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工业企业调研方案(收集5篇)

时间: 2024-09-04 栏目:办公范文

工业企业调研方案篇1

1.案例研究法

管理学与经济学侧重于不同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研究一般从逻辑思维的推理到演绎、再进行实证研究,是一个提出新的思想或理论并且对其检验或修正的过程。管理学研究一般是从实证研究再到理论研究,是一个将研究出的客观事实发展成理论创新的过程。而在管理学实证研究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有案例研究法、实验法、统计分析等。案例研究法是工商管理学科比较重要的研究方法,比较适合研究管理学的重要命题。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企业的现实问题展丌,通过对企业管理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探索,研究提出新的客观事实,并将其发展成理论推广到更多企业管理巾,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而案例研究法就是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或探索出事物的特殊性以及一般规律,研究出新理论或命题的方法。因此,案例研究能够便于现代企业管理问题的解决,以及解释各国企业管理实践的差异性,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工商管理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法分成三种:记述性案例研究法,是按照时间事件展丌的方法;说明性案例研究法,是强调在案例巾因果关系的方法;搜索性案例研究法是一种探索新事实或新思想的研究方法。而后两种方法的结合更加适合管理学课题的研究。

2.分析案例研究法的批判性

案例方法不管是作为教学方法还是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学科巾巳被应用很久,而对案例方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争议一直存在,而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不断复杂性,学术界越来越怀疑案例研究的重要性,批判案例研究法的言论也越来越多。而反对案例研究法的学者,有的认为案例研究法比较主观性,缺乏可靠性和科学性,有的认为案例研究法缺乏一定的外部有效性,不适合对企业管理实践的实证以及研究。

3.案例研究法的价值分析

案例研究方法虽然有一些缺点,但是在工商管理的课题研究巾仍然具有很大的价值,而价值的发挥取决于对方法的运用。为了让学者更加清楚地认识案例研究法的作用及价值,笔者将对其发展历程及贡献进行分析。

3.1案例研究法的发展历程

案例方法早在20世纪的初期,被当作一种教育方法应用于商业教育巾,促进了案例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在20世纪中期,案例研究方法在福特基金会的促进下,得到一定的普及和推广。而在我国政府的推动下,案例研究方法在高校的教学巾广泛传播,且我国经济、政治等综合实力的不断发展,案例研究法深受人们的重视,且建立许多关于案例培训的机构,促进案例方法的发展。

3.2案例研究法的贡献

自1970年以来,许多基于企业管理实践的新发现和新理论,是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归纳出来。比如公司的文化、公司的核心能力、追求卓越、平衡计分法、公司重组等理论均是通过案例研究方法总结而成。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给美国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为超越日本企业,拯救本国企业,美国企业丌始学习日本企业的相关技术和经验,且从巾总结成功的经验。美国有一位学者调查40几家美国优秀企业,总结出8条适合美国企业发展的经验:贵在行动、管理混沌、紧靠顾客、以人促产、自主创业、不离本行、价值导向、精兵简政。

从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史来看,许多管理理论不全巾管理思维逐渐推导出来,大部分是通过实践活动与案例研究法的结合归纳而来。因此,案例研究法对工商管理有很大的贡献,关于工商管理的相关着名理论大多数都使用了案例研究方法,作者是学术界比较有权威的人物。

4.对案例研究法的应用建议

当下我国企业管理学科的研究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境地,远远落后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究其原因主要是巾于我国没有采取合理的研究方法,没有全面对相关管理课题进行研究。况且关于我国工商管理的典型案例比较少,即使对企业管理进行了调查,没有对企业相关管理活动的实践,也是走马观花,不能发现企业管理存在的真正问题,使工商管理的研究案例不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导致许多学者不认同案例方法作为工商管理的研究方法。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用案例研究方法,应尽可能的升人企业,使用合理、规范、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实践活动进行探究,实事求是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规范的案例研究步骤,并且区分案例研究与教学的不同,在研究巾避免主观臆断、模棱两可的语句出现,坚持事实依据,提高研究成果的口可靠性以及自身价值。

5.结束语

工业企业调研方案篇2

1转变服务观念,拓宽服务领域

1.1增强创新意识。档案部门要有创新的意识,要破除“甘当配角”的观念,树立有所作为的思想,从传统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中摆脱出来,变“配角”为“主角”,围绕企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以服务创新为突破口,做到企业改革到哪里,档案服务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把企业档案工作融入到企业主体工作中去。

1.2转变“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档案人员不仅要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好档案,还要做好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管理档案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利用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是开展档案利用服务的基础,也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1.3改进服务方式。一是变“看门守摊”的被动服务模式为主动服务模式。档案人员在为用户做好利用服务的同时,也应根据企业发展的情况,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新动向,了解企业对档案信息需求情况,做到“知彼”、“知晓”,把握服务方向,变“别人要什么我就找什么”的被动服务模式为“我这儿有什么,你想用什么?”的主动服务方式。二是做到面向科研生产、面向职工群众,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服务,让档案工作前移关口、延伸触角,做到企业发展到哪里,档案管理和档案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2丰富馆藏是提供利用服务的物质保证

丰富的馆藏是提供档案信息的基础,档案资料越齐全、完整,可供利用的档案信息就越丰富。

2.1建立健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制度。要制定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制度,落实各部门专(兼)职档案管理职责。加强对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指导,不定期到各基层单位摸底调查,弄清各基层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重点,产生文件材料的门类及应归档文件材料范围,确保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

2.2注重档案信息收集的特点。企业档案部门在做好正常的文书、财务、科技、实物档案归档的同时,要根据当前企业状况和发展趋势,认真分析研究、科学规范归档范围,及时调整和扩展本企业档案资料的接收范围,确保具有保存价值的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

3加强档案编研,满足企业经济发展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开发。企业档案部门要积极开展档案信息的编研,向企业提供全面、便捷的档案利用服务。

3.1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开展档案编研。档案编研材料的选题应围绕和反映企业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业务活动,脱离业务工作的选题,就谈不上编研成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安排档案编研工作时,要与企业中心工作相适应、相协调,了解档案利用需求的趋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

3.2处理好保密和利用的关系,提高编研材料的利用价值。既要编研、利用好档案信息资源,又要注意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不能因为保密将档案封存不能利用,也不能因为利用档案信息而出现失密、泄密的现象。

4建立完备的档案检索体系

建立完备的档案检索体系。建立以计算机检索系统为主,以其他检索工具为辅的档案检索体系,让利用者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到所需要的档案信息。

5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

工业企业调研方案篇3

关键词:能力塑造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实训

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质是以战略目标为核心,以企业环境为依据,以资源运用和价值创造为手段,以企业发展为目的的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它是回答企业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的专业课程,其实践应用性很强。当前以知识传播为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板,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以笔试为主的评估手段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使学生的战略管理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不高。石河子大学积极推进以能力塑造为核心的研究性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企业战略管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实际,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然而,现有的许多高职院校是简单照搬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目标模糊,忽略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相脱节

从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在选择和设置教学内容时,过于强调理论基础教学,而真正走出校门、走入企业的实践性课程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

3.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受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多媒体课程的开设不够精彩,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师生互动性不强,教师主要还是采取单向、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方式,不注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相对“被动”,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二、基于能力塑造的研究性学习的适应性分析

著名教育学家施瓦布提出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发现法相似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方式进行学习并得出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听讲、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地位,转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探索创新的师生互动学习状况。建构主义理论流派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并把它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过程。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师生及生生是合作的关系。教师不仅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还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促使学生与同伴共同参与活动,进行合作学习。

在强调创新与实践的当下,将研究学习方法引入《企业战略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尝试。研究性学习方法多用于小组企业调查分析、案例讨论、学习交流、成果展示。具体实施程序是根据研究的内容将学生分组,承担不同的思考题或者担任不同的角色;各组分别准备所负责问题的观点发言与对于其他思考题或者角色的疑问;而后集体讨论总结出所有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在研究讨论中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从企业发展的现实角度考察企业的战略管理,提高学生处理综合分析问题和决策能力,第一,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大量案例启发,融入学生的小组讨论,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又有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第二,企业战略管理实地调研。让学生跟踪选择自己熟悉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对企业战略的重要性、战略的制定、战略的实施等进行全面了解,并依据企业采用的战略(如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进行分析,写出调研分析报告,在班级进行交流,起到实用专业知识共享的作用。第三,开展班级内的成果展示。把学生分组,小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协作,如利用波特的“五力模型”进行行业竞争力分析研究,并且把研究的成果在班级内展示,强化收获成功的满足感。第四,开展考试环节的改革,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变期末一次考核为动态实时的多次考核,有效扭转被动学习的风气。

三、《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实训的组织

1.明确课程实训目标

(1)团队合作协同训练:以3人为1个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到本土具体企业调研,完成实训作业的分工与组合工作。(2)分析能力训练:结合研究性课程预先设计的实训作业要求,运用课堂所学分析工具方法,分阶段对跟踪企业进行专业分析,并提交分析报告。(3)表达能力训练:一学期分三次完成,第一次由教师随机抽取的小组准备课程相关章节内容的试讲;第二次组织公开的实训成果展示。任务提前安排,用1—2周时间准备,课上成员合作陈述及回答问题。第三次将一学期跟踪调查的企业,按战略规划方案要求,在课程结束前由小组提交,教师组织仿真性企业中层干部会议,评选出全面、系统、可操作的方案,再由被选出的小组进行班级汇报。(4)研究能力训练:以企业战略管理规划方案设计为目标,将实训作业体系化,依据课程的逻辑关系,设计四个分项报告,按企业使命与目标分析、战略分析、战略评价与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四个层次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优化方案。

2.课程实训教学过程组织

第一步:小组研究性教学重要性动员。第一次课明确阐述本学期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性质及学习目标,提出团队、分析能力、研究设计能力及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表明研究性教学在考试形式上变化,提醒学生关注研究性教学过程组织。

第二步:精心设计研究性教学内容。企业战略管理涉及企业的发展方向,强调实战应用能力的培养,选择跟踪本土企业实训作业方式比较适合,为此,依据研究性课程论证方案精心设计了5次实训作业内容。分别是: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分析;企业业务单位战略评价与选择;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并提出实训报告重点与要求,具体形式如下:

课程实训三: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并获取有关资料,应用SWOT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方面进行分析。运用价值链分析企业的关键活动。报告要求语言简洁、准确,调查的资料翔实可靠。报告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企业主要业务活动(简要介绍)。

(2)企业所面临的内部环境(销售、财务、研发、人力资源)可能有什么变化,对企业会产生什么影响,该企业的优势、劣势是什么,来自市场的机会和威胁有哪些?(重点写)

(3)描述企业价值形成过程,并分析判断企业业务运营的关键活动。(详写)

(4)对该企业进行中观产业环境分析。(简要分析)

(5)实训管理方面的要求:①任课教师按照课程实训方案的要求及时进行实训的安排,并在实训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认真批改课程实训计划,给出学生实训成绩,按优、良、及格与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分。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一份2000字左右的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报告。

第三步:实训报告的撰写与提交。利用学院教学网络平台的课程作业,按时间规定提交报告。对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在答疑区进行交流讨论。

第四步:成果展示。课程进行到一半,实训作业完成了三次,组织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公开展示,选择9—10个组进行PPT成果展示,通过提前设计好的评价标准,由学生相互打分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第五步:系统设计战略规划方案。利用五次实训报告获得的成果,按照战略管理规划方案的四大要件形成完整的优化方案报告,实现由局部专项训练向系统规划方案过渡。

四、课程实训取得的成效

1.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课程实训,增强了企业战略管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奠定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是起引导作用,改变了教师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通常情况下,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性的方式主要有引导学生课内发言、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师生双向提问等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择互动方式。伴随着学生对企业调研的深入,各类企业战略管理的现实问题呈现在课堂上,教师可结合经典理论启发学生,学生之间在争论、讨论中形成可操作性的解决思路或方案。如此,课堂教学氛围会比较活跃与和谐,学生能够在良性的互动中积累知识。

2.创新教学与课程评价方式

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实践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借助各种途径帮助学生联系校外实习基地,使得学生能够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及时进入实习基地的相关部门,全方位地感知和实践企业战略管理的实务。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评价内容,实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的有效结合,改革了期末考试一锤定音方式。如评价方式由三个方面组成:平时课堂表现20%+实训报告30%+期末考试50%。其效果是学生更加重视课堂表现及实训调查,形成了高质量的分析报告及生动的成果展示环节,扭转了被动学习的局面。

3.丰富了一批本土案例

通过学生对跟踪企业的调查,教师不出校门就可获得所在城市大量的企业案例素材,按照案例规范编撰要求进行整理,形成了鲜活的本土案例集,教师由此掌握了第一手企业情况,针对比较突出的问题主动联系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因对案例对象有着十分充分细致的了解,在案例分析时容易驾驭,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完善后的案例集还可出版成书,可将优秀实训作品装订成册,用于教学成果申报。

4.学生收获了自信

学生反馈:实训报告接近实战应用,很受用,自己也能完成近万字的方案,很有成就感。如有的同学在教学网络平台上写道: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是我进入大学以来听得最舒心的一门课,这门课上老师讲的东西具体形象,能学到很多实实在在将来有用的东西,是最大的收获。有些同学谈道:老师通过一些实例讲解印证,这对我们以后走上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学理论,更要重实践,特别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企业战略规划方案设计,将书本知识与现实需要有机结合起来。自己能完成一个完整的规划方案作品,有些激动。

在肯定课程实训成效的同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实训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教师需要克服困难,及时批阅学生的实训报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对实训报告的形式与格式做明确的规定,防止不同字号、不同版式带来的批阅困难,有助于学生养成学术研究规范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邹树梁.企业经营四个三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0):78-80.

工业企业调研方案篇4

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电话咨询、在线QQ咨询等方式,对省内至少二十家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专业岗位分类与职责,岗位所需技能等情况进行调研,成立由校企双方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结合调研情况与行业企业专家、设计人员共同对职业岗位群及工作过程的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而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结合所需的知识、技能、素养,参照本专业从业人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最终形成科学准确的调研分析报告,并以此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确定调研内容

在明确专业方向的基础上,针对室内装潢与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网页与杂志等媒体的美术设计等企业,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调研:a.目前吉林省该行业市场人才需要情况;b.企业用人渠道及从业人员薪酬情况;c.企业的岗位设置情况;d.企业对人才的技能、素质及理论知识的要求情况;e.目前以及2~3年后岗位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

3组织开展调研工作

明确了调研工作任务、调研对象、调研方式及具体的调研内容之后,进行调研工作分工,形成调研工作日程表,并按日程逐一落实。要求调研工作要落到实处,所调查到的数据准确性要高,要客观,不弄虚作假,对调研数据要做认真的分析,形成调研工作报告,并针对调研报告的内容提出专业建设的建议。

4做好调研情况分析

4.1做好本省、市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以此确定本校该专业每年招生的数量。

4.2做好各相关企业职业岗位分析。对平面设计师、包装设计师、VI设计师、印前设计师、书籍报刊设计师、影楼设计师、图文设计师、网页设计师、家装设计师等岗位所做的主要工作任务、技能要求、职业资质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定位。

4.3做好平面设计行业人才规格分析。

4.3.1确定该专业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文化基础知识、美术基础知识、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理论知识)。

4.3.2确定该专业从业人员能力结构(其中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

4.3.3确定该专业从业人员素质结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等)。

4.4做好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行业调研和企业调研的反馈信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经过多次研讨,对适合本专业中职学生的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分解出具体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4.5根据企业各相关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结合本校实际,分析确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

4.6对该专业毕业生应取得哪些职业资格证书进行详细的分析,确保学生能双证毕业。

5给出调研结论

根据调研情况的分析,要从以下几方面形成初步意见:a.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需求情况及本校开办该专业的优势及前景;b.本专业的专业定位、学生的培养方向;c.研讨确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d.研讨确定该专业课程设置;e.形成课程体系构建及教材建设的初步意见;f.形成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意见,改革教学模式的初步意见;g.形成该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规划;h.形成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步意见

6形成调研报告,为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工业企业调研方案篇5

经过近八个月时间的调研,在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市档案局积极探索、制定最佳解决对策,并会同市财政局、市经贸委等单位协调国有中小企业破产改制档案处置工作。2004年7终于克服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重重阻力,进行了有益尝试――成立合肥市国有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寄存中心,为国有破产改制企业档案找到了“家”,突破了长期制约国有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的瓶颈,开辟出了一条解决国有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处置问题的新路子。2004年7月至2006年8月,合肥市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寄存中心共抢救接收29家破产改制企业各种门类档案共计72555卷(件),其中文书档案17269卷,会计档案54100卷,照片718张,产品档案320卷,实物档案148件,总排架长度约1502米,提供利用430人次,利用档案3000余卷(件)。确保了国有破产改制企业档案的安全和及时有效开发利用,同时也维护了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为社会稳定作出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在这项工作的开展中,合肥市档案局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难而上,勤于思考的工作态度,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有了经验及时总结,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合肥市档案局领导班子成员在做此项工作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带领调研小组深入各家企业对全市国有破产改制企业情况及档案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市属国有企业的情况相当复杂,比预想要困难得多。2004年合肥市市属国有企业改制的就有上百家,仅经委系统就有51家企业改制,其中破产的达16家。平均每家企业有档案约3000卷,仅这16家破产企业的档案数量就达4.8万卷。而且各企业的档案管理情况十分复杂,企业档案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很长时间无人管理,有的甚至就被直接装入麻袋中扔进仓库,许多档案已经破损、缺失,大多数先期整理过的档案质量不高,需要重新整理。同时还面临着资金、人力、物力、场地等方面的制约,开展工作的难度相当大。

二、争取重视,寻求配合。经过全面细致的调研,市档案局领导班子认识到开展破产改制企业档案整理移交工作,不是某一个单位单独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相互协作与紧密配合。针对这一情况,市档案局积极寻求对策,努力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一方面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专题汇报,争取重视和支持,一方面努力同市经贸委等部门协调,制定方案,一方面及时与破产改制企业互通信息,理顺关系,三管齐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充分考虑各方因素。经过反复宣传和积极争取,这项工作得到市委副书记汪庭干,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林建的高度重视,以及市经贸委和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文批转《关于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后档案处置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印发全市,保障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保障经费,强化队伍。2004年7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财政局、市经贸委等部门的配合下,安徽省第一家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寄存中心――合肥市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寄存中心成立,抢救接收国有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工作迈出艰难而又重要的第一步,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经费是做好工作的物质基础,中心成立至今,市财政共拨款45万元,工司投资35万元。有了机构和经费,我们从全市企业下岗职工中挑选政治上合格并有档案工作经验人员,组织了一支精明强干的队伍。因为档案整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要求相对较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还要具备很强的专业技能和高度的责任心。在档案分类、鉴定、编目、装订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国家有关业务标准执行,确保进馆档案的质量。

四、建章立制,规范业务。为进一步加强破产改制企业档案抢救接收工作,市档案局根据对全市破产改制企业所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制定了详细工作计划和每家企业档案接收进馆工作时间表;并召集相关人员讨论制定有关业务规范,依据《档案法》、《安徽省档案条例》和国家档案局有关规定,结合合肥市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工作实际,制定了《合肥市档案馆接收破产改制企业档案暂行办法》、《关于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全宗划分及编号的意见》等业务规范,明确了接收企业范围,接收档案时间跨度、门类以及档案收集、整理、鉴定、编目、交接等各项工作,确保了进馆档案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五、提供利用,服务社会。成立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寄存中心,一是为了保证国家档案资源安全、完整,再就是为了有效提供利用,2004年7月至2006年8月,合肥市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寄存中心共提供利用430人次,利用档案3000余卷(件)。多次为企业职工解决待遇问题、企业的产权、债务纠纷问题。例如,2005年1月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寄存中心为合肥动力机械总厂提供原厂务会议关于建设门面房的决定和住户协议书内容解释与产权界定,为拆除门面房找到了依据。破产改制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提升了破产改制企业档案寄存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有力推动了破产改制企业档案抢救接收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中学教育与指导(收集3篇)
  • 下一篇:检测顶岗实习个人总结(整理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