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收集5篇)

时间: 2024-08-11 栏目:办公范文

对早期教育的认识篇1

关键词:早期专项化训练;早期专门化训练;利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8.1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3.014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竞技体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奥运会、世锦赛、各种大奖赛、精英赛等使体育独特的魅力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在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弊端也已然显现出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不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运动员运动寿命短、对出现高水平竞技状态的时间把握不好等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对青少年运动员早期训练进行了利弊分析,并从竞技体育回归教育的视角下,探讨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科学训练问题。

2、对早期专项化训练及早期专门化训练的认识

对于“早期专项化训练”和“早期专门化训练”这两个不同的问题上,通过查阅文献,对不同学者对这两个概念划分的理解上,本人更同意陶于的观点:“专项化”与“专门化”是训练系统中的不同层次问题,由于运动训练全过程发展实质是“专项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专项训练系统。“专门化训练”是“专项化训练”中具体解决训练实际问题的子系统。[i]

“早期专项化训练”与“早期专门化训练”并不是一种明显的阶级顺序,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在未确定专项以前,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采用各种专门化的练习以期提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确定专项以后,根据运动专项的特点,采取各种与专项运动在形式上和表现能力的特点本质上相类似的行动,提高专项成绩,在这个阶段,专门化训练也并非完全停止,而是作为一种辅手段,进行一些具体练习。两种训练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运动员竞技能力与运动成绩的提高。

3、对“早期专项化训练”与“早期专门化训练”的利弊分析

通过对两个概念的认识,我们可以发现,“早期专项化训练”及“早期专门化训练”本身都没有错误。运动员选材是运动训练的开始,在选材过程中,根据运动员的身体发育特点科学地判断其是否具备从事某项运动,或者说是某类项群的天赋和潜能,因此,可以说,运动员选材就是早期专项化训练的表现。“早期专项化训练”有利于技术动作的精细化学习,针对性较强,有利于提高运动员对运动项目的兴趣,培养好的比赛习惯。“早期专门化训练”则是针对某一项具体的运动素质,教练员采取一些具体的练习手段,比如说为发展运动员的灵敏素质,采用软梯、小栏架练习,使得运动员灵敏素质得到提高。“早期专门化训练”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发展各方面的基础素质能力,后期运动技术的可塑性较强,对于竞技能力的长期保持起到了很大作用。

真正误导我们认为早期训练弊大于利的原因在于:其一、一些教练员与学者们没有真正理解早期训练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其二、一些教练员在实施早期训练的过程中,采取的方法手段不适合运动员专项技术动作的完成与提高,对运动负荷的安排不符合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发育规律,导致疲劳积累、运动伤病的发生,同时也给运动员带来了心理阴影,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许多运动员在青少年阶段成绩较好,而到了成年阶段就止步于优秀运动员行列的原因所在。其三、若是硬将这两种早期训练的过程割裂开来,必然在其实施与控制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两个训练过程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而是相互交织、相互穿插的,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科学化进行训练,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打好基础

不管是“早期专项化训练”,还是“早期专门化训练”,其本身都没有错误,都是为了培养我国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我国的三级训练网体制或许已不太适合现实的需要,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体教结合”、“体教融合”等概念,并进行了实验研究,但取得的效果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体育本来就属于教育的范畴,在我国的学科划分中,体育学是教育学下的分支学科,所以人们在反思,我们所说的“体教融合”问题到底适不适合现在的竞技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了体育的界限,我们所说的“竞技体育”实际上是“竞技运动”,我认为:相比于“体教融合”来说,“竞技体育回归教育”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青少年的运动技能的提高、认知水平的提高、知识素养的储备以及退役后的发展等都有着更好的帮助,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将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早期训练安排在学校中进行,注重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5、小结

竞技体育的全过程本身就是“专项化”训练的过程,“专门化训练”的过程是为了更好的保证“专项化训练”的实施,本文通过对这两个相似概念的辨析,澄清了某些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为以后从事青少年儿童训练的教练员指明了方向。并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对“竞技体育回归教育”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找到其与青少年运动员早期训练的关系,以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早期训练,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提供帮助,进而提高国家的整体竞技水平。

参考文献:

[1]陶于.我国运动训练亟待重新认识的早期训练理论问题――早期专项化与早期专门化训练问题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3):6-9.

[2]徐本力.早期训练科学化的提出及系统化训练理论――对早期训练科学化中几个理论问题的再认识(之一)[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2):1-6.

[3]徐文娟.对我国少儿田径运动员早期专项化训练可行性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S1).

对早期教育的认识篇2

一、不同课程理论指导下的早期教育课程模式

美国早期教育专家认为,只有以科学的理论、广泛的实验为基础探索建立起来的课程模式,才是卓有成效的,才能更好地控制教育过程,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课程的主要目标

不同的课程理论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对儿童发展的不同方面重视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对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的看法也各不相同的。

以“成熟一社会化”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把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要求教师给儿童提供培养自信心,自主性和创造的机会,主张儿童行为自我控制的学习。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例如,以儿童为中心,无教师干预的自由活动、游戏活动和创造性活动等等。

以“认知一发展”理论为基础的课程,强调认知发展的教育目标,倡导教师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鼓励儿童自己探索,自己发现物质世界的运行法则、社会规则和道德知识。

以“教育一训练”理论为基础设置的课程,则把努力满足社会需要的知识、技能的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注重对儿童学习任务的分析和学习程序的设计。例如,为了使儿童学会书写自己的名字,教育者编排一定的步骤,使儿童能够逐步做到会抓握铅笔,能辨认字母,能从左往右写字,写下自己的名字。

儿童的学习、发展与教学过程

美国的各种早期教育课程理论,导致出不同的教学过程,尤其表现在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教学材料、开展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成熟一社会”理论认为儿童的情感不同于成人,其生长发育的每一阶段都有关于情感冲突与发展的特殊任务和内容。早期教育工作者特别重要的是为儿童准备一个适当、有益的社会环境,不仅使儿童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使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主性和坚韧性等心理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不断提高其心理活动的水平。

“教育―训练”理论指出,儿童的学习过程是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儿童的学习与成人的学习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许多在成人教育中运用的教学原则,如能恰如其分地加以选择运用,也同样适用于儿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的内容,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因为儿童是一个不断需要接受教育、终身学习的人。

“认知一发展”理论强调,儿童有内在的动机,他们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利用感官积极地探索环境,获得大量的、普遍的经验,以达到各个恒定不变的发展阶段。那么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教育的内容、重点、难点都是不同的,只有完成上阶段的教育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重要内容。因此,帮助儿童完成第一阶段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构成了课程的核心内容。

专家指出,没有一种课程模式是完美无瑕的。每一种课程模式都是把某种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宝贵尝试,难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早期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各种课程模式的优劣利弊,谨慎地加以应用。没有任何一种课程模式是教育所有儿童的最佳模式,有些模式适合于这些儿童,而另外一些模式可能适用于其他一些儿童,在课程模式和儿童之间,存在着一种最为理想的匹配关系,探索这种匹配关系既是早期教育科研的任务,也是早期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

二、美国早期教育课程的实施

早期教育课程的理论是课程设置的基础,但它并不等于早期教育实践,要把理论转变为实践,必须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主要是:

――制定课程大纲

不同的课程理论有完全不同的课程大纲。制订课程大纲,是实施早期教育的第一步。

以“认知一发展”理论为基础制订的课程大纲包括心理动力发展、社会情感发展、逻辑知识、物理知识、社会知识、表现知识等六方面。。以“成熟一社会化”理论为基础的课程大纲则包含依赖于教师、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社会的相互作用、适应学校、成就动机和成功感、好奇心和探索性、创造力等七方面。基于“教育一训练”理论的课程大纲主要包括社会交往、自我服务、运动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四方面。

――确立课程内容目标

课程内容目标的确立是实施课程的又一个重要步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论指导确定不同的课程目标,但是要从实际出发,并持之以恒地贯彻下去。

美国教师一般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确立早期教育课程的目标:

1.学科知识:关于学科的一些基本常识、基本原理,例如有关字母、数字、物体各部分、颜色、季节和动植物等方面的知识。

2.教师的态度、行为及个性特征:主要指的是能为各种发展水平的儿童所接受的教师的情感、行为和性格,组织各种能使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正确使用像“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友好地同儿童进行交往。

3.儿童的行为:主要是指儿童的行动、动作。比如,能和同伴友好合作,积极地表现自己,主动帮助同伴,正确地回答问题。

早期教育专家们告诫教师,在选择、确立教育目标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儿童的行为”上,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成败,也是确定课程目标的一个最重要的依据。

确立课程目标还需研究目标的特性水平。因为每一种课程目标都有不同的特性水平。例如,培养儿童积极自我意识这一课程基本目标,就含有三种不同的特性水平:其一,儿童有时候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正确地判断事物,控制自己的剩余精力,忘掉自己的失败,仍然有信心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其二,儿童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迅速地、轻松地投入一项新的、不熟悉的活动;其三,儿童总是能够毫不犹豫地、轻松自如地参加各种新的、陌生的活动。在设计每日活动计划时,要注意逐步提高课程目标的特性水平,使儿童每天都有进步和发展。

确立课程目标还要注意目标的层次序列。教师要把不同特性水平的目标编排成序,包括初级的近期目标、中级的中期目标、高级的远期目标。三个层次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近期目标是中期目标的基础,而中期目标又制约着远期目标。每天日常活动的完成虽然只是近期目标,但日积月累,中期目标会逐渐实现,从而为远期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组织课程的形式

课程设置不仅涉及到课程的大纲、目标,即教什么,而且关系到课程的组织形式,即怎样教。

“认知一发展”理论强调,教师编排课程的组织形式时,要给儿童提供直接操作物体的机会,促使他们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室中陈列的活动材料,应该是真实、具体的,以产生比其他任何一种材料更优越的效果;设计的一切活动和计划必须与课程内容紧密相联;还要给儿童提供不同难度、不同挑战水平的活动,让他们从中加以选择,以进一步激发其创造的欲望。

“教育一训练”理论认为,教师安排课程的活动形式应遵循三条条原则:一是提出所期望的理想行为,是儿童经过不断地努力能够逐步达到的;二是通过引起儿童的一个正确反应来激发儿童学习行为;三是及时、准确、适当地对儿童的学习行为进行强化,以增强学习的效果。

“成熟―社会化”理论指出,教师组织课程的形式应牢记三条条准则:一是儿童学习的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时代性,既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又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二是不要把儿童置于他们还没有做好学习准备的环境中去,催逼他们进行学习;三是使教室充满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气氛,让儿童尽情地去表现自己、提出问题以及与人交往。

三、美国早期教育课程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早期教育课程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有两点最为重要:

对早期教育的认识篇3

【关键词】早期读写能力;环境因素;教育观

关于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理论在国外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并进行了深入探讨,几十年来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并有重大突破。近几年来,国内幼教界开始关注幼儿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但是焦点主要集中在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笔者广泛搜集了国内外关于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研究资料,对关于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研究作一综

述,期望能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信息。

一、早期读写能力的提出与定义

20世纪20年代,美国20%~40%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因为不会阅读而产生学习障碍,人们认为主要原因是这些小学生在还没有做好阅读准备时就被迫进入正规的阅读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1925年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NationalCommitteeonReading)提出了“阅读准备”(readingreadiness)的观点,将0~6岁的学前教育阶段称作“为读写做准备的时期”。〔1〕这一观点的提出立即引起了研究者的争议,出现了“天性说”和“教养说”之争。直到1971年,大多数研究者才普遍认可“阅读准备”的定义,“阅读准备是由于成熟或通过先前学习,使个体幼儿能容易而有效地学习阅读的一种状态”。〔2〕

1966年,MarieClay对传统的阅读准备观点提出了质疑,第一次提出了“早期读写能力”(emergentliteracy)的观点。他结合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有关理论,从更广的视角来认识读写和考察幼儿在接受正式的读写教育前读写能力的发展。〔3〕他认为读写能力的发展是从个体出生时就开始的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父母、教师以及周围的环境在幼儿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

1986年,Teale和Sulzby在《EmergentLiteracy:ReadingandWriting》一书里对“早期读写能力”概念作了更加正式的介绍。他们认为,早期读写能力是指幼儿在正式学习读写之前所具有的关于读写的知识、技巧和态度,幼儿在正式入学前已经学习了很多有关读写的知识与技能。〔5〕

综合关于早期读写能力的不同定义,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有关早期读写能力的观点。第一,早期读写能力在幼儿接受正规的读写教育之前就萌发了。在一个读写的社会,幼儿从出生起就开始接触生活中的各种读写材料,如玩具、积木、文字等,这些显示了幼儿的读写能力在生活环境中的萌发。第二,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是一种文化适应的过程。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们互动中,或者借着他人的引导和协助,内化活动中使用的口语和书面语言,逐渐增强语言能力。第三,幼儿是学习读写的主动者。第四,读和写是一个相互关联发展的统一整体,并不是先学习阅读,再学习书写。书写者通过建构文字而建构意义,阅读者则通过建构被预期的意义而建构文字。

二、幼儿早期读写能力的结构

虽然在国外人们对早期读写能力已经进行了三四十年的研究,对早期读写能力的结构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早期读写能力结构的看法各异,未达成较一致的意见。Mason和Allen(1986)等人认为,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包括口语技能、故事理解、读写概念、典型的识字技能或能力。〔6〕另一些研究者认为,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包括技能、知识、态度,这些技能、知识和态度是在形成传统意义上的正式读写之前形成的,是为正式的读写技能做的准备(Sulzby&Teale,1986)。〔7〕有一些研究发现,幼儿的文字知识或阅读知识也是重要的读写能力,在正规阅读的获得中,语感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Adams,1990)。〔8〕

综合有关幼儿早期读写能力结构的研究,我们发现比较典型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早期读写能力结构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读写的概念和功能,具体包括有关读写行为和术语的知识、有关文字功能的知识、学习阅读的自我知觉、环境中的读写萌发、字词阅读的情境敏感策略;二是书写和写作,包括字词书写、句子表述、故事编写;三是文字知识,包括字母知识、字母发音知识、字词识别能力、语感;四是听力理解和文字理解,包括描述性知识、词汇知识、课文阅读的多线索策略。第二种观点认为,早期读写能力结构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个维度由外而内,包括有关书写的传统性知识、情境中的阅读萌发、描述性知识、语言能力;另一个维度则由内而外,包括语音拼法、字母知识、字母发音知识、语感、句法知识。第三种观点认为,早期读写能力是一个独立的结构,不同于口头语言和纯语言学技能(元语言),它包含两个截然不同的方面,分别是幼儿关于读写的概念性知识(有关读写行为的知识、有关文字功能的知识、学习阅读的自我知觉、环境中的读写萌发)和关于读写的早期程序性知识(不同场合下的非传统的拼写、字母知识、字母发音知识、字词阅读、语言能力建构、元语言能力建构)。〔9〕

三、影响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环境因素

早期读写能力研究领域中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是考察早期读写行为发生的环境以及这些环境与幼儿读写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宏观的社会文化背景,还是幼儿所处的社区环境、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都对幼儿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1.社会文化背景

多元文化社会中,基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背景,进行读写教育的目的也是不同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读写教育的实践和幼儿在读写能力方面的发展。如在以色列,犹太儿童为了读懂《圣经》要学习希伯来语,即使他们平时不说这种语言也要学习。〔10〕另外,读写能力的发展也受到社会期望以及文化赋予读写价值的影响。Clay的研究发现,在口语能力相当的情况下,新西兰毛利族儿童和同龄的萨摩亚族儿童相比,萨摩亚族儿童的阅读能力明显好于毛利族儿童,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萨摩亚族父母非常支持读写教育。〔11〕

2.家庭读写环境

已有的研究对家庭文化环境与幼儿早期读写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且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即家庭读写经验与幼儿的语言能力有很大的相关。但是不同研究者关注的家庭文化环境的侧面是不同的,因此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论。如有研究指出家庭读写环境通过三条路径影响儿童的阅读发展:(1)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如家庭成员共同进行的读写活动;(2)家庭物理环境,如家中图书的数量;(3)动机氛围,如父母对于读写的态度。〔12〕1990年有人对200个有关家庭读写经验与幼儿早期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家庭的背景状况与幼儿的阅读成就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与幼儿的早期读写能力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家庭特征包括父母对孩子的读写指导、父母对读写教育的态度、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家中可用的读写材料、家中进行的读写活动等。〔13〕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张豹的研究表明,家庭文化环境有复杂的结构,包括幼儿接触书籍的机会、父母对幼儿读写技能的指导、父母的榜样读写行为三个维度,它们对幼儿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有即时和长期的影响。

3.幼儿园读写环境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和幼儿园的环境对他们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与家庭文化环境相似,幼儿园的物理环境和物质资源是影响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1992年有研究指出,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书籍、卡片、杂志),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如图书角和阅读中心),可以促使幼儿更长时间进行读写活动。教师的态度、行为也是幼儿园环境中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比如教师为幼儿进行阅读的行为、师生之间的分享阅读活动等。Teale和Sulzby指出,教师必须坚持每天向幼儿阅读,至少每天一次,这种方法对于促进幼儿的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特别有效。除了师生之间的分享阅读和书写活动以外,幼儿的游戏活动也是促进读写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4〕

四、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教育观

虽然幼儿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在国外教育界受到重视,但是在国内幼教领域它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幼儿能否学习读写?幼儿应不应该学习识字?如何教幼儿学习读写?长期以来,在这些问题上各方意见不一,争论不休。因此,有必要对幼儿早期读写的教育观作一梳理,以便对幼儿读写教育实践起到明确的导向作用。

1.幼儿读写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语言领域明确提出了“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的目标,并在“内容和要求”中提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有学者认为,婴幼儿凭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的所有活动都是早期阅读。早期阅读的目的是为幼儿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前识字经验与前书写经验,帮助幼儿增强阅读的兴趣,萌发幼儿对口语和书面语关系的认识。因此,幼儿的早期阅读不以释解文字符号为主,不以识字量的多少为衡量标准,而应该培养幼儿对图画和各种文本符号的敏感性。〔15〕

幼儿的早期书写与真正的书写不同,2~5岁幼儿的书写经常掺杂着潦草的笔迹、奇怪的线条和随意安排的可识别的字形,这些书写作品往往与特定的场景联系在一起,通过幼儿的口头解释才能被阅读和理解。这种早期的作品并不是语言的替代品,而是语言的伴随物,是一种扩展和精心的阐述。幼儿的书写和绘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幼儿的早期书写经验主要集中在绘画上。幼儿的书写活动会促使他们主动留意书写的独特拼写和作品的不同形式,从而为读写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必要的准备。

2.幼儿读写教育的方法

在幼教研究领域,有关幼儿读写教育方法的讨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全语言教学倡导者古德曼认为,教育者不需要“教”儿童学习读写,因为“儿童能够自己创造语言,儿童需要时,他们自然会去说、去听、去写、去读”。古德曼认为,教育者所起的作用是设置情境、安排环境、监控进展过程、提供合适的和相关的材料,学习者可以与教育者一起参与读写活动的安排和计划。〔16〕高夫和黑林格尔则认为,教育者需要教幼儿学习读写技巧。〔17〕蒂尔的观点较为折中,他承认古德曼对教和学的区分是有意义的,“教”对幼儿的读写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但是“教”的过程也有“风险”存在。〔18〕杨青博士认为,读写自然地发生在日常事件中,没有脱离具体的语言情境;教育者不应成为单向的指导者,而应成为参与者、帮助者,与幼儿的关系是平等对话的伙伴关系;教育者应创设富有情境性的读写环境,将读写活动渗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中去,使幼儿的读写经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读写活动成为生活中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

五、小结

幼儿时期是读写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探讨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各个方面,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指导建议,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1.早期读写能力是个很复杂的概念,它包括很多的成分和结构,如幼儿的语音意识、字母知识、书写意识等。现有的研究尽管已经指出某些成分和结构是非常重要的读写能力,但是很少有人来研究幼儿早期读写能力的结构和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幼儿语音意识与字词知识的关系等。同时,在研究环境因素时,笼统地得出环境能够影响幼儿读写能力的结论,不如具体地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了读写能力中的哪一个成分更有意义,这样便可以据此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幼儿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

2.从目前对环境因素的研究来看,研究者探讨较多的是家庭环境的重要作用,对社会文化背景和幼儿园读写环境的研究较少。而且不同的研究者往往关注家庭环境的不同侧面,缺少对于家庭环境与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发展之间关系的系统研究。〔19〕其实,家庭读写环境的不同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对这些家庭读写环境的不同侧面与幼儿早期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行探讨是可能的,也是有必要的。

3.在读写教育实践中,一些教育者的教育观还存在很多误区,需要研究者提供一套更加完善的理论和具体可行的指导策略。如一些教育者把幼儿读写教育归结为识字和写字,识字量和写字量成为衡量幼儿读写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有一些幼儿园认为识字和写字对幼儿来说太抽象,干脆把读写教育排斥在外,错过了幼儿读写能力发展的大好时机。还有相当数量的幼儿园将幼儿识字和写字作为智力开发和幼小衔接的主要手段。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违背幼儿读写发展规律的,应该予以纠正。

参考文献:

〔1〕DawnRamsburg.UnderstandingLiteracyDevelopmentinYoungChildren,1925

〔2〕〔9〕张豹.幼儿阅读发展及家庭文化环境对其的影响:〔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3

〔3〕EmergentLiteracy:SynthesisoftheResearch.NationalCentretoImprovetheToolsofEducators

〔4〕Whitehurst,Lonigan.ChildDevelopmentandEmergentLiteracy.ChildDevelopment,1998,69:848~872

〔5〕〔10〕〔11〕〔13〕〔14〕〔19〕李燕芳,董奇.儿童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心理科学,2004,27(3)

〔6〕Mason,J.M.&Allen,J.AReviewofEmergentLiteracywithImplicationsforResearchandPracticeinReading.ReviewofResearchinEducation:3~47

〔7〕Sulzby,E.&Teale,W.EmergentLiteracy.In:R.Barr,M.Kamil,P.Mosenthal,P.D.Pearson,ed.HandbookofReadingResearch.NewYork:Longman

〔8〕Adams,M.J.BeginningtoRead:ThinkingandLearningaboutPrint.Cambridge,MA:MTTPress,1990

〔12〕Leichter,H.J.FamiliesasEnvironmentforLiteracy.In:H.Goelman,A.Oberg,F.Smith,ed.AwakeningtoLiteracy:38~50

〔15〕〔17〕〔18〕杨青.幼儿读写发展的教育观辨析.教育评论,2005,4

〔16〕Goodman,K.What’sWholeinWholeLanguage?Portsmouth,Nk:Heinemann,1986.18~22

AReviewofResearchonEmergentLiteracyDevelopmentinEarlyChildhood

LIUHuayu

(CollegeofEducationScience,Sh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

对早期教育的认识篇4

关键词早教机构服务质量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9.2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关注婴幼儿的发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成为新生代父母的座右铭。2010年5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标志着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正式纳入到国家教育体系当中。在课余时间,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走访和兼职工作发现A市早期教育机构的服务并不尽如人意,在师资力量、早教机构、家庭配合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婴幼儿身心的发展。这些问题都从专业角度引发了同学们更多有关早期教育机构教育问题的思考,因此,我们申请立项了部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试图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一些符合A市本土化的优质早期教育机构服务经验,为相关早教机构科学开展早教服务提供建议。

2研究目的

本文中所提到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是指以0-3岁婴幼儿为对象,以家庭为基础,以早教机构为依托,以政府为统领,为广大婴幼儿设置的教育设施和教育活动,是多层次、多内容、多种类的区域性社会教育。通过本课题研究深入了解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服务现状及其现状产生的原因,在思考借鉴的基础上为与此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早期教育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建议,以促进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3研究对象和方法

3.1研究对象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服务现状现状,课题采用了个案调查研究的方法,主要选取了一所在A市创办最早的一所优质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和一所位于社区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进行个案调查研究。

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和相关网站,对国内外早教机构的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大量查阅和搜集,掌握国内外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的相关理论。

(2)问卷调查法:查阅相关资料制定了《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现状的调查问卷》,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问卷调查,一是对早教机构的调查,主要是对所有教师进行调查,从早教机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服务效果、师资建设、指导家长现状五个方面了解机构服务质量,二是对家长的调查,主要是从家长的基本情况、对早教服务的认识、对早教服务的需求、对早教服务的满意程度、对早教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五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共发放100份,回收94份,剔除无效问卷12份,有效问卷82份,回收率94%。有效率82%。

(3)访谈法:根据调查的需要,笔者围绕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现状形成的原因设计了访谈提纲。选用了半结构性访谈中的个别访谈法对两所早教机构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获取早教机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指导家长现状的相关资料及服务现状形成的原因,为科学提出有助于A市早期教育质量的建议提供依据。

4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了解到,A市政府对婴幼儿早期教育十分重视,通过市政府推出促进婴幼儿早期教育健康发展方案。研究中通过走访与调查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笔者从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的服务设施、师资队伍、服务需求时间需求、服务收费情况等五个方面分析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的现状。

4.1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服务设施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婴幼儿早教机构的环境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70.7%的家长选择了温馨舒适的早教氛围,80%以上的社区家长更愿意带孩子到小区周边的早教机构。之所以出现上述现状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A市早教机构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小区周边没有早教机构;二是早教机构条件不够完善。

现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的教育价值,将环境作为隐性的教育课程。对于早期教育机构来说,家长首先考察的内容就是机构的硬件设施,所以,环境通常是取得家长认可的前提条件,创建一个宽松的环境与和谐的精神环境,能够极大的增强早教机构教养活动的实际效果。

4.2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有67位家长选择了为孩子选择教师专业对口的早教机构进行教育,占总人数的81.7%。但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在从事早教行业之前并不是幼教专业,只是在上岗前进行了专门的育婴师等教育培训便进入早教机构。

如今家长对早期教育高度重视,如何选择早教机构、选择什么样的早教机构已经成为家长关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早教机构条件不够完善,物质环境以及师资力量均有待改进;二是家长对于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认识还不够科学,选择的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

4.3婴幼儿家长对早期教育机构活动认识的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90%以上的家长对婴幼儿早期教育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了解早期教育对婴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但数据分析后显示大部分家长对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适宜年龄没有科学的认识。68.3%的家长普遍希望能通过参加早教机构的活动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通过对家长选择早教机构的情况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家长听说过的早教机构主要集中在专业化的早教中心和幼儿园开班的早教班,51.2%家长愿意并带孩子去参加过专业化的早教中心或幼儿园开办的早教班参加早期体验活动。家长获取早期教育相关信息的渠道主要还是通过口碑、体验课和网络信息,呈现出多元化选择的状态。78%以上的家长认为比较理想的早教活动方式是亲子活动,大部分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社会往能力的培养。

4.4婴幼儿家长对早期教育机构服务时间需求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家长对于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影响有着强烈而又多样化的需求。如今的家长十分重视婴幼儿的社会往,体现了家长对早期教育较为科学的认识,但仍有多数人更注重智力。在接受早期教育的时间上85.4%的家长希望孩子一周内的课程为1-2次,表明家长能合理考虑婴幼儿的接受能力。对于希望早教活动安排在双休日的家长人数占57.3%,表明半数以上家长希望课程安排在双休日。

调查发现目前家长对于婴幼儿早期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之所以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两方面:(1)早教机构在安排早教内容和时间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家长的需求,(2)部分家长的育儿理念不正确,观念传统,更加注重婴幼儿智力的发展,忽略其全面发展。

4.5婴幼儿家长对早期教育机构服务收费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97.4%的家长希望早教机构每课时价位不要超过120元,但是目前部分早教中心价格过高,使部分家长每月用于早期教育的资金过大。但大部分家长愿意且能够在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上给予一定数额的开销,这表明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如今早期教育费用是备受家长关注的问题。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其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有:(1)政府没有相关的明确管理条例对婴幼儿早教机构的收费进行限制,导致收费现状混乱;(2)早教机构收费门槛过高,导致不少家长早期教育的负担较重;(3)部分婴幼儿家庭收入水平不高,导致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

通过调查与访谈了解到,A市婴幼儿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早期教育是婴幼儿人生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A市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服务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服务质量。

5建议与对策

社会、早期教育机构、家庭是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最重要的主体,要提高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质量必须要发挥出其不可替代的、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职责。

5.1社会方面

社会的重视和帮助会加快问题的解决,促使婴幼儿早期教育取得更好地质量和效果。

5.1.1从政府出发,提高全社会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

(1)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主要是对教育事业发展相关主体的责任、义务和权力等进行的法律规定。政府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婴幼儿早期教育事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实施“依法治教”。

(2)构建和实施有效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想顺利实现早期教育的整体目标,政府要充分发挥管理系统中各因素的作用,正确引导早期教育发展的方向。要坚持政府主导、专业引领和强化服务,构建较为完整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机制。

5.1.2从社区出发,构建良好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网络

目前,在具体社区,由于经济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条件、家庭状况等方面不同,不同阶层的民众难得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因此,社区要帮助不同层次的家长转变育儿理念。

(1)做好对社区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调研及宣传工作。社区肩负着对管辖区内0-6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的职责。

(2)提供社区的相关资源。社区需要利用各种资源为社区婴幼儿提供安静舒适的教养环境,发挥社区内专业人员的特长,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与高效优质的保健知识服务于社区居民。

(3)构建有特色的工作模式。社区需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模式,来保证社区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工作运行。

5.2早教机构方面

早期教育机构是具体组织早期教育活动的场所,遵循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科学规律,开展科学、有效的早期教养活动,促进婴幼儿健康发展。

(1)要有合理的管理体系。任何一个机构的正常管理都需要一个健全的组织。分层管理是建立组织系统、明确职责的重要手段。一般需要三个管理层面:高层、中层和基层。一个好的管理体系需要做到管理层次分明、权责相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各平行部门之间应做到关系分明、分工协调。

(2)确立和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需要结合婴幼儿生理与心理特点与母婴群体服务特点,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完善机构自身的教育模式和课程,更好的为家庭提供优质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

5.3家庭方面

家庭是培养孩子能力的最重要的条件,而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良好家庭环境是实施婴幼儿教育的出发点。

(1)提供有利于婴幼儿成长的家庭优质教育环境,让婴幼儿的身体、情感和精神得到充分的发展,父母要做好婴幼儿的第一任教师。

(2)提高家长自身的教育素质,实施科学教养。家长要十分重视婴幼儿的教育,不断学习和借鉴科学的育儿理念,掌握科学的早期教育规律。

只有建立起社会、早教机构和家庭教育有机联系的综合功能发挥的运作机制,才能使婴幼儿的社区早期教育形成正向合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高教重点资助项目《0-3岁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编号:B-a/2011/01/003)、2015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立项项目《常州市民办早期教育机构服务现状的调查研究》(201511055012Z)研究成果之一。该课题之后被立项为部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参考文献

对早期教育的认识篇5

关键词:早期阅读;自主阅读指导;核心

一、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早期阅读具体指零岁到六岁的学前儿童根据图像、文字以及大人生动形象的描述来理解认识的一种活动过程。早期阅读能够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经过科学论证:人从3岁到八岁初步形成阅读能力。具有阅读能力的幼儿有很大的好奇心,能够运用语言主动与人沟通,知道如何的去学习,自信心很强,并且会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发挥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学到的新知识、新信息也就越多。因此,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与习惯至关重要,让幼儿形成自主阅读意识,为幼儿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幼儿早期阅读经验与今后的学校学习有着必然联系。国内大量资料证明幼儿期学会阅读与“早慧”现象挂钩,能够让幼儿更聪明。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早期阅读属于语言教育目标体系,从生活中常见的比较简单的标记与文字符号入手,培养幼儿兴趣,通过幼儿读物与其它方式,激发幼儿对书籍的兴趣,达到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早期阅读的误区

幼儿早期阅读与小学阅读活动不同,它没有文字阅读能力,它为正式读写学习的铺垫,幼儿早期阅读教学应根据幼儿独有的认知规律与语言学习规律,对幼儿进行视听阅读、口头阅读以及书面阅读多方面同步进行的阅读方式,帮助幼儿从简单的口头阅读逐渐向书面语言发展。教师要主动引导幼儿去理解读物的内容。早期阅读最大的误区是将早期阅读能力误认为就是辨认笔画、字词。因为它排除了幼儿学习的态度、期望、情感以及行为,是不完整的早期阅读能力。实际上,它所排除的才是早期阅读教育的核心,核心能力才是自主阅读能力。当前幼教师与家长对于幼儿的早期阅读的盲目指导与错误意识,导致孩子缺乏阅读意识,误认为认字就是阅读,只单独地追求幼儿的认字量,忽略了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幼儿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早期阅读教育缺乏科学性。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但是先阅读再识字才是正确的方法,这是在早期阅读教育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早期阅读注重阅读的过程,主要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并不是看他认识多少字,用识字来代替阅读活动,是不可取的。

三、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增强内部动力

只有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幼儿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早期阅读的起点就是对幼儿埋下阅读兴趣的种子,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在阅读过程中让幼儿开动脑筋并快乐地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的内部动力可以保障幼儿的阅读兴趣的持续性,并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幼儿喜欢看书不是先天的,是通过后天培养出来的,抓住幼儿潜在的内部动力,驱使幼儿对阅读产生好奇心,逐步形成阅读兴趣。因为,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增强幼儿阅读的内部动力是很有必要的。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与认知水平,设计具体、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案,将不同类型、不同难易程度的阅读材料穿插贯穿在整个阅读活动中去,使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将幼儿的外部动力转化为内部动力,可以采用奖励的方式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老师带着学生读、同伴之间你读一句我读一句的方式,让幼儿互动起来,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建立自信心,从开始的引导幼儿去阅读转换成幼儿自己主动去阅读。

四、发展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要发展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开展阅读有关的系列活动,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阅读,从而促使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在陪读过程中适当去引导、指导幼儿,只有保证了幼儿的阅读兴趣与热情,才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表扬幼儿的阅读行为,暗示幼儿这种行为是正确的,能够极大程度地调动幼儿阅读兴趣的积极性,使其养成长期阅读的习惯。幼儿自主阅读习惯是长期性的,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实现发展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的目标。

五、结束语

总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关系到幼儿以后的阅读与学业成就,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幼儿终身受益。教师要重视早期阅读培养,采取措施,调动幼儿的阅读兴趣,正确实施早期阅读教育,提高幼儿阅读能力,使幼儿快乐地去学习。

参考文献:

[1]丁诚中.试论早期阅读的基础价值及素材选择[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8(2).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保安队长的工作职责(收集9篇)
  • 下一篇:家禽养殖技术培训(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