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堆水库建设规模为小⑴型,水库总库容为136万m3,最大坝高41.5m,工程的任务为灌溉及供水。灌区范围包括3个乡镇及沿线村寨,灌溉面积4430亩,灌溉年用水量145.85万m3。供水包括3个乡镇,乡镇所在地7300人年,用水量44.47万m3;沿线村寨15761人,年需水量120.36万m3;下放生态水量84.5万m3;总需水量为395.18万m3。按2015年1季度物价水平计算,可行性研究阶段总投资为18359.5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14353.10万元(包括机电设备、金属结构费用为4487.73万元),移民、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专项投资4006.43万元。
2经济评价
2.1经济评价依据
水利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618-2013);批复的街堆供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收集到的当地有关经济指标及其他有关专业设计资料。
2.2计算原则
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指在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前提下,从国家经济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分析项目的经济效益、效果和对社会的影响,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财务评价是指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的前提下,从项目角度,计算项目范围内的财务费用和收益,分析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评价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对属于社会公益性质的水利建设项目,如国民经济评价合理,而无财务收入或财务收入较少时,可只进行财务分析计算,不进行财务指标计算,提出维持项目正常运行所需资金的来源即可。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投入物和产出物的价格原则上都使用影子价格;应当采用当前国家规定的8%的社会折现率。水利建设项目的项目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年运行费和更新改造费。特别指出,用于供水灌溉的水库,由于使用年限较长,中途需更新设备。更新改造费为维持项目正常运行所需的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等一次性更新改造费用,在经济寿命期满前完成投入。财务评价应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采用财务价格进行。水利建设项目的财务支出包括建设项目总投资、年运行费、更新改造投资、流动资金和税金等。更新改造投资包括运行期内机电设备、金属结构及工程设施等需要更新和拓展项目的投资费用。水利建设项目的计算期,包括建设期、运行初期和正常运行期。正常运行期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或按以下规定研究确定:防洪、治涝、灌溉、城镇供水等工程为30~50年。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运行期确定为50年(含运行初期),建设期为两年,基准点为建设期第一年年初,计算期末回收固定资产余值。
2.3资金计划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工期为2年,采用工程投资的分年度投资估算结果如表1所示,基本预备费最后一年使用。
2.4流动资金估算
流动资金包含维持项目正常运行所需的周转资金,参照类似项目,可按年运行费的10%计,约为28万元,计划财政资金预留,建设期末投入,形成流动资产,计算期末一次收回。
2.5税金计算
(1)销售税金及附加:该工程中向乡镇供水部分,需交纳的增值税率为13%、工程所在地为农村,故城建税率为增值税的1%、教育附加税率为增值税的3%。环境生态用水、农田灌溉(含人畜饮水)免税。年税率计算结果为13.52%。(2)所得税:根据国家税务政策,该工程税率为25%,并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享受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
3国民经济评价
3.1国民经济评价计算方法
(1)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应以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效益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is)表示,当(EIRRis)时,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其计算公式为:∑nt=1(B-C)t(1+EIRR)-t=0式中:B—年效益(万元);C—年费用(万元);n—计算期(年);t—计算期各年的序号,基准点的序号为0;(B-C)t—第t年的净效益(万元)。
(2)经济净现值(ENPV)应以用社会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计算期初的现值之和表示,当经济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时,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其计算公式为:ENPV=∑nt=1(B-C)t(1+is)-t(3)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应以项目效益现值与费用现值之比表示,当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或等于1.0时,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其计算公式为:EBCR=∑nt=1Bt(1+is)-t∑nt=1Ct(1+is)-t式中:Bt—第t年的效益(万元);Ct—第t年的费用(万元)。(4)投资回收期(Pt)应以项目的净现金流量累计等于零时所需要的时间(以年计)表示,从建设开始年起算。如果从运行开始年起算,应予说明。其计算公式为:∑nt=1(CI-CO)t=0Pt=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的年份-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
3.2费用估算
(1)年运行费:包括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修理费、职工薪酬、管理费、水资源费、其它费用、固定资产保险费。年运行费合计281.72万元。
(2)总成本费用:工程总成本包含年运行费、折旧费、摊销费和财务费用。工程总成本579.37万元。水库工程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按50年计,净残值率取固定资产原值的5%,按平均年限法计算,则每年应提取的折旧费297.65万元。摊销费和财务费用为零,因为没有专利和资金汇兑发生。
3.3影子投资
(1)投资调整。根据工程概算静态投资18359.53万元进行调整。剔出利润、税金、利息等内部转移支付的费用、用影子价格对材料费进行调整。本阶段经测算,国民经济评价中工程影子投资额按概算总投资的90%计算,即调整后的国民经济评价投资为16523.58万元,固定资产原值为13829.73万元。
(2)年运行费调整。根据工程总成本费用579.37万元进行调整。剔出折旧费、利息净支出及水资源费、固定资产保险费等,并采用影子价格代替财务价格。考虑运行管理人员中60%为技术人员,40%为普通人员,影子薪酬为24.88万元,则经济评价的年运行费为238.36万元。
(3)更新改造费用调整。根据工程更新改造费用4487.73万元进行调整。剔出利润、税金、利息等内部转移支付的费用、用影子价格对材料费进行调整。本阶段经测算,国民经济评价中设备更新改造影子投资额按概算总投资的90%计算,即调整后的国民经济评价设备更新投资为4038.95万元,在工程运行第26年时投入。
3.4工程效益
工程效益包括灌溉效益、乡镇供水效益及农村供水效益,共2174.36万元。
(1)灌溉效益。工程设计灌溉面积4430亩,其中改善水田3530亩,改善旱地900亩。改善田每亩平均增产水稻160kg,油菜子60kg;改善旱地每亩平均增产玉米180kg,小麦180kg。根据贵州省物价局的物价信息计价,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取0.45,灌溉效益204.92万元。
(2)乡镇供水效益。计划年向3个乡镇供水64.93万m3,综合当地具体情况和考虑地区规划年(2030年)影子水价按当地水价的1.2倍计,为2.46元/m3,则年供水效益为223.69万元。
(3)沿线村寨供水效益:1)健康效益,将解决19个沿线自然村寨,共计15761人、8728头大牲畜、30728头小牲畜、86522只禽类的用水需求。工程健康效益主要是指受益群众、大小牲畜等每年可减少的医药卫生支出以及因病减少工作而产生的经济收益,经测算为707.71万元。2)取水节约劳动力效益,当地农村人畜饮用水主要靠小溪径流解决,平均取水距离0.8km,经测算,平均每年每人需取水人工费用约500元,则工程节约劳动力效益为788.05万元。
3.5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该工程的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结果经计算,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9.41%>8%;经济净现值:ENPV=2452(万元)>0;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1.138>1;静态投资回收年限11.82年(含建设期)。综合分析,国民经济评价各主要指标均大于规范要求,国民经济效益合理。
3.6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
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计算用投资增减10%与效益增减10%两种方案与基本方案进行比较。从投资增减与效益增减对比分析得知,效益指标的敏感性较大,故工程建成后应提高其综合效益,设计确定的基本方案合理。
4财务评价
4.1财务收益
财务收益包括灌溉收益、农村供水收益及乡镇供水收益,共261.59万元。
(1)灌溉收益,根据预测的农业灌溉水价0.17元/m3,农田灌溉财务收益为24.79万元。
(2)乡镇供水财务收益,根据预测的原水水价2.05元/m3,工程计划年向乡镇供水44.47万m3,则乡镇供水财务收益为91.16万元。
(3)沿线村寨供水财务收益,根据预测的农村供水原水水价1.21元/m3,工程计划年向村寨供水120.36万m3,则农村供水财务收益为145.64万元。
4.2财务总成本和运行成本
根据公式:财务总成本=折旧费+年运行费+利息,计算如下:工程折旧年限按50年计,净残值率取5%,按平均年限法计算,则每年应提取的折旧费为297.65万元。年运行费由职工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福利、住房公积金、修理费、水资源费(乡镇供水为0.04元/m3,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免费)等组成,计算为281.72万元。贷款利息为0,所以财务总成本为579.37万元。运行成本为281.72万元。乡镇供水为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税率分别为6%、0.3%、0.06%。环境生态用水、农田灌溉及农村人饮免税,年营业税金及附加费为26.2万元。根据财务利润测算公式,工程财务利润=财务收益-总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计算结果为-330.10万元。
4.3财务生存能力、盈利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评价,以及资金来源
4.3.1水价分析按设计水平年,预测工程灌溉及供水成本水价计算。从现状水价和设计水平年预测水价上分析,财务收益中灌溉、农村人饮、乡镇人饮的水价是合理的。
4.3.2收支分析项目财务收入主要是灌溉及供水,各子项的收支情况。
.3.3结果分析从财务收支情况看,水库正常运行年份,总财务收入大于运行成本,工程能够维持自身运行,且推荐水价均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故项目具备财务生存能力,项目收益能够保证自身整体正常运行;总财务收入小于总成本,说明不具备盈利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因为本工程运行期无利润收入,所以只进行上述财务分析计算,并提出维持项目正常运行所需资金的来源即可。
4.3.4维持项目正常运行所需资金的来源为维持项目正常运行,年运行费由项目财务收入支付,但无力支付工程折旧费;另外,通过“以水养水”的管理模式,大力发展养殖、旅游及菜篮子工程等相关产业,可以适当增加财务收入。
4.4测算偿债能力
按工程建设资金向银行贷款7000万元(约占总投资40%),余额向国家申请支持的筹资方案进行测算。考虑按运行期第25年(银行贷款最长年限)偿还全部贷款,则推算水价分别为灌溉供水5.5元/m3、农村供水10.0元/m3,乡镇供水17.0元/m3,企业才有获利机会,但此水价明显高于当地农村及乡镇居民所能承受的能力,所以工程建设资金除国家无偿支持外,其余需由当地政府自筹。
5结语
关键词:地热供暖技术经济评价北方地区综合评价
一、引言
我国城市供热已基本形成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燃煤热水锅炉供热为主,电、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核能供热为辅的格局。集中供热以燃煤(油、气)为主,不仅会产生大气环境污染,而且将高品位能源转换成低品位热水用于供暖,能源利用效率低。地热供暖具有低成本、可持续和环保等其他能源供热不可比拟的独特优点,可实现无污染的循环供热。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资源储量非常丰富,且资源分布区与供暖需求城市区重叠,使得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地热供暖行业前景广阔。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地热采暖不仅可节省煤炭的运输、占地,还可减少大量有害物质的排放,避免大气污染,能有效替代常规能源,近年来,利用中低温地热能源供暖的规模不断增长,主要以传统水热型地热资源供暖的方式,年均增速23%。全国地热采暖总面积近2000万m2,仅天津市就独占了940万m2,占全市采暖总面积的15%。2013年,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住建部等四部门联合《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达到5亿平方米。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地热能源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是我国地热利用研究领域提出的前瞻性课题。地热供暖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供暖方式,也逐渐受到学者和科研机构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热能的开采利用技术探讨、开发利用现状研究、经济效益分析和政策建议等方面,对地热供暖的技术经济评价研究较少。基于此,需要借鉴技术经济评价理论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地热供暖相应的技术经济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来评价地热供暖的经济性及项目可行性,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文献综述
技术经济评价起源于英、美、法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传统的项目经济评价是以成本效益分析为核心,建立NPV、IRR、NPVR、B/C等指标。近四十年来,项目经济评价理论逐步从单纯的技术分析和财务评价向技术、财务、经济、环境、社会综合评价转变,提高了投资项目系统分析的理论质量。我国项目经济评价主要参考《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选取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目前也是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评价指标。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研究多在主要评价指标和参数的确定和方法的改进上。李春梅、许爱青、王奕清等强调项目经济的综合评价,提出应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关指标纳入经济评价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张学军、黄山建立了包括技术、经济、社会以及环境影响等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类评价方法是对项目经济可行性的基本测算方法,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可。此方法简单易行,计算结果能直接反映资金使用情况和投资预期,而且数据可获得性和可靠性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随着工程技术的逐渐成熟,项目评价的方法也不断创新,从其他学科借鉴了丰富的定量研究方法。比如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中借鉴金融期权和实物期权进行价值评估,再如综合评价方法中的德尔菲法、矩阵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系统多层次评价方法、基于期权的多目标优化决策方法、数据包络(DEA)分析法等,已经在项目评价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这类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在一般性指标的基础上,更加贴合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实际情况,并可以对政策、技术等因素进行量化,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综合效益。然而,由于各学者所选取的模型、指标有所差异,评价的侧重点各有不能,目前并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综合评价体系,应用的范围有所局限。国外地热经济评价研究工作已初具规模。OliverDavid(2008)在研究家庭和社区规模能源系统的基础上,详细说明了使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包括地源热泵,风力涡轮机,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热式热水器的几类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经济评价方法。BlumPhilip(2010)在《德国地源热泵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中,通过分析1100多个独立的地源热泵系统,相较于其他国家,如美国,奥地利,挪威,英国,瑞典,地源热泵系统的资本成本较高的是德国和瑞士。研究结果同样表明,地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效益只有在系统得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出来。得出地热系统的经济效益只有在一定规模下才能体现。马建中对比了北京某小区内地热与燃气供暖方案,从投资运营费用角度得出地热供暖经济可行结论。陈少玲认为不成熟的地热供暖项目设计会影响节能减排效果。朱家玲,张凤山认为,地热供暖需进一步提升节能潜力。林黎等全面分析天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指出必须走回灌开发的可持续道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程应用范围的扩大,我国北方地区地热供暖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相比之下,对于地热供暖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研究相对抽象。现有的经济评价体系,不能很好的概括地热项目在环境效益方面的独特贡献。因此,在现有经济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热供暖项目的特征,构建地热供暖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为推广地热能源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三、评价方法与模型构建
(一)常规技术经济评价经济性评价的指标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性,按是否考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静态指标有静态投资回收期(Pt)和投资利润率(ROI),动态指标有动态投资回收期(PT)、财务净现值(NPV)和财务内部收益率(IRR)。净现值通过计算折现现金流主要考察地热供暖项目计算期内的盈利能力;财务内部收益率假设净现值为零,参考地热供暖行业基准收益率描述项目获利水平;动态投资回收期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反映投资回收的年限;总投资收益率是地热项目每年创造的净收益额最直接表达。地热技术经济评价的参数估算包括直接费用估算和直接效益估算。直接费用为投资、生产成本和费用及税金,直接效益为供暖费用收入、补贴收入和CDM收入。水热型地热供暖工程初始投资涉及到地热井勘探钻井费用、地热井提升及回灌设施、调峰锅炉房、热网、热力站、室内管道及散热末端等。其中,初始投资与总供暖面积成正比,因为地热井数量、换热站规模、铺设的管道和终端设备费取决于供暖面积,如图(1)所示。
(1)在地热供暖系统设计的初期阶段,应按照建筑物的设计供暖、供冷负荷的要求,对地热资源进行勘探和资源评价,为地热供暖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和地热供暖工程设计提供依据。结合实际,地热勘察资源评价一般采取外包服务模式,费用算在固定资产其他费用当中。(2)根据地热井的打井深度、数量及打井单位深度综合造价指标,地热井的初投资公式为Ktp=mPelktp。其中m为地热井数量;ktp为地热井单位掘进深度勘探钻井综合费用,其值受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Pel为地热井钻井深度。(3)在地热供暖系统中,换热站的投资主要包括换热站厂房建设费、地热供暖设备和地热调峰设备的购置、安装及调试费,如果室外温度较低,为了达到要求的供暖热负荷,则需要增加调峰设备。Kms=λcf+ωgs+ξtf。其中,Kms为换热站投资总额;λcf为厂房建设费;ωgs为换热站设备购置费;ξtf为调峰设备购置费。(4)项目运行费用主要包括地热资源费、电费、水费、折旧、燃料费、人工费、维修费、其他费用(排污费、管理费、税金等)。地热资源费,一般开采地热资源的单位须依法缴纳地热资源补偿费和水资源费。根据实地调研结果,各省市及地方政府对地热发展的政策不同,收取的费用也不同。(5)水费主要指自来水水费,自来水消耗量是采暖系统循环水的补充水形成的。自来水费=(循环水量×换水次数+补水量×运行时间)×水价。(6)对于采用锅炉调峰的地热供暖系统,其系统年运行燃料费计算公式为Krl=ζhm×ηjg。其中,Krl为燃料费;ζhm为年耗煤/天然气量(t);ηjg为燃料价格(元/t)。(6)营业收入一般包括暖费收入和售水收入,暖费收入按供暖面积和当地的暖费价格征收,售水收入按热水供应的时间和当地的供水价格征收,其计算公式为Rs(t)=q(t)×Pw+Py×th。其中Rs(t)为第t年暖费收入;q(t)为地热供暖期第t年的供暖面积;Pw为暖费价格;Py为热水价格(按小时计算);th为热水供应时间。(7)贴费收入的估算公式为Rb(t)=q(t)×rb。其中,Rb(t)为第t年地热补贴收入;q(t)为地热供暖期第t年的新增供暖面积(一次性);rb为地热供暖补贴费率。(8)CDM收入是按照项目预计核准的减排量单位,以每单位10欧元,按当期汇率折算。
(二)综合技术经济评价前文文献综述中介绍了多种综合评价方法,根据地热项目的特性,本文选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中的突变级数法对地热供暖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突变级数法是一种对评价目标进行多层次矛盾分解,然后利用突变理论与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突变模糊隶属函数,再由归一公式进行综合量化运算,最后归一为一个参数,即求出总的隶属函数,从而对评价目标进行排序分析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根据已有文献关于新能源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选取以下评价指标评价地热供暖系统综合效益,详见表(1)。地热供暖项目不仅能够取得经济效益,更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能源降耗效益,在减少CO2排放的同时,也减少如粉尘、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改善了环境质量,对生态也产生了直接的经济影响。因此,对地热项目仅仅只评价经济效益是远远不够的,要综合其环境效益、能源降耗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全面认知地热供暖的总效益。该方法的特点是没有对指标采用权重,但它考虑了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减少了主观性又不失科学性、合理性,而且计算简易准确,其应用范围广泛。
四、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河北雄县位于华北平原地热资源条件优越的牛驼镇,近年来大力开发地热资源,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某地热供暖工程项目拟建设地热站14座,并进行相应的热力管网建设。共设置地热井48眼(包括开采井27眼,回灌井21眼)。项目总供暖面积217.6万平方米,总热负荷为101.01MW。建设期为3年,运营期为12年。项目计划总投资2194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1840万元(建筑工程费13921万元,设备购置与安装费5508万元,其他费用845万元,基本预备费1555万元)。陕西咸阳是传统的地热开发区域,地热开发利用已形成一定规模。某工程项目计划新增2座地热站,增设四眼地热井(回灌井1眼),新增供暖能力126万平米。建设期为1年,运营期为10年。项目计划投资9979万元(其中工程费9185.27万元,工艺系统4763万元,包括设备购置费3866万元、建筑工程费513.42万元和设备安装费383.58万元)。上述两个工程在地域上、技术上分别代表了我国北方地区地热供暖工程投资的两种典型类型。对案例进行综合研究,为地热供暖新投资项目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
(二)案例解析供暖项目的收入主要包括暖费收入、售水收入、贴费收入和CDM收入。雄县新建项目拟建供暖面积为217.6万平方米,建设期为三年,每年分别新增供暖面积48.1万平方米、79.3万平方米、90.2万平方米,年暖费收入按每年采暖4个月计算,居民供暖收费标准为每采暖季16元/平方米。新建工程的贴费收入收费标准为30元/平方米。成本费用上,该工程项目主要消耗的燃料动力为电和天然气,当地电费为0.8元/度,天然气1.95元/升。共设定工作人员120人,每月按1500元的标准估算年工资,福利费按工资的30%计提。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固定资产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其净残值率为3%,折旧年限为16年。咸阳增建项目贴费收入收费标准为40元/m2,共94×104m2,收入3384万元;旧建筑贴费收入收费标准为25元/m2,共32×104m2,收入720万元。新建筑和旧建筑总计126×104m2,共收取贴费4104万元,建设期全部收回。取暖费按每年采暖4个月计算,收费标准为每采暖季15.80元/m2,考虑空置因素,建设期按2个月计算,收入896万元;评价期按每年4个月计算,年收入1792万元。收营业税税率3%,水利建设基金按0.8%征收,缴纳营业税55万元;资源税按0.5元/吨收取,预测年缴纳69万元;矿产资源补偿费按0.6元/吨收取,预测年费用83万元。每站配备5人,两站共10人,每人1200-1500元/月;预计用水量2.04万m3,单价2.5元/m3;预计用电量121万度,单价0.7元/度;维护费3万元/站.年;预计使用天然气33.6万m3,单价1.95元/m3;其他费用为1.4万元/年。两个工程的经济效益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从经济指标可以明显看出,地热供暖工程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计算过程中,甲、乙工程的营业净利润都为正数,稳定运行10年后,净现值结果较为乐观。比较内部收益率,两项工程的内部收益率略有差异,但都高于行业的基准收益率12%。从初步计算结果,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出,地热供暖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较长,前期投资成本较高,与传统能源供暖相比,建设期风险高是地热供暖项目建设的瓶颈。而其突出的环境效益和节能降耗潜力并不能在传统经济评价中得到体现。对于项目的整体效益和长远利益估计不足,导致在决策是缺乏全面可靠的依据。
(三)综合评价与传统能源供暖项目相比,地热供暖供暖工程的环境效益和节能降耗效果突出。本文根据地热供暖技术指标结合自热特征,选取节能减排成本费用、CDM收入、年均减排成本费用收入比和气体减排总量四个指标描述项目的环境效益。通过年节约耗煤量、节能减排投资降耗率、单位工业增加值降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耗水量描述能源降耗指标。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由于项目的规模和资源禀赋、改建类型不同,上述评价指标只能反映项目自身的经济、环境和节能效益,并不具备相互之间比较的条件。利用突变级数归一公式采用“大中取小”原则,对各工程的控制指标计算出的对应的X值(即突变级数值);但对存在互补性的指标,通常用其平均数代替,在对象的最后比较时要用“小中取大”原则,即对评价对象按总评价指标的得分大小排序。由此可以看出,对各级指标指数的确定,实际上是对其下一级指标指数(或数值)进行综合排序的结果。逐级分解各因素的影响大小,减少了由于地热供暖项目由于在地质条件、规模、技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对比较结果造成误差。根据归一化的评价指标,可以比较得出甲工程的综合效益略高于乙工程表(4)。从经济指标来看,甲工程较优,为0.9068;从环境效益来看,甲工程环境效益指标0.7478却低于乙工程的环境效益指标0.7776,这说明在经济上投入的加大影响了部分项目的部分经济效益,却可以从减排降耗得到的效益中得到弥补,最后的综合效益并没有明显降低。能源降耗指标来看,甲工程的能耗远低于乙工程。虽然乙工程规模远远小于甲工程,但由于改扩建的约束条件更多,施工过程中消耗的其他能源抵减了地热能运营发挥的部分降耗功能。这也说明,地热能工程规模化效果越好,综合效益越高。
(四)讨论与分析首先,先对突变模型建立之前传统经济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在雄县的案例中,净现值为2438.72万元,远大于零;内部收益率为16.08%,也远大于行业内部收益率12%。这些都能客观直接地说明该地热能区域供暖项目在经济上是完全可行的。而在咸阳的案例中,净现值为520万元,远大于零;内部收益率为14.5%,也远大于行业内部收益率12%。突变模型建立之后,雄县和咸阳的案例计算总指标都在0.8以上,雄县总指标相对较高,说明该项目的经济、社会、减排降耗的综合效益较高。从经济指标来看,雄县最优,为0.9068,要高于其他地方的经济评价指标;从环境效益来看,雄县环境效益指标0.7478却低于咸阳的环境效益指标0.7776,这说明在经济上投入的加大影响了部分项目的部分经济效益,却可以从减排降耗得到的效益中得到弥补,最后的综合效益并没有明显降低。从案例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看出,运用突变理论对地热区域供暖项目进行综合的经济评价,不仅数据较易获得、方法简单易行,更重要的是评价结果一目了然,便于分析,并不失公平准确。这种传统经济评价与节能减排相结合、货币性与非货币性相结合的方法,不仅操作简单便捷,而且结果也十分直接客观。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突变级数法模型的建立,不仅能在脱离人为权重设定的基础上,就能综合评价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热能区域供暖项目的优劣比选,通过从三级指标到一级指标的各级比选,可以全面分析导致每个项目经济效益差距的原因或者不同子指标之间相互弥补、相互贡献的关系。通过两个地热能区域供暖项目的综合经济评价,可以看出,采用地热能代替传统锅炉集中供暖不仅在经济上可行,更拥有强大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是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的项目。在不同的地热供暖项目之间,以规划有序的新建工程更具有投资价值。地热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因此,更加集约使用地热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促进地热供暖项目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节能效益提升的有效路径。
五、结论
本文结合地热资源及地热工程项目的特性,运用技术经济评价领域相关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了我国水热型地热资源区域供暖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以便于了解地热项目自身的经济性及与其他区域地热项目经济性的差异。本文构建的方法体系中的逻辑思路为:首先基于成本效益分析模型计算出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和内部报酬率等动态评价指标值,以此来判断项目的可行性;其次,基于突变级数法,对地热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来更全面、科学的认识地热的经济性和开发利用价值。具体的供暖工程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的财务评价并不能完整的反映地热供暖项目的投资价值。地热供暖综合效益突出的工程往往是具有可持续发展规划并且经营稳定等特征。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往往由于施工规范不到位而造成潜在的风险,或因排放较高温度的地热尾水造成轻微热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影响了地热供暖项目的整体效益。过数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地热资源直接利用已出具规模。尤其是地热供暖工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各地新建地热供暖工程的总量增加。我国发展地热的势头良好。总体来看,我国地热供暖工程种类多样,资源禀赋各异,大小规模不同,各有盈亏。地热供暖呈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投资回收期长。并且,出水温度的高低,供暖方式的选择都影响了盈利大小。本文希望通过更多具体项目的评价,来验证这些方法在地热开发利用经济性分析方面的实用性,并通过实践的检验进行进一步完善。在以后的研究中,还可以着手建立中国地热资源利用数据库,探索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道路
参考文献:
[1]陈从磊、徐孝轩:《国外能源公司地热能利用现状以及对中国石化的启示》,《中外能源》2013年第11期。
[2]鹿爱莉、孙志伟、马静:《国内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评价》,《中国矿业》2008年第3期。
[3]李春梅、党志良:《公共项目经济评价新方法初探》,《水利经济》2003年第5期。
[4]王奕清:《对投资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有关问题的探讨》,《中国工程咨询》2003年第4期。
[5]李虹、董亮、段红霞:《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综合评价与结构优化研究》,《资源科学》2011年第3期。
[6]顾永东、宋冬梅:《实物期权理论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价值工程》2006年第3期。
[7]张奇、王官庆、翟慧娟:《我国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及综合效益指标体系分析》,《华东电力》2012年第7期。
[8]赵淑芹、刘倩:《基于DEA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效率评价》,《中国矿业》2014年第1期。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立脚点原则;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
中图分类号:F403.7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3.04.007
工程经济学是经济学原理在投资问题上的应用,主要是与工程相关的投资问题上的应用[12]。为了保证工程技术很好地服务于经济,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就要考虑如何根据资金情况正确建立可供选择的工程技术方案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用什么经济指标体系对各种方案进行正确的计算、比较和评价,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问题。要想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工程经济学的原理与方法的应用。工程经济学是融汇了工程学和经济学各自特点和内在联系的交叉学科,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34]。虽然工程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仍然在不断地发展,但一些基本原则却始终构成了该学科发展、研究和应用的基础[56]。然而在工程经济学众多的基本原则中,立脚点(或称着眼点)原则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立脚点原则,并对其应用加以具体说明,无论对于工程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建设还是实践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立脚点原则
立脚点是指分析者在项目研究中的组织立场。这里的“组织”是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讲的,它是指分析者所在的社会实体。
根据工程经济分析中涉及到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划分出常见的两大类六个社会实体。这些不同的社会实体间既可能是横向并列的关系,也可能是纵向包含的关系。见图1。
图1工程经济学中的组织类型
同样的工作从不同组织的立脚点来看,将会有不同的收益和成本。一方面,立脚点的不同将导致不同的收益和成本内容;另一方面,即使相同的收益或成本内容,其价值也会因立脚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工程技术方案有利和不利结果的出现会依赖于分析者所采取的立脚点,因此,立脚点原则要求分析者明确在经济分析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
特定决策的立脚点应当具有一贯性。一般决策的观点都是把项目所有者作为立脚点,然而,某些情况下关于项目经济分析的决策,也会要求使用债权人和项目全部投资人,甚至国家与社会等其他类型的社会实体作为立脚点。当给定了特定立脚点,备选方案未来产生的效果,无论是经济的或是其他方面的,都将被确定下来。因此,在项目的可行性评价或经济分析过程中,明确的与一贯的立脚点原则是十分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方案比较与选择等科学决策的前提与保障。
明确的与一贯的立脚点原则并不排斥基于多个立脚点对项目的全面考察与评价,只是要求在每个特定决策或从每个特定角度考察项目时,要明确并使用唯一立脚点,以保证特定立脚点下项目收益与成本的清晰明确,避免由此带来的争议和不正确评价。
同时,应当认识到,多立脚点的全面考察,会有多个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到项目的决策程序中,这有可能导致不同利益主体对工程项目或方案进行评价、选择及设计时,会出现某些或某种程度的冲突。因此,立脚点原则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项目评价指标设置的系统性与客观性,需要实现决策权在不同利益主体间分配的合理性与公正性。
二、立脚点原则的应用
(一)财务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财务现金流量表能够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现金收支情况,用以计算各项动态和静态经济评价指标,从而进行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现金流量表可分为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等不同报表,要正确得出不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内容,必须依据立脚点原则,区分不同的投资计算基础。基于项目全部投资人和项目所有者两种不同的立脚点进行项目现金流量的分析,见图2。
图2项目全部投资人和项目所有者的现金流量
通过对基于项目全部投资人和项目所有者两种立脚点的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很容易地得出不同财务现金流量报表的结构,见表1。
(二)项目收益率与资本金收益率
考察项目收益率时,如果站在全部投资人的立场上来评价,那么股东是投资人,债权人也是投资人。债权人从项目中得到的收益是利息,正如股东从项目中得到股息是一样的。可见,利息不构成基于全部投资人立场的现金流出科目。如果站在项目所有者的立场上来评价,那么利息将成为现金流出科目。由于建设期利息计入固定资产原值,从而计提折旧;经营期利息计算期间费用,虽然两者都不抵扣调整所得税,但却都具有抵扣所得税的作用,从而影响到基于项目所有者立场的净现金流量,导致项目收益率与资本金收益率出现差异。如,某工程项目投资1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50万元,贷款50万元,贷款利率15%,预计年营业收入100万元,经营成本54万元,年折旧费为1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6万元,所得税率为25%,其项目收益率与资本金收益率的计算及结果见表2。
资本金收益率明显高于项目收益率,其产生源于项目收益率与贷款利率的不一致。设项目投资为K,项目资本金为K0,贷款为KL,项目收益率为R,项目资本金收益率为R0,贷款利率为RL,由投资收益率的公式知R0=R+(KL/K0)(R-RL)。可见,当R>RL时,R0>R;当R
(三)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分析
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价中,政府或国家也往往需要知道项目投资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这就需要基于政府或国家的立脚点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这一工作通常被称为国民经济评价或经济分析。国民经济评价的方法是在西方国家随着兴建公共事业项目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经济评价方法,也被称为社会成本效益分析,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理论和方法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方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的方法(又称LM法)等。目前,我国对拟建投资项目或方案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已经成为整个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7]。从项目财务评价到国民经济分析,立脚点的转换使得两种评价工作代表了不同的利益主体,分析的视角存在较大差异。
如果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虑,那么就需要把国民经济作为一个大系统,项目的建设作为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从而分析项目从国民经济中所吸取的投入以及项目产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由于国家的资源,包括资金、外汇、土地、劳动力以及其他自然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基于国家或全社会立脚点的国民经济评价,在考察项目时应当关注资源的变动[8],而项目全部投资人立脚点的财务评价则是重点关注货币的流动。关注资源的变动,应当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国民收入的最大增长。因此,笔者认为,凡是减少某国社会有益资源的项目投入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费用;凡是增加某国社会有益资源的项目产出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收益;凡是增加某国社会有害物质的项目产出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费用;凡是减少某国社会有害物质的项目投入都是该国的国民经济收益。社会有益资源作为项目投入,其价值应以机会成本衡量;社会有益资源作为项目产出,其价值应以支付意愿衡量。增加社会有害物质,其费用应以带来的有害物质的危害结果衡量;减少了社会有害物质,其收益也应以消除有害物质的危害结果来衡量。
从一国国民经济的角度看,企业向国家缴纳税金,向国内银行支付利息,或企业从国家得到某种形式的补贴,都未造成资源的实际耗费或增加,它们只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转移支付,因此,不能作为基于该国国家或社会立脚点的费用或收益。如果同时考虑他国国民经济,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那么向国外银行支付利息,也未造成资源的实际耗费或增加,向国外银行支付利息也成为基于新的立脚点的转移支付。
总之,国民经济评价应该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来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910]。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区别在于二者所站的评价角度和立场不同,所考察的对象不同,所跟踪的对象不同。财务评价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察项目自身的财务生存能力,跟踪的是货币流动;国民经济评价是站在国家和该国社会的角度来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跟踪的是资源流动。可见,只有依据立脚点原则,才能正确把握项目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的异同,才能准确识别国民经济评价的效益和费用,从而实现国民经济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靠性。
三、结语
工程经济学致力于系统评价针对工程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经济绩效。而系统评价与分析必须把相关的实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调查研究,因此,系统评价与分析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立脚点相联系――所有与立脚点有关的影响因素都应给予考察。在工程经济学的应用实践中,如果忽视了立脚点原则,就容易掉入仅就问题某部分进行分析的陷阱,虽然达到局部优化,却往往达不到整体最优。本文指出立脚点是工程经济学中的基本原则,划分了工程经济学中立脚点涉及到的两大类六种社会实体,指出了应当坚持明确的和一贯的立脚点原则,并且明确的和一贯的立脚点原则不应排斥从多个立脚点对项目的全面考察;通过财务现金流量表结构、项目收益率与资本金收益率以及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立脚点原则的应用。
[参考文献]
[1]SteinerHM.工程经济学原理[M].张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NewnanDG,EschenbachTG,LavelleJP.EngineeringEconomicAnalysis(9th)[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
[3]李南.工程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SullivanWG,WicksEM,LuxhojJT.工程经济学[M].邵颖红,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WhiteJA,CaseKE,PrattDB.PrinciplesofEngineeringEconomicAnalysis(9th)[M].NewYork:JohnWiley&Sons,Inc.,2009.
[6]ParkCS.FundamentalsofEngineeringEconomics(2nd)[M].UpperSaddleRiver:PrenticeHall,2008.
[7]王兰荣,赵明浩.论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间的关系[J].决策借鉴,1990(3):3739.
[8]陈利,钱永峰.国民经济评价在项目评价中的作用[J].基建优化,2004,25(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