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公司目标是全世界
国家实力体现在企业集团
桑兹卓姆(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全球化已经发生了。我们无法扭转全球化这一趋势,因为促进全球化发展的科技进步无法倒退。实际上,全球化的速度正不断加快,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弗雷泽(澳大利亚前总理):现在的全球化公司将具有完全不同的结构。其产品和服务也同样如此。它不是将每个不同国家中的民族单位分开,而只有一个统一的销售单位———全世界。公司活动中的某些方面显然是在地方上安排的,但公司的总框架将在全球的基础上组织,并在全球的范围内,从现有最佳途径中获得不同的生产要素。在今日的世界上,政府政策的制定必须满足国际市场的愿望。
诺伦(英国剑桥大学“中国管理办公室”高级经济学家):在当今社会,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实际上是每个国家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间的竞争。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集中并表现在该国大型企业和集团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上。现实中的国际经济冲突表明,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几个大型企业或集团,它就能在世界经济秩序中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并能占据一个稳固的地位。例如,美国就依靠了整理汽车公司、波音公司、杜邦公司以及其它一批跨国公司。日本依靠6家大型企业集团,而韩国则依靠了10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
马西雷(博茨瓦纳前总统):在世界范围内,领导人们正越来越意识到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闭关锁国中生存,没有国际合作就不会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跨越国界的贸易、政治、外交、艺术和文化协作在地区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这正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
司空壹(韩国全球经济研究所总裁及首席执行长官):经济全球化所包含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世界金融市场一体化,即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使亚洲金融危机传播至整个世界的罪魁祸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外汇交易日成交量为2万亿美元,但其中与实际经济活动直接相关的成交量则微乎其微,其余大部分都是纯粹金融投机的结果。
宫崎勇(日本大和总研特别顾问、日中经济知识交流会顾问):“经济国际化”的背景有三个潮流变化:第一,人们的价值观变化,即人们从关心战争转为关心和平,对经济发展的期待感发生了变化;第二,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实行现代化改革,使国内经济结构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同时,采取贸易、资本、技术等的对外开放政策,其结果是市场经济超越国境,成为世界范围的市场经济;第三,促使第二潮流变化的信息革命的进展。
学习控制经济全球化进程
贫富间不平等正不断扩大
放任金融系统将导致崩溃
不平等引发新的国际矛盾
桑兹卓姆:全球化影响每个人,而且与严峻的经济动荡的风险和繁荣与危机的周期性循环密切相连。总的来说,纵观这些循环过程,我们认为全球化对发展和扶贫工作是有益的。另外,全球化是一个需要我们学习如何去控制的过程。提高经济管理的能力,就可以降低经济动荡的风险。各国可以通过本国的政策和制度更好地利用全球化的动力为贫困人口服务。那些对公平有顾虑的国家不应为此而回避全球化。他们不应否认全球化给他们带来的益处。现在的挑战就是如何使这些益处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
拉曼军(泰国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泰国先锋农业公司董事长):现在我们经常听到有关工业化程度高、经济发达的富裕国家要求进入工业化程度低、经济欠发达国家市场的话题。但我们很少听到发达国家向欠发达国家进一步开放市场的情况。发达国家中以前受保护的接受补贴的行业部门现在仍然受到高度保护、获得高额补贴。所以,双边谈判或多边谈判中谈及的贸易自由化是一种单向而非双向的过程。例如,发达国家中如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高度保护、获得高额补贴: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渔业及农产品。然而与此同时,我们欠发达国家却一直承受着开放高科技产品、农产品、香烟、烟叶以及酒精饮料市场的巨大压力。
发达国家在研究开发投资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因此,他们主张要大力保护知识产权。工业化程度不高的国家被迫修改其法律和司法体系,以换取对富裕国家的已有市场准入权。由于知识产权受到严格保护,导致了垄断与源自不发达国家的高额垄断利润的产生。在医药与医疗器械方面,发达国家根本不考虑人道主义因素;在其它方面,欠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在穷国与富国之间以及在一个国家内部富人与穷人之间,出现了巨额贸易利润分配极不平衡的现象。
弗雷泽:如果放任运用高举债率投机基金操作的长期资本管理,任其自生自灭,整个金融系统就会导致系统性的崩溃。
乔治·索罗斯已对我们发出过警示。他写道:“尽管我已经在金融市场上赚了钱,但现在我担心,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不受限制的无穷扩张,以及市场价值向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的渗入,会危及到我们这个开放和民主的社会……过多的竞争,过少的合作,会导致令人难以忍受的不平等和不稳定。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信条是,公共利益是通过对个人利益的无穷追求实现的。除非我们认识到某种共同利益,需要置于个人的特定利益之前,我们目前的系统就很可能会崩溃。”
博戈莫洛夫(俄罗斯科学院国际经济政治研究所名誉所长):如果有的国家总是处于不利状态,得不到国际间联系所带来的利益,不平等、不对称相互依赖的不良后果将引发国际矛盾。自从1980年以来,有60个国家的国力日渐衰落。这些失败了的边际化国家可能会成为暴力民族主义、政局动荡、揭竿而起、恐怖主义的温床。
图巴尔(埃及扎卡吉克大学经济学教授、民族民主党财经委员会主任):随着商品、服务和资本流动之前壁垒和限制的取消、信息和通讯的革命、现代技术的进步和跨国公司活动范围的扩展,国家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对国家主权的限制将是什么呢?发达国家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段较长时期来发展他们的经济吗?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在给发展中国家以金融和技术支持方面应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中央银行的传统手段和政策还能具有效力吗?或者说,有必要发展能够帮助中央银行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货币平衡的新式手段吗?能够帮助保护货币平衡的金融手段又是什么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受到质疑
应建立起一套危机缓冲机制
瓦南迪(印度尼西亚国际和战略问题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成员):不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剧烈的国际经济动荡。要想解决它,不能期待一个新的全球金融架构来消除国际经济循环的作用,也不能树起保护主义的贸易和投资流向壁垒来把经济同外部动荡隔离起来,我们只能建立起一套机构和政策来缓冲下一轮动荡的冲击,比如建立起强大而监督完善的银行系统、备用国际信用额度网络、能够回击外部动荡的影响而不是使其扩大化的公共预算编制程序和机构,以及化解外部动荡冲击的一套外汇机制。
公共部门机构是经济改革中的黑洞,因为它吸收的人力、物力和投资对社会产生的收益很低,扰乱劳动力市场,降低国家总体生产力,破坏国际竞争力,并且很容易沦为即得利益的牺牲品。它们往往处在侵蚀政治体制的腐败的中心。同时,不良的机构也是发展中国家提高生活水平的主要障碍。这就是为什么在许多慎重公共开支的经济部门中,放松管制和减少政府调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一些问题。
弗雷泽:1997年开始的亚洲经济危机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反思的机会。我们还需要特别指出,拒绝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限制条件的马来西亚看来恢复得很好。这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现在被作为不可违背的普遍原则接受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则的普遍适用性问题。
中国在整个亚洲金融风暴的过程中一直保持其货币不贬值,这也为如何保持经济稳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例子。通过保持其货币价值,中国稳定了它的金融市场,阻止了亚洲金融风暴进一步蔓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例子:政府的判断如何超越具有不受限制的自由影响力的市场施加的影响。这一事例比其它任何事例都能更清晰地促使我们质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则和作法的普遍适用性。
拉曼军:当马来西亚于1998年启动其经济复苏计划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家及投资商认为,大量资本外流将最终导致马来西亚经济瘫痪,永无复苏希望。结果,他们全都错了。相反,与马来西亚相比,泰国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复苏周期要长一些。韩国的情况不同,恢复时间更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信誉至少在东亚地区已经丧失殆尽。
司空壹:自从亚洲金融危机在泰国爆发以后,建立全球金融新格局便成了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政策问题,提出了各种改变旧金融体制的具体建议,并且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在旧格局的三个重要方面,还没有采取决定性的步骤,这三个方面是:短期资本流动、私人参与危机的预防与化解、建立主要货币汇率机制。
亚洲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宏观经济基本面再好,如居民储蓄高、投资力度大、财务纪律好,也不能保证国家不发生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说明了制度因素的重要性,其中包括良好的治理结构,法治以及法制的合理运用。另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以防止危机的发生。
改革势在必行
不能操之过急
全球经济复苏动力增强
2013年,美国经济持续了温和增长的势头,欧洲经济在多因素推动下走出衰退,日本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反弹和复苏。但在新兴市场,由于担忧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以及前期经历了过快的信贷增长,许多国家都遭遇了资金流出和金融市场动荡的冲击,实体经济较大程度减速。全球经济复苏在地域格局上的转变,特别是新兴市场对全球增长贡献度的下降,导致2013年全球产出增长依然疲弱,预计2013年全球GDP增速约为2.3%,略低于上年的2.6%。
展望2014年,全球经济走势将更趋乐观,有望走向同步增长、失业率下降和产出质量与效率提高的实质性复苏阶段。预计全球GDP增速将提高到3.0%左右,通货膨胀率处于3%左右的水平。
美国经济增长将更为强劲
2013年是美国经济进入复苏增长的第五年,预计实际GDP全年增长约1.7%,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消费、固定投资和库存投资。
2014年美国经济将平稳持续增长,GDP增幅预计为2.5%上下。预计美联储将缩减国债及MBS的购买规模,继续延续低利率政策。
欧洲经济从衰退转向复苏
2013年是欧债危机的转折点。在德国、英国等核心国家经济复苏的拉动下,欧洲经济从第二季度开始复苏。但受累于欧元区持续6个季度的衰退,预计全年欧元区GDP仍将衰退0.4%,欧盟GDP将实现零增长。
展望2014年,欧洲经济有望踏上复苏之路,预计欧元区经济增速达到1%左右,但是失业率依然处于高位。预计2014年欧洲央行仍维持0.25%的低利率和直接货币交易计划,巩固经济复苏势头。
日本经济继续稳步前行
“安倍新政”推动日本经济稳步复苏,经济实现连续5个季度正增长。CPI在连续14个月保持负值之后于2013年6月份转为正值。经济的高歌猛进也带动了就业的上升,预计日本2013年经济增长约1.9%,失业率约为4%。
展望2014年,安倍经济学将作用于更广的经济领域。同时,日本加入TPP和申办2023年奥运会从长期看将提升日本经济。日本财政整固计划对经济的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预计2014年,日本GDP增长约为1.6%,CPI约为2.4%,失业率约为3.8%。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分化加剧
受QE退出、中国经济减速等因素影响,2013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动力减弱,预计2013年新兴市场平均实际GDP增速约为4.5%。展望2014年,新兴经济体之间分化将进一步加剧,亚太新兴市场增速领先,有望达到6.4%,新兴市场整体增速约为5%。
全球金融市场在2013年的表现出现分化,美国金融市场风险下降,股市向好,部分新兴经济体则遭遇短期金融动荡。展望2014年,欧元区和新兴市场企业债券或将积聚风险。
大宗商品风光不再
2013年大宗商品市场表现平平,风光不再。能源价格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而保持高位震荡,工业金属、贵金属和农产品均在2013年呈下行走势,其中以黄金价格下跌尤为明显。
展望2014年,大宗商品市场整体仍将维持平淡格局。一方面,在美联储可能逐步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的趋势下,强势美元和较高的利率对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施压;另一方面,明年全球经济状况改善,有可能拉动工业金属和能源的需求,但不足以改变投资者预期,难以大幅提振大宗商品价格。
股市有望向好,债市风险增加
2013年全球股票市场继续呈现上升势头。其中,美国股市创下历史新高,欧元区股市已经超越2009年年底水平,但新兴市场股市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水平仍有差距。债券市场方面,德国和日本国债收益率延续下降趋势,美国国债收益率略有上升。
展望2014年,为维持实体经济的复苏态势,抵御通缩风险,美、欧、英、日等国央行保持现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较大,利率也将继续维持在历史低位。此举将继续鼓励资金流向股票市场,进一步推高股市。债券市场方面,2014年初债务问题仍将困扰美国,市场提前反应的可能性较大,企业债券恐正在积累风险。
美元波动加剧,日元持续贬值
2013年年初以来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美元在总体上保持了升值态势,至5月份累计升值近5%,而后在大幅震荡中逐渐走弱。随着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前景再度看好,美元指数也在政府停摆结束后止跌回升。
展望2014年,美国两党的财政谈判和美联储放缓QE将成为决定美元走势的两个关键点。预计,美元将于年初开始进入持续升值通道,当然也不排除突发性事件下美元在短期承压的可能性。
在激进的量化宽松政策下,日元在2013年1~5份月加速贬值;年中日元曾走强,然而短期的反弹并没有逆转日元贬值趋势。自7月份以来,美元兑日元汇率重新进入小幅震荡的上行区间。预计2014年在政府宽货币、紧财政的背景下,日元的贬值周期仍将延续。
2013年10月份以来,欧元区经济增速低于预期,使欧元承压。考虑到当前欧元区复苏的基础依旧较为脆弱,我们预计欧元在未来反弹的可能性并不大,短期内的波动则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2013年受美联储退出QE下国际资本外流的影响,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外汇市场剧烈动荡。而后这些国家的汇率均出现上扬,在一定程度上收复了失地。考虑到美联储退出QE,未来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在整体上依然面临震荡下跌的压力。
新兴市场资本流动维持
大进大出格局
关键词:次贷危机;经济衰退;金融市场动荡;信用危机;世界经济
2007年4月4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由于刺激住宅抵押贷款业务出现亏损申请破产保护,次贷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截止到现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持续了18月,其已经发展为现在所谓的“金融海啸”,昔日熙熙攘攘的华尔街现在却陷入了自1929-1933年的大危机之后的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到2008年7月,美国的次贷危机和动荡的国际金融市场一度出现了缓解的迹象,有经济学家乐观的断言美国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已经过去。然而到了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政府出手挽救美国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这个由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海啸现在正在冲击整个世界,其广度和深度也都无法预测。时至今日,美国次贷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而是正在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至于其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我将在以下浅谈几点。仅代表个人意见。
一、次贷危机的原因
为其影响,我们不得不认真的分析一下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美国次贷危机,简单来说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贷款危机及其在全球的扩散。从其表面来看,诱使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美国在“9.11”事件后为了刺激经济而不断采取降息的政策,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以及经济全球化而带来的金融全球化,而后房价的不断下降,以上种种都使得次贷危机在美国发生,并迅速的影响了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基于一些学者对美国次贷危机的研究,一致认为美国次贷危机是一种新型的危机,其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够,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放大并移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资本渠道和贸易渠道扩展到整个世界。追根溯源,美国次贷危机是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而引起的。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领域的长期失衡,通过与房贷相关的金融领域的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实质上是资产价格的泡沫破裂并释放到真个金融领域而引起严重的危机。这次的次贷危机,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都产生了及其重大的影响。
二、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一)美国实体经济低靡,处于衰退期。
美国经济低靡,正在经历衰退。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10月18日接受《纽约时报》的记者采访时称“美国经济正陷入严重衰退”。
由于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使得美国人尤其是持有与次级贷款相关产品的人们的资产大幅度缩水,势必会影响到投资、消费、就业等多个方面,从而对美国的实体经济造成影响。美联储已经两次调低美国预期经济增长速度。美联储曾于2007年11月了2008年美国预期经济增长率的为1.8%-2.5%,更改了先前预测的2.5%-2.75%。而进入2008年后,由于美国的房价比预期的更低,因此美联储也相应的重新了美国预期经济增长速度,于2月20日发表声明,新的预测为08年美国经济增长将保持在1.3至2个百分点之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多次下调了美国经济增长预测。同时,受次贷危机和石油价格的上涨等原因,美国的失业率也比美联储所预期的失业率高。美联储3月份预计08年美国失业率为5.1%,但美国从进入08年开始,工作不断减少,6月份,失业率到达了5.5%,达到了美国自2004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失业水平。最新的数据表明,2008年10月份的失业率达到了6.1%。而跟据保罗·克鲁格曼的估计,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失业率将达到7%,甚至是8%。同时,次贷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消费者的信心,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07年1月份的110一路下滑到2008年10月份的38,而9月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还处于61.4的水平。这个降幅水平出乎市场预料,已经跌至该指数创立以来的最低点。银行由于亏损而收紧银根,严格控制信贷,使得很大程度上需要进行信贷支持消费的美国消费总额下降。
(二)美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仍在蔓延
对于美国而言,次贷危机带来的是一种信用危机,美国的金融行业进入了严重的动荡时期。
许多金融企业的账面出现了巨额的浮亏。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等大型金融企业在2008年5月既已报亏,有的出现金融困难。时至今日,美国的五大投行已成历史。2008年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随后在9月15日,美国的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告破产,而美国的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则被美国银行收购。9月21日,美联储宣布仅剩的两大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变成了银行控股公司。
同时,美国的证券市场也出现了剧烈的波动。时至2008年10月7日,标准普尔500指数自2003年以来首次突破1000点,而道琼斯工业指数则创下1937年以来最大的年度跌幅。同时,三大股指的下跌速度也都达到了最高纪录。
金融市场上的信用紧缩非常严重,由于银行亏损,众多银行纷纷收紧银根,提高融资条件,减少了信贷规模,这使得流动性出现紧缩,同时融资成本增加,企业融资变得困难起来。同时,由于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投资风险的增加,国际投资者的热情受到一定抑制,投资交易量低且交易缓慢。
此外,次贷危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元贬值和国际原油价格一度暴涨。次贷危机使美联储又原来以控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转为防止经济下滑的货币政策,自2007年9月开始连续下调利率,将商业银行隔夜拆借利率由07年9月的þ25%下降到现在的1%(如下图所示)。美元与欧元、英镑的利差增加,同时加上其他国家的银行纷纷抛售美元,使得美元下行的压力更大,时至今日,美元已经跌至自2002年的最低值。美元的连续贬值,加上投机炒作,使得原油价格一度暴涨。
三、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美国经济的衰退,将严重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其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28%,同时,美国又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品市场,2007年美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为9.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0%。因此,一旦美国的消费需求下降,这个严重的供需缺口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弥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率将下降0.22个百分点,而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将平均下降0.13个百分点。200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三次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由2007年7月份预测的5.2%降至2008年8月份预测的3.7%。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8年4月2日发表的《全球及地区经济前景预测》中指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以令人预想不到的方式迅速蔓延,对市场及金融体系核心机构造成广泛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正在失去动力,全球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从25%降到3%以下,这等同于全球进入萧条状态。同时,全球金融市场进入剧烈波动的时期。首先,大量房贷机构,特别是与美国次级贷款相关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基金陷入困境和破产。从2006年11月至2007年8月,英国、德国、法国、瑞士、荷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50多家银行和对冲基金等受到严重影响。据日本综合研究所的估计,次贷危机所导致的全球金融机构和投资家的损失最大将达到4636亿美元。2007年十月以来,全球股市暴跌,全球股票市值损失高达7.7亿元。同时,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流动性不足。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风险的增大,使得信贷紧缩,同时,次贷危机也波及到一些大银行的杠杆业务,影响了企业的债券发行和并购。
次贷危机严重的影响了国际贸易和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次贷危机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其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国际贸易。美国的经济衰退也将会通过这一重要方式影响到全球的经济。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进口国,伴随着美国经济衰退而来的必然是美国人收入的降低,消费需求的降低,这样必将会对那些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和地区产生重大的影响,使其出口减缓,同时使这些国家GDP的增长。同时,伴随着美元的贬值,带来的是出口国商品的竞争力的下降,以上两种原因都会影响到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同时,美元的贬值也使得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资产和国际购买力大幅度的缩水。
次贷危机可能会减少全球的对外投资总额。一方面,由于次贷危机,会使得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减少,尤其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对外投资。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为了维持自身生存,需提高资本充足率以备不时之需,因而可能会收回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
目前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次贷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并且还在向全球扩散。到目前为止,美国房地产市场仍旧面临着困境,受其影响,美国的金融市场现在依旧存在着严重的波动,而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人们的恐慌心理,使得美国的金融市场更加动荡不安,同时,银行由于亏损,收紧银根,提高贷款的条件,企业融资更加困难,滞缓了企业兼并和收购的进程,减慢了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对于世界经济而言,美国的次贷危机通过国际贸易和全球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影响到了整个世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信用遭到了质疑,使得一向以借贷为基础进行消费的美国人不得不减少自己的消费,随着美国人消费需求的减少,向美国出口商品的国家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减缓。而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使得各国的与次级贷款相联系的银行、对冲基金、私人基金以及国家主权基金等都蒙受了巨大的亏损。同时,给各个国家的股市、债市、汇市都带来了巨大的波动,及时是对于像中国这样资本市场并不完全开放的国家来说,仍旧通过影响人们投资的信心而使证券市场持续下行。
参考文献
[1]《美国次贷危机对金融业的影响》.刘辉.杜淑一.风险管理
[2]《美国次贷危机的走向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李若谷.冯春平.时评
[3]《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陈雨露.庞红.蒲延杰..全球瞭望
[4]《美国次贷危机简顾》.杰姆斯巴茨.格伦亚戈.全球视线
[5]《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原因及影响》.王东.当代论坛
[6]《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东南亚的影响》.尹福生.东南亚经济研究
[7]《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甄炳喜.亚非纵横
[8]《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分析》.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研究小组.中国经贸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