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收集5篇)

时间: 2024-08-12 栏目:办公范文

扶贫工作的重要性篇1

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刚刚结束,紧接着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的坚定决心。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届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省委届次全会和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谋划“”扶贫开发工作,安排部署年的扶贫开发工作。

昨天,同志做了很好的工作报告,对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总结,有情况,有数据,有经验;对目前扶贫开发形势的分析,全面客观,符合实际;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设想,思路明晰,重点突出,操作性强。这个报告,很好地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很好地把握了我省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很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个主线、推进“四个发展”这个路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这个主战场、连片开发和产业带动这个突破口等等,我完全赞同。希望各地区各部门全力以赴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瞄准对象,突出重点,在增强扶贫开发针对性上取得新成效

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要有针对性,必须在“直接”上下功夫,坚持扶贫开发“到村到户”,让贫困群众“直接受益”。只有瞄准扶贫开发对象,才能使目标更明确,力量更集中,措施更具体,成效更突出。今年,中央将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颁布实施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和专项规划。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明确扶贫开发范围、对象和重点,增强扶贫开发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这里,我强调三点:第一,要瞄准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今后十年,我省扶贫开发的主战是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东部干旱山区和高寒牧区。其中在藏区的33个县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对待。必须集中各方面力量打攻坚战,逐步缩小发展差距。第二,要瞄准重点贫困村。要把纳入扶贫开发规划中的贫困村作为扶贫开发的基本单元。这是由扶贫开发的攻坚目标和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而决定的,决不能浮在面上,更不能把扶贫开发专项资金撒胡椒面。第三,要瞄准扶贫开发对象。按照目前我省的扶贫标准,我省的扶贫开发对象是4164个行政村中的138.36万低收入贫困人口。要在抓好扶贫开发政策与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对接和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的前提下,从中识别出最贫穷、最需扶持的贫困人口,给予重点扶持,集中力量扶贫攻坚,使其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

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加快转变扶贫开发方式上取得新成效

“”特别是年以来,我省扶贫开发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开创了新局面。主要体现在:一是提出并实践了扶贫开发“六个转变、六个结合”新理念;二是整村推进和连片开发找准了扶贫开发新模式;三是易地搬迁扶贫开辟了新路子;四是产业化扶贫建立了互利共赢新机制;五是实施“雨露计划”探索了培训就业新途径;六是社会扶贫营造了大扶贫新格局。这些创新的做法和经验来之不易,我们应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和发展。同时,我们更要看到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思路和举措有待于进一步创新;扶贫资金的投入和整合资金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实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色优势产业还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贫困群众基本素质和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等等。加快我省新时期脱贫致富进程,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思想先行,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理念的大更新、方式的大转变、工作的大进步。第一,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的观念。既要坚持发展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是彻底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又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扶贫优先;既要注重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更要着力培植贫困地区增收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第二,要牢固树立和践行大扶贫开发观念。针对我省整体性、区域性、综合性贫困的突出问题,必须坚持大扶贫开发理念,实施综合扶贫开发战略,着力构建“党委统揽、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综合治理、全面发展、整体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第三,加快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根据国内外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我省经济社会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必须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我们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扶贫开发方式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推进“四个发展”作为加快扶贫开发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坚持把建设贫困地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扶贫开发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坚持把创新多种发展模式、完善多元化经营机制作为加快扶贫开发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从而努力实现贫困地区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落后农村牧区向现代新农村新牧区的三大跨越目标。

三、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在提高扶贫开发综合效益上取得新成效

当前,我省正在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时期,区域政策、行业政策、社会政策都在向“三农”倾斜,除了扶贫开发的专项投入继续增加之外,不同渠道进入贫困地区的项目资金明显增加,更多的社会资源服务于缓解贫困这个目标。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的大好机遇,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优先扶持贫困群众、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等13个部委《关于共同促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的意见》,切实把扶贫开发“特惠制”和各项涉农政策“普惠制”更好地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对内整合各项扶贫开发项目资金,重点解决好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密切相关的问题;对外整合行业部门、定点扶贫、对口帮扶、社会捐助项目资金,重点解决好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扶贫开发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做到在政策上相互对接,规划上统筹协调,项目资金上配套使用,同心协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并举的大扶贫新格局。

四、加强管理,完善监督,在提高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效益上取得新成效

选好实施好各类扶贫开发项目,管好用好各类扶贫开发资金,提高扶贫开发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事关重大,极为重要。各地区有关部门要继续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专户、专账、专人管理和报账制、审计制、责任追究制。要继续严格实行扶贫开发资金分配使用和项目实施公示公告制,扩大公示的范围和层次,规范公示的内容和形式,设立扶贫开发项目永久性标示牌,接受群众监督。加强对各类扶贫开发项目科学选择、论证、实施、验收、考评、移交、后续服务全过程的管理。要建立和完善人大、政协、派、有关部门、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监督机制。要充分发挥派驻扶贫开发系统的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提前介入,全程参与,有效监督,为实现扶贫开发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加强对扶贫开发项目和资金的全方位监督管理,确保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用于最贫困的地区,扶持最贫困的群众;确保广大扶贫开发对象明白和参与扶贫开发项目管理的各级干部清白;确保扶贫开发项目成为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和廉政工程。

五、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在加快脱贫致富进程上取得新成效

扶贫工作的重要性篇2

今天这次会议是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经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调整后召开的一次会议,是在十年扶贫开发规划执行结束,下一个十年规划即将开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认真总结今年,特别是整个十年规划,查找问题,确保完成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制定下一个十年规划应该说也是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以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分析研究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下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刚才,市扶贫办通报了全市年以来扶贫开发工作和定点帮扶工作情况,海亮同志宣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帮扶工作的通知》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相衔接试点意见》,大家就“两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进行了讨论,一会儿,吉平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

消除贫困人口,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乡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截至年底,全市贫困人口由新阶段初期的64万减少到28万,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扶贫开发工作与东部振兴计划结合起来,加大对黑龙港流域县扶贫政策、资金、项目的支持力度,确保了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上半年,全市共争取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4172万元,比上年同期(2012万元)增长107%。扶贫政策争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5个黑龙港流域县列入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扶持范围,已争取省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县列入省级“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县列入部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县。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还很艰巨。一是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西部尽管经济总量大,但处在深山区的群众基本生产生活不能满足需要,东部是欠发达地区,基本生产条件不发达,财力有限,发展力不从心。二是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较多。随着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剩余贫困人口所处地域更加偏僻,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水平低,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增大。三是扶贫开发试点工作任务繁重,县“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部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等工作刚刚起步,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四是今年是实施十年扶贫开发规划收官之年,在对十年扶贫开发工作进行总结的同时,要认真对照十年规划,查漏补缺,确保十年规划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五是新一轮十年扶贫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开始,要制定一个符合我市实际、切实可行的规划,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扶贫开发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实现今年各项工作目标,必须在全面推进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快速脱贫的有效途径,要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稳步实施。一是调查研究,摸清底数。产业扶贫谋划不好,不但促进不了农民增收,还会带来负面影响。贫困县、乡、村发展什么产业,群众有没有意愿,产品有没有市场,市场有多大潜力,对这些问题都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避免盲目发展。二是扩大规模,提高覆盖面。每个县特别是贫困县都要形成1到2个扶贫主导产业,努力把贫困家庭的增收项目纳入到产业链之中,发挥规模效益,使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依托优势主导产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三是强化服务,促进工作开展。要切实做好龙头企业引进、贫困群众科技培训、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的工作,探索完善产业扶贫中的资金捆绑使用机制,协调好各口专项资金,切实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二)定点帮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我市开展定点帮扶的中直单位有2个、省直定点帮扶单位31个,市委、市政府安排了131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帮扶。几年来,各帮扶单位始终坚持把帮扶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四到位”,有力促进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但在工作上也存在个别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工作开展不平衡、帮扶措施不对路的问题。目前,第三批定点帮扶即将结束,要对对口帮扶工作进行一次回头看,对还没有完成的工作任务,要抓紧盯办,在资金、物资、信息、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确保定点帮扶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三)行业扶贫。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重点村支持力度的意见》,要求各有关行业部门,按职能范围分别承担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任务。几年来,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行业扶贫的责任,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把市委20号文件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着力解决贫困地区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突出问题。

三、着眼长远,狠抓当前,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是我市扶贫开发事业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制定未来十年的扶贫开发纲要和“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规划,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必须及早谋划,以动为先,力求下一阶段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

(一)抓紧谋划启动明年扶贫开发项目。十年扶贫开发规划中我市共有707个贫困村,其中第一批318个,占45%,第二批195个,第三批194个,各占27.5%。前期安排的村多、后期安排的村少,而扶贫专项资金逐年增加,省级以上扶贫资金对前期扶持贫困村将在明年给予弥补。因此,各级扶贫部门要严格按照省扶贫办的要求,做好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对欠帐多、困难大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纳入到扶持政策中来,提前谋划扶持项目,与省规划搞好对接,全力争取省里的支持,确保明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二)认真做好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扶贫战略的两个重要支点,将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相衔接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需要,是完善国家扶贫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最近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扶贫办、民政厅等5部门的意见,对开展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作出部署,市扶贫办、民政局等部门根据我市实际提出了开展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的意见,市政府办公厅将于近期转发实施。《意见》确定在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黑龙港流域重点困难县、每个县选择3个贫困村先行试点,9月底前完成,然后逐步在全市推开,并将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两项制度中来,切实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

(三)精心做好“两规划”的编制工作。《市“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和《市—2023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总纲,事关贫困地区群众切身利益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确保高水平、高质量完成“两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要有积极科学的目标。“十七大”提出到2023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紧密结合这个总体目标,制定符合我市实际、切实可行的扶贫开发规划。二要有更加有效的措施。在总结推广过去好的经验、好的做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扶贫开发的新方法、新模式,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有更加完善的机制。不断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扶贫开发机制,坚持做到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相结合、开发扶贫与救助扶贫相结合、政府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外部支持与自身努力相结合,集聚各方面力量,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四要有人员经费保障。“两规划”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群策群力,协调联动,解决好人员、经费等问题,为“两规划”编制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四)全力争取上级扶贫开发工作支持。目前,国家和省都在编制新一轮规划,我们要积极跑部进京,加强与国家和省的沟通联系,汇报情况,反映问题,争取在新十年扶贫开发阶段中,我市应扶持的贫困对象全部纳入扶持范围。明年,国家和省将继续扩大“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要提前做好国家和省级备选县工作,争取更多的县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扶持范围。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

(一)明确工作责任。继续实行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各级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对扶贫开发工作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各级扶贫办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切实做好规划制定、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完善工作机制。做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既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扎扎实实地推进,更要根据新情况、新任务,拓展新思路,探索新机制。一是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在扶贫目标上,由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向解决生存问题与提高发展能力转变;在扶贫投入上,注重区域和片区建设,发挥带动和辐射效应;在资金使用上,要研究探索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办法,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内在动力。要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增强贫困人口劳动技能,使他们能够早日脱贫致富。三是研究探索社会帮扶新机制。在开展定点扶贫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路子,引导企业实践扶贫挤困的社会责任,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扶贫工作的重要性篇3

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帮扶是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精准帮扶的关键是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扶持谁的问题,二是“谁来扶的问题,三是“怎么扶的问题。自5月份全省启动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回头看工作以来,经过乡村的共同努力,已经全面完成精准识别和信息采集建档立卡任务,落实了工作队、定点帮扶单位和责任人。这也就是说,“扶持谁和“谁来扶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今天这个会议,主要任务是对精准帮扶工作再研究部署,以更加明确的思路、更加管用的举措、更加精准的方法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下面,就帮扶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服从大局,充分认识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开展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工作,是中央、省、市的统一要求,同时也是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对深化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党极为严肃、极其重大的政治任务。党的十以来,党中央相继召开一系列会议安排部署脱贫攻坚。4年多来,30多次到国内各地考察,几乎每次都强调扶贫,并且身先士卒,挂帅出征,驰而不息指导扶贫、部署扶贫、督战扶贫,把脱贫攻坚工作一直挂在心上、抓在手上,充分展现了党的核心的扶贫情结、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去年对我省两次发表重要讲话,都强调了脱贫攻坚工作。中央、省市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程度说明,这项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不能讨价还价,也不允许讨价还价。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压力。我们要如期实现整体脱贫,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为此,我们党员干部务必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统一思想,落实部门帮保责任和党员干部帮扶责任,竭尽所能助推贫困村发展和贫困户脱贫。

第二,这是工作职责所在。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和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通过这次“回头看,精准识别出的贫困户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必须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落实部门和党员干部的帮扶责任,这是最大的政治责任,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服从服务县委工作大局。要积极落实好结对帮扶工作,杜绝应付思想,克服畏难情绪,积极争取,主动作为,以责任担当和实干实绩增进群众福祉,促进全县整体脱贫。

第三,这是群众脱贫所需。对于林甸来讲,历经省级贫困县、部级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改善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实行结对帮扶是攻坚措施之一,党员干部是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主心骨,要把贫困群众的期盼当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贫困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家中,把帮扶政策措施送到他们手中,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同步进入小康。

二、统一任务,把握重点,确保精准帮扶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都与帮扶村和帮扶贫困户进行了对接和联系,我们要明确工作任务,把握工作重点,扎扎实实地把帮扶措施落实落靠。

一是摸清帮扶对象底数,当好“宣传员。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要主动深入所帮扶贫困村及贫困户家中,摸透摸准摸实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认真了解家庭人口、家庭经济状况、住房、医疗等情况,做到底数清晰为准确判断致贫原因打下基础。同时,要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向贫困群众宣传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脱贫的决心及出台的相关扶农惠农政策,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通过走访慰问、谈心交流等方式,增强贫困群众立足现状、借力脱贫的信心,激发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等靠要思想,抢抓历史机遇,力争早日脱贫致富。

扶贫开发工作搞了几十年,有一点大家是有共识的,就是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自己的双手来实现,党和政府不可能大帮大揽。没有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再多帮扶也起不了多大作用,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扶贫必先扶志,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不是等靠要出来的,要坚持救穷不救懒的原则,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信念,激发他们脱贫致富、干事创业的信心决心,把“干部干、群众看转变为“群众干、干部帮。当然,对完全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我们该救助的还得救助,该兜底的还得兜底。

二是倾听群众心声,当好“联络员。千方法万方法,群众肯接受、能掌握、会运用、得实惠才是好方法。必须带着诚心、带着感情去做工作,真正跟贫困群众交上朋友、打成一片,让他们发自内心信任我们、欢迎我们,了解、认同和接受我们倡导的理念思路、方式方法。我们其中有一部分帮扶干部对农村情况不熟,基层经验不够,更要“以百姓之心为心,与群众多沟通、多商量,下功夫听懂群众语言,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意愿,不能想当然地“替民致富,甚至“逼民致富,唯有如此才能找到更多解决扶贫难题的“锦囊妙计,才能把好事办好办实,真正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三是精准因户施策,当好“参谋员。只有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扶贫关键在脱贫,帮扶干部要动真情、用真心,把贫困户当成亲人、朋友。要真帮实扶,决不能为了填档案、完善软件到贫困户家中多次打扰,而什么问题也没帮助解决,导致群众满意度不高。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明确主攻方向,为贫困户脱贫出谋划策,切实提高扶贫工作实效。

四是全面落实帮扶措施,当好“领路员。开展帮扶工作,要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根据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坚持“输血、造血、活血并重,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不要囿于单位及自身实力限制,帮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帮扶项目和资金是帮扶,帮思路、帮技能、帮劳转、帮产业、帮协调、帮教育也都是帮扶。帮思路: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研究脱贫思路,致贫原因是什么,贫困群众自身能够干什么,需要外界帮助什么,最终确定一个内外相结合的脱贫工作思路;帮技能:就是要结合贫困群众家庭状况、身体健康程度、种养殖情况及自身意愿,帮助其通过技能培训获得某行业或某岗位的从业资格,从而增收脱贫;帮劳转:就是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外出务工,通过转移劳动力增收脱贫;帮产业:就是结合贫困群众特点,对有产业发展基础的贫困群众进行进一步扶持,对有发展相关产业意愿的贫困群众,帮助研究确定一个符合其实际的脱贫产业,并组织实施;帮协调:就是贫困群众有什么脱贫意愿和想法,尽量帮助其进行沟通协调,解决脱贫过程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帮教育:就是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无力上学或可能辍学的贫困孩子能够继续上学。帮项目和帮资金是传统的帮扶措施,大家也不要存在帮扶就是给钱给物这样的思想误区,我们要结合单位和自身实际,将各项帮扶措施综合运用,打好组合拳,全方位、多形式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要充分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强化群众观点,做到让群众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贫困群众参与脱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

三、统一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繁重、困难多、压力大,越是这样,我们越要敢于担当重任、善于攻坚克难,锲而不舍、善做善成。我们党员干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切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

一要严格落实责任。把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单位“一把手作为结对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承担起单位所帮扶村、干部所帮扶对象的脱贫责任,常态化研究部署和检查督促帮扶工作,带头入户调查研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纵深开展。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全力支持党员干部帮帮扶贫困户工作,要及时督促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帮扶工作,切实保证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二要严明工作纪律。结对帮扶直接面对基层一线、面对贫困群众,必须深入细致、真抓实干。帮扶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推动工作重心下移,主动深入帮扶对象家中,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帮扶干部要积极作为,察民情、体民忧、解民困,找准致贫原因,下对治贫药方,让群众彻底脱贫,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决不能“走过场、做样子,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三要提升联动合力。单位与单位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要树立“一盘棋思想,要强化协作意识,要拧成一股绳,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真正发挥好单位职能和干部帮扶作用,形成自身努力和外界助力的整体合力,拿出真招,确保见到实效。

扶贫工作的重要性篇4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前面,扶贫办负责同志传达了全省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占元同志宣读了《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协调领导小组》,子明同志对规划编制工作做了具体安排。下面,围绕做好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国家对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新变化

扶贫开发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针对农村发展不平衡的实际,为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特别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国情、国力的发展变化,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主体和主题,以及条件、标准、方式、内容、对象、目标、任务等都发生着重大变化。

1、扶贫工作的基本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已经有了很大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新的转变,干部得到了实践锻炼,为我们搞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奠定了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总体上,贫困人口将由原来“点线面并存”转变为“点线面并存、连线成片贫困凸现”的分布,扶贫形势从“绝对贫困”变为“转型性贫困”,扶贫开发进入了“生存型扶贫”向“发展型扶贫”转变的关键时刻。

2、扶贫工作的指导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新世纪,国家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主战场,确立了解决生存靠低保、解决发展靠扶贫的理念,有助于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使扶贫理念由关注贫困人口基本温饱生活转向重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长远发展,由分散式扶贫转向更加重视连片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特别是对贫困地区以及贫困地区中的革命老区,由一般性政策转向更加特殊的扶贫政策。

3、扶贫工作的贫困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在2008年前有两个扶贫标准,第一个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绝对贫困标准,到2007年调整为785元。第二个是2000年制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标准,到2007年调整为1067元。2008年,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一,统一使用1067元作为扶贫标准。2009年和2010年标准进一步上调至1196元和1274元。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将全县干旱山区的所有人口,水川区40个村人均水地不足1.5亩的人口,以及人均水地达到1.5亩但每年灌水达不到3次以上的人口,全部纳入贫困人口统计范围,我县的贫困人口达到50万人。

4、扶贫工作的方式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86年以前为第一阶段,采取政策惠普扶贫;1986—2001年为第二阶段,有重点的专项扶贫;2002年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开始为第三阶段,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扶贫开发进入第三阶段后,各个行业主管部门都在把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本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国家机关和东部发达地区都积极参加定点扶贫,承担相应的定点扶贫和协作扶贫任务;呈现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新局面。

5、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雪中送炭、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和扶贫标准,坚持开发式扶贫,突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对深度贫困地区实行差别化重点扶持政策,在扶贫攻坚中着力解决生存条件恶劣地区贫困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区域发展中重点解决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6、扶贫工作的关注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把区、秦巴山区等14个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主战场,并以县为基础制定和实施扶贫攻坚规划,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区域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改变连片特困地区面貌。

7、扶贫工作的目标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3年)》的总体目标,到2023年,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从解决温饱为主到“两不愁三保障”,也就是有粮吃、有钱花,不但吃得好,而且穿得好,并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扶贫工作从过去相对狭义的开发性扶贫进入到相对广泛的大扶贫领域。

8、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实践充分证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当前,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未来十年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特色优势产业、饮水安全、生产生活用电、交通、农村危房改造、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林业和生态等方面。

9、扶贫工作的政策保障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推行了农村政策、区域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三大政策。新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提出了贫困影响评估的理念。特别是在投资倾斜方面,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等投入力度,加大村级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小流域与水土流失治理、农村水电建设等支持力度。在贫困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以及西部地区连片特困地区配套资金。

10、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纲要从扶贫开发责任、基层组织建设、扶贫机构队伍建设、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扶贫研究和宣传、扶贫统计与贫困监测、法制化建设七个方面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组织保障体系。重点突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和“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加快扶贫立法,使扶贫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二、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我们应有的思维方式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我县被列入连片特困地区,这对我县是极具含金量的一项重要政策,使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上升到了新的战略层面,为全县深入推进连片扶贫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只有先人一步才能争得先手,只有快人一拍才能赢定大局,只有抢占先机才能缔造持久优势。

1、主动解放思想,积极融入跨越发展的时代大潮。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是新十年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思路的创新,是未来十年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要把思想从不适应、不利于时代和发展要求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不再用扶贫眼光看发展,而要用发展眼光看扶贫,否则,我们将因思想障碍、观念束缚丧失发展良机。因此,要站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扶贫开发与区域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紧密联系起来,加快片区整体脱贫致富步伐,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2、主动迎接挑战,积极应对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虽然我县已整体上稳定解决温饱,但水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基础设施欠账较大,梯田化程度偏低,农村交通不畅,生态环境脆弱,电力供应不足,缺乏矿产资源,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在新的机遇面前,要有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好大环境对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有利因素,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坚持把解决水的问题放在第一位,争取过境铁路、国省道干线改造升级、村组道路硬化、林业生态建设、750千伏电网建设等工程。坚持靠发展缓解贫困、靠发展消除贫困,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

3、主动对接政策,积极投身学习解读的前沿行列。要把学习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3年)》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集中两天时间,研读政策文件,全面理解片区扶贫规划的特征、片区规划编制的关键问题,重点领会和把握当前我国扶贫开发进入的新阶段,领会和把握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领会和把握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新举措,领会和把握中央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新部署,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纲要》的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纲要》的任务上来,为我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4、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参与规划编制的发展实践。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是专业规划,又是综合规划;既是部门规划,又是全县的总体规划;既是扶贫规划,同时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把握关系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反映本地的优势特点、功能区化、整体发展目标、产业空间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切实增强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和前瞻性。

5、主动谋划项目,积极发挥推动发展的聪明才智。结合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规划编制工作,紧紧围绕基础设施、资源开发、园区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精心谋划一批经济效益、扶贫效益、生态效益显著的跨区域、标志性、支撑性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要注重谋划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依托项目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三、用全新的理念编制好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规划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3年)》是未来十年扶贫开发的总动员,连片特困地区是扶贫开发的主战场,片区扶贫规划是打好该区域扶贫攻坚战的基础。编制和实施好片区扶贫规划,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好新扶贫纲要,推进新十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我县被纳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市对发展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抢抓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作指导,大手笔、高起点谋划未来十年我县扶贫攻坚的重点工作,认真做好片区规划编制工作。

1、明确规划的定位。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高度去思考、去研究、去定位,紧紧围绕红色旅游、绿色产业、金色教育“三大基地建设”,强化基础、振兴产业、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四项根本任务”,研究制定《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为到2023年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奋斗目标确定行动纲领。总体要求是:既要紧扣十二五、展望十三五,又要在深度上高于“十二五”规划,不要受以往任何政策、任何规划的束缚,以前规划中有的,与区域经济发展能够对接的,都要在这次规划中体现;以前规划中没有的,而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的,都要纳入这次规划。

2、把握规划的原则。注重贫困状况分析,正确处理扶贫连片开发主战场与到村到户的关系,提高扶贫开发的整体成效。坚持以区域发展为统领,以扶贫攻坚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新农村建设为带动,以贫困乡为单位,以自然村为主战场,以贫困农户为工作对象,以增加群众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以基础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基本素质提升、基本保障构建、基本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资源整合、社会参与、群众发动、连片开发为主要方式,实行全域全覆盖统筹规划。

3、拓展规划的空间。按照产业发展带和“大通道”划分片区,既要注重城镇,又要重视乡镇;既要有核心区,又要有辐射区;既要标注出骨干的支柱产业,又要标注出重点镇、中心村、聚居点规划地点,做到每年主抓一个片,每片覆盖若干村,十年全覆盖。特别要加大偏远山区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力度,对居民达不到30户的组,全部纳入易地搬迁的范围;凡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村,全部纳入整村推进范围。要突出西城产业开发区、郭城工业集中区、南城草业综合开发区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服装加工产业园、电器制造产业园、玉米加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区四园”建设。同时,各乡镇要根据产业特点,建设特色园区。

4、丰富规划的内涵。规划是发展的牵引,规划是发展的机遇。中央和省、市对这次贯彻落实新纲要就证明了这一点。在区域发展扶贫的格局下,坚持第一产业提质增效、第二产业提速增量、第三产业提力增容,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的结合,强化重大产业发展与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的结合,实现区域发展扶贫。培育全膜种植增收、草畜产业富民、工业经济强县、文化旅游兴业“四大产业体系”,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设“产粮大县”、“草畜强县”、“梯田化县”、“西北教育名县”和“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红色旅游名城”这“四县两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不但要在规划中充分体现,而且要有细化的内容支撑。

5、抓住规划的关键。区域发展是这次规划的关键,能否达到这次规划的要求,关键在于如何规划区域发展,如何落实区域发展。要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把握加快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相结合的关键,把握统筹协作推进扶贫开发的关键,把握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促进扶贫开发的关键,明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目标任务,突出项目支持,确保工作进度。

6、突出规划的重点。发展抓项目,规划抓根本,离开了项目的规划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以立足扶贫攻坚、推动经济发展、争取国家支持为着力点,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精心规划和重点包装一批项目。对靖会二期工程、甘沟干渠延长段改造、引洮二期工程、平凉——兰州中川机场铁路、省道207线段改造升级、国道312线县城区过境段改造升级、煤炭石油资源勘察、郭城火电项目、会师旧址保护区保护范围拓展、红色文化主题公园、状元文化主题公园、以及西城产业开发区、郭城工业集中区和南城草业综合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力争进入国家和省上的盘子,为我县今后5至10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7、提高规划的质量。把握规划的依据和基础性,注重规划的整体性,盯住扶贫看机遇,跳出扶贫看发展,跳出扶贫抓扶贫,跳出扶贫编项目,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操作性、约束性、实效性。在认真调研、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规划中的发展目标、投资概算等重要数据进行详细科学的测算,所提指标要有可操作性。特别是要坚持高起点,对发展的标准不降低;要体现前瞻性,对有可能实现的事都可以编制;要突出实效性,前五年详尽,后五年简略。

扶贫工作的重要性篇5

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农村工作会后,专题召开全市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上午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今年扶贫开发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

下面,讲四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不断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政治责任感

过去的,是我市扶贫开发力度最大、贫困农民受益最多、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十年累计投入各类扶持资金25.96亿元,减少贫困人口65.3万人,减幅达74%,超全省减幅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由的1248元增长到3976元,贫困群众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农村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十年扶贫成效显著,但由于我市自然条件差,发展基础薄弱,灾害频繁,扶贫开发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按照人均纯收入1600元以下的扶贫新标准,全市还有贫困人口75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31%,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全市还有88万人迫切需要移民搬迁,扶贫部门的工作将更加艰巨而繁重。目前,随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科学发展执政理念的不断深入,各项支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今年中省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三个重点、三个确保”的资金投入方向,支农资金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中央在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会议上,确定了对包括“秦巴山区---六盘水地区”在内的全国六大特殊类型困难地区实行集中连片扶贫新政策,我市扶贫开发将获得新的政策扶持;省委、省政府非常注重陕南循环发展,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制定了《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3年)》,为我市扶贫开发提供了新机遇。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我市成功经验表明,只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快速提升我市农村整体发展水平,实现统筹城乡的快速发展,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机遇,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增强历史使命感,自加压力,负重奋进,把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奋战十年,基本消除我市的绝对贫困现象;再战三年,实现新农村建设整体新推进,使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突破进展

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对保持我市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各级各部门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翻番”“六个跃升”总体目标,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按照国家对未来十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75万贫困人口脱贫这个重大目标和88万人移民搬迁这个重大任务,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程,切实按照扶贫力度只能加强,不能松懈;投入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削弱;扶持政策只能强化,不能动摇;扶贫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农民收入增长只能加快,不能停滞的基本要求,努力把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一是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增加扶贫投入。资金投入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支撑。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将本级财政新增财力的5%用于扶贫开发配套资金,这个要求既是中省对扶贫工作的要求,也是方市长在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明确提出的要求,希望各县区会后抓好落实。二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学会策划、包装扶贫项目,积极与中省各项政策对接,尽可能的多渠道争取项目,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快扶贫资金的投入。

三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记其功”办法,通过整合专项扶贫资源,实现“内合”;通过整合行业扶贫资源,实现“外捆”;通过整合社会扶贫资源,实现“社联”。市上扶贫资金捆绑方案经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原则通过,有关各部门要主动衔接,根据各自职能编入行业规划,做好项目支撑。四要壮大社会扶贫力量。充分利用现代各类媒体,宣传扶贫现状、宣传扶贫政策、宣传扶贫典型,营造浓厚的社会大扶贫氛围。通过宣传鼓励、表彰奖励、政策激励等方式,积极调动各企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及个体法人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特别是进一步做好中省部门联县扶贫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支持;大力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组织动员更多的企业参与扶贫,一包三年,真帮实联,形成全社会共同扶贫的强大合力。二是真抓实干,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扶贫开发的核心目标就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要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挥连片扶贫开发作用,实施产业规模发展,使扶贫地区的农业生产向发展现代设施高效农业转变,不断增加农民产业性收入。二要转移好劳动力,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三要充分利用信贷扶贫、互助资金及其它资源,积极鼓励、引导、扶持农民进行自主创业或从事二、三产业。四要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带动和反哺农业农村发展,让贫困群众真正成为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创建者、受益者。三是突出重点,千方百计让群众安居乐业。当前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就是88万贫困人口的移民搬迁工作。

当务之急要做好移民规划,规划要切实做到科学合理,有前瞻性、可行性、操作性;在移民搬迁方向上,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可以跨县区搬迁,相关县区、部门要搞好配合服务工作;在工作推进上,扶贫、发改、国土、住建、民政等部门要通力合作,一张蓝图、“一盘棋”,形成搬迁合力。同时要做好搬迁后原住地的生态恢复,注重搬迁下来后的发展问题,加大对搬迁户的产业发展扶持力度,让搬迁户实现“安居乐业”。四是科学规划,千方百计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说到底就是缩小贫富差距,这与扶贫开发的宗旨是一致的。当前重点是结合中省扶贫开发规划和我市整体发展规划,修订和完善“十二五”扶贫规划和新十年扶贫规划,将连片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作为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主要手段,将移民搬迁与农村城镇化、社区化、工业化紧密结合,实现以扶贫促城乡统筹发展。

三、紧扣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市跨越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新一轮全市共启动108个市级重点示范村,由123个市直部门包抓,启动304个县级示范村,由县区负责包抓。“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指导原则仍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奋斗目标。

一是统筹做好发展规划。新农村示范村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平台,示范村建设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规划,涉及各各方面,需要全盘考虑。各帮扶部门要切实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指导好帮扶村编制科学的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将村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统筹考虑,对接配套,减少盲目性,努力使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服务体系、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使新一轮的新农村建设体现统筹城乡要求,体现农业现代化要求,体现以人为本要求。

二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我市以平利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经验吸引了诸多外地人参观学习,白河、石泉、宁陕、岚皋也在这方面积累了好的经验,这些先进典型的基本经验要继续总结,发扬广大。当前,新农村建设要克服浮躁、厌战情绪,关键是要落实好市县包抓这个良好的机制。各包抓单位主要领导要将新农村帮扶工作列入最重要议事日程,亲自过问、亲自调研、带头到村开展工作;分管领导及驻村干部要饱含真情,立足村上实际和农民迫切要求,千方百计,全力以赴,真帮扶、求实效。

三是保障好资金落实。新农村建设重点在上下资金的扶持,在帮扶的基础上,要以县为单位,统一规划,整合资金,分步实施,使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全面得到改善和提升。当前主要是加强项目跟踪,确保帮扶和整合的资金兑付到位,避免“空头支票”现象发生。

四是做好主导产业培育。有了主导产业就有了发展增收的基础。产业发展是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重点,要将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连片扶贫开发、乡村旅游等相结合,围绕本县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培育一批能人大户,夯实主导产业规模,成立组织能力较强的合作社等专业组织,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经纪人,有条件的可以发展加工企业。以此推动示范村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快速致富。

四、强化责任,奋力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全市实现突破发展向跨越迈进起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务必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强化举措,奋力推进。一是强化领导力量。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已决定将各县区长纳入市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强化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职能。各县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也要照此精神加强领导力量。县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要每年召开一到两次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和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问题。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增强扶贫责任,加大扶贫支持力度。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扶贫工作部门要在“大扶贫”格局下发挥好扶贫开发的“操盘手”和“协调员”,大胆牵头,大胆协调,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集中力量推进扶贫开发。二是强化包抓机制。

“领导包抓、部门帮扶、干部驻村”的工作机制是我市多年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部门帮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区领导包抓、单位帮扶的责任机制,特别是要落实好市县区领导包抓特困村、整村移民搬迁示范村的具体任务,明确具体责任和目标;每个特困村、整村移民示范村都要落实一名市县领导挂联。新农村建设要强化帮扶包抓,配强包抓部门和人员,加强督促检查,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三是强化扶贫队伍建设。扶贫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不断加强市县级扶贫干部队伍建设,搞好培训,提高素质,以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这次机构改革中,要配齐配硬市县扶贫队伍,扶贫任务较重的乡镇,要明确专职扶贫干部,专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扶贫系统干部要以这次机构改革为契机,做到有位有为,深入研究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趋势、新变化,了解贫困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新矛盾、新问题,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使扶贫开发工作在新的时期取得更大成效。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整理2篇)
  • 下一篇:科室主任述职报告(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