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临床实习;护生;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94-01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实践教学应该是成为培养护生的重要内容,各种护理操作技能和专科护理的学习,培养和提升护生判断性思维等综合能力,促进和提高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认识成度的提高。
1.现状分析
1.1临床查房
目前在实习中的大、中专护生,整个实习期间以老师讲解为主,带教老师选取适宜病例,带领学生进行问诊、体格检查后分析病例,提出护理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学生参与讨论后带教老师总结,导致了护生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认识成熟度较差。
1.2专科理论知识
目前是采取一月一次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内容主要是本科室专科护理的要点,而后进行理论考试,导致了护生对专科知识的学习有限。
2.教学方法改革
2.1临床查房模式的设计
改革临床查房的方法,带教老师选取适宜病例,由学生独自进行问诊、体格检查后,以共同讨论的形式分析病例,提出护理问题,制定出护理措施。然后由一名学生向带教老师简要汇报护理病例,其他同学补充,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对护生的正确观点加以肯定,对与临床护理计划由偏差的则提出问题,举一反三,引导护生积极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接受老师的观点。
2.2授课内容
把专科的理论知识与临床中的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讲授,贯穿实习的始终,使其更容易理解,定期讲授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并进行考核。提高护生的分析能力和求知欲。
3.体会
护理学专业临床实习是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性教学环节。临床护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临床带教质量,为培养新时期合格的护理人才而不懈地努力。通过对护生实习期间带教模式的改变,提高了护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掌握临床知识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叶玉珍,在临床实习中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J】,现代临床护理,2006,5(2):53-54
[2]彭美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9)644-647
关键词: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C-0044-0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及教育体制的调整,市场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对技术全面的实用型人才的开发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仅凭一纸文凭必将在人才的选用上失去竞争优势。这无疑对我们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的医学人才培养思路及教学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医疗体制的改革、患者维权意识的加强,以及新的医疗法规的出台对传统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使教学与医疗、护理之间的矛盾凸现出来,使学生在患者身上进行技能培养的模式受到制约。近几年,全国范围内医疗纠纷频频发生,其中传媒和患者的因素不容忽视,但医务人员的工作作风及医疗护理操作技能是否存在纰漏也是令我们深思的问题。因此,我们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进尝试,加强对护理本科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取得了一定成绩,规范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符合时代要求和高素质、实用型的合格医学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加强对临床教师的培养
医院十分重视临床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了招聘护理人员政策。近年来招聘的护理人员要求专科以上学历,鼓励在职教师继续深造,医院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临床教师进行培养,每年分期分批送出去进修,学习本专业新知识、新理念。同时,定期举办护理专题讲座,鼓励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积极参与临床护理的科学研究与探索,鼓励临床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申请教学立项,参与各类教材的编写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为了确保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对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的资质进行审核,要求具有中级职称三年以上的教师带教,每年对新上岗的教师组织全院集中试讲,试讲合格后方可承担临床教学工作,不合格者继续努力,参加下次全院集中试讲。为了规范临床教师的技能操作,每月对全院护理教师进行临床技能操作培训、考核,提高了我院临床护理教师的基本护理操作水平,规范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提升了护理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
二、加强对课间教学环节的管理
由于医科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医院教学任务更加繁重,护理专业的课程和课时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两倍,临床教师教学任务更加艰巨,为了确保护理本科的临床教学质量,教务部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把关,从理论授课到见习课,从教研室到授课教师,要求教研室安排具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和医德医风评分较高的教师授课,希望他们将渊博的医学知识和高尚的品格传授给学生。我们还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将理论课的部分内容由原来的“填鸭式”课堂集中授课向多样化教学授课方式转变,比如PBL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老师布置学习内容,学生进行自学和分组讨论,然后提出问题由带教教师进行答疑,此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动性,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提问题、去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毕业实习环节的管理
医院十分重视医学院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管理,毕业生进入临床要参加医院人事培训中心组织的集中培训,入科前还要参加科室组织的入科岗前培训,使毕业生在从事临床工作的第一天就受到专业、规范的职业教育,入科后教研室秘书编排实习轮转表,安排一些高年资优秀教师进行跟班带教。由带教教师负责所带毕业生熟悉实习环境、本科室的专业特点以及掌握临床各项操作技术,并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毕业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每周还安排了小讲座,由各教研室教学经验丰富、临床知识较为全面的教师主讲,要求每位授课教师制作和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授课效率,并可将部分内容留给同学自学,进一步提高了独立思维能力,能够尽快进入角色。
实习期间,还十分重视毕业生临床技能操作的培养,改善近年来临床学生技能操作水平低的状况,充分利用和发挥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资源优势,全天开放,使临床教师和实习学生随时可以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在临床工作中的护理操作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可以完成。学生在工作之余,弥补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技能操作部分的不足,也可以减少因工作中操作不当或技术不过硬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或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通过以上改进,使毕业生的临床技能操作水平迅速提高,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四、加强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师授课能力的直接体现。它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合格的学生。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除提高理论课的授课水平外,对课间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教学质量提高同样重要,临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中之重。
我院教务部有计划地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组织医院教学专家督导组对护理教学各环节进行督导检查,内容主要有理论课、见习课听课评教,检查临床教师书写的教案、讲稿及多媒体课件,检查教研室组织的出科考试,对期末教务工作进行监控,包括出题、监考、阅卷等工作。通过对护理专业本科教学各环节的质量监控,提高了全体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促使授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备课更加认真,授课更加规范,提高了教师带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教学效果,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确保了护理本科的教学质量。
通过一系列教学措施的完善,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临床护理的教学质量,从而大大提高我院护理专业本科毕业学生在市场的竞争能力,使我院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居自治区高校榜首,最大限度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内蒙古医科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NYJGB201107,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NYFYJG2014002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师指导护士工作
1帮助新护士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专业价值观
1.1
排除为难情绪,转变新护士角色新护士刚到医院,一切都是比较陌生的,见到许多学校未曾见过的事物,遇到很多课堂上未曾遇到过的问题,在校面对的是老师及课本,现在面对的是患者,一下子会很不习惯,加之周围不熟悉的环境和患者对自己不信任的目光,都会使新护士不知所措,甚至会忙中出错,新护士会产生为难情绪。这时带领护师不宜过多的指责,而应给予适当关爱和体贴,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动新护士,让新护士体会到带领护师是他们知识和精神的坚强后盾,此时应该引导新护士从思想到行动上转换角色。从一个知识受益者转换到用自己的知识服务于患者的护士。使他们克服掉为难情绪,尽快进人护士角色,成功的迈入临床第一步。
1.2
在临床实践中培养新护士专业价值观和专业信念在没步入临床工作之前,新护士们所听到课堂上老师讲护理专业的伟大与崇高,往往会理想的认为一个伟大而崇高的事业一定是惊天动地,伟大而生动的。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却是一些琐碎平凡的小事,似乎掩盖了它的无穷魅力,有的新护士产生消极情绪。带领护师要用自己对患者的情感行为和对护理工作的执着、热情去感染新护士,让新护士在自己亲自护理
下痊愈出院患者幸福的微笑里,找到护理工作平凡而伟大的内涵,加深新护士对护理专业价值观的理解,确立专业思想和信念,热爱护理工作,珍爱患者生命,培养新护士职业的责任感和社会价值观,起一个认知与情感互动、技能与态度互动的效果。
2在实践中培养新护士思维潜能的发挥
2.1
锻炼新护士独立思考能力,确立自己的主见新护士在步入临床前多为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接受知识,养成了定式性习惯。在临床实践中,带教老师应帮助新护士。
克服这种缺陷,培养新护士独立分析、思维、审视问题的能力,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机的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带领护师在实践工作中,应注意指导新护士对自己所获得的患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完全代替新护士去做,培养新护士的独立思考、确立自己主见的能力,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2.2
在实践中培养新护士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精神勤学好问、积极思维、勇于探索是新护士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关键,带教老护师在做每一次处置前后均应向新护士提出为什么?例如:下胃管前闯为什么也需要严格消毒,胃管的长度、下胃管的方法步骤,以及下胃管的意义目的。下胃管后提示新护士思考有否更先进、更简洁又能达到同样目的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笔答或口述。只要新护士去思考了,不管提出的设想有否意义均应给予鼓励。力求通过启发、设问,唤起新护士的求知欲望,激发新护士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兴趣。
3在实践中培养新护士慎独精神,善于反省和自我纠正
在临床工作中新护士首先面对的是患者的生命,由于护士的疏忽大意和不慎,不但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新护士进入临床的第一天起,带领护师就应注意新护士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做事的精神,不凭主观意向去办事,在向患者解释疑问,交代注意事项时,说话要简洁、通俗、确切。告戒新护士应经常反省自己,不断自我纠正和完善,培养慎独精神,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结语
总之,新护士在步入临床开始,带领护师就应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她们,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学生能否把课堂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相结合,新护士本人是关键,带领护师的帮助也是不可忽略的。培养新护士严谨的作风、勤学好问的习惯、独立思维的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是每个带领护师的责任和义务。每个带领护师都应认真思考,勇于承担为培养适应临床护理工作需要,适应于未来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新型护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桥梁和杠杆作用。
参考文献
[1]付新锐,周广华,高波.护士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0(0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