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科技产业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投基金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00102
1问题的提出
高科技企业是高科技产业化的中坚力量,是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但是,与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科技发展仍有很大差距,多数科技成果离产业化还很远,存在着结构、技术、资金、人才、机制、布局等多方面的问题。其中,资金短缺、资本结构不合理等融资方面的问题成为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巨大障碍之一。因此,如何选择有效的融资方式以降低成本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何拓宽融资渠道、增强企业融资能力等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高科技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
2资本市场支持下的高科技产业化融资问题及成
因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格局缺乏明显的层次性差别,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没有正常的直接融资渠道,这不但阻碍了整个资本市场的分层次竞争,而且妨碍了我国创业投资体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2.1主板市场
针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作为整个资本市场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主板市场来说,尚存在以下问题,使其无法真正承担起有效支持大型成熟高科技企业的融资和发展的重任。
2.1.1资本市场规模与结构问题
资本市场的整体规模偏小、有待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较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比例失衡,结构有待完善。对于股票市场而言,虽然实现了众多国企的回归A股,我国股票市场上绩优大盘蓝筹股仍然偏少,无法整体反映我国的经济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实际流入流通市场的股份比例占上市公司总股本比例偏低,尤其是大市值股票实际流入流通领域的股份比例过低,例如工商银行和中国石油在我国上市比例均不到10%。更为关键的是,大批民营企业虽然创新能力较强、生产效率高,但仍被排斥在主板市场之外,民营企业在我国上市公司构成中的比例过低。
2.1.2资本市场机制与效率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效率还是相对较低。我国仍处于转轨过程中,市场价格对于经济资源的分配和企业行为的约束,还没有达到完全市场经济的水准,我国资本市场也尚未形成真正的资本约束机制。其中包括,股票发行仍然存在繁杂的行政控制环节和过多的审批程序,从发行人资格审查、发行规模、发行以至上市时间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由证监会决定,股票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有待深化;债券市场发行机制存在诸多缺陷。同时,交易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交易成本较高,市场分割降低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例如股票市场分为A股市场、B股市场和香港市场(红筹股和H股);债券市场则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柜台交易市场。市场间相互分割,缺乏必要的套利机制,降低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登记结算的法规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也有待完善。
2.1.3资本市场主体的实力问题
上市公司整体实力有待提高,内部治理和外部约束机制有待完善。现有退市制度缺乏足够的灵活性,退市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被固化,又缺乏市场化的收购兼并机制,所以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品质难以得到持续有效提高,多数企业仍然视上市为简单的融资行为。市场化筛选机制有待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全流通的格局基本形成,但是市场化的收购兼并机制尚未完善,市场主体的守法和诚信意识比较淡薄,上市公司收购活动中的违法违规现象屡有发生。
主板市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其发展任重而道远,其对我国大型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有效地创新支持显得能力不足,科技型上市公司数量少,与其大盘蓝筹股的市场定位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2.2中小企业板市场
我国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暂,在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反复和疑问,焦点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中小企业板的市场定位和功能设计比较模糊
从中小企业板各种规则来看,无论是上市标准、配售办法还是信息披露规则,与A股市场均没有太大的差异,有些地方甚至就是直接复制A股的做法,使市场对中小企业板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路径存在分歧和疑问。
2.2.2中小企业板尚无法履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的重任
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中小企业板块不具备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的完全特征。因此,能否建立创业投资的退出机制,进而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是个未知数。
2.2.3中小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除了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难免会有问题公司出现外,家族制企业问题主要爆发在成长期的固有规律,也可能形成中小板上市公司治理上的黑洞。据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李维安教授的研究,家族企业度过初创期进入成长期后,往往是家族制管理矛盾爆发的主要阶段。由于中小板上市公司很多是进入成长期的家族企业,因而亟需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度。
2.3创业板市场
一是上市资源不足,上市公司数量少;二是发行上市标准设计不合理,门槛过低;三是监管过于宽松,公司欺诈造假、市场过度炒作情况严重;四是行业覆盖面过窄,整个市场容易受到单个行业波动的影响。对于以上问题如何尽量避免,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必须事先找到解决的方案。
2.4场外交易市场
我国三板市场面临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神舟七号放飞中国梦想
航天科技似乎和普通人相去甚远。为何我们每个人却对神七发射投以巨大的热情和期待?这是缘于共同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缘于对科学知识的渴望,缘于我们从未和航天如此“零距离”。航天事业是尖端科技,更是一场全民的“科技盛宴”。从神五、神六到神七,乃至以后的“神八”“神九”……我们期待航天科技带给我们更多的荣誉、进步和欢乐。
美国国家航天局局长曾撰文指出,现在体现一个国家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体育,另外一个就是航天。如果说体育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那么集中了国家最尖端科技力量的航天工程,则是展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硬实力。神七问天,不仅是国家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的又一次展示,更是民族自豪感、荣誉感的助推器。在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之际,一位老华侨曾对总理说:“我们期盼成功,因为你们的卫星打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昂多高!”这也是每个国人的期待。正如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带给我们13亿国人莫大的自信和自豪一样,神七问天,在划破浩瀚无边的夜空之际,也是一次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是一次民族自豪感的凝聚。
如此关注神七,还因为我们不愿错过如此鲜活的科普机遇。我们的航天技术走在世界前沿,科普教育却是我们的软肋。对于我们普通人,航空科技总是充满着神秘感,很少有机会感受这份科技魅力。而从神五开始,开放的发射模式,让普通民众也有机会参与其中。我们看到,在神七报道中,电视直播、媒体探营、幕后花絮……大量的航天知识进入公众的视野,为公众所熟悉。从宇航员的训练过程,到他们在太空如何吃喝睡玩等充满生活趣闻的报道都被媒体广泛报道时,民众的科普热情骤然被激发出来,从互联网上网友的踊跃提问,就能感受到民众对科技知识的渴望是多么强烈。而身在青岛的我们,听到电视中不时传来的“青岛准备完毕”“青岛跟踪正常”的声音时,是不是会突然感觉到,原来神七离我们如此接近呢?
[论文摘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们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劳动价值论,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本文阐述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看待劳动价值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分配制度原理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经济运行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与之相适应收入分配采取按劳分配为主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决定的: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公有制经济的相互结合,决定了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采取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并存,共同参与创造财富,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指各种要素都应根据其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的大小来参与收益分配,获得相应的报酬。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只有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才是现阶段唯一公平的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在形式上是平等的,因而也是公平的。在公有制经济中,由于国家和集体是除了劳动以外的一切生产要素唯一的所有者,因此全体社会成员只能是劳动者而不能是其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即按付出劳动量的多少来决定应该获得的收入的数量。但是这种分配方式也存在不平等的一面,由于人的天赋、能力、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担任的工作的难易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对社会、生产做出的贡献也是不一样的,如果采用同一种分配方式同等的对待必然产生新的不平等。
(2)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决定的。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等文献中多次指出劳动并非一切财富的唯一源泉。现实的常识告诉我们仅仅有劳动者而没有资本、土地等其他生产要素的参与,是不可能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在生产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对此马克思曾经论述到:“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原材料。”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技术、信息和管理才能等过去不被重视的要素在现代的生产和经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他们也要求参与分配。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由于“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所以应该允许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参与分配,这样有利于生产要素向更有效的领域流动,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加快,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价值的认识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力资本创造的价值也越来越多,现代生产中体力劳动所占比重不断降低、劳动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少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产生了怀疑。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该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不重视脑力劳动,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指的就是体力劳动。因而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候他们提出:商品中所含的体力劳动的成分越来越少了,因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不再适用了,商品价值应该从由劳动和劳动时间决定变为由“知识含量”决定、由知识来计量。事实上,马克思从来就没有忽略过脑力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清楚地论述到:“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也就是说,无论是生产何种商品,都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生产的,只不过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占的比例不同罢了。由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体力劳动居于主体地位的时代.
三、当今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效率的提高,这不仅仅是生产工人的劳动支出的增加,更多的是包括了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付出的大量的复杂的脑力劳动。由于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才能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能否大大加强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对科学技术工作者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劳动做出全面的评价,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科技工作者作为生产性劳动者,他们自身的劳动创造价值。新晨
关于科技工作者的劳动的价值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方面,科技力的承担者也被列在生产工人的概念下。“由此可见,马克思把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也看作是生产劳动者,从而也参与了价值的创造。而且由于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因此在同样的时间内,他们可以创造出比一般劳动者更多的价值。另一方面,科技工作者的劳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创造社会财富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科技工作者将先进的科技应用到生产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产品的数量,还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因而,在评价科技工作者劳动的价值的时候,不应该仅仅根据他们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多少来衡量,还要看到他们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作用。