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整理2篇)

时间: 2024-08-27 栏目:办公范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5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41

1积极心理学及青春期

积极心理学指的是对人类力量与美德等积极因素运用较为完善而有效的心理学方法与手段来进行研究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在这一思潮下,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建立辩证观,使青少年的积极力量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幸福感等等。

所谓青春期指的是青少年的身体发育逐渐成熟,并出现了第二性征的一个阶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界定,10至20岁都属于青春期范围,青少年从10岁到12岁开始出现第二性征,一直到20岁时身体基本成熟。在中国,青春期一般指的是11岁至17岁的青少年。这一时期,青少年由于身体发育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可是心理成长却相对比较缓慢,所以这一时期也是青少年心理转折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非同步,青少年常常处于矛盾之中,所以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也是难以避免的,如情绪激动、冲动以及对异性的爱慕等等。在传统研究中,很多心理学家都关注检测与矫正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可是却极少有明显的效果。此时,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从而让我们对青春期能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2积极心理学对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的主旨就是为人类的幸福服务,它认为人的本性就追求积极的,在研究人的心理品质时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在解释问题时也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出发,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从理论上讲,建立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前提就是假设每一个人心中都有着积极的人格品质。这一理论认为,人是能够做到自我生成、管理、导向以及适应的一个有机体,在应对问题的时候能够坚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心理学家在面对人类潜能时能够使用更开放的欣赏眼光。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一理论中有了更加充分地体现,因此也就真正地担负起了心理学的功能与使命。

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树立辩证观,发挥青春期积极力量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青春期是一个相对比较危险的阶段,这一阶段青少年容易出现各种消极问题,实际上这种认识是比较狭隘的,我们需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青春期的青少年。我们不但需要对青少年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并研究问题解决的途径,还需要对青少年身上的积极因素进行深入地研究。例如,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一般情绪都比较容易产生波动,这样的情绪虽然会让人无所适从,可是若是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也说明了他们的情绪情感比较敏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心理教育者,应该对青少年给予更多的关心,认真而耐心地与之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掌握积极的情绪体验的方法,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再比如说,很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特别容易冲动,经常容易惹事,可是若是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也说明这些孩子充满了青春活力,勇于作为,对于这种积极的行为表现,我们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就能够让这些孩子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3.2开展积极心理素质课设计,培养青少年的幸福感

按照积极心理学理论,教育行为是快乐的,教育者应该对人类的潜能和优势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增强人们的幸福感。所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该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其中,设计一些可以增强青少年幸福感的课程。幸福课的基础就是积极心理学理论,这一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挖掘人类的优势,帮助人类获得幸福与快乐。现在我国部分心理学家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参考了欧美国家的幸福课实践经验,并结合一些学校的心理课活动,共同编写了《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幸福课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网络自助、团体心理活动、讲座等等。这些内容为我们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活动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人生的追求目标离不开幸福,教育活动要发挥真正的效果也不能离开幸福。所以说,培养青少年的幸福感,对青春期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关键。

3.3开展积极价值取向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在对青春期的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时,我们需要从积极的角度出发,看到那些所谓问题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青少年有着极大的潜能,他们能够通过努力来进行自我愈合,并获得积极的发展。所以,我们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时要尤其关注开发青少年在这一方面的潜力。实际上,青少年正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即使是烦恼、痛苦等看起来比较消极的体验,实际上可以让青少年的阅历更加丰富。

3.4家庭、学校、社会紧密配合,创造积极乐观的环境

按照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要形成积极的人格就必须有一个积极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说良好的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一,良好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在家庭中,如果家庭成员能够互相尊重,在遇到问题时民主讨论,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幸福快乐,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反之,家庭中如果经常吵架或者不民主,孩子就会感觉到压抑、恐惧、自卑,时间长了就会养成孤僻、悲观的心理特点。第二,良好的学校氛围对青少年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尊重与爱护,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并积极地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形成积极、乐观的健康心理。第三,政府部门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施行有效的政策策略,各个新闻媒体要加强监督与宣传工作,努力创造和谐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就可以积极乐观地成长,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度过一个轻松愉快而健康的青春期。

参考文献:

[1]杨稣,武成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理论导刊,2011,(3).

[2]林燕.青少年思维方式教育的实践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维方式视角[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6).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篇2

(一)现有的一般特点

身体方面,青少年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身体、身高、面目等)、生理机能的增强以及第二性特征的出现和成熟等三方面.

心理方面,随着青少年生理上的成熟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心理上也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1.自我意识增强

2.智力发展显著

3.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4.情感的发展与现实的矛盾:(1)闭锁性和开放性的矛盾(2)反抗性与依赖性的矛盾(3)求知欲强与辨别能力低的矛盾(4)情感与理智的矛盾(5)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二)新有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也随之迅速的发展起来,在这数据化的时代,青少年对于新事物的接触也随之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因而极易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生理方面,新时期青少年的生理发育提前.具体:

1.身高有明显的增长,身体外形逐渐成人化

2.内脏机能增强

3.性特征的出现呈提前趋势,性成熟、性意识增强.

4.心理方面表现出的特征有:(1)网络成瘾.由于青少年的自身的保护意识和自控能力的相对薄弱,再加上这一年龄阶段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于网络,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青少年犯罪现象.总的来看,处在青春期中的青少年精力旺盛,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对变化莫测的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但是由于面临的种种压力,其心理处于不稳定的焦虑状态,再加上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的比较薄弱导致青少年容易犯罪.(3)人际交往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青少年越来越缺乏与他人面对面的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产生一些人际交往的问题和障碍.

二、心理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意义

心理健康不仅仅有助于青少年各种素质发展的重要中介,而且它本身就是当今现代学校教育所强调的青少年全面发展素质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学心理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主动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青少年的主动成长

在探讨组织行为研究中的主动性成分时,指出了主动性个体与被动性个体的区别,主动性个体较少受环境的约束,而是主动改变环境;他们能辨别有利机会,并采取一些主动行为,直到他们能带给有意义的改变,他们会采取积极地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世界.而被动的个体却表现出相反的特点:他们消极地对环境做出反应,消极适应环境,甚至被环境所塑造;他们是无法识别机会,更不用说抓住机遇来做出改变.因此,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主动性个体会尽可能的获得较好的成绩.

对处于过度时期的青少年,中学心理教育可以提供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以及青少年学习过程与规律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如何根据他们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来有效地学习、解决问题.因此心理教育使青少年从“要我学”的水平提升到“我要学”的水平,对青少年的主动成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有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1.学习方面

现在由于学习中的竞争太大,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抄袭作业,在考试中作弊,厌学、逃学的情况在增多.对学生上述学习问题需要运用心理教育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指导.

2.生活方面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学校的心理教育可以促进个体很好的应对生活中发生的矛盾、冲突,在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正常发展.

3.社会适应方面

心理教育对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心理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在社会生活方面具备与人良好的沟通与交往能力,克服与陌生人沟通和交往产生的恐惧感和不安.

(三)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教育,对青少年传授一些青春期生理知识,还要帮助他们掌握青春期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使青少年正确认识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对青少年保持身心健康的建议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并且学业负担相对重,因此,每天吃好早餐、保证充足的睡眠、饮用充足的水,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本前提.

2.学校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为了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对于心理教育课我们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开办座谈会、室内或室外活动课、或者进行专题讲座等等,以便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3.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收集3篇)
  • 下一篇:单位工会论文(收集5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