身疾病[1]。【关键词】心身疾病;预防【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68-01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diseases)或称心理生理疾患(psychophysiologicaldiseases),是指因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具有心理生理上的障碍,因此心身疾病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6];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是一组与心理和行为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它们具有器质性病变的表现(如冠状动脉硬化)或确定的病理生理过程(如偏头痛)[4]。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与预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身疾病近年来患病率迅速增加,调查表明,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心身疾病占1/3以上。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中早就提出:"健康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均臻完善的状态。"因此,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0]。

1.发病原因

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巴甫洛夫、坎农等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肯定了心理活动或情绪因素与疾病的关系[2]。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和社会、心理、生物三个方面有关,但就具体的疾病而言,有的以生物因素为主,如感染、中毒等;有的则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当人体受到外界刺激后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特别是通过大脑、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变化,造成心血管、胃肠、内分泌、肌肉等组织器官功能的改变,引起恐惧、焦虑、紧张、担心、激怒、悲观、失意等各种情绪反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呼吸加快、消化停滞等生理反应。人体在长期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下,会使皮质下中枢,主要是下丘脑的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同时免疫功能降低,产生抗体减少,使得病毒、细菌趁虚而入,最终引起身心疾病的发生[11]。2.临床表现:常见典型的心身疾病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偏头痛、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支气管哮喘等,另外溃疡性结肠炎、神经性皮炎、甲状腺功能亢进遗尿、阳痿、糖尿病、肥胖症、神经性心绞痛等都属于心神疾病范畴。在这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心理因素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8]。3.预防心身疾病的预防包括心身疾病的发现、治疗和处理,也包括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以及如何增进每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人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3.1三级预防:认知评价是第一道心理防线,受人格特征,应付策略、社会支持、生活经历等因素影响。情绪调节是第二道心理防线,生理屏障是第三道防线,因此可采用三级预防[1]:(1)第一级预防是防止社会-心理因素长期反复刺激并导致心理失衡的措施,关键在于培养比较完整的健康心理素质。(2)第二级预防是防止社会-心理因素导致心理失衡阶段发展成为功能失调阶段的重要措施。因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第二级预防核心。。(3)第三级预防是针对患者在经历心理失衡、功能失调进入躯体疾病阶段情况下,防止病情恶化的重要措施。这个阶段不仅依靠有效的药物,还应充分估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作用。3.2三级预防的具体措施:采用个体预防、社会防御、心里干预、药物治疗等方法。(1)个体预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心理健康教育要动员全社会参加,而且在儿童时期就要予以重视;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矫正不良行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生活没有规律等,会使心身疾病的发病明显增多,因此需要采取心理、社会干预措施,转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识别高危人群,及时处置危机因素。如本人是A型性格之人,或双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者,应作为高血压、冠心病的重点预防对象。

(2)社会防御完善社会支持体制,增强应对能力。社会支持系统完善,患者的应对能力增强,会使心身疾病患病率明显降低。(3)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加强危机干预。在社区和各医疗单位要重视开展心理咨询业务(包括热线电话咨询)。经验与实践证明,此项措施能有效地缓和心理、社会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应对能力,减轻痛苦,克服危机,对心身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都有重要意义。(4)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目标对心身疾病实施心理治疗主要围绕以下三种目标: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个体生理素质存在对某种疾病的易罹患性。尽管精神刺激是多种多样的,但反应则根据个体而定,有些人可能以心血管为主,而另一些人可能以胃肠反应为主。消除心理学病因:例如对冠心病病人,在其病情基本稳定后指导其对A型行为和其它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行为矫正,帮助其改变认知模式,改变生活环境以减少心理刺激,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心理病因学因素,逆转心身疾病的心理病理过程,使之向健康方面发展。这属于治本,但不容易。消除生物学症状:这主要是通过心理学技术直接改变病人的生物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促进疾病的康复。例如采用长期松弛训练或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高血压病人,能改善循环系统功能,降低血压。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目的在于从某种程度上控制或改善某种行为症状,如减轻冲动.多动.破坏,以便为教育训练提供条件。我们在对心身疾病的治疗中,首先仍需要重视药物治疗,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减轻病人症状,缓解和控制病情,以促进疾病转归,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也是控制疾病极其关键的一环。但是,某些心身疾病在依赖于药物的作用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心理调整与治疗环节,平时要注意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戒怒慎思,心情愉快,并重视减肥和运动健身等,通过身心兼治提高疗效,促进病情好转,减少复发和反复的机会。此外,精神药物如抗焦虑、抗忧郁药物的及时应用,对防治心身疾病的发生,也有重要作用。4.小结心身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面对这一特殊病症,世界各国都在长期关注和研究这个特殊病症,并在诊断、病因、医疗、康复、教育、心理等领域进行了不断探索。研究表明早期干预防范对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采用个体预防、社会防御、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确实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参考文献[1]苗丹民石茹心身疾病防御机制、预防与康复《现代康复》1999年第3卷第10期[2]许丽遐心身疾病的心理学病因及其预防《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0年05期[3]康民

谨防心身疾病《心里与健康》2002年第09期[4]杨放如心身疾病的病因、分类、诊断及其综合防治《中国医刊》2005年第07期[5]沈晓林懂艳浅谈社会、心里因素与心身疾病《临床医学》2005年第11期[6]姜良铎付义心身疾病与心身状态《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年第10期[7]彭宗义心身疾病100例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第11期[8]彭碧芳吴建兰临床常见心身疾病的调护《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年第2期[9]侯永梅心理社会因素对心身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年第03期[10]燕殿学刘浅荣李红娅综合医院门诊心身疾病调查分析《中国健康医学杂志》2000年02期[11]邢芳浅谈护理科普在预防心身疾病中的作用《黑龙江医学》2004年第10期

疾病预防的意义篇2

1.1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预防,季节交替时注意保暖,多食富含营养的食物,多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服用预防性药物等。实验组患者给予中医内科学预防,根据患者疾病种类,分析其内在的病因,而后根据病因给予患者调理身体的药物。

1.2观察指标对本组患者随访一年,调查并记录两组患者季节性疾病再次发生的情况。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本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季节性疾病再次发生的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有54例再次发生季节性疾病,发病率为79.41%,其中疾病发生两次及以上的患者有36例,占52.94%;实验组患者有12例再次发生季节性疾病,发病率为17.65%,其中疾病发生两次及以上的患者有4例,占5.88%。由此可知,实验组患者季节性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有显著性差(P<0.05)。

3.讨论

中医科学理论认为对于疾病的治疗应趁早,在其侵犯人体产生危害之前就应给予重视和处理,因此对于季节性疾病的预防,也是中医擅长的方面。对于疾病的预防,中医有其独特的理念--证气[4],也就是调理人体各方面的机能,使其能够抵抗外界刺激,而调理过程中对人体本身的伤害较普通调养小的多。良好的预防疾病能够为疾病的治疗建立较好的后期环境,能够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疗程,因此对于预防疾病至关重要。而在中医的各个治疗领域中,其对季节性疾病的预防效果远远超过其他领域的效果,已经成为中医中最具特色且最优秀的部分。

人体的结构功能特点使得在季节交替时很容易出现各种疾病,即为季节性疾病,而且季节性疾病病因复杂、发病部位广泛,治疗较为复杂,故应采取循序渐进的预防[5]。中医内科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平衡,使其能够抵抗季节性疾病。在中医的预防中,掌握好平衡至关重要,只有良好的把握平衡,才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时,应慎重。事先详细调查患者的各项基本情况并取证,而后选择合适的药物,并进行调配,调配过程更是马虎不得,在出热的处方中切不可出现升温的药物,应严格遵守药物相生相克的原理。中医预防疾病的理论就是做到透彻分析疾病,了解其复杂性、持久性的根本原因。中医对待季节性疾病的预防方法来自其治疗,从治疗方法中逐渐总结经验。预防理念重要的是从总体到局部的转化思想,中医是从最小的隐患开始,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逐渐改善各器官脏器,将季节性疾病扼杀在萌芽时期。

疾病预防的意义篇3

[中图分类号]R174+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54-01

遵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实践政府疾病预防控制职能的事业机构,负责全市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健康教育、监测检验、预防性健康体检、结核病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地方病、慢性病和职业病的防治,是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本文调查了我中心在职职工现况,目的是为今后人才培养的引进,合理配置和利用人力资源,提升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保护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又好又快更好更快为遵义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现将有关资料予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职工基本资料由中心办公室提供,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心有在职职工82人。

1.2资料处理和分析使用Excel软件,分析原始资料。

2结果

2.1内设机构及领导干部职数中心现有主任1人,副主任1人,纪检组长1人;现有科长10人,副科长3人。内设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科、地方病防治科、慢性病防治科、免疫规划科、卫生监测科、检验科、健康教育科、疾病预防控制综合科、中心办公室、财务科、预防医学门诊共计12个科室。

2.2人员队伍机构情况中心现有在职人员82人,其中管理人员15人,专业技术人员57人,工勤人员10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8.29%、69.51%、12.20%。

2.3职工学历分布研究生2人,占中心职工总人数的2.4%;大学本科37人,占45.12%;大专16人,占19.51%;中专以下27人,占32.93%。

2.4职工技术职称分布中心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7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2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28人,分别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2.28%、38.60%、49.12%。

2.5职工年龄分布中心现有82人中,35岁以下23人,占28.05%;36-45岁的26人,占31.71%;46-55岁的29人,占35.37%;56岁以上的4人,占4.88%。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59岁,平均年龄42.19岁。

3存在问题

3.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严重不足遵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中心,服务人口750多万,却仅有编制89个。按照中编办和卫生部制定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编制规定》(征求意见稿):“辖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标准,服务人口大于700万,编制为190人以上”。由于受到总编制的限制,所需专业技术人员进不来,从根本上制约了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能力建设和发展。

3.2岗位设置下达指标过低,严重制约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空间遵市人事[2010]6号文件核准遵义市疾控中心专业技术岗位:高级9个,占专业技术岗位的15.25%,中级24个,占专业技术岗位的40.68%,由于受到岗位比例的限制,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在相应职称位置上降格聘用。中心现已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10人,聘用7人;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29人,聘用22人。

3.3人员青黄不接,技术断层现象严重,导致整个疾控队伍疾病防控综合能力减弱由于进人计划的严格控制,市疾控中心近几年职工退休又相对集中,大批专业技术骨干从专业技术岗位上退下来,人员队伍青黄不接和断层现象愈来愈明显。由于受到人员数量的制约,我中心一人负责一个或多个专业技术工作,一人一个岗位是固定的。由于没有接班人选,往往产生一个专业技术骨干一退休,这项工作就成了空白。

3.4疾控系统职工的经济待遇较低,失去优秀人才的吸引力疾控系统与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职工的收入相比,差距呈持续扩大趋势,由于收入较低,失去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首选的是医疗机构。前几年全市疾控系统招收的应届毕业生,只要取得职业医师资格,随即又跳槽到医疗机构工作。长此下去,将会对疾控机构队伍建设带来严重影响。

4对策与建议

4.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营造宽松环境,促进疾控事业的大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关系国民的素质和民族的兴衰,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制定疾控机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作为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战略,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4.2努力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提供服务保障政府机构编制部门应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结合当前乃至较长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发展指数,国家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赋予的职能,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多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等因素,尽快重新核定增大疾控机构编制人数,逐步壮大发展疾控队伍。

4.3搞活机制,大胆下放用人自在进人机制上,应力求改变过去统一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领域从事不同性质工作的群体,用相同的一套题目进行考核把关的模式。在不同行业范围内确保公平、竞争、择优的前提下,把更多的用人自放给用人单位。同时,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建议对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高、中级职称岗位比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适度扩大,使更多精通业务,吃苦耐劳,热爱疾控事业,勤于奉献的人们主动进入疾控机构,从而尽快扭转人员老化,青黄不接、技术断层、结构不合理的被动局面。

4.4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以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特别是高素质实用型人才,通过“绿色通道”扎根基层疾控机构,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才频繁流动,促进基层疾控事业稳步发展。

4.5深化改革,建立人力资源建设与发展的长效机制高度重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针对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具有激励作用,鼓励人才创新的多种分配形式和激励机制。

4.6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合理人才竞争机制在人力建设方面,要根据职责,注重效能,定专业、定职责、定人员、真正使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职责与利益得到充分体现。创新人才的使用机制,体现公平化,在职称晋升、干部任用、学科带头人的选拨等方面,打破各种框框的限制和论资排辈等习惯势力的束缚,不拘一格选人才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政,于竞进,郝模等.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与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5):395-398.

[2]潘先海.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问题与对策[J].公共卫生,2004,20(10):1260-1261.

[3]苏华,安志杰.对发展我国公共卫生体制的深层次反思[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3,19(4):291-293.

疾病预防的意义篇4

关键词:家族史;慢性病;危险因素;影响

目前,普遍认为多种慢性疾病患病与疾病家族史有关,即:疾病家族史为一种患病危险因素。本次研究数据来源于苏州市姑苏区社区诊断调查。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18岁以上常住人口(居住满6个月)

1.2抽样方法根据随机化和样本量适当的原则,此次社区诊断调查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了辖区21个监测点(社区),每个监测点调查600人。

1.3调查方式经过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培训后合格的社区卫生调查员进行入户调查,填写姑苏区社区诊断调查表。

1.4质量控制按系统抽样的方法,由督导质控人员确定某一随机个位数,每隔20份调查卷进行质量控制(即抽查5%的调查问卷)。质量控制采取电话回访形式,选取部分题目(不少于10题)与调查对象核对其真实性。符合率在80%以上的调查卷判为合格试卷。相应地段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对不合格问卷重新调查。合格率在90%以下(27张卷)的调查点需全部重新调查。问卷符合率=核对真实的题数/抽查总题数×100%;调查合格率=判为合格的问卷数/抽查问卷总数×100%

1.5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次共调查12600人,经数据整理后有效记录12585人,平均年龄为(52.6±17.8)岁,18~岁有2789人,占22.2%,35~岁有4919人,占39.1%,60~岁有4114人,占32.7%,80~岁763人,占6.1%。其中男性5511人,占43.79%;女性7074人,占56.21%。此次调查共询问7种家族史(父或母患有该种疾病),分别是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血脂症家族史、慢性支气管炎家族史;询问目前所患疾病(在二级以上医院就诊并被告知所患该病)7种,分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高血脂、慢性支气管炎。

2.2结果与分析

2.2.1具有不同家族史因素对所患不同疾病的影响具有不同家族史因素对所患不同疾病的影响,见表1。

从表1显示高血压家族史及高血脂家族史除对恶性肿瘤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6种疾病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检验,冠心病家族史仅对脑卒中患病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家族史对恶性肿瘤及慢性支气管炎经χ2检验,P值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家族史对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高血脂等疾病经检验P值均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家族史对恶性肿瘤、高血脂、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疾病经检验,除冠心病P值小于0.05外,其他均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慢性支气管炎家族史对高血脂、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经检验,P值均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恶性肿瘤经精确χ2检验,P值为0.014,具有统计学意义。

2.2.2不同疾病的多种疾病家族史危险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在不同疾病中,对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意义的因素再分别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具体见表2(其中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高血脂、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仅列出P值小于0.05的疾病家族史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糖尿病、恶性肿瘤仅有一个家族史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分别为糖尿病家族史、恶性肿瘤家族史。所有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家族史因素的OR值均大于1。

3讨论

通过上述单因素分析后显示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血脂症家族史对6种疾病产生影响;糖尿病家族史对5种疾病产生影响;脑卒中家族史、恶性肿瘤家族史对4种疾病产生影响;慢性支气管炎对3种疾病产生影响,由此提示一种疾病家族史不仅对本种疾病患病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其他某些疾病。

在不同病种中对单个因素进行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所有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家族史因素的OR值均大于1,提示各疾病家族史都属于危险因素。

本种疾病家族史对本种疾病患病影响的OR值均明显高于其他家族史对本种疾病患病影响的OR值,说明本种疾病家族史对本种疾病患病影响度较其他疾病家族史高。

糖尿病和恶性肿瘤仅受一种家族史因素(分别为糖尿病家族史、恶性肿瘤家族史)的影响,并且从表中OR值显示可以认为相对危险度分别为8.126、11.009倍。高血压和脑卒中受到二种疾病家族史的影响,冠心病、高血脂、慢性支气管炎受到四种疾病家族史的影响,由上可知本次研究在量化程度上显示了疾病家族史对疾病发生的危险度。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卫生发展将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提高健康为首要目的[1,2]。而要很好的做好预防作用,疾病家族史这一因素是不容忽略的[3,4]。许多研究表明,不少慢性病都受到该种慢性病家族史的影响。正如上面结果显示,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高血脂、慢性支气管炎等均受到各自相对应的疾病家族史是否存在的影响。然而,不仅如此,可以发现一种疾病的发生同样可能受到多种疾病家族史是否存在的影响,一种疾病家族史能够对多种疾病发生产生影响,这正好体现了慢性病的特点,一因多果,一果多因的现象[5,6]。

因此,提示我们下一步如果运用家族史进行疾病预防被医学实践证明是满意的,医生就可以根据家族史信息来鉴定疾病危险并且告知患者有关的个人预防策略,通过公共健康咨询影响一代公众[7]。

参考文献:

[1]王媛媛,戴萌.傅友心血管系统疾病家族史在个性化健康管理中的作用[J].分子影像学,2013,36(1):25.

[2]古丽娜・居马什,杨红疾病家族史在预防医学研究领域中的作用[J].地方病通报,2006,21(2):105.

[3]陈敏慧,江伟健.近10年中国儿童哮喘与过敏体质、家族史和被动吸烟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20(06):164.

[4]吕淑荣,苏健,张凤云.江苏省城乡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01(01):109.

[5]陈丽,钱梦华.上海市虹口区主要慢性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2,06(01):57-58.

疾病预防的意义篇5

【关键词】小儿;预防保健;辨证论治;中医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之一。由于卫生防疫、免疫接种工作发展,新科学技术的进步,儿科许多传染病得到了控制,难治病有了新医疗方法,降低了儿童的病死率,提高了难治病的存活率。21世纪如何增强小儿体质的防病保健将是社会的极大需要。时下小儿中医保健药和食品有不根据儿科特点滥用“补养剂”、对脾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肠胃疾病的儿童滥用苦寒泄热药的现象。根据学习和应用中医药十几年的体会,重温“中医预防学”和“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结合儿科疾病的实践阐述两者的关系。

1“对预防医学”的两种观点

“预防医学”是研究人体保健、预防疾病的科学,中西医学都十分重视,但由于两种医学的发展各有不同时代背景,地域差异、所受哲学思想和科学文明的影响也各有不同,从而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由于西医学引用新技术微观研究致病因素理论比较清楚,在治疗和预防措施上强调消灭致病因素,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选用不同的消炎药,或手术和物理疗法。中医学则受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和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影响,整体观念强,宏观是其主要分析方法,所以对疾病的预防强调扶正,治疗以辨证论治为法则,其中同样有扶正防病的预防思想。

2中医预防保健的指导思想

中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一身一整体”,局部组织或一个器官生理功能失调,或受疾病侵害,则整体功能受损,各脏器失去协调关系受到传变。预防要注重整体,以扶正为主,治疗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求本”,要“标本兼顾”。所谓“天人一整体”是指人的生存靠天地、气候、环境奉养,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均来之于外界环境,因此人体生命根本机理在于人体内部“阴阳、气血平衡、脏腑之间协调”。同时要“顺应四时”,即随四时气候变化、外界环境不同加强保健防病措施。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神乃绝”“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所以祖国医学特别重视养生保健和疾病预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种“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不仅有“未病先防”,还有“已病防变”的涵义。由此可见“辨证论治”的涵义,除辨证候所属,还有根据审机、求因、因人、因地、因时和防疾病传变的预防思想进行辨证用药、辨证饮食、辨证施术和辨证防病等广泛意义。在整体观点的指导下,辨证论治有预防观点,预防保健同样要根据辨证论治。

3中医预防保健的具体应用

3.1未病先防

祖国医学认为邪气是导致疾病的先决条件,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中医预防以养生扶正为主。

3.1.1平阴阳、调气血、协脏腑

阴阳的消长在人体内呈动态平衡,是生命健康的标志。小儿素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之说,意指阴阳均未成熟,一方偏盛,另一方则显虚弱。起居、饮食、保健护理需遵从这一法则,不能按成人的方式进行保健。小儿脾常不足,小儿保健饮食要根据年龄、体质选择健脾运、助吸收的保健食品和中药,不能专从西医营养学的观点选择保健品。所谓小儿“肾气未充”是未成熟之意,与成人的肾虚不同,防治小儿遗尿、肾脏疾病慎用温补壮阳药物。小儿藩篱薄弱,肺气不固,容易患外感疾病。所以饮食保健一定要考虑小儿肺、脾、肾三脏的弱点。《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小儿五脏中有三脏薄弱和不足,五脏之间相生相克,脏腑之间互为表里,所以小儿整体脏腑娇嫩,保健预防要遵从这一特点。

3.1.2小儿饮食保健与辨证施治

《灵枢·天年篇》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曰:“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育婴家秘》指出:“乳为血化,美如饧。”以上均说明祖国医学对小儿起居、保健、饮食均应根据小儿的年龄、不同的气候时节辨证进行。如梨,性寒味甘,入脾、胃、肺,有养阴清胃、润肺生津止咳的作用。如婴儿体质属于脾气虚,痰湿不化的痰稀便溏者应用秋梨膏或梨汁均不相宜。小儿缺钙、佝偻病是常见疾病之一,防治此病除用钙、维生素d以外,多嘱咐添加鱼虾等海产品类辅食,海水咸,属肾,属阴,小儿佝偻病中医辨证多属脾肾虚,但婴儿临床未出现骨骼畸形时表现只有脾虚证,这时鱼虾等营养品对脾气虚型婴儿佝偻病是不相宜的。中医食品中药都有性味归经,中医书籍从未记载一药、一方、一位医家可以防治百病。

3.1.3预防保健要顺应四时

保健饮食要有季节性。春天阳气升发,多风,不能过食油腻煎炸动火的食品,谨防受风引发过敏性疾病(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的复发。夏天暑热湿盛,出汗多,宜食祛暑清热的食品,如绿豆荷叶粥、西瓜、冬瓜、酸梅等食品。秋天气候干燥,葱、姜、蒜、辣椒慎用。冬天寒冷,可用祛寒暖胃食品。小儿脾、肺、肾三脏薄弱应互相兼顾,必要时进行食物调配则可改变食物性能。如生姜性味辛温辣,能治胃寒呕吐,但刺激性大,脾胃虚弱或年幼儿童不宜食用,配以红糖、大枣则既可祛寒止呕又能和胃。

3.2已病防变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福利考察报告(整理2篇)
  • 下一篇:无偿献血流程(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