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制造业产业分析(整理2篇)

时间: 2024-08-19 栏目:办公范文

制造业产业分析范文篇1

关键词:生产业;制造业;耦合机理

一、引言

生产业是指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人力资本和高成长性等特点,贯穿于生产过程上游、中游、下游各个环节,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有很强的关联效应的一种产业。

辽宁省生产业具有价值创造潜力大、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突出优势,从而使得其能够高速发展,在迅速发展的生产业的竞争下,辽宁省传统制造业被迫提高相应的竞争实力。相应的,传统制造业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又不断带动辽宁省生产业的发展步伐。因此,辽宁省生产业和制造业之间相互融合与协调发展必将是经济进程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辽宁省生产业与制造业的研究,分析得出辽宁省生产业与制造业耦合机理,并提出促进辽宁省生产业与制造业相互融合的对策建议。

二、辽宁省生产业与制造业耦合机理分析

(一)基于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辽宁省生产业与制造业耦合机理分析。较高的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制造业提供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技术利于提升制造业创新绩效,增强制造业对技术的需求,使生产业和制造业进入良性耦合和循环轨迹中。

(二)基于生产业知识管理能力的辽宁省生产业与制造业耦合机理分析。较高的生产业知识管理能力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知识流,将获取知识嵌入到制造业生产流程和技术创新中,利于双方的良性耦合互动。

(三)基于生产业知识异质性的辽宁省生产业与制造业耦合机理分析。生产服务业知识异质性促进生产业知识差异化和非同质化,异质化知识满足制造业对知识的多样化需求,促使双方在高层次和多样化的领域进行耦合互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螺旋上升地促进各行为主体的运作绩效。

(四)基于制造业资源拼凑的辽宁省生产业与制造业耦合机理分析。基于资源基础观的核心逻辑及运作脉络,资源拼凑解决了生产业运作过程中需求的资源种类,满足生产业的多样化资源需求,用稀缺性的资源进行交换沟通与协同合作,形成具有信任属性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双方长期的耦合互动。

(五)基于制造业吸收能力的辽宁省生产业与制造业耦合机理分析。较高的吸收能力便于制造业充分吸收辽宁省生产业为制造业传递和释放的知识,用知识带动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双方的耦合互动。

(六)基于制造业企业模仿创新的辽宁省生产业与制造业耦合机理分析。制造业企业模仿创新能力越强,越能激发制造业学习意愿,增强制造业开展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学习角度,促进双方的良性耦合互动。

三、促进辽宁省生产业与制造业耦合互动的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耦合环境

辽宁省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应进一步认识到生产业与制造业耦合互动发展的重要性,尽快出台有关的促进两大产业相互耦合发展的政策和制度,营造良好的适合本省生产业与制造业耦合互动的环境,从而转变辽宁省宏观经济发展模式,增强本省经济发展竞争力。

(二)增大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

辽宁省应加快对先进信息技术技术应用,加速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与生产业中的全面普及,进而推动金融、商务、技术交易、物流等生产业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制造业与生产业的互动发展。

(三)加强生产要素的积累与投入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强生产要素的积累和投入,对促进辽宁省生产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生产业与制造业耦合机理的研究,汇总辽宁省生产业与制造业耦合的内在深层次机理及耦合媒介渠道,结合辽宁省生产业与制造业耦合现状及耦合存在的问题,根据耦合机理提出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对促进辽宁省生产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快速高效耦合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刘书瀚张瑞刘立霞.中国生产业和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0(06).

[2]李进才.江苏省生产业与制造业的灰色关联分析[J].产业研究,2012(06).

[3]张振刚陈志明胡琪玲.生产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5,35(01).

[4]罗建强赵艳萍.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关系的灰色关联分析[J].技术经济,2012(02).

[5]范况生.河南农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0(12):234-236.

[6]陈建军陈菁菁.生产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研究――以浙江省69个城市和地区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1(06).

[7]高觉民李晓慧.生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理论与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11(6).

制造业产业分析范文篇2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医药制造业;曼奎斯特指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3000102

医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制造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产业集中度低、行业资源分散、研发投入不足等成为阻碍医药产业继续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目前以医药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应用曼奎斯特指数法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已有文献介绍,而针对各地区医药制造业的分析却很少。本文采用曼奎斯特指数法分析2001年-2010年我国各地医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并找寻产生变动的原因。

1曼奎斯特指数法模型

全要素生产率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提出,是衡量单位总投入与总产出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首先,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分析经济增长源泉,识别经济是投入型增长还是效率型增长从而确定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其次,估算全要素生产率是制定和评价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基础,是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

曼奎斯特指数法是通过数据包络法获得的一种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曼奎斯特指数最初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曼奎斯特在1953年提出。该方法很好地解释生产中若干投入因素的使用情况,适合于经济实体之间或经济实体自身随时间变化的绩效测量和比较。

从t时期到t+1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曼奎斯特指数法可表示为:

TC为技术进步指数。EC代表技术效率变化,指在给定一组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一个被评价对象的实际产出与假设同样投入情况下被评价对象获取最大产出的能力。TC表示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发明创造以及新的组织结构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而形成的人们经济活动水平的提高,反映被评价对象对新技术的模仿。EC为不变规模报酬假定下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C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PC)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SC),即EC=PC×SC。纯技术效率值即是将规模因素抽离,以便分析在短期内不含规模因素情况下组织的效率情况,反映了管理工作、营销工作、人力资源工作等方面的效率。规模效率是衡量生产是否是最适规模状态。

2数据来源及处理

选用米内网会员专区企业经济指标数据。选取了自治区之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作为决策管理单元。数据年份为2001年到2010年。使用Deap软件对曼奎斯特指数的计算。

2.1产出指标

米内网企业经济指标里各省市自治区的医药总产值作为产出价值指标。在具体指数计算之前,先考虑价格因素的影响而进行平减处理。

2.2资本存量投入

许多文献在研究全要素生产率时都将固定资产净值年均余额和流动资产年均余额作为资本存量的指标。比较这两个指标,本文利用这两者之和作为资本存量的投入。

2.3劳动投入

劳动力的投入选用历年医药制造业从业人员数作为劳动投入指标。

3中国医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和结果分析

因结果分析较大,且本文会在分析中详细描述,因此只列出表1做为代表。

首先从表1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医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但是规律并不明显。从2002-2004,2005-2006年的数据就可以看出,这些年份的技术进步指数小于1,并且2001-2004,2005-2006年的技术进步指数要小于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这几年的增长主要依靠技术效率变化。2006-2009年的技术进步指数大于1是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主要原因,且技术进步指数进步趋势更加明显。这是与进入“十一五”之后我国对医药领域的科技投入,更多的新技术、新应用在医药制造业中发挥作用分不开的。进入“十一五”之后,我国政府解决药品价格过高的决心更强,制药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使得制药企业不得不进行生产调整,打乱了原有的组织结构和发展战略,从而降低了医药制造业的技术效率。从中还可以发现,技术进步带来的全要素增长要比技术效率带来的增长更强,而规模效率指数波动情况最小,一直在1附近,说明规模效率变化不大,平均增长只有4%。而纯技术效率指数在统计期限的后期也趋近于平缓波动,平均增长量也在4%。

其次分析各省全要素生产率与其影响变动因素,除山西、湖北和贵州外,各地全要素生产率均大于1,平均增长64%。表明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整体趋势情况良好。其中辽宁增长情况最明显,达到17.7%;江苏、山东等医药强省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其次,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贡献最大,达到6%;并且,全部地区的技术进步指数均大于1。说明中国医药产业通过更多应用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发明创造以及新的组织结构来提升医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浙江省和宁夏地区,它们的技术进步指数表现最好,增长率分别达8%以上。原因是浙江省一直是我国医药强省,宁夏地区原始基数较低。第三,30个地区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表现则参差不齐,有14个地区(北京、山西、黑龙江、上海、浙江、福建、湖北、广东等)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小于1,说明这些地区在纯技术或规模效率方面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第四,根据公式再深入分析技术效率变化的构成,有16个地区(北京、河北、山西、黑龙江、上海、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存在技术效率方面的问题;7个地区(福建、海南、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和新疆自治区)的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小于1,表明这些地区投入的经济要素并没有达到最大生产。我国医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

最后按照不同年份分析全要素及其影响因素变动情况。我国医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大,除2002—2003和2009-2010年外,整体都>1。2003年只有辽宁、湖南和重庆这三个地区TPF>1,其他地区均

4政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大新技术在医药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在2006年之后的作用日渐凸显,且在日后成为我国医药制造业效率的提升的源泉。医药制造业是公认的高技术行业之一,而我国的医药因资金投入资金不足,而发展迟缓。很多医药制造业的起步是通过高污染、高能耗的原材料生产获得的。但这种方式已经不能继续支撑医药制造业的继续发展,需要通过增加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来延续这种趋势。增加投入是要靠政府引导和企业自身两方面来进行的。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健全医药工业的法规要求,比如为专利新药完善保护立法;也可以通过奖励等激励政策来鼓励企业创新。企业自身则需要扩大新产品、新技术等方面的投资,扩大与高校之间的信息沟通,紧跟国际医药发展进程。在多方引导下,我国医药制造业才能够继续发展。

第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会导致短时期内医药产业技术效率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这是整个行业良性增长的必经阶段。我国医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一般都>1,但是增长幅度并不大。目前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组织的基本特点就是行业总体规模不大,而企业数量过多。企业之间低水平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的状况时有发生。必须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经过企业兼并重组,实现产业资源的聚集,淘汰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小企业。近年来各地纷纷建立自己的医药产业基地,将污染大、产率低的企业淘汰。比如比较出名的江苏泰州医药城、上海浦东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顺应时展,注重长远利益才是医药制造业平稳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黄佐钘.上海高技术产业各行业效率变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3):4555.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保安职责(收集5篇)
  • 下一篇:儿童中秋节手抄报(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