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深入分析CATV光节点到200户及光节点到50户两种光纤到楼双向网改造方式的建设成本、安装维护及技术性能的基础上,得出50户模式为更优方案的结论。
【关键词】光纤到楼建网模式成本分析
随着三网融合方案的正式实施,对于广电运营商来说,打造一张光纤到楼并可满足日后光纤到户需求的光纤网已迫在眉睫。围绕基础网络(A平台)的双向化改造,目前有两种方式:方式1,继续实施原有方案。即光纤到几栋楼,用一个光节点覆盖200个用户;方式2,在双向网络改造的同时,利用已经抵达每楼栋的光纤资源,结合1550nm系统和EPON完全一致的系统架构特性,将既有网络和新建双向网络完全叠加在一起,即光纤到每栋楼,覆盖30―50个用户。本文通过一个小区网改的实际案例,从施工、维护、成本等方面对以上两个方案进行了探讨,希望为业内同行提供有益的借鉴。
光纤到楼的光缆敷设
本案例小区的具体参数:小区规模:32栋楼(每栋楼4个单元);用户数:每栋50户,共1600户;小区大约长440米、宽230米。32栋楼的分布见图1。
要实现光纤到楼需敷设如下几段光缆:
分前端到小区光交接箱的进小区光缆――对于大型小区,可敷设12芯或以上的光缆,对于32栋楼的中型小区,敷设4芯或以上芯数光缆;
小区内光交接箱到接续点的大芯数光缆一为了方便施工,笔者建议以8栋楼为―组,每栋楼敷设4芯,共32芯光缆;
接续点到每栋楼的4芯光缆。
采用以上光缆敷设模式既可满足双向网络建设的需要,也能满足A平台电视广播信号实现光纤到楼的需要,具体敷设状况见图2。
方式1:EPON光纤到楼+光节点覆盖200户系统
如果A平台是按照一个光节点覆盖200户设计建设,则每个光节点可覆盖4栋楼,改造设备的安装地点可在4栋楼中任选一栋,与该楼的ONU等设备安装在一起。
除了光缆之外,EPON光纤到楼系统还包括ODF架、
小贴士
A平台为有线电视平台,主要用于开展电视类基本业务;
B平台为数据平台,主要用于开展数据殛增值业务。光分路器、接续盒、终端盒、光接收机、ONU、供电器等设备及各种辅助材料。
EPON光纤到楼+光节点系统架构见图3。万式2:A平台+EPON光纤到楼50户系统
如果A平台的光接收机与ONU设备按照l:1比例安装,则该小区50户EPON光纤到楼的完整系统见图4。
两种方案的优劣分析
1建网成本
两种建网模式在设备方面的建网成本主要有如下4点不同:
小区交接箱里光分路器的端口数不同;
光接收机的种类不同;
集中供电系统是否需要添加设备混合与分离电源的不同;
集中供电系统楼栋之间敷设同轴电缆的不同。
在第二种方式中,由于光纤到楼集中供电系统单纯用来供电,对传输电缆的要求不高,因此采用75-7电缆就可满足需求;而采用第一种方式。集中供电系统在供电的同时还要传输电视信号,太小的线径对指标损耗太大,因此需采用75-12或75-9型号的电缆。
结论:在一个32栋楼、1600户小区实施光纤到楼的实际案例中,第二种方式比第一种方式的建网成本低52872-32448=20424(元)
2安装维护
从系统安装维护成本方面看,A平台光纤到楼(方式2)比A平台光纤到200户(方式1)有如下优势:
小区交接箱内光分路器的规格完全一致,可方便进行光缆的熔接及盘纤;
A、B平台光纤在接续盒中的接续方法及色谱完全一致,不容易混淆;
所有抵达楼栋的光缆均包含A+B平台信号,不会因为前面的选择性熔接而导致应该安装A平台设备的楼栋因没有信号而出现大量返工现象;
由于A平台信号不通过集中供电系统,因此集中供电系统的结构、连线简洁,可避免短路的发生;
每栋楼的设备及施工水平均相同,不会因为施工人员的沟通问题,导致前阶段的施工与后阶段的需求不吻合;
A平台信号光纤到楼,进一步提高了有线基础业务的指标及稳定性,大大降低了系统维护工作量;
建成的全网光纤化、室外无源化的全业务网络,网络结构清晰明了,方便日常管理及网络故障的定位与排查;
光纤到楼系统性能大大提高,可充分保障未来新业务对网络的需要,无需再对网络进行大规模改造及反复修补。
结论:从建网成本及维护服务等指标看,方式2显然是一种更优的光纤到楼解决方案、
几点建议
通过邵阳的实践,笔者对有线网络的双向改造提供如下几点建议:
1应设计―张完整的光纤到楼的光网络。剩用1550hm全光网广播系统与EPON系统完全一致的系统架构特性,将A平台与双向网络完全叠加在一起全面设计。
2光缆及设备箱,应预留出足够的容量,未来仅通过安装设备,连接链路即可实现A+B平台的光纤到楼,无需进行二次施工。
3按照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思想,前期将系统架构建设到位,随着网改进度分批实施。
4区别对待不同的待改造区域,可将用户群划分为新建用户、已改造用户及未改造用户。对新建及未改造用户,可利用双向网改机会,一次洗通过光纤将全业务送到每栋楼。
5每栋楼安装一台具备网管功能的楼栋光接收机,通过已到楼头的ONE实现远程网络管理。
关键词:WLAN;覆盖方式;组网方案;安全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2-2776-02
DiscussionontheConstructionofWirelessLocalAreaNetworkinOurCollege
DawaCiRen
(DepartmentofPublicTeaching,TibetAgricultureandAnimalHusbandryCollege,Linzhi860100,China)
Abstract:Analysisthepresentsituationofourcollege’swirelesslocalareanetwork,toproposeunlimitedlocalLAN,WLAN’supgradeandexpansionofcampusWLANinstudentdormitory,discussesthecoverageofteachingbuilding,floorworkers,farm,ranchWLANandtheschemeselectionauthentication,securitymechanismofourcampuswirelessLANnetworking.
Keywords:WLAN;coverage;network;securitymechanism
1我校的无线局域网现状
随着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PDA等各种无线终端出现以及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展,有线网不能满足上网需求,需要扩展建设无线局域网,为广大师生员工进行教学、科研、行政、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需要提供无线网络服务。但我院的无线网络局域网覆盖范围小、运营商单一,传输速率低,安全缺陷多。学生通过无线终端上电信、移动公司的3G网络。但这些3G网络网速慢以及费用高等。并且通过这些无线广域网不能连接到我校的校园网。在学校的教室、图书馆、食堂、会议室等区域没有覆盖能无线局域网,对职工、学生上网带来不便。我校的各个场所安装了有线网络,形成了覆盖面较广的校园局域网系统。有线网络的抗毁坏性较差,线路容易受到外界的破坏。但无线网络系统具有很好的抗毁坏性。再加上无线网络移动性、灵活性、经济性等又很大的优势。
2学生宿舍区的WLAN升级、校园网WLAN扩展
学生区的宿舍区最高楼只有五层楼,覆盖了电信运营商的无线局域网,透过窗户让网络覆盖各宿舍,相对而言,通过室外构建网络成本较低,且可以有些宿舍兼顾学生食堂无线上网需要。但由于用户密集,运营商单一,传输速率低。为了提高学生宿舍区的传输速率,在覆盖方式上使用了楼顶架设了两个无线AP和面板型的高增益天线。在无线接入协议上,可以选择的有802.lla/b/g及802.lln,一般原则是在接入密度较大的地方,如学生宿舍等位置,采用802.lln[1]。使无线网络的传输速率达到100M,甚至更高。在校园的各场所,移动、联通运营商采用同样覆盖方式需要建设无线局域网,可以大大提高无线网络传输速率,学生根据SSID(服务集标示符)及网速选择运营商。
3教学楼网络覆盖方式
教学楼、实验楼已经覆盖了电信公司和移动公司的3G无线广域网,师生使用各种无线终端设备进行上网。但没有覆盖无线局域网,师生无法访问校园网教学、科研、管理,所以在教学楼建设无线局域网迫在眉捷。由于四栋、五栋教学楼的周围树木多,再加上一、二、三栋教学楼之间的距离比较远,每个教室的空间比较大,所以采用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架设无线AP。用高灵敏度、穿透能力强的无线AP产品,配合分离式吸顶天线,以一个AP配合一个天线,或一个AP配合多个天线,完成室内区域的完全覆盖。采用分离式天线设计,可以适应无线设备与高增益天线的连接使用,以保障高质量的无线信号能够覆盖更远距离,同时增强设备在干扰较大的频率环境中使用的能力[2]。
4职工楼无线网络覆盖方式
职工区的每一户都拉了有线网络,但线缆限制不能移动、不够灵活性。为了每一套房间的卧室、客厅等各个角落需要保证无线终端(笔记电脑、智能手机、PDA)都能上网,有线网接上无线路由器,采用了室内胖AP覆盖方式。但选购无线路由器时,应该选择网速最快、抗干扰能力最强、穿透障碍物最强的无线路由器。职工楼的室外采用跟宿舍楼一样覆盖方式。学校的体育场、体育馆使用高增益全向天线和大功率无线网桥(AP),使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更广、传输带宽越高。
5学校外的场所无线网络覆盖
我校的农场、牧场在校园的外面,若采用有线扩展的方法,需要挖沟铺设线缆,破坏中间柏油路,投资大,所以采用Mesh网络的环状拓扑结构。在农场、生态所覆盖无线网络时,分别在体育馆、行政楼的楼顶架设大功率的无线网桥,传输速率达到百兆,传输距离达到数公里。既点对多点覆盖农场、牧场的各个无线AP,又点对点连接在学校的局域网。农场、牧场的无线AP(无线路由器)既可以接受无线电磁波,也可以发送无线信号。分组根据当时拥塞长度来选择适合的路径,提高无线电磁波的带宽利用率。在体育场及花园等同样采用无线网桥。
6组网方案的选择
在职工区教师建立的无线网络组网方式为采用以FatAP(胖AP)模式的覆盖方式,费用包含在有线网络的范围内,教师设置无线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及加密方式。但FatAP模式架构的无线局域网中却存在着设备单一、缺乏集中管理、漫游支持不足、缺乏有效的、接入和安全控制策略[3],再加上要部署的AP数量多,维护成本高,所以在学校的宿舍楼、教学楼、职工楼、体育场、农场、牧场、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不适合采用FatAP模式无线网络架构方案,应采用FitAP模式无线网络架构方案,可有避免胖AP存在的缺陷。这种基于FitAP模式的架构方案主要包括:无线控制器(AC)、瘦AP(FitAP)、无线传感器、CAMS服务器和IMAC网络管理系统等设备组成。所有这些设备联合在一起,在有线局域网络的基础上架构以FitAP和传感器为边界,AC为核心的无线网络。该网络具有支持统一管理,且能够使移动和安全融为一体等的先进特性[3]。无线终端连接在AP上;AP连接汇聚交换机上;汇聚交换机、AC、服务器连接核心交换机上。无线终端上使用本地IP地址,使用隧道技术与有线网以及因特网进行通信。
7无线局域网认证方式及安全机制
在学生宿舍区,访问电信运营商的无线网络时,采用了Web认证方式。随着多种运营商的无线网络在校园网建设,需要采用混合认证方式。教职工区的教师使用无线路由器访问无线网络时,有些无限路由器设置了WEP加密协议,但有些路由器没有设置任何访问控制,这样非法用户访问校园网,也对校园网安全构成了威胁。教师用无线路由器来延伸的无线网络,需要采用802.1x认证方式,即在WPA-PSK中设置数字数字和字母组合的密阴。加密算法选择有TKIP、AES。无线终端访问每组WLAN时,只要输入的密码相符,客户端便会获得WLAN的访问权限。而在学生宿舍区、教学楼、职工区的各个运营商建立无线局域网中,采用的都是瘦AP,用户登陆各个运营商建立的认证系统(Portal、Radius)。Radius系统负责对接入地用户进行认证和计费,同时识别用户账号,对漫游用户进行统一管理,并实现与和认证和计费转发,并保存漫游用户认证系统的对接,进行漫游用户的计费信息[4]。AC来统一控制、管理胖瘦AP上的终端,但AC只能管理瘦AP,所以在无线局域网中安装入侵检测系统以及防火墙,阻止黑客攻击及网络进行隔离。
参考文献:
[1]赵艳.嘉兴学院无线校园网的构建与设[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2.
[2]黄艳琼.校园无线局域网的缺陷及改进措施[J].广西水利水电,2012(1).
【关键词】超级无线策略控制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数据分流
1引言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呈迅猛发展态势,用户对无线宽带的需求逐渐增高。预计到2023年MBB(移动宽带)流量将增长500倍,热点流量将达到当前的2000至3000倍。如何应对激增的数据流量冲击是当前运营商面临的巨大挑战。
就中国移动的网络现状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同时运营GSM/TD-SCDMA/TD-LTE/WLAN四张网络,而不是遵循业界传统的2G/3G/4G之间网络生命周期替换规律。那么必然要求四张网络相互协同、优势互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协调均衡发展,给用户提供“一张网”的业务体验。在定位上,四张网络各有其侧重点:GSM网络主要承载GSM语音、短信等基础业务以及中低速的数据业务;TD-SCDMA网络主要承载手机终端的移动数据业务以及部分话音业务;TD-LTE网络主要承载高速的数据业务,同时具备语音功能;WLAN网络主要作为热点区域的数据业务分流,承载低价值、低移动性、低QoS的数据业务。然而由于终端发展的限制以及用户习惯,四网现阶段并不能很好地协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本文提出了SWPC(SuperWirelessPolicyController,超级无线策略控制器)的概念。
2SWPC的设计原理
本文所介绍的SWPC作为独立的网元(基于IBMServerxSeries343基架式服务器),储存有现网GSM小区及AP所有位置信息,并可以根据运营商需求进行策略定制,基于负荷、终端、签约方式等信息进行网络选择。同时,在终端侧需要按照与之相对应的客户端软件,通过TCP连接从SWPC服务器中获取选网策略。
SWPC的设计是基于3GPPR10协议中定义的ANDSF(AccessNetworkDiscoverySupportFunctions,接入网发现和选择功能单元)标准,初步实现了GSM与WLAN之间的“超级无线策略控制”,且SWPC作为终端的接入锚点实现GSM与WLAN之间的智能选网,通过网络与终端交互协同,实现网络接入的有效分类。其可以基于GSM与WLAN两网之间的负荷、终端能力、用户签约情况等信息制定策略,帮助终端用户选择最佳的网络制式,实现多种协同方式的协同运营。
2.1SWPC组网方案
SWPC组网方案如图1所示:
图1SWPC组网方案
SWPC组网方案的核心设计思想是主动实现资源与业务负荷的最优匹配。SWPC服务器位于核心网侧,一方面与GGSN打通路由,另一方面其配置了公网IP,通过CMNET与AC连通。将四张网在RAN侧汇聚成一个节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统一调度和控制。它位于核心网与RAN侧中间,将BSC/RNC/eNodeB/AC等节点的无线资源管理(RRM)功能逐渐汇聚到SWPC,实现RRM功能集中,并可基于终端位置以及申请的业务类型选择承载网络,协同使用四网资源。
2.2SWPC的工作原理及流程
(1)终端安装客户端软件。当其发起数据业务时,首先向基站控制器BSC进行注册,并将相关CellID信息上报至SWPC服务器。
(2)SWPC服务器内存储有全网BSC小区及小区内AP相关信息,其根据小区负荷决定是否向用户发送WLAN热点被发现的通知消息;如果负荷达到一定门限则发送热点发现的通知消息,否则不发送。
负荷判决依据为考察时段内上行数据业务硬拥塞率大于2%或下行数据硬拥塞率大于2%且流量大于1MB的小区,其数据业务硬拥塞率计算公式如下:
上行硬拥塞率公式为:
(1)
下行硬拥塞率公式为:
(2)
其中,K是与天线特性有关的参数;γ是路损系数,对于Wi-Fi为5。
Pi表示SWPC中的优先级,网络运营商或提供商基于这个优先级选择最好的网络,计算公式如下:
(3)
T与时间有关,当优先级只适用于改善拥塞,则T设置为0,并且优先级设置为默认优先级;α是建议的优先级系数。
SWPC根据所获信息查询网络负载状态及用户相关信息,并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CellID向网管系统查询相对应的蜂窝网小区的负载信息,如当前激活用户数、物理资源块利用率等;同时,根据WLANAP的MAC地址向网管系统查询相应AP的负载信息,如信道利用率、当前接入或活跃的用户数等。然后SWPC从用户信息数据库获取用户的相关信息,包括用户可接入的SSID列表等。
(3)SWPC服务器向终端发送热点发现与通知消息,其中包含可用的Wi-FiSSID等参数。
(4)终端打开根据接收到的热点发现通知信息启动Wi-Fi模块,并基于SSID进行网络搜索,若成功则选择最优的WLANAP接入,若失败则关闭Wi-Fi模块,继续在蜂窝网进行数据业务。后续如果终端移动出了Wi-Fi覆盖区域而导致多次搜不到Wi-Fi网络,则终端软件自动关闭Wi-Fi功能模块。
通过此过程,在用户接入时进行蜂窝网络和WLAN网络的性能及负荷对比。在蜂窝网络负荷较高时引导用户从蜂窝网络切换到WLAN网络,减轻GSM网络的负荷;同时充分利用WLAN网络,降低WLAN网络热装冷用问题。
3SWPC实验效果分析
本次实验试点方案选择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校区),首先对该区域的宏基站流量及WLAN覆盖情况进行摸底。根据现网的分析,当前的WLAN覆盖主要满足了学生在宿舍内使用笔记本进行上网的需求,而宿舍外的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等区域仍有数据业务的需求,为了减轻这些区域室外宏站的压力,释放用户移动上网需求,建议对以下区域做覆盖,如图2所示。并通过基于SWPC的WLAN自动分流、PEAP自动认证和流量资费包等措施,将这些地方的数据业务引导到WLAN上来,同时验证SWPC解决方案的实施效果。
3.1西安财经学院宏网与WLAN覆盖及性能情况
分析
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校区)分为4个区域:运动区、教学办公区、教工宿舍区、学生生活区,目前已经对人员密集的教工宿舍区(包括1至8号学生公寓楼、1至3号青教楼)做WLAN深度覆盖,设计目标覆盖16560用户。
根据现网统计(1至8号宿舍楼),总体使用情况较好,忙时数据具体如表1所示:
表11至8号学生宿舍楼的WLAN用户数据统计
热点忙时平均在线
用户数忙时总流量/MB每用户平均下载速率/kbps
1号宿舍楼10410932.04160.9
2号宿舍楼10915958.99245.4
3号宿舍楼16921788.9213.0
4号宿舍楼13020034.95262.7
5号宿舍楼52645820.54137.4
6号宿舍楼55562119.05185.4
7号宿舍楼1023115043.14183.7
8号宿舍楼31400.93547.1
总计2619293098.5/
以7号宿舍楼为例,虽然忙时平均在线用户数和总流量最多,但由于WLAN信道共享,忙时用户的平均速率不高。图3为7号宿舍楼忙时WLAN话务统计,话务主要集中在下午和晚上。
目前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校区)GSM覆盖正常使用的楼宇包括:第一教学楼、第二教学楼、1至8号宿舍楼、2个食堂、图书馆、校医院、行政楼、青教楼、实验楼。其中,有室分覆盖的是1至8号宿舍楼、青教楼;其余区域均使用室外5个宏站来覆盖。室外宏站24小时PDCH占用情况如图4所示。
采集了5个宏站的小区级24小时话务统计,发现室外宏站24小时占用PDCH最大值超过40(认为数据业务的负荷很重)的小区分别为:2874、2875、2876、17797、17798、5337、5338、5259、17247、17248、17249、17734。
从表2的统计可以看出,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校区)目前覆盖室外和非宿舍区的GSM宏站负荷普遍较高,说明这些区域仍有较大的数据业务需求,需要分流方案,而该区域WLAN负荷较低。利用ANDSF方案可以进行GSM与WLAN流量协同,充分利用现有WLAN网络来缓解GSM网络压力,释放用户上网需求。
表2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校区)GSM基站及小区的覆盖区域小区站址覆盖区域
2875、28762号宿舍楼基站知味苑食堂和第二教学楼及附近区域
17797、177985号宿舍楼基站第二教学楼及附近空旷区域
5337、53388号宿舍楼基站清真食堂及宿舍室外区域
5259青教楼基站第二教学楼和图书馆中间室外空旷区域
17247、17248、172493号基站
(图书馆)图书馆内、行政楼、实验楼及周边室外区域
117342号宿舍楼基站覆盖体育场及周边区域
3.2财经学院基于SWPC的数据业务分流方法的
具体实现流程
终端安装连接管理器软件,进行数据业务时和SWPC交互,判断当前位置是否有WLAN覆盖,并根据小区和AP负荷确定是否需要切换至WLAN,总体流程分为3个阶段:选网时机判定、WLAN发现过程、WLAN选择过程。
(1)选网时机判定
安装在终端的客户端软件运行在后台,实时监控终端的状态和业务使用情况,以此判断是否有必要发起WLAN发现和选择过程。当终端处于2G/3G连接状态并同时满足如下条件时,客户端启动WLAN发现和选择,否则保持当前连接状态。
非锁屏状态,在锁屏状态时即使有业务流量也不大,没有必要切换到WLAN。有些用户也希望WLAN接入时进行提醒或确认。另外,如果WLAN按时长计费,锁屏状态自动连接WLAN可能导致资费问题。因此,锁屏状态没有必要进行WLAN自动分流。
累计到一定的业务流量(流量门限用户可配置,小流量应用或背景流量没有必要切换到WLAN)或者特定应用激活(可配置,如在线视频应用)。
(2)WLAN发现和选择过程
在判定需要进行WLAN选网后,首先发起WLAN发现过程。对于WLAN模块已经打开的终端,可以省略该过程,直接扫描网络即可。
客户端向SWPC请求网络发现信息,携带终端当前的位置信息,即小区ID。
SWPC预置小区和WLAN热点的对应关系,根据小区位置判断终端是否进入WLAN覆盖区域。
如果终端当前小区有WLAN,则指示客户端打开WLAN扫描网络(由于小区和WLAN未必共覆盖,只有通过扫描WLAN才能确定是否进入WLAN覆盖)。
如果搜索到用户感兴趣的SSID(根据用户的账号配置确定),则启动WLAN选择过程。
客户端向ANDSF请求选网策略,携带扫描到的WLAN信息,包括SSID和BSSID等。
SWPC根据2G/3G和WLAN的网络状态,确定优先网络。
如果优选WLAN,则指示客户端接入WLAN,可以指定AP。
客户端根据ANDSF指示接入WLAN(是否提醒用户可配置)。对于Portal认证(CMCC或CMCC-EDU),由客户端完成Portal认证;如果是EAP认证(CMCC-AUTO),则由系统自动完成认证。
3.3财经学院SWPC方案测试效果分析
在预装客户端的手机上成功验证了通过SWPC控制GSM/WLAN选网的机制。根据SWPC服务器所设置的策略,控制终端是否弹出WLAN登录提醒,手机用户确认登录后自动完成WLAN接入和认证,并设置友好页面对用户的WLAN包进行流量提醒。如图5所示。
通过对财经学院全校师生进行SWPC客户端软件预装,统计该区域内WLAN网络优化覆盖和用户体验得到了明显提升:WLAN忙时在线用户数提升26.7%,峰值流量增长56.3%,GSM的高负荷压力得以有效缓解。SWPC的分流策略执行较准确,分流成功率达到75%,但还有优化的空间。同时对用户的数据业务体验提升显著,80%以上的体验用户认为手机上网速率更快。如图6所示。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基于四网协同“超级无线策略控制器”的构想,结合3GPP中ANDSF标准设计出了基于ANDSF服务器实现GSM与WLAN之间数据流量协同的方案,根据用户接入时两网的负荷等情况,为用户选择体验最佳的网络。该方案在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校区)进行了部署试点,并达到了智能分流GSM/WLAN数据流量的效果,对用户的感知提升明显。
基于SWPC方案仅实现了“超级无线策略控制器”构想的第一步:完成GSM/WLAN两网间的策略控制。后续随着TD-SCDMA和TD-LTE网络接口进一步集成,“超级无线策略控制器”的方案将进一步成熟并扩展到3G、4G网络,真正实现中国移动GSM/TD-SCDMA/TD-LTE/WLAN网络的四网协同。
参考文献:
[1]3GPPTS23.402.ArchitectureEnhancementsforNon-3GPPAccesses[S].2011.
[2]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移动互联网白皮书[R].2011.
[3]杨静.基于ANDSF实现WLAN和蜂窝网间选网机制的增强[J].电信科学,2012(5):99-103.
[4]薛忠余.一种ANDSF获取接入网动态信息的方法[J].信息通信技术,2012(3):88-91.
[5]张振专.基于智能终端辅助的ANDSF网络选择机制增强[J].信息通信,2013(1):174-177.
[6]胡陶军,胡铮,苗杰.基于WLAN与蜂窝网协同的终端选择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3(1):116-119.
[7]张科.GSM与WLAN融合与分流部署策略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3(2):23-28.
[8]王少波,冯传奋,付宏志,等.GSM/TD与WLAN网络深度融合方案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1(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