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青少年足球训练教程范例(3篇)

时间: 2025-09-03 栏目:办公范文

青少年足球训练教程范文

论文摘要:足球比赛的竟争,说到底是足球人才的竟争。没有一个雄厚的人才基拙,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在足球的竟争中就会始终处于下风。中国国家队历年来的澳战垂效,沈证明了在青少年运动员培养上的滞后。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对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指导忍想,通过对足球运动的改革,按足球发展的规律科学地指导训练,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大军,才能挤身亚洲前列,走向世界。

任何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的提高都厚望于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早在1995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中国足球要搞上去,要从娃娃抓起。"1994年,中国足球运动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首先开始了职业联赛,中国足协主席袁伟民针对我国足球运动水平指出:造成我国男子足球水平长期停滞不前是与后备人才的培养不力有直接的关系,我国足球的后备力量在数量上、质量上与足球强国的差距仍在不断加大。直至2000年的今天,中国足球管理中心主任阎世铎指出:中国足球下一步工作战略重心要转移到青少年的培养上。几年前.国际足联考察小组建议中国开展职业联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水平,而现在则建议中国下力加强青少年的培养,并且这一切都需要积累,更需要时间和耐心。日本足球的崛起局势就是证明“论身体条件和水平起点,日本人不如中国,但日本队从国家队一国奥队一青少年队整体明显领先中国;日本为培养年轻运动员已整整耗费了25年光阴,成功主要是青少年的训练质量。单从足球训练方法上看,尽管在内容上相同,却在比赛中差距明显,这就说明相同的内容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训练特点。因此,提高中国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必须明确训练的指导思想,选择好训练方法。

1、提高教练员的训练指导思想的认识

教练员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中起着重要作用,教练员的素质与指导思想决定着他们成才的质量。贝利在谈到近年来世界足坛很少涌现“优秀球星”的现象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能科学而有效地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广泛开展及指导他们进行技术训练的教练太少,在现有的足球教练中,他们已多数并不十分关心青少年水平的提高,不教他们在比赛场上如何开动脑筋而是把他们造成一个个“模式’的小机器人,有些教练偏重于对自己指导的学生进行身体训练和心理训练,而把至关重要的完善技术动作放在最后一位。因此,在教练员的指导思想中,足球的基本技术和意识的培养是最基本的任务,所谓技高一筹,就是指此而言。

1.1国外青少年足球训练的指导思想

世界著名足球教练佩雷拉认为:足球的特性决定了技术是第一位。阿根廷教练麦诺蒂也指出:足球最核心的是技术和意识,而青少年时期是掌握和提高足球技术的关键时期。

在乌拉圭,评价教练员的主要标准不是他们的球队在比赛中得分多少,而在于他挑选和培养人才的能力,在于他的队员以后是否能进人职业队。

1.2国内在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指导思想上的问题

中国足球自实行职业化以来,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球市日渐火爆,参与足球训练的青少年也越来越踊跃,各级各类的足球训练班、足球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迫及全国。1988年中国少年吴崇文、宿茂臻受英国足球名将博比,查尔顿的特别邀请,到英国曼切斯特联合会接受训练,在技术测验中取得了第二、第五名成绩:1992年,由专家在全国少年运动员的选拔中组建的中国健力宝少年队到巴西集训五年,开始了中国足球的跨世纪工程;然而,成才者妻若晨星或一闪即灭。中国不乏具有足球天才的少年运动员,然而难以成功,在指导思想上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教练员的素质不高。应该看到,基层教练员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兢兢业业的工作,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在训练的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更缺乏了解世界足球先进的科学训练方法,使我们的青少年队员过早地成人化、战术化、公式化,而基本技术、心理素质相当脆弱.独立个性和应变能力几乎湮灭无踪.因此到国家队造成了无技术、无特色、无个性、无灵气的主要原因而且高水平的俱乐部教练很难到基层去指导训练。另一方面,比赛是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技术和意识的重要手段,然而急功近利却导致比赛走人歧途,一些教练为了用成绩来创名气,或者为了取得赖以生存的职位和奖金不惜“拔苗助长”。虚报年龄,以大打小,严重违反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成长规律。

2,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方法

根据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启蒙阶段、基础阶段和完善阶段。

2.1启蒙阶段的训练方法

启蒙阶段的儿童年龄在6-9岁之间,这个阶段的技术指标的要求是鼓励爱好与兴趣,为今后训练提高技术和身体素质水平奠定初步基础。

兴趣和本能是天性。球是玩具,是诱发儿童兴趣的天使。我们需要的是把足球比赛中无穷乐趣交给儿童,使他们从兴趣中得到满足。例如,马拉多纳4岁时就天天楼着小足球进人梦乡。因此,我认为儿童足球人门训练从基本动作人手不符合学习认识的客观规律;在联邦德国,少儿足球训练法就是多带游戏性质的,也叫足球游戏训练法。低年级儿童在游戏中唯一的目标是将球踢进对方的球门,并成为最大的乐趣,这就是所谓的“乱踢”,其有着极丰富的内涵,正是儿童足球人门训练的核心内容。在乌拉圭,训练儿童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游戏法,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并不是教练员的强迫命令或考虑未来的位置,这样乱踢的结果,就会有“机灵鬼”出现,教练员从中发现儿童的个性特点,选拔具有天赋的足球苗子。

这个阶段的基本技术教学多采用有目标的比着练的手段,例如看谁颠球多,踢得远,踢得准,运球跑得快等;在身体素质上以提高灵敏反应素质为主。根据我国少儿独生子女的特点,在心理培养上采用球星少儿成长的故事、鼓励和表扬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儿童的兴趣,切不可刺伤儿童的自尊心。由于少儿生理发育的特点,一周训练为3-4次,每次90min,最好安排在下午的4一6点为宜,这是生理上的黄金时间,但不应使儿童发生疲劳。

2.2基础阶段的训练方法

基础阶段的少年年龄在10-15岁之间,这个阶段是技、战术培养阶段,要形成正确动作,掌握最基本的技术和战术。

德国运动学家罗伊纳尔认为大脑皮层的神经在9-12岁这个年龄段发展最快,这个年龄是运动员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最佳的学习阶段,他们能够迅速地学习掌握新的运动过程,具有适应各种复杂条件的运动系统能力。

这一阶段是全面打基础的时期,训练的效果将对未来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少年期技术在内容上必须讲究全面,对于手段选用、训练要求,则应在他们讲究完成动作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与比赛要求有机地联系成一体,避免“表演式”的花架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练员的练习手段和要求。在曼甘切斯特俱乐部同龄少年训练中,技术练习主要为颠球一运球一传球一射门,但每节训练课均有对抗性练习,这种做法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便学到足球比赛的技术;贝利12岁就参加青少年比赛,从小就以神射手闻名。

在进行基本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应对他们进行适量的战术学习,内容侧重于1对1,2过1的局部配合、摆脱与足球意识。因为创造是足球的精华,这一阶段打好灵活机动的意识基础,是未来成才的关键。

该阶段的少年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方面注重速度、灵敏、柔韧和一般耐力练习,最好结合球进行训练,注意趣味性。

2.3完善阶段的训练方法

完善阶段的青少年运动员年龄在16一19岁之间,这个阶段的技术指标是完成了技、战术、身体素质的教学阶段任务后要达到职业足球甲级队的能力。这个阶段是青年运动员在足球技术和意识提高的关键时期,必须通过比赛来积累。日本队在青年训练中就多强调一脚球,对无球跑动非常积极,场上接应点多;所以比赛时给人的感觉场上队员总比对方多,局部范围总能以多打少、灵活机动。

这个阶段的青年运动员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足球意识和技术已基本定型。教练员通过比赛来指导并提高他们的技战术水平,针对中国运动员往往在关键球的处理时缺乏信心,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使运动员具有顽强拼搏,不畏劳苦的坚韧毅力,达到足球甲级队的能力。

3、结论

青少年足球训练教程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构建;研究方法

中国足球的重构与发展需要建立系统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其中青少年足球的发展是中国足球发展的基础,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青少年足球的训练对于球员本身的未来以及中国足球的未来都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青少年足球训练时,要采取相对科学化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训练。在我国青少年足球的训练中,重技术轻理念的行为依然存在。在进行有效的青少年足球训练时,必须要有一套相对完善、科学、可持续化发展的训练理念。训练理念的提出,有助于青少年足球的长期发展,有助于培养更加全面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对球员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现通过研究相关的训练方法与文献资料,将足球训练与教育和文化等有关方面结合起来,构建了青少年足球的训练理念。现在将详细的研究报告如下:

一、研究方法

1.临场观察法

通过观察青少年足球的比赛以及青少年足球的实际训练情况,了解到现在国内的青少年足球训练水平。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对青少年足球的训练提出改善方法。

2.综合资料法

通过研究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体测资料、运动能力评估,与其他国家的青少年足球训练相比较,在查询训练文献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的训练方法。在资料研究的过程中,就青少年的训练规律以及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并且就训练方法进行实践性验证。

3.访谈研究法

对相关的足球专家进行访谈,对他们提出的有关青少年足球训练的理论以及建议进行综合研究,从而制订出适应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的训练理念。在访谈的过程中,将我国的相关规定以及已有的训练方法进行综合,形成一整套关于训练的理念。

二、结果

通过上述的方法,从不同层面上对我国青少年的训练进行研究,将青少年教育和我国的文化发展与训练相联系,构建出一套适合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的理念。

三、分析

1.训练理念的概念

足球的训练理念是经过长期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青少年足球训练理论的构建,是立足于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基础,长期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进行青少年足球训练时,要充分尊重青少年发展的规律以及现实的训练情况,从而制订出适合青少年的训练理念。青少年训练理念是在我国青少年训练的基础上加以理论概括的理性产物,包括对训练主体的认识以及对训练规律的掌握。

2.训练理念构建

(1)训练的现实困境

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主要以“高强度训练,早出结果”为主,结果忽视了青少年发展的规律,导致青少年厌恶训练,甚至有些青少年球员因为高强度、不科学的训练方式造成身体损害。现行的训练体系,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出成绩,但是不利于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因此,建立科学可行的训练理念,既能够在保护青少年运动员的基础上促进提高,也有利于中国足球环境的改善。

(2)注重足球思维的训练

足球比赛场上,思维是决定青少年球员技战术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因此在进行训练理念构建时,必须要注重青少年心智的开发以及思维的训练。

在国外的青少年训练理念中,思维的训练是基本的训练方式。在思维的训练中,包括快乐训练以及创新训练。通过快乐训练使球员们能够了解到足球的魅力,充满足球学习的兴趣;创新训练能够使球员们开发创造能力,提升足球训练的水平。我国现代青少年足球训练重实践轻思维,造成了球员们思维僵化,在比赛中不能够形成有效的决策。采用现代足球的细微训练,使球员们能够保持训练的主动性、对足球的兴趣,也能够促进球员们的思维决策,从而实现球场上的全面提升。

(3)学训结合,全面发展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现代足球的训练中,要将文化素质与智力开发加入到训练中去,这样能够促进球员的全面发展。通过文化水平的学习,能够促进运动员理解技战术,并且可以提升创新能力。将学校的教育与足球场的训练相结合,使学生在足球训练的同时学习到必要的知识,从而提升球员的综合素质,对于球员的发展以及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4)多种方法促进日常训练

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的最主要方式是基本功的训练,将足球的技术放在首位,使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对基本功的熟练掌握。但是这种基本功训练缺乏实战的指导,在实战中会显得相对僵化。因此,在进行基本的训练中,要将实战与基本功训练相结合,使球员在对抗与实战中发展。在进行足球训练的过程中,保持实战可以提升球员的竞争意识和球员的技术。

在日常训练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球员们产生对足球的强烈兴趣,促使球员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同时,在日常训练时,要对球员的年龄以及技战术进行认识,加强分组对抗的形式,使球员们能够整体提高。

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是将青少年的发展特点与现代足球相结合的理念,通过构建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能够促进球员的综合素养,也能够使中国足球的训练更加符合现代化的特点,有利于中国足球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庆春.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与足球后备人才培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

[2]王崇喜.球类运动: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7.

青少年足球训练教程范文篇3

论文摘要:众所周知,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衡量一个国家足球运动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它决定了一个国家足球运动的兴衰成败。我国足球运动还处于起步阶段,努力抓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是我国足球取得成功的根本之路。纵观欧美足球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选拔和训练工作,从培养体制和竞赛体制等方面也都有一套详细的计划。

1研究对象和目的

研究对象: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方式

研究目的:通过本研究,以期能给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提出一点建设性的意见。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手工查询期刊等手段查阅了有关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方面的文献资料30余篇,以便深人了解国内外就此问题研究的历史、现状。

专家访谈法:就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方式方面的问题向多位专家和学者进行了访谈和咨询。

逻辑分析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逻辑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现状分析

3.1.1我国目前在青少年足球训练管理方面,主要有以下4种体制:

(a)职业俱乐部系统的U-19岁、U-17岁和U-15岁三级后备梯队和由俱乐部主办的少儿足球学校训练体制。

(b)省级和行业体协全运会代表队和市级城运会代表队训练体制。

(c)各类业余俱乐部青少年训练体制。

(d)各类足球学校青少年训练体制。

3.1.2国外青少年足球培养方式

“金字塔”型的足球发展模式,在足球发达国家非常明确,国家、省及学校足协对青少年足球的发展非常重视。各级足协对青少年足球的发展职责分工明确,组织计划严密,有一套足球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金字塔”型发展的良性结构。

德国青少年足球培养方式

德国通过多种途径对足球后备人才进行培养,第一,由德国足协通过创建足球训练基地和提供教练员对有天分的青少年进行培养,截至2003年,已拥有基地500多个。第二,由德国各甲级俱乐部建立各自的后备人才培养指导中心对青少年进行培养。第三,通过与学校合作,例如拜仁慕尼黑俱乐部和巴伐利亚州足协已经和慕尼黑理工大学体育科学系合作,共同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

日本青少年足球培养方式

日本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的名称叫做“足球俱乐部训练中心制度”。建立训练中心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和发展日本足球,发掘未来足球运动员的优秀素材;创造良好的集训与指导环境。这个制度1976年开始试行,1980年正式全面展开。用了约15年时间有效地构筑了日本足球的基础。训练中心制度共有4级,从下至上分别为“地区训练中心”(覆盖全国,相当我国一般城市和地区),“都道府县训练中心”(47个,相当我国的直辖市和省),“地域训练中心”(关东、关西、四国、九洲等9个,相当我国华东、华南、西北等)和由日本足球协会直接主办管理的国家训练中心。另外依靠留学和职业俱乐部梯队培养也是日本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重要途径。

3.2科学选材

所谓足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指根据现代足球运动发展趋向和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以严谨的态度,应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完全客观性的指标和测量数据,并辅以教练员的经验进行的。早期科学选材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和深人足球选材的科学理论研究,制定出一套具有实用价值的选材方法的模式;二是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广大在基层从事青少年足球训练工作的教练员们,从思想观念上重视选材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具有科学选材的基础能力,实现科学选材理论与训练实际紧密结合。

3.2.1优秀足球运动员基本要求

间速度、爆发力、协调性,特别是维持90min奔跑的身体能力;

向自信、果断、意志力和注意力的心理特征;

(c)快速、对抗中熟练、准确完成攻守技术、特别是位置技术;

(d)有球和无球状态下的意识能力。

3.2:2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与国外选材的对比

3.2.2.1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

根据我国现行中、小学学制和少年儿童生长特点并参考国际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状况,对青少年足球选材分为二个阶段:

初选:年龄9一12岁;边学习,进人足球重点学校或少儿足球俱乐部进行教学和训练。

复选:年龄12岁,边学习,进人业余少体校或青少年足球学校足球班培养。

精选:年龄15岁,进人更高一级的运动队进行比较专业的训练。如:国家少年队;俱乐部的后备队;省、市级足球学校。

3.2.2.2德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

为了能给有天分的青少年提供接受训练的机会,德国足协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众多的训练基地,供青少年进行训练,并且在全国范围内都有负责选材的球探和工作人员,收集那些有天分的青少年的基本资料,然后将他们直接招收到足协直属的训练基地接受正规训练。

3.2.2.3荷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

以费耶诺德俱乐部为例,俱乐部除了一线队和预备队外,还有从u一7到u一18和u一21共13个后备梯队,每个球队18人,每年都进行不断的补充和调整。其选拔青少年球员的情况为:每年五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是费耶诺德俱乐部的选秀周,很多不同年龄段的球员聚集俱乐部的青少年训练中心,由俱乐部的教练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要求安排训练,负责选拔。选拔年轻球员不光看重身材和素质,更注重选手们的天赋,对球的感觉和特长,以及是否符合具体打法的位置的需要。这样就给很多身材较矮的球员以更多的发展空间,避免天赋球员的流失。另外,费耶诺德俱乐部还有自己的球探,负责发现和引进其他国家的不同年龄段的优秀球员,使他们的后备人才库得以不断的补充和强大。

3.2.2.4日本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

日本在选拔和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力量方面具有独到的风格,他们将学校作为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各地的大、中、小学基本都有自己的足球俱乐部和球队。每年都举办中小学和高中比赛,这些比赛有全国性的,也有县和地区性的比赛,通过比赛发现和选拔优秀的青少年选手进人日本足协直接管辖的“训练中心”接受训练。

3.3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成长中应注意的问题

3.31道德价值观的培养

教练员无疑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道德价值观正在形成,作为教练员应教育他们从小树立坚定的事业心,有强烈的祖国荣誉感和责任感,引导和教育青少年运动员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贡献与待遇之间的关系。

处于青少年阶段的运动员,虽已初步学会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但由于其逻辑思维还主要以经验为主,其心理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如果父母,教练等过分要求运动员注重成绩,必然导致其过分追求成绩,而不注重自身技术水平是否真的提高。

3.3.2青少年足球训练应遵循的规律

3.3.2.1遵循足球运动发展的规律

足球运动的发展是以比赛为轴线的,足球比赛浓缩了足球运动发展的精华和成果,反映出足球运动的轨迹和规律,足球比赛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既是现代足球训练发展的方向,也是现代足球比赛的需要。具体特征有:速度和对抗特征;时间和空间特征;进攻和防守特征;整体和个体特征;体能和技能特征;实力与压力特征。

3.3.2.2遵循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

青少年正处于有规律的快速生长发育期,其解剖生理特点和身体机能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该严密注视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和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

3.3.2.3遵循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足球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机理是在大脑皮层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即是一种复杂、连锁、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它的形成具有间断性变化和规律性,可分为4个相互关联的阶段: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3.3.3认真打好基础

青少年各年龄段的训练必须依照完成相应阶段的训练任务来进行,贯穿其中的各类比赛也是如此,那种单纯以追求成绩为目的的比赛、弄虚作假以大打小等现象应坚决杜绝。任何教练员都应牢记:评定青少年足球训练效益的高低除了参考比赛成绩以外,最根本、最富有价值的尺度应是基础训练的全面扎实程度,人才的输送率以及运动员的发展潜力。

3.3.4学习训练两不误

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水平,不仅是胜任未来工作的条件,而且是发展运动员智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所以教练员不能只关心训练而忽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更不可利用训练去冲击他们的文化学习,应经常了解和督促他们的文化学习,并与学校和家长保持联系,共同配合,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实行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已是大势所趋,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榜样。

3.3.5科学的技术战术训练

曾执教的山东鲁能和上海申花青少年队的著名外教柯柯维奇认为“青少年球员要成为一流的足球运动员是一个长期、系统而具体的过程,青少年身心发展和足球技能的掌握有其自然规律,只有了解并尊重这些规律,才能进行有的放矢地训练。”他将球员成长过程分为3个层次,5个阶段(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柯柯维奇的多年训练计划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根据各年龄的身心特点制定其训练目的和课程结构,具有系统与连续性,系统的持续训练是取得理想训练效益的必要条件,人体对训练负荷的生物适应必须通过有机体自身的各个系统,各个器官,各部分肌肉及至每个细胞的变化,一点点地去实现。因此对相应年龄有不同训练计划,这样运动员的生理与心理才能适应发展、成熟。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重视对青少年培养,是中国足球发展的根本,同时也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不能有半点虚假和马虎。通过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方式的研究,使我们更加清楚其中出现的各种不足和应该改进的问题,对青少年的培养应深人加强他们的心理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教练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具备社会使命感,全身心投人。如果我们有了厚重的社区足球和校园足球,有了半专业性质的业余体校和足球学校,有了坚实的俱乐部各线梯队,层层积累、厚积薄发,就形成了中国足球的金字塔。

4.2建议

4.2.1政策方面—最大限度发挥举国优势。首先由体育总局牵头,会同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研究制定发展“校园足球”和“社区(小区)足球”的相关政策和规划、实施步骤和各种保障措施,形成文件,联合通知、转发各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让学校、社区(小区)足球工作引起全社会关注,形成社会办足球的局面。

4.2.2管理方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现代足球运动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青少年人才培养持续发展的组织体系;健全各级青少年管理工作机构;要提高足球普及水平,各级足协、职业俱乐部和教育部门必须同步工作。

4.2.3资金方面—让穷人家的孩子踢上球。无论校园足球还是社区(小区)足球、或者其它形式的青少年培养模式,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体育总局应建立青少年足球发展基金—按一定比例,从体育、足球及职业俱乐部的收人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基层教练的薪金发放、场地的设施建设、比赛的组织工作……这是搞好青少年足球的保障。

4.2.4设施方面—让孩子们有踢球的空间。各地方足协、有关部门要在体育馆外部和公园、住宅小区内等有条件的地方,兴建、增建和改建足球场,让孩子们享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是否收费、收多收少,应视所在地区居民生活水平而定。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年级足球训练方案范例(3篇)
  • 下一篇:口腔诊所概况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