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智能图像监控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图像监控、安防(防盗)系统、消防系统、保护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变电站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通过图像监控结合远程和本地人员操作经验的优势,避免误操作。
3、通过图像监控、灯光联动、环境监控监视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起到预警和保护的作用。
4、配合其他系统(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等)的工作。
用户主要需求规范
1、监控对象
(1)变电站厂区内环境。
(2)主变压器外观及中性点接地刀。
(3)对变电站内的全部户外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刀闸的合分状态给出特写画面。
(4)对变电站内各主要设备间的监视(包括大门、控制室、继保室、通信室、高压室、电容器室、电抗器室、低压交流室等)。
2、系统功能
(1)监视和录像功能
利用安装在监视目标区域的摄像机对生产设备和环境进行监控和录像,并将被监视目标的动态图像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可将控制信号发送到设在变电站的监控主机,实现各种控制。
监控中心、变电站运行维护人员通过业务台或监控主机对变电站监控范围的目标区域中设备或现场进行监视,同时在业务台或监控主机上完成对变电站摄像机的控制(左右、上下、远近景、调焦等),画面切换的控制和录像控制。
监控中心可通过系统的浏览功能查看监控中心或远程变电站的录像或图片。
(2)报警功能
报警类别:消防报警、防盗报警、动态检测
系统实现告警录像,同时传送报警信息和相关图像至监控中心,并自动在地理区域图上或相关表格进行提示,显示报警的内容和具置。
系统告警时能联动相关设备,如灯光、警笛等。
当发生报警时,能把报警信息发送到指定的移动电话上。
(3)控制功能
被授权的网上任一操作人员能对任一摄像点进行控制,实现对摄像机视角、方位、焦距、光圈、景深的调整,进行云台的预置和控制。
应保证控制唯一性,当某个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控制时,其它同级操作人员则不能控制。
遥视警戒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充分体现了先进性、智能性、高性价比原则。
(1)可扩展性
为了适宜未来系统扩展的要求,系统在满足现有功能的基础上预留足够的接口以便系统扩充之用。系统中控制部件(软、硬件)采用模块式结构、模组式交换矩阵、内部总线化等技术措施,可以方便灵活的进行扩充,充分保证系统在将来的适应性。
灵活的组网方式,方便被监控变电站的增加。
几个视频监控系统可以作为子系统组成更大的视频监控系统,可按多级(至少三级)组网的方式,形成大规模的监控网络,高一级监控中心能管理和监控低一级监控中心的运行。
(2)开放性
整个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兼容性强,能与现有电力MIS网和其他监控系统(如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互融,提供完整的维护业务平台。
(3)灵活性
系统可以很方便进行软件升级,保证用户投资;
可调节图像质量与带宽占用,系统采用软件编解码,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调节帧数、分辨率、图像质量等;
多种图像浏览方式,包括单画面、四画面、九画面、十六画面多种浏览方式;
系统支持基于浏览器技术的网络浏览功能,可以方便灵活的使用。
(4)先进性
采用国际最新的MPEG-1图像压缩处理技术,图像清晰,画面质量高,占用带宽小,实时性强。
(5)实时性
视频延时小于0.5S。
(6)可靠性
具有设计独到的视频流量管理功能,保证网络通畅;
实行操作权限管理,保证统一、规范管理:
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
系统具备防雷和抗强电干扰能力,可适应变电站中强电磁工作环境;
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50000小时。
(7)完善性
具有强大的数据和告警的采控和处理功能;
当发生报警时,能把报警信息以短消息形式发送到指定移动电话上:
与数据监控系统的无缝结合,实现告警时灯光、警笛联动并录像;
功能完善的录像管理体系。系统可选用手动、告警、定时录像三种录像方式:提供指定周期的滚动删除功能,有效防止存储空间耗尽;
系统具备完善的控制功能:
系统设权限管理,对不同级别的用户给予不同的权限,有效防止越权操作。
被授权的网上任一操作人员可对任一摄像点进行控制,实现对摄像机视角、方位、焦距、光圈、景深的调整。进行云台的预置和控制。
有专为电力系统监控设计的红外测温和门禁管理功能接口。
(8)良好的硬件平台
系统硬件平台为机架式设计,实现高度一体化、高度工程化,便于施工、安装、调试。
(9)良好的软件平台
系统的软件操作简便、模块化结构,能应用于Windows等操作系统。
系统特色与技术手段
1、系统特色
(1)整个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兼容性强,能与现有电力MIS网和其他监控系统互融,提供完整的维护业务平台。
(2)可多级灵活组网、任意组合。
(3)采用国际最新的MPEG-1图像压缩处理技术,图像清晰,画面质量高,占用带宽小,实时性强。
(4)具有设计独到的视频流量管理功能和功能完善的录像管理体系。
(5)具有强大的数据和告警的采控和处理功能。
(6)系统稳定性高,体积小,便于安装。是高度工程化的产品。
(7)有专为电力系统监控设计的红外测温和门禁管理功能接口。
(8)系统具有很强的安全性,适合电力系统的要求。
(9)系统支持基于浏览器技术的网络浏览功能,可以方便的使用。
(10)系统设备先进,五年内不会因技术陈旧造成整个系统性能不高和过早淘汰。
2、主要技术手段
(1)流媒体管理技术
对于一个基于TCP/IP网络的图像传输系统,如果仅仅满足于图像能在网络上传输,那是远远不够的。由于视频源众多,情况各异,图像监控所需的视频传输数据往往会彼此或和其他系统争用带宽。若只有一、二个视频源,情况尚可忍受;若视频源超过一定数目,需要调看图像的用户又多的话,局面就会混乱不
堪。其后果就是图像质量下降,延迟、停滞,甚至造成系统瘫痪。无疑这是用户所不能接受的。
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采用强大的流媒体软件技术专门设计了适合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所使用的视频服务器软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根据网络带宽、流量和用户的请求合理地分配各个视频流数据的传输,并可以依据用户网络的实际情况采取网络多播技术以降低多个用户请求同一视频流数据时的网络流量。从而保证了图像质量,有效降低了在多用户并发操作下的图像延迟和带宽占用。同时也保证了高级别用户可以及时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并且使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的采用不会影响在同一网络上用户其他系统的正常运行。
(2)数据采控技术
包括所有模拟信号、开关信号、电压电流的采集及设备远程控制等,相对来说,这是遥测遥控系统中比较成熟的技术。AnyShow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的数据采控模块系统稳定,准确性高。通过网络视频服务器的485总线方式,可以很方便接入各种数据采集设备。本方案采用我公司开发生产的一体化数据采集平台,具有数字输入量,模拟输入量和数字控制量的平滑接入能力,用于采集红外、门禁等告警数据,准确率高,反应时间短,是一款高性能的数据采控产品。
(3)数据传输技术
TCP/IP网络协议是目前最流行也是最稳定的网络协议。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在TCP/IP网络协议之上开发了专用通讯层,针对图像数据的混合传输做了优化处理,适合多点视频和数据的并发传输,降低了系统资源的占用率。同时设计了专用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录像文件的传输。该通讯层支持多种TCP/IP协议的传输,包括TCP、UDP、多播等。
(4)数据存储、处理、分析技术
为了对告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使用了Microsoft公司的SQLServer数据库系统。并成功地实现了数据库的分布存储和访问,有效地降低了系统负担,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系统支持对数据的多种查询和分析方式。
同时系统提供了各类数据库。主要有告警数据库、历史统计值数据库、实时曲线数据库、系统事件数据库。从而为整体数据的存储、处理及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系统结构组成与系统组网方式
1、系统结构组成
(1)前端变电站数量
电力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不限定前端变电站/所的数量,但前端变电站/所的数量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在前端变电站/所少于等于32个时系统性能最佳。在前端变电站/所少于等于64个时,系统性能基本不受影响。当前端变电站/所数量大于64个时,通常的做法是将这些变电站/所拆分成若干个分控中心(每个分控中心的前端变电站/所数量小于64个)。在这些分控中心之上再建立一个监控中心,从而组成一个树型网络结构。监控中心主要完成一些对分控中心的管理(包括非实时管理,如报表、统计等和实时管理即接管)。
(2)传输信道选择
目前,对于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通常有以下几种传输方式:
以太网传输方式
以太网传输方式要求各变电站(所)的光纤或微波设备提供以太网接口,以便于变电站(所)的图像、声音及数据经监控主机通过以太网接口上传至监控中心。或者要求变电站(所)已经和监控中心通过局域网相连。变电站(所)的图像、声音及数据经监控主机通过以太网经过各级路由器、交换机或HUB上传至监控中心。
2M以太传输方式
2M以太传输方式要求各变电站(所)的光纤设备提供2M接口,以便于变电站(所)的图像、声音及数据经监控主机通过2M以太网桥上传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2M以太网桥将各变电站(所)的上传的图像、声音及数据汇集到中心网络交换器上与局域网上其他机器连接,供其进行处理。
2M模拟传输方式
2M模拟传输方式要求各变电站(所)的光纤设备提供2M接口,以便于变电站(所)的图像、及数据经2M图像编码器上传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经2M图像解码器将各变电站(所)的图像解码到模拟监视器或电视墙上,或经过二次编码接入中心以太网。同时将各个变电站(所)的数据汇集以便集中管理。
(3)系统整体组网结构
变电站遥视警戒系统可按行政区域划分,采用星形拓扑三级组网结构,如图1所示:
如图2所示,在无人值守的变电站一级建立视频和环境监控体系,将多个变电站的视频和数据信息通过通讯网络上传到分控中心。多个分控中心本着负荷分担的原则,对所属各变电站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进行相应的显示、录像和控制,同时可以通过电力系统提供的通讯网络把数据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根据需要选择观察前端变电站的信息,并为省一级的控制中心预留通讯接口,可以随时将信息上报,供统计分析之用。
如前端变电站数量所叙,当前端变电站数量n大于64时,为了系统的整体性能稳定,我们需要建立分控中心;分控中心只需增加相应的业务台即可。
从实际的应用来看,如果所属变电站数目不多,分控中心和监控控中心不需要单独设置。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和行政划分不设立分控中心,而以监控中心取代分控中心的作用。
2、系统组网方式
(1)变电站前端组网设计
前端变电站组成描述:
组成:2M一以太网桥、网络视频服务器、多路视频矩阵切换器、一体化数据采集平台及各种传感器。在门卫、围墙四周合理设置报警装置,在一些重要的设备区及场所设备摄像点,达到监控无盲区。
视频:前端视频信号由多路视频矩阵切换器接入,经网络视频服务器数字化处理后,通过网桥上传至监控中心,
数据:一体化采集平台主要用于前端告警量的接入,并经网络视频服务器提供的透明串口上传到监控中心。
(2)监控中心组网设计
监控中心组成描述
中心设备:2M一以太网桥、以太交换机、视频接入服务器、业务台、打印机等。
流程:中心通过2M-以太网桥接入前端采集信号,同时进入中心以太交换机,中心通过以太网分挂接入服务器、业务台等,业务台可实现采集信号的处理分析:视频信号可进行录像及检索,如果接受到前端传感器发生报警信号,可对前端进行控制,包括控制云台转动到相应报警地点,控制灯光照明及拉响警笛;另外可通过软件预置,当发生报警时,可自动拨号到指定移动电话或发送短消息。
视频接入服务器可对重要视频信号备份,并通过以太网络上
传到上级浏览台,可供上级部门进行进行查询。上级部门可随时通过视频接入服务器调用当前视频图象。
监控中心功能
完成远程变电站图像的接收、转发、实时监控、数字存贮、远程控制、报警、监控管理等功能,能够与前端监控工作站进行点对点对讲和一点对多点广播。
1、监控中心的设置
监控中心的选择除应考虑地理条件、场地和行政业务管辖的因素外,应与各被监控的变电站有适宜的可利用的通信通道资源。与上级管理部门有局域网或2M以上可利用的通信通道资源。监控中心允许的被监控变电站数目不低于64个。
监控中心采用整理台式计算机,推荐计算机硬件配置P41.2G以上,内存512M以上,32M以上显存,80G以上硬盘。WIN98或WIN2000操作系统,10M/100M自适应网卡。
监控中心显示设备应采用15寸以上彩显,被监控变电站数目较多时可以采用背投或大屏。
监控中心通常由业务台、视频接入服务器和浏览台组成。其中视频接入服务器和浏览台为选配件。业务台为长期值班席位,负责处理图像和数据监控的日常工作。提供日常操作记录和定时交接班记录,在告警发生时,负责对告警进行处理,并进行告警记录。业务台还可以进行报表的查询和制作。
监控中心可以根据需要配置视频接入服务器和浏览台。其中视频接入服务器负责视频流量控制工作。浏览台与视频接入服务器和业务台处于同一局域网内,可以供自己和其他计算机采用WEB浏览方式,利用IE浏览器对所辖各变电站的图象数据信息进行浏览。
2、图像监控功能
监控中心的用户可以以单画面、多画面或画中画的方式对一个变电站或多个变电站的图像进行监看,并操作云台、镜头、视频切换器等图像设备;
监控中心的用户可以设置图像轮巡的方式并进行图像轮巡:
告警发生时监控中心业务台会把告警关联的画面自动调到计算机屏幕上;
系统支持告警录像、定时录像和手动录像三种方式;
系统的录像数据可以供用户检索查询和回放。录像文件为,AVI格式;
监控中心的用户可以设置告警录像和定时录像的条件;
监控中心的用户可以检索查询和调看录像资料;
系统采用文件传输协议进行录像文件的传输,防止外来入侵对文件系统的破坏和由于录像文件过大而带来的不稳定性。
3、数据监控功能
监控中心的用户可以对一个变电站或多个变电站的数据和告警进行监控,将异常情况写入数据库。并能对可以遥控的设备进行遥控,操作记录写入数据库;
告警发生时监控中心业务台根据外配设备可以以声、光,BP机、短消息等形式通知值班用户。并可以产生派工单、故障报表等。报警响应时间小于1秒;
系统能自动存储各种历史告警和统计数据,支持多种报表形式,提供用户事前预测和事后分析的手段。并支持将存储的数据转化为EXCEL报表,方便用户使用、打印输出。
4、其他功能
系统有用户管理机制和完善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高级别的用户可以抢夺低级别的用户的控制权;
随着Web2.0的原理、技术和服务在电信行业的渗透,电信行业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称为Telco2.0。在Telco2.0时代,运营商将能够提供数百种服务,把各种应用与来自不同渠道的各类内容结合起来,构成复合服务;在这个世界,潜在的新服务组合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电信服务供应商如何经济高效地开发和部署新服务的能力对Telco2.0时代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作为Telco2.0的积极推动者,微软着力于提供实现Telco2.0的操作平台、技术、应用和合作伙伴生态系统。近日,《通信产业报》总编辑辛鹏骏与微软公司电信及媒体事业部大中华区高级总监金伯乐就电信2.0时代微软的新战略展开了对话。
新电信时代的生存法则
辛鹏骏:当前,世界范围内的互联网企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创新,他们正在开创的全新模式被称为Web2.0;而电信行业目前也正处于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被称为电信转型,业界也对此有类比于Web2.0的提法,叫做Telco2.0。请问您认为当前电信企业在转型步入Telco2.0的进程中,应该着力于哪方面的变革与创新?
金伯乐:我认为Telco2.0时代电信运营商最应该注重的是服务提供模式的创新。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授权的内容,一种是用户提供的内容。其实,对电信运营商来讲,这两种内容本身都并非需要自己真正生产,电信运营商在内容的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起到了组织和整合的作用,因此电信运营商创新的重点是这种产业链组织和整合的模式创新,比如内容渠道的顺畅化和服务提供模式的多样化,以及国际成功模式的本土化等。
上,从电信运营商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过去电信运营商在提供新服务时,大多只是将既有的服务单元进行不同的打包来实现服务创新。在Telco2.0时代,这种传统的打包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电信运营商开始注重创新的增值业务,但现在电信运营商在提供创新型增值服务的时候,墨守于从设计到整体建设,再到测试,最终将服务推出的流程,这个流程周期很长,差不多要一年甚至更久,而这样在无形中就增加了电信运营商的成本与风险。因为当这个服务失败的时候,运营商之前付出的时间与资金等投入就浪费了。目前看来,在走向Web2.0的过程中,互联网企业推出新服务的状况速度非常快,效果很好。因此,当前电信企业在转型步入Telco2.0的进程中,也应该着力于服务提供模式方面的变革与创新。
辛鹏骏:电信运营商转型步入Telco2.0时代,微软在这个过程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金伯乐:微软希望能帮助电信运营商借鉴互联网企业在服务开发模式上的成功经验。微软去年在香港ITU大会上,提出了对未来电信运营商发展的愿景Telco2.0,实质上就是进一步明确了微软在Telco2.0时代希望为电信运营商带来的价值:提升运营商保持收入增长、获取新价值的能力,同时提高电信企业营运的效率。从目前世界主流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来看,运营商仍旧过多地看重于网络连接所带来的带有基础服务色彩的商业价值,而不可否认这种类似于自来水管线的业务所带来的利润正在逐年缩减,正在朝着完全意义上的公共服务业务演变。因此,电信运营商在2.0时代需要的是丰富的增值业务以及更快、更好提供这些业务的能力。微软的电信及媒体事业部就是本着提供给运营商更多增值业务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的目的,去协助运营商保持他们业务的成长。目前微软的电信及媒体事业部在全球约有7000名左右的员工,主要的客户就是电信运营、娱乐和媒体提供商以及托管运营商。
2.0概念下的行业观
辛鹏骏:Web2.0和Telco2.0是一对类比的概念,指的是业务模式层面互联网与电信都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事实上在技术层面,AlloverIP的理念似乎也正在业界如火如荼地展开。请问你怎么看待IP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潜力?
金伯乐:业界都在关注IP技术对传统电信业带来的挑战,但是在火药味儿之外,更灵活、更具开放性、更利于信息交互的IP网所带来的价值或许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电信运营商完全可以投入到这场变革中去,扮演新的领导者。
最近,微软CEO和Cisco的CEO进行了交流,我们正在计划推出一些新的战略合作计划,微软和Cisco的这些战略合作计划从某种意义上恰恰意味着软件、互联网技术提供商和电信网络设备制造商正在越来越紧密地结合起来,一个属于IP技术的新信息时代即将来临了。站在今天回顾第一代互联网热潮的诞生我们发现,互联网带来的第一波冲击,从本质上讲,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企业和个人在工作方面进行广域沟通的需求而引发的,而即将上演的第二波冲击的则更是来势汹汹。举个例子,最近我们从Cisco网站上获得了一份调查报告,在报告中Cisco预测,未来的四到五年,IP流量中的大部分将会从互联网个人用户中产生。不久以后互联网的发展将更加形象地阐释第二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即IP业务的繁盛和以个人用户的日常性信息交互需求为中心。
辛鹏骏:电信业界现在常常讨论到融合的概念,不仅是业务的融合,更是技术的融合。这种融合包括了电信与IT的融合,通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我们从电信从业者的角度,深刻地感受到融合带来的挑战,感受到互联网自由、开放的理念对电信的影响,你怎样看待这种融合?
金伯乐:我对融合也有很深切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看,其实融合有很多种不同的意义,我认为最本质融合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因为更好地服务用户是一切融合技术的本质。这种基于用户需求的融合趋势是如何产生的呢?事实上我们很容易发现,用户在生活中的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终端在应用,比如PC、手机和电视等等,这些不同的终端,可以统一的定义为用户接收界面,这样就可以引出一个融合的概念,即运营商利用融合的技术理念将内容和应用同时提供给不同的用户接收界面。这样的融合对于用户来讲是非常有用的,它使得用户随时随地在任意终端上都可以享受自己需要的应用;而对于运营商来讲也是非常有利的,运营商通过将不同类型的用户接收界面都纳入自己的网络,牢牢地留住了用户。
微软的电信2.0之道
辛鹏骏:上面谈到的都是对电信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和微软所倡导的相关方法论、概念。那么,具体到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层面,请介绍一下微软如何帮助运营商提高运营效率、提升业务能力?
金伯乐:微软的电信及媒体事业部主要提供四个方面的解决方案来助力电信运营商向Telco2.0过渡,提高运营效率、提升业务能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解决方案分别为连接服务框架(ConnectedServicesFramework)、客户服务框架(CustomerCareFramework)、针对增强的VoIP服务的解决方案(SolutionforEnhancedVoiceoverIPServices)、托管信息和协同解决方案(SolutionforHostedMessagingandCollaboration)。
连接服务框架是一种基于服务器的集成软件产品,允许运营商为用户集成、开通和管理融合通信服务,不论用户使用何种网络或设备。它可以简化内容所有者和网络服务供应商合作的方式,为各种消费者提供新鲜的内容。通过连接服务框架,运营商可以降低服务集成的成本和时间,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通过新的服务和内容,创造额外的收入流。
客户服务框架是面向客服中心运营商提供的一种软件解决方案,为客户服务座席提供核心商业系统中的整合数据,比如计费、客户关系管理和订单管理信息。客户服务框架通过Web服务与各种核心系统实现互操作,无缝提供后端客户数据给人工座席。该解决方案还通过新的客户互动渠道实现信息整合,包括Web聊天、即时信息和电子邮件,客服中心运营商能够以最灵活的方式与客户互动,而不会降低服务水平。
针对增强的VoIP服务的解决方案由多种组件组成,包括VoiceApplicationFeatureServer、HostedLiveCommunicationsServer、HostedMicrosoftExchangeServer和HostedWindowsSharePointServices。通过微软针对增强的VoIP服务的解决方案,网络服务供应商可以提供集成的语音、电子邮件、状态资讯、即时信息、协作与桌面能力(collaborationanddesktopcapabilities)组成的综合产品,为推出新网络和新服务带来新的价值。
托管信息和协同解决方案是一种托管解决方案,网络服务供应商能够为中小型企业(SMB)提供企业级电子邮件服务、移动设备数据访问、团队网站和在线状态信息。该解决方案使用世界顶级、众人皆知的微软企业产品,比如MicrosoftExchange、LiveCommunicationsServer和WindowsSharePointServices。
辛鹏骏:目前微软的电信行业解决方案在业界的整体应用情况如何?
金伯乐:很多世界领先的电信供应商都已经采用微软的解决方案,包括AT&T、北京移动、加拿大贝尔、英国电信、Celcom(Malaysia)Berhad、法国电信、日本电信、Nawras、OrangeSA、澳大利亚Primus电信、Qwest国际电信公司、Sprint、软银宽带集团、法国ITALIA电信、T-Mobile国际和沃达丰集团。他们使用微软的解决方案,提供各种服务和应用。例如,英国电信使用微软的解决方案,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宽带上网和虚拟托管电子邮件打包服务。法国电信则使用微软的解决方案,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语音、视频和数据的综合服务。其他运营商实现的应用包括从Wi-Fi接入和内容服务、到信息和会议功能以及激活游戏服务。
沙盒:开放性创生新活力
辛鹏骏:最近业界常有人谈论微软的“连接服务沙盒”在国际电信业界的影响,这个解决方案有哪些特色?对于电信运营商转向Telco2.0有什么样的帮助?
金伯乐:连接服务沙盒(ConnectedServiceSandbox)是微软在去年的ITU香港电信展上推出的创新型解决方案,它的推出正是为了推动Telco2.0时代的业务创新。连接服务沙盒旨在联合独立软件开发商(ISV)、开发人员、系统集成商(SI)、网络设备供应商(NEP)和电信服务供应商,共同开发和测试新型通信服务,最终把这些服务推向市场。“沙盒”将鼓励创建“管理型网络组合”,基于这种网络,Web服务将与传统电信产品结合在一起,通过软件即服务模型(SaaS)提供几乎适用于所有种类的网络或设备。目前,运营商仍通过单项或服务打包的形式提供各种网络服务,比如语音、视频和数据服务,而通过“沙盒”,运营商就可以向下一代Web2.0应用敞开自己的网络,这些应用可以与传统服务结合在一起,创建新的连接服务,为Telco2.0奠定基础。“沙盒”对于电信运营商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能促进服务快速开发,并帮助运营商在市场中部署各种新服务,为产业链创造新的机会,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新的选择。
辛鹏骏:目前“沙盒”解决方案实施效果最好的案例在哪里?
金伯乐:实施效果最好的案例在英国电信。英国电信目前在新业务提供方面的整体架构和发展观念上,已经完全采用了Sandbox(沙盒)思想。这个案例的生动之处就在于,也许电信业界很多运营商还在关起门来构思并开发所谓的“杀手级”应用,而在英国电信的平台上面,并没有刻意去找“杀手级”应用。因为英国电信认为,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资金去寻找或自行开发一两个自己想象中的“杀手级”应用,还不如利用“沙盒”思想,把平台做得弹性化、开放化,让产业链合作伙伴们开发的新应用都能够迅速地进入服务提供平台,供用户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