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043-02
我国自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发展突飞猛进,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与此同时,随着大学扩招人数的激增,大学生毕业时面临更多的就业竞争和压力,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越来越多的引发人们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现状的反思。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作为人才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对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合理的职业规划,进行后续的学习、生活、实践安排,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概念、原则及内容
1.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概念。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指大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性格、个性、能力、兴趣和价值观等进行自我剖析和评价,并对各种职业、行业、环境和需求趋势及关键成功因素的全面客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目标,选择职业发展道路,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等学习计划和发展计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以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过程。
2.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原则。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要遵循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终身性原则。主动性原则是指大学生应该有主动发展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积极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性原则是指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过程中,要根据外界环境、个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做出积极合理的改变,以达到个人理想同社会需要相适应;可行性原则是指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目标及实施策略都应具有可行性,既是个人努力后可以达到的,又是社会许可的;终身性原则是指每个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落实到终身发展的过程中去,不断学习新技能、新本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工作职能的需要。
3.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自我认知、环境评价、确立目标以及不断的反馈、修正。①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选择职业的基础,由于每一种职业由于其特点的差异性,对工作者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因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制定时,一定要因时、因地、因人选择相匹配的职业。②环境评价。大学生在进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要客观分析当前和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通过综合环境评价,在自身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寻找具备发展空间的企业及岗位,以实现自身长远发展的目标。③确立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过程中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是个人未来发展的动力。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自己未来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从而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针对各自目标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实践中不断积累所需的职业技能、综合素养。④反馈与修正。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岗位的需求也日新月异,因此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当时未考虑到的新情况,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并进行反馈和修正,保证其在各种情况下都行之有效,确保大学生在激烈的工作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理性地选择日后的相关工作,系统合理地规划自身成长路径,从而建立就业竞争优势。我国各个高校虽然大都设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信息,但是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还不够成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
1.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发展定位,大学学习和生活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很多大学生高考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更多地考虑学校的知名度和专业的热门程度,而未能考虑自身兴趣和情况选择合理的专业和学校,导致其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缺乏目的性和主观能动性。很多大学教师和相关辅导员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认识上也存在很多的误区。事实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一个长期性、连续性的过程,并不是几堂课、几个学分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高校师生及各主管部门紧密配合,从办学理念、职业辅导、课程教学等各个方面共同构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2.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教师师资队伍不足。由于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重要程度认识不足,很多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指导老师中,一部分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另一些则是各院系的书记或辅导员等,他们虽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比较多的了解,但由于相当一部分指导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使得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往往不够专业,指导效果不甚理想甚至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另外,各个高校虽然都设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但由于就业指导中心教师较少,并且他们负责的学生众多,事务繁杂,很少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相关教育指导工作,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指导工作一般被局限于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就业信息等方面。
3.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教育模式存在缺陷。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教育是高校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的教育工作应当具有持续性和针对性,而目前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大多局限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小范围课程学习、讲座和毕业生进行短期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培训,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如果只是停留在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指导的阶段,而忽略大学生的社会和工作实践的相关环节,就会使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流于形式。另外,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都需要其各自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尤其是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大学生更渴望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普遍缺乏针对性,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基本都是共性的、普遍的规律,很难满足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需求,长此以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指导效果不言而喻。
三、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对策
我国各个高校中,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多方因素造成的,由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仅靠个人很难完成,因此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社会、学校、个人等方面寻找相应的对策。
1.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意识。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意识的实现需要社会、学校和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大学生自身要加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意识,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检验和完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各个高校应当不断加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力度。作为高校,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其次需要建立更加专业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队伍,最后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更好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全社会应该为大学生就业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教育、引导作用,让大学生在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时,找到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契合点,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2.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方法。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还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首先,大学生应当根据个人特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扬长避短,为以后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大学生在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时,要依据自己的学业情况,明确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再次大学生应当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工作,以了解职业需求,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素质和综合素质,为今后的职业道路做好充足的准备。
3.搭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新平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实施单位不应当仅局限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我国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并根据本国国情,搭建一个由政府主导、高校和企业广泛参与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新平台。第一,建立政府-高校-社会的全方位合作系统,积极开展交流工作;第二,在高校设立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学院,专门负责学生的职业培训及职业发展规划的教育等工作;第三,企业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社会和工作实践岗位,并负责对大学生进行岗位培训。
四、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我国依然任重而道远,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帮助大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桂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3,(07).
关键词: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205-02
职业是个体在社会中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职业在满足从业者物质上需要的同时,还为从业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职业时间贯穿于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选择了某种职业实际上就意味着选择了某种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所选职业又直接影响从从业者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幸福指数。由此可见,职业的选择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意义重大。青少年学生作为成长中的新一代,无论接受何种形式的教育,最终都会走向社会,选择一门职业来生活,并借助职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是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我国社会各界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和实践都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对于初高中阶段青少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基本处于空白,虽然有的地方做过相关的探索和尝试,但是在应试教育、市场经济背景、独生子女过度溺爱等因素影响和制约下,效果不佳。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总体而言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早期性、针对性以及实效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发展回顾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并建立了完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20世纪的20年代引入我国,但是受当时国情限制,发展缓慢,近些年受市场经济、教育体制改革、就业政策和形势的变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才得到了快速发展。2000年上海复旦大学MBA班学员开设和主讲该门课程,从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始正式进入高校。并开始在企业员工招聘、人才测评和员工培养等方面应用。2008年教育部下文明确要求各高校在大学生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把其纳入必选课程范围。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截至2012年11月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职业生涯规划”词组检索到相关收录论文资料6194篇,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到相关收录论文7776篇。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仅仅停留在对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技术的介绍,缺乏系统实效性的研究,国内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实践中也逐渐发现国外舶来的理论和技术在具体的应用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老师和学生对职业规划的实际价值和作用产生了怀疑。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暂时还没有落地开花,由此可见我国这方面的教育可以说是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初高中阶段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目前我国社会各界对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和实践都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存在对职业生涯教育指导不够重视,专业人才匮乏,内容不具有针对性,职业生涯辅导人员素质不高、不够专业,甚至把职业生涯规划片面地做成面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对于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施上还处于空白,此现状严重制约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开展。现阶段我国初高中阶段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者和学生缺乏在初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和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在初高中阶段青少年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巨大作用,缺乏在初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
许多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在家长和学校“大包大揽”、“高分万岁”的影响下严重缺乏对职业应有的认知和实践,从而导致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对自我认识片面,在对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家庭教育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全面;对职业认识更是非常模糊,对社会职业了解不多,也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对于社会上有什么职业、每个行业又有什么具体的分支、各种职业的性质、从事某种职业需要的能力、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认识知之甚少;在文理分科时也盲从家长和老师意愿,忽略了自身的实际兴趣和爱好,造成大学后不喜欢所学专业,影响了一生的发展轨迹;最终导致对职业的认识模糊、片面、不完整,对于职业规划意识尤其淡薄,学习生活和就业完全剥离。而这些都是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实践活动缺位造成的。
2.缺乏相应配套专业课程、专业师资、具体实践配套。现阶段我国社会整体对青少年初、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还处于启蒙阶段,与之配套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咨询、师资、测评及培训工作更是少之又少。初高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缺位严重制约了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系统、连续、专业的发展。虽然有学校意识到在初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但是苦于没有配套课程、专业师资和具体职业实践。缺少适合初高中阶段青少年特点的系统的权威教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滞后、师资力量普遍薄弱,现有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的专业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在初高中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
3.家长、长辈的溺爱和越位剥夺了青少年接触职业的机会。现阶段“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加剧了长辈对子女的溺爱,过度溺爱和望子成龙使得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出现了过分、过度的越位现象。具体表现在物质上全力满足、姑息迁就,而另一方面又过度的越位式剥夺独立,对学业成绩与未来工作上的“过高期望”漠视孩子自身的兴趣,严重压抑了学生兴趣,剥夺了其接触职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受此影响,广大初高中阶段青少年出现了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适应能力和应变的能力等。
4.缺乏初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法规和评价考核机制。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初高中阶段的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除了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的原因之外,缺乏针对初高中阶段青少年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性法规政策和考评机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政策法规的缺失造成了初高中教育机构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苦于无法可依,针对初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相应的指导性法规政策有效的监控、指导、激励和考评机制,无法充(下转第210页)(上接第205页)分地调动积极性。
5.缺乏对初高中阶段辍学青少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注。虽然我国已经普遍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是仍有一部分因为各种原因而辍学的初高中段青少年辍学流向社会。仅在2010年教育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初中毕业生2000万,当年我国高中毛入学率为80%,这也就是说仅2010年就有至少400万初中毕业生没有进入高中学习。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中明确提出:“2023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等战略目标。这样就提出一个新课题:怎么针对这些适龄青少年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求学无动力,考大学无能力,就业无准备,生涯无规划”,最终“毕业即失业,上岗即下岗”,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三、国外在初高中学龄段青少年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经验
职业生涯规教育起源于美国,美国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部门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1989年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此项文件中明确和提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年龄从六岁开始,并且还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象进行了分类,并分步骤从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培养青少年学生学习职业决策和职业规划。首先通过在适龄青少年中开展职业教育,通过一系列的职业教育,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有了对职业较为具体客观的了解,为后期其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美国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在对职业了解和接触的基础上便萌生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再通过下一阶段的教育逐步地教会适龄青少年学生如何发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并进一步帮助和教会学生们了解目前的外部就业环境和市场需求,再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时间活动使学生们掌握就业技能。美国这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也正是凭借这样系统性和长期性的教育,才使得美国接受过正规教育的青少年大多数都具备较强的职业愿望、择业能力和求职技巧。
加拿大在开设完备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的同时,更多地根据初高中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参与型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并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环境和氛围。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和与之对应的实践环节,使广大初高中青少年在职业意识、职业探索和职业生涯规划环节有机结合,在此过程中师生、学生之间、学生与外部职业环境进行互动,强调学生们在体验中将职业规划从抽象向具体。加拿大这种在初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强调体验性、灵活性和发展性,从而有效地帮助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成为独立的职业规划者。
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初高中阶段青少年中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法和方式也很独特,尤其是在职业环境体验和经费投入方面对我国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具有很大的借鉴和帮助。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实是一种体验教育的,生活体验中认识、寻找自身的职业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初衷是“人职匹配”在工作中获得乐趣的境界,而不应该是简单的功利目标,应该上升为一种对职业的理想的追求。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的可塑性非常强,同时此时期也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黄金时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规划则国之规划。”为了青少年更好地发展,应该及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应用型本科院校“3+1”模式下市场营销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BD1212064。】
参考文献:
1.宋争辉.教学型本科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
2.童伟中.关于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3.罗竞红.当代大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2008(4)
4.蔡红梅.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求索,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