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汽车车门装配项目教学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1汽车拆装与调试课程性质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职院校的汽车类专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课程改革,汽车拆装与调试是高职汽车类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主干课程,是根据汽车制造企业汽车装配岗位的工作情况,在与企业合作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汽车装配工”标准,明确了该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并依此确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汽车拆装与调试课程教学思路
其课程的教学内容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汽车分装线装配—内饰线装配—底盘线装配—最终线装配—调试返修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遵循“岗位职业素质培养”和“岗位操作能力培养”相辅相成的原则,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汽车装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将汽车装调工艺基础知识、班组管理基础知识和生产现场管理知识等融入教学过程,同时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汽车车门装配项目教学案例
汽车车门装配就是汽车分装线装配子项目,根据汽车厂汽车厂工作实际情况,安排汽车车门装配项目教学一般步骤如下:布置车门装配工作任务、收集相关信息(学生预习、查阅资料)、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交流讨论及老师进行总结点评。
3.1布置车门装配工作任务
针对车门装配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2点:(1)个人能独立按规范完成长安微车车门装配;(2)按流水线装配的形式能顺利完成各个操作工位的装配任务;
3.2收集相关信息
学生通过预习教材、查阅汽车维修手册、电脑上网等对长安微车车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掌握,特别对玻璃升降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和装配过程重点进行掌握。
3.3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主要在实操之前确定以下几个内容:(1)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2)制定长安微车车门个人装配工艺及学生组成流水线的装配工艺;(3)装配中每个工位的工具使用;(4)装配中每个工位的装配标准以及以及车门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5)实训操作环节。
3.4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就是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装配工艺卡及维修手册等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车门装配实训,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装配、检测设备的认识和理解。要通过对车门装配实训的操作训练、分析,查找相关汽车维修手册及教材等增强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5检查评估
车门装配实训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车门个人装配及分组流水线装配两项实训检查评估,主要是考核学生个人操作车门装配技能及团队协作车门装配流水线工位操作技能。
技能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工具使用、工艺卡片的识读能力和现场5S管理是否到位等。
3.6交流讨论及老师总结
考核完成后学生之间分组互相交流车门装配的技能,互相指出对方的装配优缺点,并在现场互相进行实训操作来达到学生掌握该次课的教学目标。
老师总结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指出学生的问题:(1)安装的实操技能:主要总结学生安装过程各工位工具使用是否正确,装配是否按工艺卡片执行情况,特别是玻璃升降器等重点工位的安装是否到位。(2)理论知识:主要总结汽车车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教学思考及建议
综上,汽车装配于调试课程汽车车门装配项目教学案例中有以下几点教学思考及建议:
4.1怎么布置教学实训工作任务
教师布置教学实训工作任务时,应着重考虑下列问题:
(1)布置实训工作任务时,应考虑不同班级以及同班级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学生分组应尽量同一基础性的分在一组。实训工作任务中尽量培养学生的个人技能和个人在团队实操工作中的技能。
(2)授课前应研究实训工作内容和过程,实践项目应自己课前操作,充分准备在实训工作过程讨论中可能会涉及的相关汽车装配与调试知识,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及可能会提出的疑问。
(3)布置实训工作任务时,如何使实训工作任务的介绍具有吸引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如车门教学过程中自己设计组装车门生产线等。
(4)在实训工作任务评价时,采用合适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工作过程,切记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以鼓励为主,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寻求更优化的工作方法。
4.2怎么对学生分组
在项目教学中,将学生分组是一个重要的准备环节。学生的分组应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和实训设备台套数来决定。考虑到既要让小组的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工作过程、有动手的机会;又不能因为小组过多而导致教学时间过长,因此每小组的人数要合理。我校的汽车装配与调试课程所能利用的各类实训设备均按10台套配置,因此每4人组成一个小组,每40人为一个教学批次。
学生分组后,为使每个小组的学习和工作能有序开展,由教师指定一名综合素质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各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根据任务要求,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普适工作过程,团队协作地完成任务,达到任务目标。
4.3怎么进行教学实施
根据汽车车门教学案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在汽车整车、零部件装配与调试教学过程中,应完全建立企业总、分装生产线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汽车总、分装生产线实际操作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未来进入汽车生产企业工作培养很好的汽车装配岗位的适应能力。
(2)由于各个学校的实践场地及设备不同,很多学校很难满足按企业生产线教学模式,进入对口的汽车企业生产线现场教学肯定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可以使用简单的周转车作为流动的生产线(人工推),将所要装配的部件的各个零件按企业生产线工位的模式进行放置,对学生进行每个工位分配并任命组长、巡验员等组成简单的汽车企业的零部件的生产线的生产教学模式。
(3)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一个班中分成几个组同时对其中的汽车部件进行生产线装配比赛(主要考核装配规范性、完成时间及装配完成质量),让学生感受团队操作带来的生产效率。
(4)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应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对理论及实践掌握能力的不同,对每个学生的不足处分别进行重点教学。
(5)教学教学过程完成后,应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老师应对实践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总结。
(6)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应重视汽车专业领域新技术(如新能源汽车技术)、新的装配工艺、智能装配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汽车装配与调试的实践职业技能和创新技能。
4.4怎么进行教学检查评估
(1)改革传统对学生单一理论评价手段和方法,多采用平时项目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作为评价手段,并对汽车装配与调试课程各个操作项目进行个人操作与团队操作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2)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如专业知识、技能、班组管理、现场管理、职业素养等考核项目。
(3)应注重考核学生装配调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动手能力、装配调试过程中碰到问题的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对在装配与调试汽车实训过程学习中有独特见解创新能力的学生应予以特别激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该课程的最终考核为平时实训和期末考试各占50%方式。
模具拆装实训目的
模具拆装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实训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对模具典型结构设计安装调试有全面的认识,为理论课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模具拆装实训的要求
掌握典型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互相间的配合关系以及模具安装调试过程:能正确地使用模具装配常用的工具和辅具;能正确地绘制模具结构图、部件图和零件图;能对所拆装的模具结构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能正确描述出该模具的动作过程。
二、模具拆装实训前的准备
拆装的模具类型常见注射模具一套。
2.拆装工具游标卡尺(大小各一套)、内六角扳手(公制)、橡皮锤、螺丝刀子等常用钳工工具。
三、实训地点
实训楼二楼刀具实验室。
四、模具拆装时的注意事项
拆装和装配模具时,首先应仔细观察模具,务必搞清楚模具零部件的相互装配关系和紧固方法,并按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以免损坏模具零件。
2.分开模具前要将各零件联接关系做好记号。
3.不准用锤头直接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变形。
4.导柱和导套不要拆掉。
5.画出模具的装配草图和重要的工作零件图。
6.模具拆装完毕要清楚模具的动作过程及每个零部件的功用。
五、装配步骤及方法
确定装配基准
2.装配各组件,如导向系统、型芯、浇口套、加热和冷却系统、顶出系统等。
3.拟定装配顺序,按顺序将动模和定模装配起来。
六、实训报告要求
(1)按比例绘出你所拆装的模具的结构图和工作零件(上模、下模)图;(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制均可)
(2)详细列出模具上全部零件的名称、数量、用途及其所选用的材料;若选用的是标准件则列出标准代号;
(3)简述你所拆装的塑料模具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动作过程);
(4)简述你所拆装的模具的拆装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
(5)对模具拆装实训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总结(要求300字)。
拆装的塑料模具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类型:注塑模系列——斜顶模
结构图
工作原理:
将已熔融状态(即粘流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
注射成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压注射—充模冷却—启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闭模,进行下一个循环。
凸模
凹模
模具拆装实验注意事项
1、模具拆装时,注意上下模(或动定模)在合模状双手(一手扶上模,另一手托下模)注意轻放、稳放。
2、进行模具拆装工作前必须检查工具是否正常,并按手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注意正确使用工量具。
3、拆装模具时,首先应了解模具的工作性能,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重要性,按次序拆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