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小学音乐教师校本研修总结(整理2篇)

时间: 2024-08-31 栏目:办公范文

小学音乐教师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篇1

1.1课程教育总体目标不明确,课程定位不合理

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偏向音乐教育专业化,我校2009年7月修订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从事小学教育的知识技能,学有专长,能胜任小学各科教育教学、管理的复合型小学教师。”[1]有的教师依据培养目标中的“能胜任小学各科教育教学、管理的复合型小学教师”,在本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套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的讲解和技能的训练,轻视审美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课程教育目标与教学时数、学生基础形成很大的反差,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最终令教师感到不知所措,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1.2教学管理不规范

这门课程是我校师范学院开设的,由艺术学院、高职学院及外聘的音乐教师任教,目前还不知道归属于哪个教研室。任课教师各人编写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教案,主要是针对每学期的教学检查而写。没有针对该专业和课程的特点,经过认真研讨而制定的教学大纲缺乏科学、合理性与全面性,起不到指导、规范教学的作用。教学存在盲目性、随意性。

1.3选择的教材不适用

本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是尹铁良、孙兰娟主编的《音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才内容分为四篇:乐理与视唱基础;声乐与合唱指挥基础;音乐欣赏基础;少儿歌曲创编基础[2]。各章的音乐知识以“作者独白式文字阐述”的陈述方式编写,各章内容没有建立横向联系,融合贯通性不强,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不大;教材选用的曲目大多是八九十年代中等师范音乐教科书上的经典曲目[3],反应当前学生社会生活与思想情感的曲目很少。在“反应学科最新信息,并适合学生能力和需求。”[5]、学科综合及文化渗透方面做得不够。所以,我认为该教材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音乐基础》课程来说不适用。

1.4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大多采用传统的传授接受或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教学

首先,由于任课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很少,闭门造车,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论的支撑,教学观念肯定会落后。其次是没有专门的《音乐基础》学科教研室,缺少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处于停滞状态。再次,由于《音乐基础》学科教学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备,不能充分给教师提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尝试新型教学模式的平台。

2解决教学现状的对策

2.1合理定位《音乐基础》课程教育总目标

从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况来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中小学阶段没有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音乐基础很差,经过64学时的音乐基础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况且,目前我国小学的音乐学科教学一般是由毕业于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承担。从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上看,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上的“学有专长,能胜任小学各科教育教学”应该理解为:能胜任小学语文、数学主要课程的教学,且能兼带一门或几门其他学科(英语、科学、社会)的教学。如果要担任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需要在学习《音乐基础》必修课以后,通过进一步的音乐专业学习(选修),才能胜任。所以,本课程主要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普及型教育。它既不同于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专业课、也不同于普通高校音乐欣赏选修课。本课程的性质是学科基础平台必修课程,它的教育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接受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审美创造的同时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的能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同时具备传承音乐文化的责任感和基本能力;把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最后达到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的终极目标。

2.2建立音乐基础学科教研室,严格组织与管理(非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音乐基础》必修课程和全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目前,全校只有艺术学院有一个音乐教研室,主要负责音乐教育(本专科)专业的音乐各科课程的教学研究与管理。而(非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音乐基础》必修课程和全校公共《音乐》选修课程的教学与教研基本上顾及不上。我校(非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包括小学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英语教育都开设了《音乐基础》必修课;目前每学期面对全校本科学生开设的《音乐欣赏》选修课也有一定的规模。可见,建立一个音乐基础学科教研室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严格组织与管理该课程的教学,依据本课程教育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大纲,适当进行集体备课,编写授课计划和教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与反思,积极研讨课程改革与发展,使该课程教学逐步走向合理化、规范化、最优化。

2.3精心选择一本适合于本专业特点的音乐教材

传统的音乐教材是“教程式”教材,即立足教师的教学需要,突出的是音乐学科内容和逻辑结构,其目标是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当代教育与课程领域,强调的基本价值是‘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生成的价值观是‘学习为本’。”在“学习为本”价值观指引下,音乐教材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音乐艺术特点与音乐学科教学特点;体现现代音乐课程的“多元化”、“精品化”和“时代化”的特点。“切忌把音乐教材当作是音乐知识的汇编,要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来设计和编写教科书。在音乐知识的陈述方式上,要超越‘作者独白式文字阐述’,走向‘多维对话式语言表达’,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小学音乐教师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篇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成为中小学办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作为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的唯一普通高中学校,北川中学的生源近80%来自本县。学校深知,只有立足校情,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挖掘羌族文化特有的魅力,走特色教育之路,推动学生多元化发展,真实地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才能实现学校“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中国人”的培养目标。

2008年,学校提出了“三年恢复,六年提升,九年跨越”的发展目标,学校始终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建设教师队伍为核心,全方位地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自身和长远的发展,紧紧围绕及凸显学校办学的个性特征,并根据学校自身的校情和多年的办学经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确定了“一流学校、特色教育”的办学目标,将“传承感恩奋进,弘扬羌族文化,体现教育价值,彰显学校特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努力打造学校品牌,以实现学校所追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1制定目标

在特色教育的框架下,学校依托“北川中学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研究发展中心”(2010年5月成立),制定总体目标和阶段发展目标。

1.1学校总体目标

通过1~3年的努力,制定出适合学校办学特色的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和评估机制,发掘学校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开发,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朝着“教育理念人本化、教育方式小班化、教育资源集优化、师资队伍专业化、评价监督多元化、教育设施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将学校打造成一个充满学习活力和文化气息,环境和谐的特色校园。

1.2阶段发展目标

1)2009~2010年,研究羌族特色项目,深入挖掘羌族文化的现代教育价值。

2)2010~2011年,以体育、美术、音乐和整理技术四个学科为载体,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

3)2011~2012年,开发4本校本课程用书,指导学生选修,引导学生实现向兴趣学习、主动学习和发展学习的方向转变。

4)2012~2013年,发挥评价的多元激励作用,制定评价标准。

5)2014~2015年,阶段性总结评估。

2具体措施

2.1实施原则

坚持把握三个发展点:面向全体;关注个体,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构建特色教育环境,建立评价机制。

2.2实施思路:分层设标,分步推进

1)实施初期:充分发掘学校特色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科学搭建校内外项目平台(主要是指特色教育项目建设与实施方面),发现特色项目的教育价值。

2)实施中期:按计划、按目标,全面实施特色教育项目,观察、检讨项目的实施过程。

3)实施后期:总结、推广项目的成果,开发校本课程,建立特色项目实施的长效机制。

3编写校本课程用书

3.1音乐特色教育项目用书《少数民族地区校本教材系列--羌族音乐》

1)内容简介:本书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与北川中学联合编写,从历史和民间传说入笔,详细介绍羌族民俗文化与音乐舞蹈文化,并分类将羌族传统的经典曲目选入教材,从情感、表演形式与演唱技巧方法进行介绍,同时融入音乐学习、欣赏和表演的基本知识。

2)适用范围:高一、高二年级,高一为必修和选修并举,比率为100%,高二年级开设选修课,选修率为30%。

3)实施方式:依托首都师范大学,打破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音乐教育理念上的突破,与国际音乐教育接轨,彻底改革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为音乐课程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

4)具体做法:将音乐课堂从普通教室搬到音乐教室,按照教学计划,学生每7个班为1个大组,组内分成8个班级,每个班级确定1种乐器,教室固定,教师由首都师范大学定期选派,上课以学生实际动手演奏为主;将人人会演奏1种乐器作为达标要求;至高二继续开设选修课。

5)课程改革内容标准:第一、学习合唱基本知识和技能,合唱训练;第二、学习演奏一件乐队乐器;第三、视唱与分析作品;第四、视唱与戏剧表演;第五、熟悉本民族音乐舞蹈文化,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6)实施目标。一是课堂教学引进器乐,以器乐教学为主。让每位同学学一件乐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亲身“参与、经历、感悟”。二是探索音乐课程新的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师生共同参与提高。

3.2体育特色教育项目用书《羌族体育特色校本课程读本》《校园棒球》

1)内容简介:《羌族体育特色校本课程读本》由天津体育学院与北川中学共同组建的“抢救、发掘、整理、弘扬羌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课题组编写。在汲取羌族民间舞蹈及传统体育游戏的经典元素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体育理念,创编出《羌族健身操》暨《羌族体育特色校本课程读本》。本书力求在充分体现羌族体育文化特色的同时,将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科学相结合,将民族体育元素与流行动作语汇相融合,使体育文化理论、体育动作技能相得益彰,使民间体育游戏和体育活动在进入教材时更加规范和程序化。为此,教材编写组将羌族传统体育项目分解为各技术环节,建立了评价指标及标准,同时对各项教学内容提出了建设性的教法和评价方法,使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符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在天津体育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成立了“北川中学棒球队”。2011年首次参加省级比赛,获得全省第五名的好成绩。学校明确要把棒球队打造成为被北川中学对外交流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校园棒球》正是基于此而编写的一本面向全校师生的知识普及教材。该书从历史长河品棒球、三招两式打棒球、强身健体练棒球、妙趣横生玩棒球、名人轶事读棒球和竞赛规则导棒球六个方面进行介绍,力图对棒球运动的技战术以及规则作出最简明易懂的阐述,以适合中学年龄段的棒球爱好者选修。

3)适用范围:《羌族体育特色校本课程读本》全校学生必修,《校园棒球》供高一、高二选修,选修面为100%。

4)开展形式:开设羌族健身操、锅庄、高脚竟速、押加等羌族特色体育项目课程及棒球体育特长生培训。

3.3美术与整理技术特色教育项目用书《魅力羌绣工艺》

1)内容简介:本书简单介绍了羌族的历史、建筑及服饰文化特征;重点介绍了羌绣的历史、风格、种类、色彩及针法等方面,同时详细介绍了羌绣制作的流程和工艺,拓展对羌绣的鉴赏和评价。

2)适用范围:高二年级,必修和选修并举,比率为100%。

3)开展形式:开设“羌绣”设计、制作课程及美术特长生培训。

4)实施方式:将“羌绣”定义为校本选修课程,要求每位或几位学生每学期创作一副羌绣作品,创作地点为整理技术设计室;通过羌绣制作过程,锻炼学生设计能力,提升审美情趣,树立学生传承羌族文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劳动创造价值的理念。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安全环保工作要求(收集5篇)
  • 下一篇:医疗活动策划方案(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