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医疗中心建设方案(收集3篇)

时间: 2024-07-30 栏目:办公范文

医疗中心建设方案范文篇1

【关键词】医院档案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一、前言

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其不及能够全面且真实的将医疗机构本身的管理水平与领导人的整体素质反映出来,同时还详细的记录了医疗机构自成立至今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与成长历程,进而为其日后的发展与进步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参考经验。医疗事业的经营无论是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是对国家经济的提高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医疗信息档案的收集和记录又同样是医院最为宝贵的财富。基于此,针对我国医疗机构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一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是笔者乃至所有医疗工作人员都需要去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任务。

二、医院档案管理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一)档案信息化是顺应时展与进步的必经之路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当中,国内的医疗机构必须要去顺应时代的发展脚步而对原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做出适当的调整与改进。首先,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医院的档案信息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医疗工作与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其次,档案信息化建设还更加贴合大众就医群体对现代医疗所提出的更高标准与需求,在无形当中推动了社会的向前发展。

(二)档案信息化能够促进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大范围普及在国内的各个行业中都掀起了一股“信息革命浪潮”,而关系到国民生活水平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医疗行业也自然不会例外。计算机技术目前已经被应用到了国内医疗机构管理活动中的各个方面,从而让很多医疗工作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档案管理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提升。经过大量的实践工作证明,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的医疗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从而让其可行性在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增强了医院的知名度。除此之外,信息化档案还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让院方的竞争能力与综合实力排名同时实现“双升”,为医院未来的业务开展与规模扩大均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三)档案信息化可以为医院日后的决策活动提供全面的参考信息

在传统类型的医院档案管理模式中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将医院从开始到现在的所有资料信息与成功经验都全面的记录和储存在信息建设平台当中。此种做法一方面能够让医院领导与医疗管理机构可以在第一时间全面且真实的掌握医院当前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医院日后正确经营决策的制定。此外,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落实还可以将医院本身在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机密资料和重要信息进行保密处理,通过各种先进存储技术的应用会在无形当中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对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在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同时对医疗工作者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伴随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医疗机构的管理者也要经常性的在院内举办一些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培训和教育活动,让所有档案管理人员与医疗人员都可以加强自身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与应用,从根本上提升医院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笔者针对此项问题总结出了如下的几点应用方法:首先,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不断的提升自我管理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由院方所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当中,在形成良好服务观念的同时来进一步的增强自身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其次,档案管理人员要达到应有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标准。

(二)进一步明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

如今,纵观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诸如信息种类过杂、使用价值较低以及管理不合理的现象出现。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和改善将会对医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基于此,医院管理者要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工作,其中包括医患的个人信息、治疗过程的详细记录、检测化验的信息数据、并利与处方以及医疗机构的设备与后勤管理记录等等。

(三)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监督管理

医疗机构档案类型的种类较多,如果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来分析,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即为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首先,医疗机构的很多档案信息都存在着较强的保密性,其中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档案以及病例治疗档案等,这些内容不仅涉及到患者的个人隐私,同时还包含了很多医疗机构的的独家研究数据。为此,医院的管理者要专门设置对档案信息进行安全管理的监督人员,并在此基础之上设立档案信息的公开级别与档案系统的查询级别。此外,院方管理者还要经常性的更新和优化当前档案系统的身份验证与防火墙技术,一旦发现有非法入侵和盗窃档案信息者要立即联系公安部门来严肃处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的不仅仅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价值应当是在推动我国医疗事业向前发展的同时,让我国民众的幸福指数与生活质量均得到较大幅度上的提升。展望未来,在通往现代医疗的路上,档案信息化建设就如同时徐徐吹来的一股东风,它的出现必定会让我国的医疗事业发展的更加顺风顺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医疗机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一定会为医疗事业的进步翻开一页崭新的篇章,进而为人类社会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不容小觑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欢.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医疗中心建设方案范文篇2

关键词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41-0135-02

双向转诊作为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全医疗体制、提高医疗资源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双向转诊机制的运行与实践中,因信息化建设力度的薄弱,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网络平台构建的缺乏,造成双向转诊信息共享渠道不畅,转诊患者的医疗信息无法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有序对接,进而导致的患者在转诊过程中难以避免医疗机构的重复检查而延误诊治,或因信息偏差而引发的医疗事故,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也成为制约双向转诊医疗机制效率和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实现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的优化建设,提高双向转诊信息化程度是完善双向转诊医疗机制的关键。

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综合医院双向转诊机制中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的建设方案。

1设计双向转诊信息系统框架

双向转诊信息系统采用B/S架构的设计方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通过该浏览器在任意信息节点快速、便捷的获取共享双向转诊相关信息数据。

数据库设计:

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在数据库的设计上,主要包括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转诊业务数据库。

1)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主要统计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送的需上转治疗患者的健康档案信息,通过该数据库,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就医状况等信息进行快速检索和查询。

2)电子病历数据库:主要统计患者的病历信息,包括疾病诊断结果、病程记录、病情描述、会诊意见、疾病检查检验结果、治疗方法和结果、医嘱、手术记录、护理记录及诊疗指导等。

3)转诊业务数据库:主要统计患者的转诊信息,包括转诊原因、转诊指证、转诊时间等。

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在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上,主要包括既往信息查阅、转诊标示提示、转诊资源预约、转诊会诊医疗信息、合理用药提示、检查影像等数据查阅、双向转诊流程管理等。

2明确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建设目标

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建设的主要理念在于解决上下级医院转诊过程中信息难联通、难共享、难衔接的问题;其主要建设目标在于:

1)实现患者转诊信息在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共享,以尽快实现转诊申请审批流程的网络化与电子化,简化转诊流程,保证有序对接;

2)实现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患者诊疗过程信息的交互,避免医疗机构的重复检查而延误病情诊治,保证医疗安全;

3)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为建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医疗服务格局提供技术支撑。

3规范双向转诊业务流程

3.1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电子健康档案是借助计算机等相关网络信息技术将个人健康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并储存于互联网服务器的电子化记录。在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的建设中,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专业团队,采集患者个人健康信息及每次就诊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长居地、血型、药物过敏史、疾病既往史、家族疾病史等一般资料,并通过中心现有的信息平台对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同时,电子健康档案随患者每一次就诊予以更新,在双向转诊中由社区及上级医院共享,为健康风险评估、疾病诊疗、健康指导及转诊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3.2制定转诊指证

实践中,因医院、社区业务流程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双向转诊机制中也将面临转诊指证不一致等问题,而统一、合理的转诊指证是双向转诊医疗机制高效运行的基础。因此,在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建设实践中,建议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综合医院共同制定转诊指证,实现转诊指证的统一和规范。

3.3制定切实可行的双向转诊程序

上转流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患者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导入双向转诊信息系统的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中,将患者的病历信息导入电子病历数据库,将患者的转诊信息导入转诊业务数据库中,并生成转诊标示,实现与上级医院的信息共享;同时,经信息平台向上级医院进行各种医疗资源的网上预约,如门诊、科室、实验室检查及住院等。上级医院经转诊业务数据库对患者的转诊信息进行导出,并作出相应的接诊安排,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对社区的预约进行回复并告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预约单打印出交给患者,患者凭借预约单可直接于综合医院就诊。且就诊后,上级医院可从信息系统平台的电子病历数据库共享到患者在社区的诊疗经过、结果等病历信息,以作为转诊治疗依据。最后,患者在上级医院就诊的经过(包括会诊意见、检查结果及诊疗指导等)由医院专业信息管理人员予以信息采集并生成电子病历信息,将其导入双向转诊信息系统的电子病历数据库,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享。

下转流程:患者于医院治疗病情得以稳定后,经医生会诊可回社区进行下转康复治疗时,由医院相关转诊负责人先将患者的转诊信息导入转诊业务数据库,并生成转诊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负责人经转诊业务数据库导出患者的转诊信息,并作出相应的接诊安排。同时,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对上级医院的下转进行回复并告知。上级医院将转诊单打印出交给患者,患者持转诊单回社区行相关康复治疗。且社区接诊后,可从信息系统平台共享电子病历数据库获得患者在上级医院的诊疗经过,包括诊疗及康复治疗指导意见,以作为康复治疗依据。

4结论

针对双向转诊医疗机制运行中“信息不共享、转诊不衔接”的问题,通过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的建设能够有效实现上下级医院转诊信息的共享,使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可以随时了解患者就诊信息,对于简化转诊流程,促进上下级医院转诊的有序对接,解决患者就医困难以及避免医疗机构重复检查及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芳.信息化建设在我院双向转诊工作中的优势[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5).

医疗中心建设方案范文篇3

一、目前乡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指标管理体系

到目前为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的管理还没有一整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档案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多数单位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化,主要体现在:

1、年初缺乏计划,年底没有考核,档案管理状况同科室的考评没有直接挂钩,缺乏规范化的措施。2、由于认识程度不同,各科室的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按照规定收集档案的现象依然存在,档案丢失、归档不及时、个人留存不交的情况时有发生,档案的管理职责有待进一步加强。3、由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规范,缺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综合性医院档案管理的新模式,档案的分头管理和分散保管现象严重,各自为政、标准不一,装具参差不齐,档案利用率低下,信息管理与档案管理严重脱节,人力、物力和空间浪费现象严重。

(二)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以医疗服务为根本任务,长期以来对社区医疗服务档案缺乏严格的考核,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档案痕迹留存可有可无的模糊认识。至今仍有不少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意识还较淡薄,同时由于受人员、设施、经费等方面的限制,档案管理工作受到冷遇。正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导致个别同志为了方便自己利用,任意扣压或丢弃使用完毕的文件材料。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人员知识更新不够,业务素质不高。档案管理工作是专业性强、涵盖面广、涉及部门多、工作内容繁杂的一项专业性工作。从目前看,各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人员,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为缺少,大部分档案人员专业水平偏低。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才培养中,一般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没有纳入计划和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平时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够,缺乏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缺乏创新和活力。

(四)档案信息开发不足,档案利用率偏低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开发利用档案仅满足于“查阅文件”的被动封闭式的状况,只是发挥其简单的自然属性,使大部分档案信息处于“沉睡”状态,从而失去了档案存在的价值。同时档案的分散管理也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难以对档案信息进行综合研究和开发利用,档案室也就不能提供综合性、宏观性、整体性强的档案信息,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档案利用率的低下。

(五)档案管理尚未与医疗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

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近期和远期规划中,一般对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规模、医疗设备、技术水平、人员结构等都作了比较详尽的规则。而对档案管理、档案设备投入等考虑较少或完全未纳入规划中,造成档案管理水平无法与医疗业务同步发展。一些单位由于医疗用房紧张,挤占档案用房现象普遍。另外,档案管理设备陈旧,管理技术落后,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较少,基本还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阶段。档案管理与医疗服务的不协调发展必然导致档案信息的开发不足,并最终导致医疗服务丢失档案信息保障的后果。

二、加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理顺关系,健全制度,拓展档案的归档范围

社区医疗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和依据,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应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下,由县卫生管理部门档案机构负责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工作的具体监督和指导。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应明确一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纳入领导议事日程,切实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应理顺档案管理体制,建立综合档案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和统一管理本部门形成的各种载体的全部档案(病历档案除外)。各单位应根据工作实际配备1-2名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的关键。要结合本单位档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档案接收、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使档案工作各环节的运行有章可循,使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归档范围进行收集、积累和整理。对各科室的各类档案材料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增加档案管理的综合性和独立性,编制统一的分类大纲,把各门类的档案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系统地进行整理,统一分类编号。完善的制度与职责,将使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档案人员管理档案更加规范,对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要建立健全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制度,并纳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确保每项重要的医疗、防疫、科研、教学、药品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都有完整、准确、系统的文件材料归档。

(二)加强领导,重视宣传,增强全员档案管理意识

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医院档案工作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各级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应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领导重视是档案管理的前提,要把档案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要大力宣传档案工作,使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领导、管理者、职工都能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三)重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规划,促进档案建设与业务建设同步发展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档案管理作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中是不可缺少或替代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在制定中长期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档案管理的设计和建设,要根据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发展规模和需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大档案管理的建设力度,使档案管理的用房条件、设备配置、人员配备、业务培训、管理水平等综合实力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业务发展相适应。

(四)加强投入,提高配备,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重视档案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档案安全保管条件。有条件的单位还应配备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刻录机及档案管理软件等,提高档案信息的基础质量,扩充档案的种类,使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发生的重大事件,不仅有文字、照片、录像甚至光盘等电子档案,而且利用方便,逐渐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五)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

要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才培养计划,应加大对档案人员教育培训的力度,鼓励支持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教育和业务学习及培训,通过在职学习、短期培训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专职档案人员及兼职档案人员都应做到持证上岗,学历层次应在大专以上,有条件的应参加档案管理专业的职称考试,取得档案管理专业的职称,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办公范文】栏目
  • 上一篇: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整理2篇)
  • 下一篇:职场上与老板相处的职场礼仪原则(收集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