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小学生活中的数学校本课程(收集3篇)

时间: 2024-08-25 栏目:办公范文

小学生活中的数学校本课程范文篇1

关键词:课程引领;数学教育;接地气.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5个统筹。旨在依靠各方力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有独立个性,有综合素养,有办事能力,全面发展的大写的人。课程建设是文化的载体。提高教育质量,组织是保障,课题是标杆,专家是先导,课堂是主阵地。

一、正确引领夯实课程建设基础

(一)组织引领建立健全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立相应的办公室;明确学校学科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学校智慧、课程建设体系以及推动课程建设的有效抓手和动力保障。学校在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开足开齐开好课程的基础上,“落实国家课程,融合地方课程,创新闪光课程”,把数学教育的实践探索与培养目标、尊重生命成长、开发区域资源有效整合;采用“课程中心招标、自我推荐接榜”的双向选择方式确定校本课程及开发负责人,提升课程建设的领导力、研究力和执行力。学校对校本课程实行合同化项目管理,与各成员签订“课程研究自愿合作书”及“课程开发协议书”,明确校本课程开发责任人职责,实施常规化考核管理与评价同步并与教师专业发展、绩效考核评价挂钩。

(二)课题引领以课题强化设计,以研究深化设计,以实践优化设计。通过数学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明晰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智慧,抓好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寻找优化校本课程和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形成有本校特色和自身特点的校本课程建设体系。(

(三)专家引领聘请市内外、县域内外的行政领导、知名专家及学术资深人士,组建学校课程建设顾问团、导师团、咨询团、策划组、指导组,负责破解校本课程建设的疑难与瓶颈。

二、创新课堂让数学教育接地气

(一)夯实基础课程抓理念更新促基础课程夯实。一是明确学科特色目标,强化教学核心任务,以扎实的教风,让学生在不同的学段,学有所长,从而使所有课程目标落到实处。二是明确课堂建设思想,践行课堂上老师目中有“人”,眼中要有“光”的理念,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在课堂研究上,主要从“如何教”到“指导学”,在课堂关注上,主要体现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倡导积极体验;在课堂实现上,主要让老师会导、能演、善演,孩子乐学、会学、主动学、创造性学,从而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与课堂效益的有效提升。(二)研究人文课程抓资源优势促人文课程研发。结合巫山县是重庆市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优势,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和乡土资源,以开发“三名教材”即《闪光巫山?名诗集?名人集?名曲集》为突破口,指导学生动脑动手,引领孩子励志,增强走出巫峡、走出大山和减载人口意识,把学校建设成“具有本地文化特点的靓点学校”。(三)研发活动课程抓传统优势促活动课程研发。注重“主题性、趣味性、灵动性、成长性”原则,重点落实好“五项课程活动”即,一抓传统活动。扎实落实好每学年“校园五节”传统活动,做到主题鲜明,活动创意实。二抓选修活动。全面落实好每周的“班队”、“社团”等订单式、走班式、自由式选修活动,做到教材编好、教师配好、课程上好、学生学好,让孩子在各类探究性、参与性、体验性活动中成长。

三.抓展演活动

精心组织好每月年级组主题班会展演、每周一朝会“文化早餐”闪光舞台展演。四抓庆典活动。组织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做到主题鲜明有特色,人文创意有靓点。五抓竞赛活动。精心组织好“魅力小制作”、“创新小明星”、“竞赛小状元”等实践竞赛活动。通过电脑制作活动的开展,培育大批“操作能手”,带给孩子们快乐、自信,动手动脑成为他们智慧、品格和幸福的生长点、闪光点。(四)研讨趣味课程抓个性需求促趣味课程研发。将学校环境建设成隐形课程,充分挖掘校内师生及社区资源,开展以闪光教育为平台的智慧课、科技科、创新发明成果展示课。以求让孩子在趣味中开发,在趣味中张扬,在乐学中求知,凸显办学特色。生活处处皆数学。努力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性,激发潜能,以数学课堂为平台去捕捉、挖掘、培育、放大闪光点,感受进步与发展,体验成功与快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也是为教者的初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小学生活中的数学校本课程范文篇2

我市小学数学研训工作,要坚持在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指导下,认真学习和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及我市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要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继续推进并深化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为我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工作

(一)建立校本研训机制,理论积淀,厚实底蕴。

1.各校要建立校本研训机制,加强、健全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制度,加强理论学习的指导,认真组织好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教育理念支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本学期要继续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同时建议各校可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人民教育》编辑部编)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各校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形式,如“集体备课、沙龙研讨、专家讲座、校内骨干教师的讲学、教师撰写教育教学博客、浏览教学网站、撰写论文、教学反思”等,真正用于督促和反馈教师学习的效果,使教师个体化的学习经验确实成为进行课改实践的理论基础。我们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师在理论指引下去关注和研究课堂中学生的发展、课堂中教学的生成、教学中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等问题,这是当前小学数学应该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

2.各校要认真组织学科教研组回顾第一轮课改实验的实施情况,集思广益,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反思存在的问题。依托理论学习,首先从理念层面进一步更新认识。可以根据面上的问题,充分考虑教师们的需求,整体规划学期理论学习活动,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系统性。

3.在学习理论、总结经验基础上,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教改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本学期将组织市“小数会”年论文评优活动,主题为“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含“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探究与实践”)(截稿时间10月10日)。

(二)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夯实课程实施基石

1.各校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减负”精神,坚持杜绝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现象,积极为推进素质教育创设宽松的环境与条件;要组织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应确保基本学习要求的有效落实,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2.各校要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常州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常州市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常规)”以规范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同时可以组织教师讨论制定切合本校数学教学实际的常规,以让“常规”真正做到校本化。

3.抓常规,要以加强教研组建设为中心,要以“备课、上课”为重点,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让教师间同伴互助,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在贯彻落实“减负”精神要求下,加强对“常态课”的研究,追求质朴而真实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开展好“课题+教研”的研讨形式,即教研活动要有主题,提倡教研与科研有机整合,做好专题研究。在施教过程中提倡教师从学生数学能力的养成考虑,组织积累性常规活动,如:每节课前五分钟,可结合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诸如“口算、对口诀”等专题训练,要求活动节奏恰当、点面结合灵活、活动方式有趣。进一步探索与完善确保常规落实,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教学过程管理的有效措施,继续加强课堂教学的日常调研工作。

(三)切实加强对课程改革实施过程的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要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数学素养,那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到“生活数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实践价值。当然,数学又不仅仅是“生活”,数学课必须具有浓厚的“数学味——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故,针对新课程改革,我们要做好如下工作:

1.积极开展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教学研究小组活动,进一步明确活动目标,改善活动方式,提高活动的水平。针对当前教师们普遍反映对现行“国标本苏教版”教材内容和体系不够熟悉的状况,建议各校在数学校本教研活动时,可以新教材为依托,深入地对教材进行钻研,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他们是如何看待数学教材内容的,哪些是难点,哪些表述不容易理解?要研究“针对具体情况,我们的教学策略是什么?”以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

2.为更好地彰显我市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方向、凸显研究的重点,转变研训方式,同时也为一线教师提供研究与发展的平台。本学期对教材中“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部分内容将继续进行专题研究,特别是要对教材中“整数计算的教学”内容进行专题研讨工作,在总结计算教学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具体围绕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具体要求、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关于计算教学的编写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与改进建议、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及原因分析等问题展开。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年级单元具体内容页码连续

课时研究

时间

二9《时、分、秒》》P88-93311月

三7《乘法》P70-75310月五6《解决问题的策略》P63-6739月

说明:另《数学探究我快乐》中的六年级《近似值和估算》(P33-36)与四年级《有趣的数阵》(P51-54)的各1课时材料作为本学期特别的研究内容。11月

对以上专题研究的内容,望其他校的教研组老师们也能积极主动地在本校开展相关的专题研究,并进行教学反思活动,以追求区域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经验的有效提升。

3.继续维护和充实“金坛市小学数学交流中心”网站的正常运转,及时发现并整理教学一线教师的经验和做法,让资源进行共享。

(四)认真抓好课题研究,扎实推进教育科研,深化数学教育教学改革。

数学课堂是师生彰显生命活力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要做到这一点数学教育科研应是先导。首先,全体数学教师都应“聚焦课堂、研究教学”,努力实现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其次,教师要努力学习教学理论并力求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科研意识,不断加强教学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再次,各校数学教师要形成“教、学、研”的共同体,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积极营造具有浓浓教研文化的氛围,这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有力之举。为此,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各校已备案或立项的各级各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要继续扎实抓好研究过程的落实,不搞课题研究的花架子,要走“研训一体化”之路,以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年课题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⑴在新的平台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⑵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⑶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及时有效地反馈,追求真实、有效的学习过程,以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2.由市研训中心小学数学组领衔研究的省教研第七批立项课题《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探究与实践研究》,本学期将从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目标、有效策略、材料的选择与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评价等方面继续进行深度研究。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子课题组长要继续从各自研究的重点进行开创性研究工作,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要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多践行,深思考,要为推动我市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课题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在本学期组织人员继续编写《数学探究我快乐》上册书稿,以拓宽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提高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各校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要积极开展“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研究”,特别是已被江苏省教育厅确认为实验小学的学校要先行一步,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提高教师教学预设的水平和驾驭课堂生成的能力,探索实现师生主体性张扬的途径和实施策略,同时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及业务素质。2.在市“研训一体化”工作要求指导下,本学期小学数学学科将充分发挥兼职研训员在学科领域方面的引领作用,将组织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协进会”与“学科中心组”开展“同课异构”、“主题沙龙”、“读书沙龙”等小型研讨活动,注意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点带面,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与教学业务水平,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小学生活中的数学校本课程范文篇3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

多年来,我们坚持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作为课程改革的重心,积极挖掘、开发国家课程资源,研究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国家课程体系。在科技教育方面,我们一直坚持让科技教育进入课堂教学。

1.科技教育学科渗透

现代小学科技教育从整体上看不是单独的一种组织形式,而是以学校各类教育活动为载体,有意有机地结合各类教材中潜在的科技因素,使小学生在学习本科知识的同时,也有效地接受一些科技内容的教育。实施科技教育的渠道很多,但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科技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在现行的各类学科(语、数、英、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体育、美术、健康教育)的教学中进行全面的挖掘、开发,并把挖掘、开发出来的科技因素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进行有机的渗透。在各科教学中都增加科技含量,加大科技素质培养的力度,由此形成较为完整的实施小学科技教育的学科体系。

2.以实践体验促发展

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才会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在学科渗透科技教育的同时,我们更注重鼓励学生放下书本,动手实践,在做中学。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例如,小学数学课程中安排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鼓励师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向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学数学,用数学。在我校,常常可以看见数学老师带着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实践活动,丈量跑道、清点树木,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

在劳动技术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疑,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开阔视野,心怀随时支持学生独创见解之心,倾听学生诉说,对于他们不合常规的尝试,给予必要的支持,让学生多一点“无中生有”、“异想天开”。

生活是一本书,生活处处皆学问,里面藏着科学。国家课程和科学是相通的,只要我们用慧心来浇灌,用恒心来培植,那么它们就一定能开出艳丽的并蒂花!

二、校本课程特色化

任何教育都是从活动开始的,科技教育课程建设更是如此。我们力求从科技活动入手,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创新意识,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点,我们充分利用校本资源,积极开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火箭模型

“航空模型”校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形成技术素养、科学素养,乃至科技创新的素养。同时培养他们具有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最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为终身学习与不断创造打下基础。

2.电子百拼

学习电子技术,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可以及早培养和发现电子、信息技术的科技人才,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

3.创意发明

学校积极编写科学教育校本教材,为常态开展科学教学提供内容。学校聘请江苏省发明专家常建强老师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导老师,自主开发了校本课程《发明创造在身边》,纳入校本课程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合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鼓励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发现创造发明的切入点,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实践活动,在一个个小发明、小创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三、活动过程系列化

1.常规活动系列化

学校坚持开展好校园科技节、科普周、科普日活动,开展科学幻想画、科普电脑小报、手工小制作、模型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学生宣传科普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还邀请市科技馆来校开展科技展览,通过现场参观、动手操作,开阔学生的科技视野。邀请科普专家来校作科普、发明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2.特色活动系列化

学校科技特色活动项目繁多,如何选择让特色活动系列化,我们在多年的科技教育课程开发选择中,逐步形成了模型益智创意,一套完整的学生训练系列,低年级模型,中年级益智,高年级创意,并逐步把创新发明引Ч岽谌年段中。

四、课程实施带发展

1.师资队伍

我校有一支团结上进的科技辅导员队伍――“卫星团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团队成员认真研读科技类书籍,共同探寻学校科技教育新举措,积极主动投入到实践研究中去。在大家群策群力下,乐小科技教育已全面贯穿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育人环境之中,学生从中感受到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同时还把影响力还延伸到了家庭与社会。一个课程的开发与发展,离不开师资的不断壮大,2006年至今,从单打独斗到“卫星团队”的形成,团队中的老师不断成长,团队中现有张家港市学科带头人1人,教学能手2人,教坛新秀2人。

2.学生素质

学校在多年的科技教育课程开发实践中,有效挖掘了学生的身心潜能,发展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近千人次获奖,三位学生获得张家港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和提名奖,两人次被评为张家港市小发明家,一人次被评为江苏省小发明家,多人次被评为省市级好少年。

3.学校发展

多年来,立足本校实际,准确定位学校办学特色,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兴校的办学新路。如今,学校的科技特色教育工作,正沿着“开发课程――探索提高――彰显特色”的科技教育发展模式,在总结探索中不断前行,实现了学校特色文化及办学品位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等集体荣誉20余项,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会计证单位工作证明(收集4篇)
  • 下一篇:电力安全工作要求(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