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桔子树的栽培技术与管理(收集3篇)

时间: 2024-08-19 栏目:办公范文

桔子树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果树生产;问题;对策;太湖洞庭西山

中图分类号S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20-0101-02

太湖洞庭西山是著名的老果树生产基地,栽培果树历史悠久,果树品种资源丰富,长期以来花果茶生产一直是这一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1-2]。自改革开放以来,西山地方政府和广大果农,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牢记科学发展观,确立科技兴果意识,努力推进果树生产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果树生产取得的成绩

1.1果树生产得到发展,经济效益提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与1989—2009年的20年间相比,洞庭西山果树面积从1989年的1846.6hm2,调整发展到2009年的2165.6hm2,增长17.3%,其中青梅从原来的168.7hm2发展到279.3hm2,增长65.6%;柑桔从423.1hm2发展到598.0hm2,增长41.3%;枇杷从73.1hm2发展到321.7hm2,增长340.1%;杨梅从190.0hm2发展到336.7hm2,增长77.2%;桃子从41.8hm2发展到65.9hm2,增加57.7%;其他原来没有生产种植的葡萄、翠冠梨等新品种果树也从无到有,迅速形成规模商品生产,有了较快发展。随着果树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的推广应用,使洞庭西山的果品品质得到明显提高,农民茶果收入也逐年增加。

1989—2009年,洞庭西山果品产量从14332.8t调整为11410t,其中梅子由1400.5t提高到14025t,柑桔由10030.5t调整为4642.5t,减少53.7%;枇杷由207t提高到1525t,增长了近7倍多;杨梅由1103.2t提高到1925t,增长74.5%;板栗由229.25t提高到324.5t,增长41.5%;银杏由190t提高到267.5t,增长40.8%;桃子由55.8t提高到810t,增长14倍多。枇杷等名特传统果品有了大幅度增加,而市场竞争力较差的柑桔等果品产量,由于果农放任管理,产量明显下降,一些受市场欢迎的优质果品价格上升,效益明显,1989年与2009年相比,枇杷价格从1元/kg提高到30元/kg,杨梅从0.6元/kg提高到20元/kg,银杏从3元/kg提高到24元/kg。洞庭西山果品总产值1989年为1260万元,2009年达6386万元,增长了5倍多,增加了广大果农的经济收入。

1.2推广普及多项果树科技成果,提高广大果农栽树种果的生产积极性

1.2.1高位嫁接,大规模改良柑桔低劣品种。洞庭西山是历史悠久的老果树地区,特别是柑桔等一些果树品种老化,已使这些果品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为此,针对老果区、老果树的具体情况,利用原有已结果树高接改良恢复树势、树冠,恢复结果投产,恢复经济收益快等特点,在洞庭西山大面积推广高接改良柑桔低劣品种,一般结果树进行高接改良通过正常管理就能达到1年成活、2年挂果、3年就可恢复产量,周期短,农民因改良受到产量、收入的影响时间短,且通过品种改良,由于果实品质的提高,经济效益也有了明显增长,洞庭西山原来的柑桔80%以上是早红、朱料红等老桔树品种,通过连续多年的改接和引进发展,目前洞庭西山品质好、结果丰产性能好的温柑等优良柑桔已有438hm2,占西山桔树面积的73.2%。

1.2.2推广疏花匀果,促进优质稳产。现代果品生产主要是商品性生产,十分重视果品的质量,单纯追求高产并不能得到相应的经济收益。同时,过高的产量还会削弱树势,导致果树大小年结果,降低果实品质,并造成果树早衰等。通过合理疏花匀果,果枝上适当留果,结果枝就能在当年结果的同时,还能抽生优质的果枝,为下半年生产打下基础。洞庭西山在研究试验的基础上,已在枇杷、杨梅、桃等果树上普遍推广疏花匀果技术。以枇杷为例,枇杷在花期疏花量可高达70%,匀果期根据树龄、树势,结果量一般一个结果枝头留果2~3只,使树体营养集中在少量的果实上生长,留下的果实大、质量好,同时由于结果产量合理,洞庭西山长期在枇杷等果树上存在的严重大小年结果现象已逐步缩小,使果树走上了优质稳产的良性循环,保证果农收入的稳定增长,目前枇杷的疏花匀果技术已在95%以上的面积上推广使用。

1.2.3果实套袋,提高产品档次。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问题,果实套袋可以防止或减轻裂果,提高果实外观,提高商品果率,还可以避免病虫和农药污染,降低农药残留,生产优质无公害绿色果品,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品档次,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套袋在蔬果结束后,各种病虫害发生之前进行套袋,越早越好,所用果袋种类、大小、形状根据果树品种不同而异。袋顶角要剪开,以利于通气。套袋时注意袋的内部鼓起,尽可能不直接接触果实。目前,洞庭西山的许多果树已开展了套袋技术,特别是桃、葡萄、枇杷等果实,已大部分或部分推广套袋技术。

1.2.4整形修剪,促进果树优质稳产。整形修剪是果树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根据各品种果树生长发育规律、树种、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当地的生态条件,配合其他综合农业技术而相配套的技术措施,目的是通过整形修剪达到果树能获得丰产、质优的果实,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洞庭西山在长期的果树生产中,由于历史原因,对主栽果树柑桔等比较重视整形修剪,但对梅、桃等果树栽培管理一直比较粗放,放任其自然生长。洞庭西山不断研究推广各类果树整形修剪技术,并已逐步在桃、梨、梅等果树中广泛推广应用。

1.2.5矮化栽培,促进果树早结果、早丰产。随着果品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管理及市场对商品质量的要求,矮化密植已成为现代化果树栽培的标志和特点[4]。矮化果树首先表现在树体生长矮小,生长过程紧凑,同时由于密植,植株间互相竞争,地下、地上部相互制约,可以提早促花果的形成,为早期丰产创造了条件。由于树体小、结果早,在密植的情况下,很快就能获得丰产。以桔树为例,过去大树冠栽植300~375株/hm2,生产慢,结果迟,一般7~8年才能投产,丰产期要在10年以后,自采用矮化密植以后,3~4年可以投产,6~7年就能进入丰产期。矮化密植温州蜜柑定植后第3年产量就达11.25t/hm2以上,正常投产后常年产量一般都在37.5t/hm2以上。目前洞庭西山新发展的柑桔栽植密度在1200~1500株/hm2左右,葡萄在2700~3000株/hm2,其中如桃、枇杷、银杏等多种果树也都推广了矮化密植栽培。洞庭西山多年来还根据当地果树生产的具体情况,积极推广其他多项现代果树新技术。如果树育苗,在果园管理上推广生草覆盖栽培管理和重施有机肥料,在果树病虫害防治上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防治,减少了农药残留等。

2制约果树生产发展的问题

2.1分散经营机制制约果树生产

洞庭西山自果树生产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一直一家一户长期分散经营,这种经营机制严重制约着农业迈向现代化的进程,已成为发展果树生产瓶颈。因此,要搞好果树生产发展,就必须要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道路。按目前洞庭西山的情况,首先要搞好土地流转,再次明确适宜发展的果树类型以及果品销售、加工等。

2.2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村级科技推广网络线断、人散、网破,导致技术推广与宣传工作不到位,使一些果树生产新技术、新成果转化慢,新树种、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和更新换代迟缓,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致使有些群众对科技兴果的认识不足,果树生产管理还是延用原来陈旧的一套栽培管理方式。

2.3劳动力欠缺

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稀缺,目前农村50岁以下的中青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务工挣钱,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都是一些上年纪的老人,这些人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更谈不上科学种植、管理。

2.4果树加工业发展滞后

加工业滞后也是制约当地果品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地一些果品除鲜销外,还有部分果品需要通过加工才能成为商品,由于当地加工厂收购量有限,加工产品单一,缺少深度加工,商品附加值得不到提高,不能产生应有效益。目前,当地加工企业连果品自动分级包装流水线都没有,要使西山果品能变成符合市场供应所需求的商品确实有些困难。

3对策

针对洞庭西山果实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围绕建设现代果树业的要求,要以市场为导向,确立科技兴果的意识,按照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经济效益,发挥社会效益,通过科技进步,大力推进洞庭西山果树业的建设,保持和加强洞庭西山的枇杷、杨梅、板栗等传统特色优势项目,调整改变柑桔品种,同时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名、特、优新果品,不断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果树新品种,为此要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3.1领导重视

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科技兴果、加快洞庭西山果树现代化建设放在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果品产业调整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制订实施方案,搞好专业人才,落实工作责任,确保现代果树业的调整发展[5]。

3.2加大科技应用

注意科技创新,提高果树生产科技含量,积极引进、繁育和推广新品种;切实做好当地优质特色品种的良种选育和品种改良;学习新技术、新成果,普及推广配方施肥、高接换种、整形修剪、生草覆盖、疏花匀果、节水灌溉、弱化栽培、果实套袋、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完熟采收、机械分级、贮藏保险等先进栽培技术。

3.3改变分散经营模式

由于洞庭西山多年来果树由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且是多品种果树套夹种,这种小农经济经营现状,已成为制约洞庭西山果树生产发展的瓶颈,广大干群也都有尽快改变现状的强烈要求,尽管各方呼声很高,但多年来这种状况基本没有变化。为此,应因地制宜,成片流转,制订计划,分期完成。要把实施这一工作作为政府部门完成工作任务的考核指标,迅速推进果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3.4加快果树生产基础建设

目前,洞庭西山农村劳力日趋减少和老化,要加快果树生产条件的硬件建设,建设适合山区果树生产的水利灌溉,改变肩挑人扛的现状。如碧螺春茶叶生产,需要懂机械化生产的人员,以提高工作效率,适应现代果树业发展的要求。

3.5加大经济扶持

洞庭西山与其他地区相比,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农业基础也较薄弱,长期以来果农收入一直较低。由于果树生产管理成本高、周期长,现代果树业的发展需要有较大的经济投入。为此,洞庭西山在推进果树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多方面的财政扶持,还要制订优惠措施,广泛利用民间力量,吸收内外资金,引进人才,把洞庭西山这个传统的老果区建设成为高科技含量的现代果树新基地。

4参考文献

[1]王月华,赵言文,安建伟,等.江苏省果树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8(4):43-45.

[2]冯孝严.设施果树生产发展对策[J].西北园艺:果树专刊,2008(4):7-9.

[3]田林森,汪海霞,袁云刚,等.推动和完善果树生产的标准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102-104.

桔子树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篇2

白先进,男,回族,1956年4月出生,广西桂林人,无党派人士,长期从事柑桔无病良种繁育体系工作和南方葡萄栽培研究,2004年12月获研究员职称。2001年任广西农科院副院长,2005年任广西农业厅总农艺师。2012年11月至今任广西农科院院长,兼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区十一届政协常委、广西统一战线专家百人团团长、国家葡萄产业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站长、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柑桔学会理事、广西农学会葡萄分会理事长、广西大学兼职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发表相关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15篇。参与《红地球葡萄》、《葡萄产期调节技术》、《葡萄配套生产技术手册》的编写。获得科技成果奖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是广西果树专业领域的学科带头人,2011年当选首批广西壮族自治区二收葡萄栽培技术研究岗位“八桂学者”。

义无反顾投身农业

儿时的白先进生活在桂林市,是个地道的城里娃,生活过得无忧无虑。父母希望他长大后学医,做个受人尊敬的医生。然而,儿时一次偶然机会改变了他的初衷,白先进在北京叔叔家吃到了又甜又香的“玫瑰香”葡萄,从此葡萄就在这个城里娃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到上小学时,刚好邻居家种有葡萄,他就剪了几条枝条,自己在后院捣鼓起来。当时遇到很多困难,葡萄不是“生病”,就是不结果。为此,刚办了借书证的白先进就钻进了图书馆如饥似渴地吮取葡萄栽培技术的乳汁,为方便查阅,他竟然把整本书都抄了下来。到高中时,他家里已收集了六七个地方葡萄品种,在他的精心护理下,他家的葡萄和别人家相比,又大又甜。

恢复高考后,为了钻研自己喜爱的葡萄,白先进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广西农学院果树专业。进校园后,白先进原以为美梦成真,可上课第一天,就被老师告知“南方不适宜种葡萄”,为此白先进深受打击,难过了许久。

大学毕业后,出于对科研的爱好,白先进强烈要求分配到广西柑桔研究所,开始了他的科研之路。

持之以恒攻破难题

进入广西柑桔研究所后,白先进被安排到推广科,这给了他大量接触生产一线的机会。

工作不久,白先进参加了柑桔黄龙病普查,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绝大多数果农基本不认识柑桔黄龙病,遇到黄化的病树都当成缺少营养元素来处理。而柑桔黄龙病却是世界柑桔生产中一种毁灭性的病害,我国许多柑桔主产区都深受其害,如果将这种情况放任不管,广西的柑桔产业必将面临毁灭性的打击。然而,柑桔黄龙病没有药物可以防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处理起来没有经验可循,这让他心急如焚。

凭着不服输的性格,白先进开始自己摸索对付柑桔黄龙病的办法。那段时间,他白天在地里搞试验,晚上查阅文献,抓住一切机会,向国内外的专家请教,最终认定只有从源头抓起,发展无病毒苗木,才能有效控制柑桔黄龙病的蔓延。于是他毅然申请加入广西柑桔研究所黄龙病茎尖脱毒课题组。经过三年的探索研究,1985年,白先进成功脱除了柑桔的黄龙病和裂皮病病原,创建了广西首家柑桔无病毒母本园,1989年获广西农牧渔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成功建立了广西柑桔无病良种繁育体系。

此后,经过多年的示范推广,白先进发现防控效果不甚理想,主要原因一是育苗体系无章可循,苗木生产混乱,致使黄龙病通过苗木迅速蔓延;二是农民不懂防控技术,特别是不认识传病昆虫木虱,也就不进行防控,使得黄龙病迅速蔓延;三是果农不认识黄龙病,没有及时清理病树,致使病原增加,病害蔓延。经验告诉他,唯有首先从法律层面规范柑桔种苗的管理,才能为阻止黄龙病的蔓延打好基础。为此,白先进撰写了《规范柑桔苗圃管理,防止黄龙病蔓延》、《尽快草拟颁布我区柑桔种苗管理法规的建议》、《尽快审议颁布我区柑桔种苗管理法规的建议》等议案,积极呼吁出台柑桔种苗管理规定。他的议案在2008年获得自治区法治办重点处理,广西柑桔种苗生产管理终于有法可依,为综合防控黄龙病打下了坚实基础。2005年,调任广西农业厅总农艺师后,白先进积极建议加大柑桔黄龙病防控力度。在农业厅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他开展了一场又一场大规模防控黄龙病的战争,组织各县区开展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大培训活动,累计培训果农195万人次。

白先进还与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署圣华金河谷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合作,对柑桔黄龙病病原进行了研究,在国际杂志上发表了5篇论文。经过几年实施,广西柑桔黄龙病的综合防控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将全区发病率从7%左右降到2%以下。

作为柑桔黄龙病重灾区的广西,在多年实施综合防控治理后,柑桔业奇迹般地获得发展壮大,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广西的成功经验得到国内专家们的肯定,白先进主持的“柑桔无病苗繁育体系的建立”“黄龙病综合防控研究项目”2004年和2012年分别获得了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合报的“柑桔无病毒良种三级繁育体系构建与应用”项目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广西控制住柑桔黄龙病只是开始,白先进的最终梦想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综合治理,保证柑桔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2013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白先进就自己的提案“关于在全国范围大规模开展柑桔黄龙病防控的建议”在会上寻求联名支持,呼吁修改种子法,规范全国柑桔种苗生产,国家设立补贴基金,推广柑桔无病毒种苗,提高产业竞争力。他的提案又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鼎力支持。

在工作之余,白先进对葡萄仍痴心不改,任何关于葡萄的信息都会触动他的神经。一个偶然的机会,白先进发现柑桔所里有一位老专家的家里种了两个葡萄品种,便向老专家要了几枝回家种。没想到,第二年结果后发现其中一个品种适应粗放式管理,而且抗病性好,果实粒大,呈紫红色。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在南方非常有推广前景的葡萄品种。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欧美杂种――巨峰葡萄。

这个发现让白先进激动不已。靠着对梦想的坚持和令人钦佩的魄力、胆识,1986年,白先进和两位同事自筹经费6000元,从北京通县引进16万个芽条,并承包一片地,准备大刀阔斧地开发巨峰葡萄。那个年代缺钱、缺物,没钱请人,他们就自己动手挖井,砌水泥柱;没钱买材料,他们就经常光顾废旧品公司,买废铁丝、废钢丝自己浇筑水泥杆,自搭葡萄架;买废水管一节一节焊接构建灌溉系统。凭着敢打敢拼的精神,白先进和他的团队在1987年创办了桂林南方葡萄研究所,引进巨峰系列品种39个,推广种苗上百万株,为桂林葡萄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那时候,广西从南到北掀起了种植葡萄的热潮,但是在桂南因为冬季低温无法满足葡萄正常休眠要求,春季不能正常萌芽;生长季节高温多雨,病虫害严重;成熟期昼夜温差小,果实着色差等原因,种植基本没效益,推广举步维艰。

199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白先进从一位台湾朋友那里获悉,台湾地区研发出一种葡萄一年两收新技术,能够调节葡萄产期,周年供应市场。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让广西农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当年,在桂林市南方葡萄研究所,白先进根据台湾模式,开展了葡萄一年两收栽培试验,然而桂北气候偏冷,这种模式下,冬葡萄无法成熟,试验最终失败。“当时很灰心,但是不死心。”自此,双季葡萄梦就蛰伏在白先进的心中,他一直在等候良机的到来。

2001年底,机会悄然而至,白先进从桂林的广西柑桔研究所调到了广西农科院。他一落脚,便寻思,南宁气候比桂北热,这里发展葡萄种植首先要解决冬季低温无法满足葡萄正常休眠,春季不能正常萌芽的难题。2002年春他便开始了寻找催芽剂的研究,并获得初步成功,解决了桂南发展葡萄种植的第一个难题。

那么,在这里发展葡萄一年两收技术会不会成功呢?2002年5月他带着这个梦想,利用到台湾考察学习的机会,找到了1991年便认识的台湾葡萄专家赖先生。经过一番筹备,2003年,白先进准备和台湾专家联手,在南宁种植一年两熟葡萄。

但是,当弱小的种苗在广西农科院的示范园里种下时,桂南葡萄当年惨痛失败的教训仍让不少人刻骨铭心,争议也接踵而至。有人认为,弱不禁风的小芽怎么可能会丰产,冬天结葡萄,更是天方夜谭,不如早些收手,但白先进还是顶住了压力,在广西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从搭建葡萄架便开始了科学地布局;对病虫害重在预防为主、果实全部套袋;一个个枝条催芽、疏果。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7月,第一造葡萄大丰收,平均亩产2119公斤,果实色泽、甜度都和桂北葡萄不相上下;12月份,中国大陆首次冬季结葡萄的奇迹在白先进和他的团队手中诞生了,而且葡萄平均亩产约1000公斤。

小试的成功令白先进和他的团队欣喜万分,接着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更大规模的试验。2005年,全国最大的双季葡萄示范园在南宁明阳农场动工,面积也一下扩大到了360亩。看着一株株希望的藤蔓爬上棚架,想像着绿树成荫、葡萄飘香的那一刻,白先进充满了憧憬和期待。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正在两收试验进入攻关的关键时期,赖先生因为身体健康原因,退出了项目组,当时催芽剂的核心技术完成掌握在他的手上,对于催芽剂的配方配比,赖先生一直严加保密。庆幸的是,白先进已试验成功一种最适合广西本土葡萄种植的催芽剂配方,这种催芽剂不但毒性低,使用方便,而且催芽率高。自此,广西葡萄一年两收的核心技术终被攻破。

为了满足占广西葡萄产量70%的桂林产区发展两收葡萄增加果农收入的愿望,白先进又带领他的团队根据桂北气候特点设计了“两代同堂”两收栽培技术研究,并在主栽品种上获得成功,深受果农欢迎,推广迅速。

历经9年3200多个日日夜夜的求索奋战,白先进和他的团队摸索出了包括修剪催芽、品种筛选、架式改良、疏花疏果、智能化水肥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在内的广西葡萄一年两收配套栽培技术,开辟了南方葡萄种植的新天地。

把广西从葡萄种植变成优势产区,白先进坚持为之奋斗的事业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他主持的“广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研究与示范”项目成果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的“南方葡萄根域限制与避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兢兢业业服务“三农”

长期以来,白先进先后担任广西柑桔研究所所长、广西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自治区农业厅总农艺师、广西农科院院长等职务,同时还肩负着国家葡萄体系南宁站站长和“八桂学者”岗位的职务,承担全广西葡萄研究实验示范技术推广的重担,为了完成任务,他几乎投入了所有的业余时间。此外,白先进还兼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九、十、十一届广西政协常委,广西专家百人团副团长、团长,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柑桔学会理事,广西农学会葡萄分会理事长,广西大学兼职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工作十分繁忙。

“一个人苦点累点没有关系,人生价值在于奉献。”这是白先进长期坚持的理念。每当看到农户的果园硕果累累,每年增收上万元时,白先进总感到非常欣慰。每当接到农户热情的电话,叫他去吃果的时候,白先进总感到很幸福。

桔子树的栽培技术与管理范文篇3

论文关键词:乌饭树,生态环境,生理特性,人工栽培

乌饭树(VacciniumbracteatumThunb),又名西烛叶、珍珠花、苞越桔,为杜鹃花科越橘属常绿灌木,是越橘属中在我国分布最广,蕴藏量最大的一种。它耐贫瘠,能在全光照或疏林下正常生长。朝鲜、日本(南部)、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都有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产华东、华中、华南至西南地区,尤以江、浙、闽一带为多,常分布在丘陵地带或海拔400-1400m的山地,常见于山坡林内或灌丛中,是酸性土(红壤)上的指示植物。

乌饭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生态环境,无论是作为食品,还是作为药物,都是很有特色的在古代的本草著作中,它并不是以乌饭树为其名称的,而有其他的名称,根据历代诸家本草的记载,有染菽、猴菽、南烛草木、草木之王、牛筋草、青精草、乌饭草、墨饭草等名称。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乌饭树植物资源,有些地方虽有制造乌米饭、果酱的习惯,但没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也没有进行大面积的人工驯化栽培站。然而,早在20世纪40年代,在欧美、日本等国,乌饭树的食用、药用价值就得到了重视,现已广为种植,成为目前商业上重要水果之一[1,2,3,4]。本文对乌饭树的生理生态及人工栽培的研究作一综述。

1.乌饭树生理生态的研究

乌饭树属植物为常绿或落叶灌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尤其以长江流域以南山区分布最多,各地方植物志或多或少地对乌饭树属植物的种类分布、生物特性作了简要的介绍。于世新、刘忠等对在我国北方有大量分布的乌饭树属植物——越橘的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作了相关的研究。谢远程,唐宇等[5]对我国南方地区大量分布的具有较高观赏、食用与药用价值的乌饭树的生态学特性也曾有具体的报道。

乌饭树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可达3m。小枝褐色,无毛,幼枝被柔毛生态环境,叶卵形或椭圆形,稀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5-9cm,宽1.3-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具细锯齿,两面近无毛,上面脉纹纤细;叶柄长3-5mm,近无毛。花两性,花期6至7月,花序长3-8cm,花序轴及花梗被短柔毛;小苞片披针形,具齿,宿存;花梗长约1mm;花萼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萼齿三角形;花冠壶形、白色,有时带淡红色,长5-7mm,两面被灰白色短柔毛;花药背部无距,花丝细长,被毛。果为浆果、球形生态环境,径4-7mm,被短柔毛及白粉,成熟时紫黑色。果期10月。正常生长的植株的叶在2月下旬开始萌动,3月中旬膨大,下旬全部展开,4月上旬开始生长,直到5月下旬为止,此时,嫩枝、叶呈现鲜红色,极具观赏价值。乌饭树的花两性,花期在6月上旬到7月中旬,开花的早晚受气温的高低影响明显。乌饭树8月初开始挂果,果为浆果、球形,径4-7毫米,被短柔毛及白粉,单果重0.3-0.8g;10下旬开始陆续成熟,果实逐渐由青色转为淡红色,再由淡红色转为紫黑色,被薄白粉站。果肉味甜,果实含糖、有机酸、鞣质、维生素C、矿物质等,可鲜食;也可入药生态环境,中医认为乌饭树果味甘、酸,性温,具有强筋骨、益气、固精等功效。果内有种子多粒,种子细小,大小年结果现象较明显。

乌饭树虽在成熟林中很难天然更新,但在砍伐后次生林中分布较为普遍。谢远程通过对乌饭树群落的物种组成、年龄结构、频度分析等多个方面分析可以看出,乌饭树群落是一种不稳定的森林群落。乌饭树多分布于次生林或人为破坏较为明显的成熟林中,其脆弱的群落生境极易被破坏或发生变化。目前,乌饭树个体数量相对较少,因其花小,且花期短,花后难以引人注目,加上果实受鸟类、昆虫等的危害和各种人为干扰,其分布数量日益减少,很可能在其群落中逐渐消失,分布于成熟林或保存较为完好的群落表现尤为明显。

2.乌饭树人工栽培研究

2.1盆景和园林绿化上的应用

乌饭树为常绿灌木,夏季叶色翠绿,秋季叶色微红,花型玲珑秀美,有清香,球果累累,既能观赏又可食用生态环境,根干灰褐色带红,叶片层叠有致,姿态优美。乌饭树体态优美,萌发力强,是非常优秀的园林观赏树种,既可群栽,亦可孤植,皆可为四时增添景色。乌饭树更是不可多得的制作盆景、盆栽的优良素材,尤其用其制作的提根式盆景,悬根露爪、苍古遒劲,惹人喜爱。带叶制成苏派盆景,叶片层叠有致,清奇古雅,古拙典雅[6]。

乌饭树是适应性很强的乡土树种,其树姿优美,秋后紫红色果实串挂枝头.煞是美观.是一种良好的园林观果绿化树种,与海桐、金叶女贞、含笑等树种相间配植.点缀于假山、绿地之中,相互映衬、别有情趣,可为城市环境绿化渲染出一种浓浓的秋收壮美景观,大大提高城市绿化的品位与档次。

乌饭树为喜酸性植物,喜湿润怕积水生态环境,盆栽土可将腐殖土、炉灰按1:1混合配制使用。施肥要遵循适时、适量的原则,春季可每月追施磷肥1至2次,花后施以氮磷为主的混合肥料站。北方碱性土质地区浇水以矾肥水及雨水为主,亦可在自来水中加入少量硫酸亚铁及食醋。为加速乌饭树植株成形,可通过摘心来促发新枝。整形修剪一般在早春或冬季进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长枝、病虫枝及部分交叉枝,以保证树冠和树型的完美。

2.2扦插繁殖的研究

在乌饭树的扦插繁殖中,硬枝扦插的成活率较低,嫩枝扦插的效果则较好。

叶荣华等[8]对小叶乌饭进行硬枝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以黄心土为基质的扦插生根率最高,生根率为27%;在扦插前用激素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以吲哚乙酸200mg/L处理的插条,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37%。

谢远程等[7]通过对乌饭树进行硬枝和嫩枝扦插的多次试验,也得出相应的结论,并且摸索出了一套适宜的嫩枝扦插方法:

(1)选用ABT(1号)、IBA药剂处理插穗,从100-500mg/L各浓度均有效果,但以200-300ppm水平的效果最好。因ABT(1号)生根粉比较便宜,故在生产中可大量推广使用;

(2)乌饭树的扦插基质以腐苔藓或腐苔藓和黄沙泥的混合物都可以,且具有取材方便生态环境,成本低的特点,在生产中应予以广泛使用;

(3)在南方(宁波)地区乌饭树嫩枝扦插最佳时期应在6-7月间进行;

(4)凡有叶片、有成熟腋芽和无顶芽的半木质化枝条都可作为乌饭树理想的扦

插材料。

2.3组织培养的研究

谢远程等对乌饭树组培的瓶内生长阶段已有了比较系统的培养技术,一般以MS培养基为最好,生长素中以IBA的效果最佳,细胞分裂素则以ZT为最优,只是在启动诱导、分化、生根等不同的阶段应选用不同的浓度比例。在乌饭树组织培养的全过程中,蔗糖浓度都为35%,琼脂为0.6-0.8%,培养基的pH值调为5.4。

周长东[9]根据乌饭树喜酸、喜湿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了试管苗移栽前后的一系列配套技术,摸索出最佳移栽程序,移栽成活率达90%。

2.4砧木的应用

童正仙等[10,11]初步试验认为:用乌饭树嫁接高丛越桔亲和力较强,嫁接口愈合良好,成活率达72.6%~88.7%;用乌饭树嫁接的南高丛越桔品种夏普蓝、云雾幼树树高、冠幅、新梢生长最和早期产量均高于同树龄扦插越桔,缺素症状明显减轻或消除,比扦插越桔幼树表现出明显的栽培优势。用野生乌饭树作砧木取材容易,嫁接方法简便,成活率高,容易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2.5种子发芽

在乌饭树的野生资源调查中,发现有极少数实生苗的存在,因此生态环境,种子繁殖应该是乌饭树的一种有潜力可挖的繁殖方法,但是种子繁殖具有成苗慢的缺点,又使它只能作为长远繁育目标的一种可选方案站。张发良[12]采用先进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软化了乌饭树种子的特殊种壳,将乌饭树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到85%以上,显著提高了乌饭树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

3.展望

我国学者对乌饭树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和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等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乌饭树的人工栽培研究。

广泛搜集品种资源,开展野生驯化,筛选品质优、产量高、口感好、药效大、价值好的种类进行繁殖研究,建立种苗和原料供应基地。

乌饭树叶的利用主要是采取新生嫩芽中的色素,所以乌饭树的人工栽培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改善栽培技术以确保周年能提供大量的新芽以保证色素的来源。另外,筛选萌芽能力强,易发新叶,叶内营养充分的种类进行繁殖培育。

随着计算机、电子技术、激光、原子示踪、红外遥感的出现与发展,各种控温、控湿仪,空气组成调节仪及相应的加温、制冷、喷雾设备的运用,大大改善了扦插育苗的环境条件,促进了扦插育苗的自动化和工厂化。扦插繁殖可周年进行,正逐渐成为植物的主要繁殖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陈重明,张宁,王鸣.乌饭树的民族植物学[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8,7(1):45-48

[2]魏振承,张名位.乌饭树属植物资源的营养功能及其开发应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21-23

[3]谢远程,周晓琴.乌饭树浆果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开发[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03):49-51

[4]房玉玲,秦明珠.乌饭树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05):59-61

[5]谢远程,徐志豪,周晓琴.乌饭树野生群落生态特征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06,(3):21-25

[6]雷宁.盆景新树种:乌饭树[J].花木盆景.2000,11:33

[7]谢远程,徐志豪,周晓琴.乌饭树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6,(7):5-7

[8]叶荣华,练发良,雷珍.小叶乌饭硬枝扦插育苗试验.浙江林业科技.2008,(1):75-77

[9]周长东.乌饭树组织培养移栽技术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2007,(03):7-10

[10]童正仙,陆寿忠.乌饭树嫁接南高丛越桔生长结果观察初报[J].中国果树,2007,(5):30-34

[11]童正仙,陆寿忠,吕萍.乌饭树嫁接高丛越桔技术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07,(6):88-89

[12]张法良.一种乌饭树种子的发芽方法[P].中国专利:CN101601342,2009-12-16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预算员工作内容(收集8篇)
  • 下一篇:制造业成本管理(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