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防止校园欺凌方法(整理2篇)

时间: 2024-08-12 栏目:办公范文

防止校园欺凌方法范文篇1

一、当前校园欺凌事件的主要特点

2016年年底,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当年1月至11月全国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案件数据,分析这些案件,可以找到当前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基本特点。

(1)从作案手段来看,以伤害和侵占财务为主。在罪名中,主要集中在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抢劫、聚众斗殴等,其中伤害类和侵财类案件所占比重较大,达到80%。

(2)从涉案的年龄来看,以中学生为主。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报告,校园欺凌在各学龄段均有涉及,但以中学生为主,占到70%。而初中生的涉案往往以“团伙暴力”为特点,占到四成。

(3)从作案起因来看,基本是由小事引发的突发性事件。比如不小心碰撞、争执发生口角等引起的纠纷。

(4)从发生时间与地点来看,放学后发生率最高,还发生在课间休息时间。在寄宿制学校,则多发生于晚上。从发生的地点来看,多发生在校门口、厕所和宿舍。

二、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五道防线

1.家庭教育

防止欺凌事件发生的源头是家庭教育。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对孩子影响最大,因此父母自身要做到谦和、理性,以身作则。

其次,家长要掌握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告诉孩子如何友爱同学,尊重对方,和平相处和如何谅解、忍让他人,以理服人。

最后,多与孩子沟通,及早发现孩子的错误认识与异常行为,及时干预。如果孩子欺凌了他人,要主动了解事实,采取道歉、赔偿等措施,千万不能袒护、纵容孩子。如果孩子被人欺凌,要认真倾听孩子的陈述,了解事实情况,还要与学校沟通,了解事实真相。然后指导孩子走出阴影,告诉孩子如何自我保护,再追究欺凌人的责任。

2.学校教育

孩子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是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场所。学校要加强三大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纪校规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是让学生心中有标准,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这是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让学生心中有钥匙,知道如何处理心理问题,遇到情绪不稳、内心焦急等情况,知道怎样调节,怎样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这是良药;校纪校规教育是让学生心中有戒律,懂规则与秩序,如果违反了将会受到怎样的处罚,承担怎样的后果,这是防线。

全校师生要形成欺凌行为是不可容忍的共识,“欺凌害人害己”“违纪违法必究”的观念要扎根心中,防微杜渐,从根本上破坏校园欺凌滋生的土壤。学校还应出台相关防止校园欺凌的制度,做好人防、技防、物防工作,加强防范,学校保安管理严格,严格落实出入校门制度和校园巡查监督工作。

3.班级教育

班级是学生学习c生活的主要地方,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一个温馨和谐的班集体会让孩子懂得情义与感恩,从而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任课老师天天与学生接触,要特别关注“突然事件”,比如某学生突然成绩下滑、突然变得沉默不语、突然无故缺席、突然情绪反常等。对这些事情,老师要引起足够注意,发现问题,尽早判断,及时处理。

校园欺凌事件具有隐秘性的特点,往往是学生先知道而老师后知道或者不知道。因此,需要加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就是当看到他人受到不公正待遇时,要设想他人就是自己,从而主动帮助他人。

4.社区教育

社区也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需要广泛宣传防止校园欺凌方面的知识,营造和睦、友好的邻里关系。由于校园欺凌常常发生在社区的偏僻地方,所以社区需要重点监控学生上下学重点路段、重点时段,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

社区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是“判后教育”,帮助判缓刑的未成年犯罪者实行行为矫正,参加一定的社区服务。要让学生感受到社区的关心,从而实现内心感化,行为转化。

5.司法教育

一方面,发挥司法的惩戒教育作用,对于欺凌者,不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依法处理,让学生承担欺凌他人的法律责任,逐步将“敬畏法律、尊重法律”的观念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树立起足够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发挥司法警示教育作用、威慑教育作用,让校园欺凌犯罪者现身说法,警示其他学生,防止负面行为的发生。

防止校园欺凌方法范文篇2

关键词校园欺凌青少年咨询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校园欺凌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经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Olweus最先重视这一问题,并于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目前,欧美日等许多地区和国家非常注重这一现象,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和执行步骤。在国内,校园欺凌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相关研究也处于早起阶段。校园欺凌与暴力行为、行为和犯罪行为密切相关,是当今社会和国家必须承认、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认识欺凌

1.1欺凌的定义与特征

BarbaraColoroso(2003)认为“受到有意识、故意和好斗的意愿驱使,通过攻击、伤害他人,制造恐慌使他人产生畏惧的行为叫欺凌。”

欺凌不是单纯的捉弄,它包含三个特征:第一,它是消极的恶意的行为;第二,在一段时间内,它会反复发生;第三,“欺人者”和“被欺者”间力量是不均衡的。(Olweus,2000)

1.2欺凌的类型

欺凌主要有四种方式:第一,身体欺凌——打、踢、推、用拳猛击等;第二,言语欺凌——起绰号、谩骂、侮辱、造谣等;第三,社交欺凌——排挤、孤立对方,将其排除在群体活动之外;第四,网络欺凌——通过邮件、博客、论坛等媒介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欺凌日益成为校园欺凌的普遍工具。RachelSimmons认为网络欺凌是儿童社会暴力行为中,最新近、最邪恶的一种趋势。因为网络欺凌者无需直接面对受害者,不会看到其当时的反应,这使得欺凌者更加频繁地肆无忌惮地使用非常恶毒的语言攻击受害者。

1.3校园欺凌的形成因素

校园欺凌的成因是十分复杂的,是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种因素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良的社会风气和泛滥的网络媒体是校园欺凌产生的重大社会因素,青少年通过模仿习得暴力行为和污言秽语。学校过分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德育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和校园氛围建设,致使校园欺凌屡见不鲜。家庭缺乏温暖、父母自身行为粗暴、无视或溺爱的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同样不容忽视。一般而言,暴力、动荡家庭中的孩子更容易欺凌他人,逆来顺受的“胆小鬼”也更容易惹上欺凌。“欺人者”一般具有较强的攻击性,缺乏控制力、同情心、责任心。而“被欺者”一般性情腼腆、怯懦,人际交往能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较差,自尊心、自信心较低。

1.4校园欺凌的危害

校园欺凌不仅损害“被欺者”,对于“欺人者”、旁观者和整个社会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被欺者”会焦虑不安、设法逃学。如若长期受到欺凌,可能会导致学业荒废,认知发生改变,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健康受到威胁等消极后果,最终有可能走上自残、自杀或杀人的道路。“欺人者”可能会沉溺于的行为模式之中,也可能会因无法控制的攻击性而产生抑郁,贻害一生。旁观者会感到恐惧、体验到心灵创伤。如果欺凌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会从中汲取错误的生活经验教训,甚至习得欺凌。校园欺凌破坏人际和谐,影响青少年今后成年生活,甚至会导致自杀或犯罪,严重危害家庭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

2防治校园欺凌的对策

目前,校园欺凌的总体比例较高,危害较大。遗憾的是,我国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的相应防治措施更是较少。实际上,校园欺凌可以通过许多手段得以减少。防治欺凌,急切的意识和灵活的策略尤为重要。应对校园欺凌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2.1国家和社会方面(下转第246页)(上接第236页)

制定法律法规,颁布个性教育计划,营造社会和谐氛围,肃清网络媒体的不良影响。

国外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2003年9月,美国新泽西州制定反欺凌法规,要求学区采用反欺凌政策,处理欺凌和其他骚扰。“Olweus禁止欺凌计划”要求任命反欺凌协调员,并建立学校反欺凌条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对欺凌的专题讨论。据统计,这项计划实施后,校园中的欺凌和其他行为减少了50%。设立电话救助热线是一种有效的措施。英国许多地方设立了针对儿童问题的热线,请自愿者和专业人士协助解决包括欺凌在内的儿童问题。

2.2学校和教师方面

学校在反校园欺凌方面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有研究表明,学校范围的干预可以将校园欺凌降低20%~50%。

第一,创造尊重、支持和关怀的校园氛围,坚决抵制校园欺凌。第二,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起草和解释全校反欺凌政策。第三,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第四,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五,完善设施,设计操场环境、建全监控网络、设立安全室等。第六,健全匿名举报体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切实保障举报者安全。第七,发给教师指导材料,培训教师正确处理欺凌事件。第八,对青少年进行预防性教育,对“欺人者”进行早期行为干预,防范欺凌团伙的形成。第九,注重与家长的交流,校园欺凌的有效防治不能只局限在学校内。第十,配备专业的咨询人员,给予青少年更科学、专业、有效的帮助。

校园欺凌在中学尤为常见,具有较高的隐蔽性,不易被察觉。如果学生经常有腹部疼痛、小便不畅、情绪不稳定、上课不认真听讲、回家不专心做作业、无故旷课、设法逃学、酗酒、自虐或攻击他人等现象,很可能与校园欺凌有关。教师不能只关心青少年成绩,要注意观察其变化,真切关怀青少年,切实帮助青少年。

教师可以加强班级建设,使青少年获得更多的同辈支持。可以组织欺凌专题讨论,使青少年提高认识、学会技巧。可以进行自我肯定练习,赋予青少年力量。可以开展角色扮演训练:“被欺者”仰起头,眼睛盯着“欺人者”,大声说道:“不要胡来,否则你将要受到学校的惩罚。”

2.3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最暖的港湾,家长是孩子最大的支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养与支持。

第一,为孩子营造安全、温暖、稳定的家庭氛围。第二,以身作则,用文明的方式解决冲突矛盾。第三,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帮助孩子完善性格。第四,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第五,当得知孩子被欺凌时,给予孩子支持,传授孩子应对技巧,减轻孩子的恐惧情绪,必要时获取校方帮助。

2.4青少年自身方面

青少年自身多是校园欺凌的当事者,其主观意识态度和应对行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欺人者”、“被欺者”和旁观者都要意识到校园欺凌危害的严重性,共同维护校园环境,保护自己,远离欺凌。

第一,加强自身意识,充分认识校园欺凌的严重危害。第二,打破沉默法则,勇于沟通,积极取得教师和家长的支持和帮助。第三,进行自我肯定练习和角色扮演训练。面对校园欺凌,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要以暴制暴,应做出行为上的改变。

值得强调的是,学校、教师、家长、青少年要经常沟通交流,进行谈话,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易行有效的方法。

综上,校园欺凌的防治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各方一起高度关注欺凌,共同探讨避免和解决的方法,才能有效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

参考文献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中学保安工作职责(收集3篇)
  • 下一篇:八年级生物教案(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